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幸福是每个人都在思考的话题,幸福是每代人都在追寻的目标,幸福是人生每个阶段的召唤继续前进的动力。人生获得幸福需要两种能力,一种是追寻的能力,一种是感受的能力。二者缺一,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平常我们只注重了对幸福的追寻,而忽略了对幸福的感受。</h3><h3> 幸福不完全是外来的丰厚的物质条件,也需要人内心的感受能力。一味地向外索取,不仅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还可能身在福中不知福。那些生来就口含金钥匙的人,吃大餐,穿名牌,行动有人前呼后拥,消费挥金如土,会觉得这一切很平常很平常,和幸福似乎毫无关联。而那些每日里骑着自行车奔波打工的人,一旦有条件拥有一辆摩托车,就幸福无比,比那些有钱人拥有一辆卡迪拉克要高兴几百倍。根据相反相成规律,拥有的越多,幸福的感觉越少。因为有钱人的心理是觉得这一切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了。过于丰富的物质会降低人们感受幸福的阈值。所以,感受幸福,需要心灵的参与。</h3><h3> 心灵的宁静就是一种人们不易察觉的幸福。有人总结幸福就是九个字:吃得下,睡得着,笑得出。这就是一种心灵体验。有人说,心灵宁静怎么会是一种幸福呢?其实心灵宁静真还是一种幸福。试想,如果遇到急事了,你能吃得下吗?如果亲人病了,你能睡得着吗?如果灾难降临了,你能笑得出吗?</h3><h3> 今天我要说的是,感恩的人才会生活的幸福。</h3> <h3> (照片上是我的父亲母亲)</h3><h3> 我首先要感恩我的父母。虽然父母没能给我富足的生活,但给了我健康的身体。生而没有残疾,绝对是一种幸运。一个残疾人,一生要经受多少白眼鄙视,会经历多少艰难困苦,为了某得生存,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多少的努力啊!由此说来,生而健康,岂不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单是这一点,就该感恩上帝,感恩父母。一个人有了健康的身体,只要不怕吃苦,长到一定年龄,不管生计如何艰难,凭力气就可以挣得一碗饭吃了。</h3><h3> 感恩父母给了我正常的思维。身体没有残疾是幸运,智力没有残疾更是一种幸运。我的智力不超常,但也算得上正常。方向上我能分出南北东西,事情上我辨清善恶是非。这就避免了我走错路,做错事。</h3><h3> 感恩父母教给我两条做人的原则,一是不要怕吃苦,二是不要怕吃亏。这两条原则让我终身受益。一个人不怕吃苦,终究可以搏击出一片生存的天地。一个人不怕吃亏,就可以交到许多朋友。朋友的相互砥砺扶持,会让一个人在前行的路上不仅不寂寞,而且会产生永不衰竭的力量。</h3> <h3> (这张照片上的是母亲大姐大哥,母亲怀里抱的是二姐。那时我和三弟还没有出生)</h3><h3> 我感恩我的兄弟姐妹。我家兄弟姊妹共五人,大姐比我大23岁,我还没有出生,她已经出阁了。大哥比我大18岁,我刚出生,他就到固阳学徒了。二姐比我大12岁,三弟比我小一岁。</h3><h3> 大姐共生了六个孩子,人口多,日子自然过得窘困。但是,每次到了大姐家,大姐总会给我和三弟做好吃的。吃的最多的是炒鸡蛋烙油饼。那时鸡蛋是每个家庭用来换取油盐酱醋的“硬通货”,农民没有来钱的地方,灯油煤费,全部要靠攒鸡蛋买了钱来解决。所以,吃一顿炒鸡蛋也是一种舒服了肚子,窘困了日子的奢侈行为。那时的炒鸡蛋为了盘子里多一点,在搅拌鸡蛋时,要往里面加一些粉面。尽管如此,当时觉得这仍然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h3><h3> 现在人们穿的衣服,都是买现成的。在过去的年代里,每个家庭里大人孩子的衣服,都是由主妇手工缝制。