南疆行(三)喀什古城、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20190428

雅韵清歌

<p> 俗话说:“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不算到喀什。”,喀什,一个充满异域风情和民族文化的地方,一颗璀璨的丝路明珠,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p><p> 老街、老房子,老居民,是喀什老城的灵魂所在。</p> <p>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喀什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冲,既是军事重镇也是文化重镇,古称疏勒,历史上是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是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p><p> 喀什市是我国最西部的一座边陲城市,是民族的汇集地,也是维吾尔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p> <p> 古城是喀什的灵魂,是四大文明的荟萃之地,历经2000多年的风霜雨雪,历史悠久,风情独特,被誉为“最后的西域,活着的化石”。2015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5A级景区,喀什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p><p> 古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p> <p><font color="#ed2308"><i>高崖古城——“高台民居”和“噶</i></font><i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尔老城”</i></p><p> 喀什黄土高崖建筑群,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己存在,喀喇王朝王宫在此留有遗址,东汉名将班超、耿恭也曾在此留下足迹。<br></p><p> 高崖的南面与北面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分南北两端。数百年前,一次从帕米尔高原突如其来的大山洪,把高崖地带冲出一个大缺口,从此南北割断,形成各自独立的两个高坡。高台民居在高崖的南坡,噶尔老城在高崖的北坡。</p><p> 遗憾的是,我们去时高台民居正在拆迁改造,只能远观,不能入内,只好借助网图了。远远望去,那高坡上的夯土民居已经破败不堪,坍圮的老屋、倒塌的墙,刻满了岁月的痕迹,苍凉萧条。</p><p> 高台民居曾是阿富汉电影《追风筝的人》拍摄地。 <br></p> <p><font color="#ed2308">南坡的高台民居</font></p><p> 古朴、神秘、奇特的高台民居建筑,坐落在吐曼路边高40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p><p> 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就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这样一代一代,便形成了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的格局。这里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一不小心就会迷路。 </p> <p></p><p> 高台民居也叫"阔孜其亚贝希巷"(维吾尔语),意为"高崖上的土陶",因此地土陶作坊多,故得名。</p><p> 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少数新建的砖房,现仍有600多户、4000多维族居民居住在这片土地上。那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宅、清真寺和一幢幢疑似危房的建筑,承载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p> <p> 高台民居作为喀什最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千百年来向世人昭示着西域古国曾经的繁荣。这里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绝佳场所、雕刻与绘画艺术的殿堂,也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被中外游客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 </p> <p><font color="#ed2308">北坡的噶尔古城</font></p><p> 喀什最有代表的就是闻名于世的喀什噶尔古城(简称喀什古城)。公元前128年,从大月氏返回的西汉特使张骞来到了喀什(当时称疏勒国)。他惊奇地发现,当时的疏勒城居然同中原的城镇一样,有着繁华的街道和店铺。