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彬高士仕女白描画谱》- 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画说月令——中国人的四时生活》- 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书籍终于出版了。除了感谢还是感谢,要感谢的人太多了 … 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说。2013 年父亲去世之后,我们就思考着如何保存他的遗产 … 我们毕竟是外行,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开始。 传承一位老画家的思想,对于一位外行人来说,真的很困难。前辈们跟我说:应该为父亲争取在艺术史上的定位。这件事情对于一位五十好几的理工男来说,是犹如天方夜谭的一个故事。不过,还是必须要做。走过这么几年,也帮父亲出版了几本书 - 《艺文旧谈》上下册、《中国人物画笔法之研究》与《蓦然回首 – 吴文彬八八自述》,这三本书。 《蓦然回首 – 吴文彬八八自述》 《艺文旧谈》上下册 《中国人物画笔法之研究》 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可以很充分的感受到先父对于传统的逝去,非常的忧心。他当时成立工笔画学会,出版会刊,主办两岸工笔画大展,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留意传统,尤其是传统的技法,以及传统的思想 ... 这些忧心,配合着大环境往前回朔,就可以理解到为什么数十年前会有「国画论战」的事件发生。我是个大外行,我哪能有所评论!我只是体悟到先父的焦虑与不安。 帷幕仕女 - 《吴文彬高士仕女白描画谱》 「群贤图」是一个里程碑。正如「群贤图」的落款:「群贤图长卷费时一年完成之日正值八十生辰 质伯吴文彬记」。八十岁生日当时 ( 2003 年 ),完成拉开超过十公尺的白描人物长卷。这说明了什么?似乎就是要一位老艺术家想要把自己毕生之所学,做一个人生压轴的展示。 「群贤图」局部 2008 年,老爹已经八十五岁高龄了,他不放弃,继续的努力,据说用尽了退休俸,出版了一本《吴文彬白描人物画辑》,就是那200件白描人物的第一次出版。这200件,在我们整理遗物时发现,不对,不是 200 件,而是 201 件。为什么那一件有了遗珠之憾?我们不得而知。后来,这 201 件白描作品,裱褙成了册页,装在一个梧桐木的书柜中了。 《吴文彬白描人物画辑》的遗珠之憾,已经收录至《吴文彬高士仕女白描画谱》 2009 父亲年写下:<b style="">「</b><b>国画无论笔法粗细,是写意的、不是写实的,不能与真实肖像相提并论,主要在于传神。所谓「以形写神」,利用写形达到传神目的,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不但要有神气,更要有生动的韵味。因此画家执笔作画必须全神贯注一气呵成,所以说国画是写意的。写意的意字是心上加音,是出自内心由内而发的。艺术作品要能耐人寻味,令人思索回味,才算成功的作品,我们常说「有意思」,除了意还要思索回味。」</b> 之后说道:<b>「这种从素描摹得的「线」,只是「轮廓线」,不具备国画的笔墨,更谈不到传神和气韵生动,只是个外形而已,不是写意,也无法耐人寻味。四十年来我教的是传统画法,以笔墨为重,虽然仍不免有人褒贬守旧,但是我确认素描不适合中国传统画,它是西洋技术的基础,不能硬套在一起。我已是八十五岁风烛残年的老人,能看到戴敦邦先生的鸿论,证明当年我不是负气出走,闷了六十年的心情终于开朗了许多,这部白描人物是四十年来教学的教材所积存:仕女和高士各一百幅,留给知音与同道,虽然用尽了退休俸出版它,即使不畅销也是值得的。」</b> 这也就是我决心要重新出版白描人物的主要动机!一位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家人生的总结,他要告诉世人 – 不要用西方的思想来看中国的传统绘画,那是我们中国人累积数千年的思想与资产。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拚得你死我活,而是尊重各有各的文化思想与传承!关键是,我们的中国文化需要我们自己关注,才会有机会传承。 <p>白描执扇仕女册(局部) - 已经收录至《吴文彬高士仕女白描画谱》<br><br></p> 老照片,墙上的作品也已经收藏好了。 也就是如此,非常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帮忙出版这本书,让先父的艺术思想,再得以大家分享。同时,《画说月令 – 中国人的四时生活》的出版,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验证,看看古画,想想现在传统艺术的定位;看看古画,想想今天的中国文化的转变,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我们能传承吗?我只是一位外行的理工男,我在努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起,好吗? <p>欢迎您留意这两本书,并且推荐给您的朋友。感谢您。<br><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770143587&spider_token=65b9&ifr=itemdetail&state=H5WXshareOld&distributorId=1258035568&share_relation=66a255d257de68fb_1258035568_1&wfr=h5direct_wxh5"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吴文彬高士仕女白描画谱》</a><br></p><p><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769735222&spider_token=39bd&ifr=itemdetail&state=H5WXshareOld&distributorId=1258035568&share_relation=1632f8b3f8695fe2_1258035568_1&wfr=h5direct_wxh5"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画说月令——中国人的四时生活》</a><br></p> <b>吴文彬先生</b> 1923 ~ 2013<br>雪庐画会、北平艺专,1948年抵台,中研院考古馆<br>成立中华工笔画学会,办理两岸工笔画大展,毕生致力推广传统工笔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