大姐家里人多,针线活忙不过来,就攒钱买了缝纫机。自从大姐有了缝纫机之后,也常常给我和三弟缝制衬衫和裤子。在这之前,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母亲缝制的中式衣服。中式衣服不好看,特别是冬天穿的大裆棉裤。当时大部分同学都穿的西式衣裤,穿大裆棉裤会遭人嘲笑。母亲不会做西式衣服,后来,我和三弟的衣服大部分情况下,就由大姐缝制了。大姐忙完地里的活,还要给外甥们做衣服,再加上我和三弟,等于给她添了好多忙。大姐的忙,等于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大姐对我们关爱,让我永生铭记。</h3> <h3> (照片左边的是大哥,右边的是大哥少年时的朋友,叫前进)</h3><h3> 我感恩我的大哥。 大哥18岁到固阳学徒,每月挣18元钱。母亲生下我,没有奶水。就把我雇奶出去,每个月6元钱。开始家里没有钱,就买衣物,后来实在没有什么可卖的了,正好赶上大哥学了徒,每月有了微薄的收入。大哥就每月捎钱回来,作为我的“口粮”钱。是大哥省吃俭用,为我省出了救命钱。</h3><h3>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我在包头工作了。当时没有手表,在学校里工作,没有手表非常不方便。尤其是间操期间,共有四次铃声,下课铃,上操铃,下操铃,上课铃。记着记着就搞混了,听到铃声,不知道下操还是上课。刚工作,买不起手表,就买了个小马蹄表放到办公桌上。暑假回家,和大哥聊起此事,大哥当即从他的腕上把他十分喜欢的上海表摘下来,让我戴。我哪好意思要呢,一再推脱。大哥当时也没再坚持。不久父亲来包头看我,大哥让父亲把他的上海表捎给我。</h3><h3> 记得是个周六,我带父亲到八一公园转了转。中午请父亲在昆区新雅饭店吃饭,爷俩喝了点酒,在朦胧的醉意中,父亲叮嘱我说,永远不要忘了你哥给你的帮助。我说,不会的。父亲,我没有忘了你的叮嘱。我会永远记得大哥对我的好处。后来,我把侄儿侄女们的事,当做自己孩子的事,能帮助的,竭尽全力的去帮助。人们说,分门另过就是亲戚了,说到人与人的关系是亲戚,给人的感觉只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可有可无的联系,即便来往,也是象征性的。我和我的侄儿侄女没有这种感觉,觉得关系特别亲近。侄儿侄女都特别牵挂我,逢年过节,都要来看我。</h3> <h3> (这是二姐60岁大病治愈后的照片。前排左边是大哥,右边是大姐,后排右边第一个是二姐夫,紧挨二姐夫的是二姐。另外两人是我和妻)</h3><h3> 我感恩我的二姐。我和三弟小的时候,大姐出阁了,父亲修水库不在家,大哥在固阳做学徒。家里只有母亲、二姐,我和三弟。我和三弟那时都还小,大概是两三岁的样子。母亲是小脚,除了洗衣做饭外,别的也干不了什么。上小学四年级的二姐就成了家里的壮劳力,每天除了上学,还要担水,挤牛奶。冬天挤牛奶,手指头都冻得脱了皮,即便如此,也不敢有一次的偷懒,因为一天挤不下牛奶,三弟一天就得挨饿。有了二姐的支撑,我们全家终于熬出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即便家里负担这么重,二姐在学习上还是十分用功。那时人才稀缺,只要有点文化,就可以找到工作。二姐的珠算学得不错,口算也出口成章,本想借此谋得一份工作,终于因无人提携而最终落空。</h3><h3> 二姐出嫁之后,依然十分顾家。每年逢年过节,都要给我们或买点东西,或捎点钱。说到这里,也感谢通情达理的二姐夫。他们一家五口人,只有他一个人上班,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但也和二姐一道尽可能周济日子更紧巴的我们。后来二姐夫成了大车司机,每年都给我家送一车碳,让大后山的冬天变得不在寒冷。我刚成家时,住的是库房改造成的平房,那年冬天,二姐夫给我送来一车煨碳。我的儿子正好是那个寒冷的冬天出生,一冬天火炉里的火没有熄,一冬天都温暖如春。