之后张骞的见闻被写进了《汉书•西域传》。 </p><p><br></p><p> 图为喀什古城东门城墙景观 </p> <p> 喀什古城位于喀什市中心,有着21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素有“喀什的灵魂”之称。</p><p> 喀什古城和高台民居虽然都是黄土老屋,但老城里完好的房子多一些,商业味也浓些,相比较高台民居更显古朴,古韵更浓些。</p><p><br></p><p> <font color="#ed2308"> 喀什古城东门</font></p> 在古城东门,每天上午十点都有入城欢迎仪式。维族艺人载歌载舞,欢迎游客的到来。盛情热烈的表演让游人兴奋不已,不由自主地也会随着音乐声欢歌起舞。欢快的入城仪式,再现了千年古城喜迎贵宾的独特礼遇。 从汉朝的“疏勒国”,到唐朝的“伽师城”,再到宋元的“喀什噶尔”,喀什古城成为丝绸之路上最美丽最繁华,最具诗意和传奇色彩的城市。<br> <p><font color="#ed2308">阿热亚路</font></p><p> 古城里一条名为<font color="#333333">阿热亚路的街巷</font>,约五六百米长,虽然歪歪扭扭,却是一条弥漫着维吾尔族风情特色的主要老街。阿热亚,即中间有河的地方。</p><p><br></p> <p> 这里有着关于高台民居和噶尔古城的另种传说:</p><p> 在疏勒国时,发生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城里居民纷纷涌向高处,眼看城市要被洪水淹没时,地面忽然裂开了一条大裂缝,洪水沿裂缝流走,城里居民和喀什噶尔古城得以幸存。裂缝将原城区分成两部分,南侧是原汁原味的高台民居,北侧是经过改造的喀什噶尔古城。</p><p> 后来,裂缝被慢慢填平了,变成了一条街巷,也就是现在的阿热亚路街巷。 </p> 老城里顺势而建的水泥路,平坦干净。两旁商铺林立,兜售的商品也是新疆本地的特色产品,美食类,干果类,玉石类,丝织品,手工艺品等。 盆景、鲜花与建筑物上的木雕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幽静清新。 在这样的老街上,会强烈感受到一条流淌的历史长河,流传千年的工具、技艺和匠人精神通过这些手工业者,代代相传,他们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 老城核心区的民居群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生土建筑本身极具历史意义与价值,融合了汉唐、古罗马遗风和维吾尔民族现代生活的特点。<br> <p><font color="#ed2308">古丽的家</font></p><p> 在阿热亚路上,还绽放着一枚开在旅游热潮里的花朵-“古丽的家”。沙拉麦提古丽·卡日曾是老城景区的一名讲解员,2017年,她租下一处约300平方米的传统民居,办起古城中第一个家访式旅游点,让更多的游客走进古城居民的日常生活。“古丽的家”也因此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p> 在这个小院里,汇聚了喀什老城居民庭院的各种元素,南来北往的游客,纷纷前来欣赏民族歌舞表演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院内一颗生长了60年的老无花果树,也成了“古丽的家”中一个招牌性标志和新媒体的一棵网红树。 <p><font color="#ed2308">花盆巴扎</font></p><p> 在老城东南端黄土高崖上,有一处维吾尔居民小巷-花盆巴扎,阔孜其亚贝希巷。这条长达数百米的高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己存在,被称为“泥巴艺术”的喀什土陶。</p><p> 喀什的土陶器,尤以仿古土陶最为著名,无论从器形到烧制、功用,都透着东西方文化的融汇,具备了观赏和实用双重价值。喀什市土陶作坊全部集中在这土崖上,维吾尔人称其“土陶崖”。</p> 阿热亚路口的包子店,老远就闻见一股股香气扑鼻的烤牛肉包子味儿,顿时满口生津,一口下去,果真是外焦里嫩,肉香残留。 <p><font color="#ed2308">吾斯塘博依-河岸边的千年老街</font></p><p> 吾斯塘博依,在维吾尔语中原意为“河岸”,如今人们已经在老城区里找不到河流,但这个古老的名字不仅保留了下来,还成了老城里商业最繁盛的一条街道。漫步在老街,仍旧能感受到千年以前的生活轨迹。 </p> <p> 吾斯塘博依路(在古城的西门附近)纵贯老城,一头连着西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另一头则通向老城的外缘-色满路,100年前,俄国和英国驻喀什领事馆就落脚在这里。</p> <p> 从远古时代起,喀什的老街就以艾提尕清真寺为中心,向外放射扩展出一条条小街。街巷蜿蜒而行,曲径通幽,陌生人进入如入迷宫。 </p> <p> 巷呈L字形,在这条并不宽阔的街道两旁,布满了种类繁多的小店,有服装店、地毯店、古董店、食品干果店、杂货店,还有木器作坊、铜器作坊、乐器作坊等。</p> 走进老街,仿佛重回历史 浓郁的民族风情 <p> <br></p> 巴扎是喀什古城的灵魂所在,让古城充满生机的正是巴扎的手工艺者。这里集合了数百家民族乐器店、手工艺品店、美食摊子...等各种琳琅满目的特色店铺,毫无保留的展示着喀什人的市井生活。 最古老的时光传承,打铁的手艺人多为代代传承的。 <p> 在老城区的乐器巴扎上,有着许多乐器店。这是一家“第5代传人”的民族乐器制作销售店,是由麦麦提依明·阿巴拜克热兄弟三人一同经营的。</p> <p> 琳琅满目的乐器悬挂在店铺墙壁四周,有热瓦甫、都塔尔、弹拨尔、胡西塔尔琴和手鼓等。</p> 据介绍:热瓦甫有7根弦,选用不同材质制作出来的乐器在音质上也会有不同,用杏木制作出来的琴音色会比较好。制作一把热瓦甫一般用15天左右,但要制作一把最好的,起码要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 老街里的“买阁来大剧院”,买了几张票,晚上来观看民族歌舞表演。 街口的馕香扑面而来 售卖缸子肉的商贩 <p><font color="#ed2308">喀什百年老茶馆</font><br> 坐落在吾斯塘博依路与库木代尔瓦扎路和菜巴扎路交叉的地带,是喀什古城的一张地域名片,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央视纪实频道曾有播出。 </p> <p> 喀什人喜欢喝茶的传统源远流长,茶馆文化从千年前的丝绸之路已经开始,记载着喀什人的人生。</p> <p> 在百年老茶馆里,一个个头戴花帽的维族老人盘腿而坐,面前的茶水氤氲着热气,音乐声从茶馆里传来,断断续续。一壶茶,一碟点心,这里成了他们休憩聊天、交换信息的场所,一处古老的社交场所。</p> <p> 茶馆阳台上,游客们可在此边品茶小憩,边听着艺人们弹奏的新疆歌曲,还可凭栏观望古城街景。</p> 优美的琴声,欢快的“麦西来甫”舞,一个休闲惬意的好地方。 专注的老人 喀什古城百年老茶馆—20190428 <p><font color="#ed2308">老街民居</font></p><p> 老城区的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民居大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不少传统民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p> <p><br></p> 改造后的老城居民,保留了之前的民族特色和历史风貌。 <p> 巷子里可爱的维族孩子,非常好客,看到我们的到来,跑前跑后地打招呼,还不停地摆着各种PS。</p> <p><font color="#ed2308">艾提尕尔广场</font></p><p> 位于喀什古城中心,解放北路西侧。主要分布有艾提尕尔清真寺、金银首饰一条街等诸多古巷,是古城游览的核心区。</p> <p><font color="#ed2308"><i>艾提尕尔清真寺</i></font></p><p> 始建于1442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坐落在景区中心的艾提尕尔广场西侧,毗邻吾斯唐布依古街,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艾提尕尔清真寺,占地总面积为1.68万平方米,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它不仅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在国内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影响。<br> 寺内分为正殿、外殿、教经堂、院落、拱拜孜、宣礼塔、大门等七部分。 <p> 清真寺内的召唤阁楼, 据说,艾提尕尔清真寺每周五礼拜,高亢悠扬的宣礼,平静宁和,神圣庄严。</p> <p></p><p><font color="#ed2308"><i>香妃故园</i></font></p><p> 香妃故园又名阿巴克霍加墓,座落在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始建于明崇祯1640年前后,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宫殿式陵墓建筑。这里埋葬着喀什“霍加政权”之王、白山派首领阿巴克霍加及其家族五代72人,是新疆最宏大的墓园,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陵园占地约72亩,坐北朝南,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各种不同造型的建筑物构成了陵园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多层次景观。虽历经风吹沙蚀,已不象从前那样华丽,但从建筑物外的彩绘、砖雕等装饰仍可以看出阿巴克霍加墓曾经的辉煌,不愧为我国古代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典范。</p><p><br></p><p> 香妃故园入口</p><p></p> <p><font color="#ed2308">陵园门楼</font></p><p> 陵园门楼并不大,却精美华丽,上面贴的瓷砖基本上是当年的原物。门楣上有用波斯文字写的赞美诗,两侧有高大的砖砌圆柱和顶上都有一座塔楼,表面镶着蓝底白花硫璃砖,让人肃穆。</p> <p><font color="#ed2308">高低礼拜寺之小礼拜寺</font><br> 小礼拜寺在门楼的左侧,面积很小,一次只能容纳不到十个人,但里面是冬暖夏凉。</p><p> 当地人把大小礼拜寺称为“高低礼拜寺”。