</h3><h3>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成了家。那时母亲已经去世,因为住的是一间很小的平房,只接父亲来小住过几次,始终没能把父亲接过来和我一起生活。老迈的父亲一直跟大哥一起生活,有时到大姐家或二姐家住上一段时间。我和三弟能做的,就是每月给父亲寄上一笔钱。那时村里还有邮局,每次我们寄钱回去,取上钱,父亲都要到村里一个叫杨忠的人开的饭馆喝一碗羊杂碎。我知道这是父亲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向乡亲们告知,孩子们都很孝顺,该出力的尽心地出力,没有条件出力的,也以另外的形式表达了孝心。以至于后来,父亲一到那个小饭馆吃饭,乡亲们就问,老爷子,你家老二老三又寄钱了?父亲听了也不说话,只是嘿嘿一笑。</h3><h3> 尽管我和三弟也对父亲尽了我们的一点责任。但是,比起哥哥姐姐们辛苦,那点钱是微不足道的。感恩我的哥哥姐姐们任劳任怨的付出,为我和三弟解除了为父亲的养老之忧。这也是让我终生难忘的。</h3> <h3> 我也感谢我的三弟。三弟比我小一岁,因为两人长相相像,所以小时候许多人都认我们是双胞胎兄弟。三弟不仅仅是我儿时的玩伴儿,也是我学习上的伙伴。上学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回家,写作业一起商量,考试后成绩一起比较。那时学校的考试虽然不是很多,但一学期还是要考两次的,期中一次,期末一次。穷人家的孩子上学不容易,所以我们就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两人在学习上一直暗暗较劲,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这种相互鞭策,相互比试的情形,使我们的学习成绩比一般的孩子要好一些。这为后来中高考恢复,我们哥俩同时考中,奠定了基础。一个农村家庭一下子考上两个,让一辈子低头做人的父母扬眉吐气了一回。</h3><h3> 在上高中时,尽管本村的学校,花不了几个钱。但两个人同时上高中,家里还是觉得有点紧张。这时候,三弟说:“二哥爱读书,就让二哥继续读吧,我不上了。”后来父母商量,上三年高中,紧一紧也就过去了。于是三弟也能继续上学了,但是当时他的这种谦让,让我很是感动。</h3><h3> 如果三弟没有把高中上完,后来就不可能考学出去。如果三弟因此而一直生活在农村,那我等于背上一副终身难以放下的十字架了。冥冥之中,一切都是那么好的安排。让我们一起通过考学改变了两个农村娃的命运。这一点,我不仅感恩父母,也感恩上苍。</h3> <h3> (这是我儿子和他梅姐的照片)</h3><h3> 我也特别感谢我的侄女梅梅。母亲的晚年,全凭侄女的照顾。母亲去世前一年,把腿摔坏了,好长一段时间不能下地。梅梅细心地照顾奶奶。正因为梅梅承担起服侍奶奶的责任,解了我和三弟的后顾之忧,才使得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们能够安心的工作。梅梅虽为孙女,却代我们尽了儿女的责任。这件事,至今想起,仍然让我十分感动。</h3><h3> 梅梅继承了王家人姑姑们顾家的传统,大嫂走的早,一个家庭,没有了主妇,好多事就难以井井有条了。大哥一个大男人,领着几个孩子过日子,十分不易。幸而有一个能干的女儿梅梅,为兄弟们缝新补旧,洗衣做饭。才把走风漏气的日子过得安安顿顿的。梅梅结婚之后,依然没有放弃对兄弟们的责任,依然对弟弟们进行着力所能及的扶持与帮助。后来刚刚和雄雄成家,梅梅这个姐姐,就扮起了婆婆的角色。对两个弟媳妇儿在方方面面都给予了十分的关照。</h3><h3> 现在大哥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儿女们十分放心,三个孩子的日子都过得蒸蒸日上的。</h3> <h3> (这是我的岳父岳母以及我妻及妻妹果兰的照片)</h3><h3> 我感恩我的岳父岳母。