它是由两部分组成,大门内叫高礼拜寺,要比门外的低礼拜寺地基高出1.5米,这种布置据说是世所罕见的,也是这个清真寺的主要特色。 </p> <p> 小礼拜寺和门楼紧连,是一组最外面的建筑物,彩绘和砖雕图案极为精美,独具民族特色。小礼拜寺低于地面约2米,坐西朝东,内有穹顶。</p> <p> 小<font color="#333333">礼拜寺南面,</font>雕花木柱和藻井天棚也十分精美。<br></p> <p></p><p><font color="#ed2308">高低礼拜寺之高礼拜寺</font></p><p> 即大礼拜寺,也叫加满清真寺,位于陵园西部,始建于公元1873年。高礼拜寺高出地面2-3米、坐北朝南,后有祈祷室。</p><p> 在伊斯兰重大节日期间,这里是穆斯林群众聚集的地方。阿訇在里面念经,外面的人都可以听清楚,21个拱拜运用物理原理,产生如此奇妙的自然扩音的作用。</p><p></p> <p> “加满”是“礼拜五”的意思,因此该寺也叫“礼拜五清真寺”,是一所平面三合院式建筑,由近百米长的敞廊和后殿组成。62根木柱由62位能工巧匠精雕细刻而成,其木雕图案和彩绘花纹没有一根是相同的,堪称维吾尔族木雕艺术的精髓。</p> <p><font color="#ed2308">阿巴克霍加麻扎(香妃墓)</font></p><p><font color="#333333"> 从门楼进来,</font>穿过绿树成荫的小道,<font color="#333333">右转过一个小门就到了</font>阿巴克霍加麻扎(香妃墓)。“霍加”意为圣人后裔,麻扎,是新疆穆斯林们的一种特殊墓葬,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p><p> 传说,埋葬在这里的霍加后裔中,有一个叫伊帕尔汗的女子,是乾隆皇帝的爱妃,由于她身上有一股常常带有的沙枣花香,人们便称她为“香妃”,因而人们又将这座陵墓称做“香妃墓”。</p> <p> 伊帕尔罕(维语意为“香姑娘”),是阿巴克霍加的重侄孙女。1760年2月被选入后宫,极受乾隆皇帝的宠爱,赐号“香妃”。1788年病故于北京,享年55岁。香妃死后乾隆皇帝派出124人运送香妃灵柩,历时3年终达喀什。现在香妃墓中依旧保留着当年送香妃遗体返故里的古老马车和棺材。</p> <p></p><p><font color="#ed2308">主墓室</font></p><p> 在陵园东部,造型宏伟壮观,风格庄严华丽,为整个建筑群之冠,也是新疆最为宏大精美的穹隆顶式建筑。</p><p> 主墓室宽35米,进深29米,墓墙高10余米,四角各有一个半嵌于墙内的圆柱形立柱,中央则为17米直径的大穹顶,顶部琉璃饰面,光彩夺目。穹顶旁有邦克楼(唤礼塔),还有伊斯兰教的星月徽记。 </p><p></p> 走进陵墓内(禁止拍照),里面排列着大大小小58个墓包,均用白底兰花琉璃砖砌成,晶莹素洁。其中高大者为男性,小巧者为女性,更小的是孩童。每一个上面都盖着颜色不一的毯子,毯子上面刻着古兰经的经文。<br> 在陵墓的最里面有一个盖着明黄色毯子的坟丘,前面写着“伊帕尔罕”(香妃别名),就是香妃的陵墓。因其嫁给皇帝属于皇室成员,所以盖上明黄色毯子以区别于家族其他成员。 整个建筑的外墙全部贴着绿色、黄色或蓝色的琉璃瓷砖,显得富丽堂皇、庄严肃穆。透过这些经历百年依旧散发光亮色彩的琉璃瓷砖,可以想象到这个家族当年的辉煌灿烂。 香妃墓宛若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五彩斑斓,耀眼夺目,人们不禁为这座具有民族风格的雄伟建筑感到震惊,并被它的美观造型及典雅色调所赞叹。 <p><font color="#ed2308">金花银叶</font></p><p> 香妃墓侧的沙枣树,叶灰白,花金黄,花开香气袭人。相传香妃出生时,体有奇香,以后常用沙枣花沐浴,香气宜人。香妃远嫁京城后,难解思乡之苦,乾隆皇帝于是派人历时数年,将沙枣树从西域移植京城,从此,“金花银叶”成为美与传播美好爱情的见证。</p> <p><font color="#ed2308">讲经堂</font><br></p><p> 位于陵园正北,景区最早的建筑,是玉素甫霍加和阿巴克霍加曾经讲经的地方。讲经室中央放有一块椭圆形的圣石,据传恭顺的信徒抚摸“圣石”后,能得到平安和幸福。<br></p> <p> 从陵园广场远观香妃墓,高大宏伟的建筑上,琉璃瓷砖在阳光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时间的流逝没有失去它的光彩夺目,香妃的传奇,也没有湮没在茫茫的历史中,她依旧是这片土地上最美丽的传说......</p> 陵园广场周围景观 晚餐后,去老城观看极具西域风情的歌舞秀表演《丝路传情》 漂亮可爱的孩子为母亲登台演出捧着长裙 <p> 新疆有“歌舞之乡”之称,在这片热土上,人们对歌舞的热爱流淌在其血液中,新疆人从骨子里到他们身上每一根汗毛都是有节奏和韵律的。<br></p> <p> 新疆歌舞,以舞姿飘逸舒展、活泼热烈、节奏明快、蹬踏腾挪、形体“说话”等为主。可谓活灵活现,传情动人,舞姿动人、摄人心魄。</p> <p> 欢快明亮的音乐,热情奔放的舞蹈,多姿多彩的画面,将观众的思绪带回悠远的丝绸之路。<br></p> 老街夜景。漫步在老城,你会感受到那种世代生活留下的从容安详和人情温暖。 <p> 喀什,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的城市,一座美到令人心醉的老城。像所有的历史名城一样,文化的印记不光留存于建筑,更镌刻于人心。喀什魅力无穷,喀什风情依旧!</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