他们是农民,生活在农村。农村家庭出聘闺女,是要收彩礼的。这不仅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礼仪习惯,而且重重地收彩礼,也是一种极有面子的事情。谁家闺女彩礼收得少了,会遭人笑话的,人们背后会议论谁谁家闺女“不值钱”。因此,那个年代,不收彩礼,确实需要点“不顾颜面”的勇气。当他们知道我确确实实像崔健的歌唱得那样——《一无所有》,看到愁肠百结的我,岳父岳母一点也没有让我为难,有啥算啥,缺少的东西,以后有了钱再置办。老人们的理解与同情,让我当时一穷二白的我,能够顺顺利利地成婚。</h3><h3> 成家之初,每年冬天岳父或岳母来我家,总要给我带一些猪肉羊肉来,他们知道我们的那点工资,平日里是不大能吃起肉的,尽管那时的猪肉才一块二一斤。</h3><h3> 我成家的前一年,母亲去世了。 儿子出生后,无人照顾。岳母从后山来到包头,为我们看孩子,做饭。在岳母的精心照料下,儿子一天天长大。</h3><h3> 我也十分感恩我的妻妹果兰。小孩长到三岁才可以送幼儿园。儿子稍微大了一点,岳母家里实在走不开,不能再帮我们带孩子了。我和妻一筹莫展,不知该怎么办。当时十五六岁,自己还是个孩子的妻妹果兰来帮我们带我们的孩子。在果兰的精心照料下,儿子一天天长大。果兰一直帮我们把孩子带到可以送园的年龄。没有妻妹无私的付出,我们真不知怎么熬过那段顾头顾不了尾的一地鸡毛的日子。</h3> <h3> (这是儿子和岳父岳母正月十五观灯的照片,我儿子抱的是他儿子) </h3><h3> 我感恩我的男女亲家。感谢他们养育出温柔贤淑的女儿。感恩他们在儿子成家时给予的种种帮助。儿子马上要结婚办事了,我出差不在家。儿子的岳父,为儿子的家装进行了扫尾工作,本来应当是我的事,男亲家却全权代劳了。这让我既不好意思,又十分感动。</h3><h3> 我感恩女亲家。孙子出生后,妻在外面打工,如果全职照顾孙子,就会彻底丢掉这份不错的工作。这时,女亲家挺身而出,担起了一半照顾外甥的责任。姥姥与奶奶一人半个月,轮流照顾我们共同的第三代。有了女亲家的大力支持,妻才算保住了打工的工作。带孩子是一件劳累而辛苦的事情,这样的日子,一熬就是三年,直到孙子能够送园。没有男女亲家的大力帮助,妻肯定会失去现在这份工作。退休了,打一份工,不是单单图能够获得一份工资以外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有班上不至于生活得那么无聊,那么寂寞。这一切一切,都让我打心眼里感谢他们——我的男女亲家。</h3> <h3> 我感恩我的妻子。我成家时,母亲已经去世,父亲也年过古稀,家里实在帮不上什么忙,我们几乎是两卷铺盖搬到一起成的家。成语“家徒四壁”,就是我刚成家时最形象最具体的描绘。。</h3><h3> 女孩子找对象,要嘛图人漂亮英俊,要嘛挑家境殷实富裕。我可以说一条也不占。从现在照片上看,长相还说得过去。那会儿,人很瘦,1.71米的个子,体重105斤,头发蓬乱,脖子细长,整个儿一个非洲难民。至于钱嘛,每个月工资43.5元,还要拿出一大部分来买书,所以,没有任何积蓄。遇到同事结婚随个礼,连在食堂按顿吃饭都困难,只好开水就馒头了。那时的馒头4分钱一个,8分钱,一碗开水,就是一顿饭。因此,那时的我,是地地道道的无产阶级。在这样的情形下,妻子选择了我,确实需要一种境界和胸襟。</h3><h3> 人们都说水清养不住鱼。可是,妻嫁给我这个穷小子毫无怨言。一直和我同舟共济度时日,相濡以沫几十年。到现在有房有车,日子也算小康了。</h3><h3> 妻不仅会过日子,而且接人待物也很好。刚结婚,有朋友来我家,买不起肉,妻总要割块豆腐,炒个鸡蛋来招待客人。母亲去世,妻和我刚确定关系,还不算是我家的正式成员。要一般人就不可能为老人送行,即使这样,于情于理,都可以说得过去。妻(当时准确的说法,应当是女朋友)却随我一起回去,不仅一起回去,而且披麻戴孝,不仅披麻戴孝,而且跪灵祭奠。一切都按照成过家的媳妇儿的礼仪进行,为仅见过一面的婆婆送葬。想起这一来,至今仍然让我万分感动。至于后来父亲去世,已经作为家庭主妇的妻子,出力出钱,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一切一切都使我永生难忘。</h3><h3> 一个家庭过得好不好,一个家庭的孩子有没有出息,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主妇决定的。孩子的家教,实际上主要是由家庭主妇完成的。妻子教给儿子做人要诚实勤劳,做事要果断坚决,处世要将心比心。所有这一切,都深深地影响了儿子的成长。如果儿子在同龄人中,还算得上优秀,那么都是妻子教导有方。</h3> <h3> 我也感谢我的儿子和媳妇。小两口结婚后一直过得和和美美,安安稳稳的。这在今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都对孩子宠着惯着。这就使得大多数独生子女们,个性太强,包容性差,缺少谅解心。而包容和谅解是一个家庭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家的这两个孩子,在包容体谅上,似乎还都做得不错。两个人互敬互爱,从未有过大的矛盾或摩擦。因此,我们这做家长的,即省心,又放心。</h3><h3> 孩子们不仅省心,而且还孝顺。说趁我们现在还能走得动,每年都要带我们出去旅游。跟他们出行,我们什么心也不用操,买机票,租民宿,吃饭,出行,购门票,一切一切,都办的妥妥帖帖。前年去了海南,去年去了山东。</h3><h3> 儿媳到外地出差,还给婆婆买首饰。这在今天是不多见的。在我和妻分别进入花甲之年时,媳妇和儿子还给我们每人买了一块五六千元的瑞士表,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们。如此地细心与体贴,在今日也是不多见的。一想到这些,让我们感到十分地欣慰与自豪。</h3><h3> 今年五一节,妻门上的弟弟妹妹及他们的孩子们,及孩子们的孩子们,三代十几口人,一起去了呼市玩。从吃到住,再到玩,儿子俩口子都安排的十分周到,从舅舅姨姨,到表兄弟,姨兄弟们都很满意。儿子和媳妇的厚道热情,也让我和妻非常感动。</h3><h3><br></h3> <h3>(儿媳正在给婆婆戴买回来的首饰)</h3> <h3>(婆媳俩,也是母女俩)</h3> <h3>(儿子一家三口)</h3> <h3>(在海南分界洲岛,风景如画)</h3> <h3>(孙子在海滩上与卡通人的合影)</h3> <h3>(在山东)</h3> <h3>(在海南菩提树林中奔跑的孙子)</h3> <h3>(孙子的画)</h3> <h3> 感恩父母,父母给了我生命。</h3><h3> 感恩亲人,亲人给了我种种支持。</h3><h3> 感恩老师,老师给了我安身立命的知识。</h3><h3> 感恩同学,同学给了我珍贵的友谊。</h3><h3> 感恩社会,社会给了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种种便捷。</h3><h3> 感恩陌生人,陌生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种种方便。没有种田的,即使有钱,我们也没有饭吃。没有种棉花织布制衣的人,即使有钱,我们也没有衣穿。</h3><h3> 不懂感恩的人,总是怨天尤人。生来不是富二代的,会抱怨父母没有给奠定好经济基础;生来不是官二代的,会抱怨父母没有搭建好进入上层建筑的阶梯。自己努力不够,总是抱怨社会不公;本来是平民,却羡慕挥金如土的生活,因此抱怨收入的微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样的人,每天都生活在抱怨之中,生活里哪有半点幸福可言。</h3><h3> 心怀感恩的人,才能感觉到世界上的一切美好。感觉到世界美好的人,才能生活得幸福。所以,感恩的人才会成为世界上幸福的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