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深情缅怀安岳籍邓雍烈士——</h3><h3> 我与邓雍有个约会</h3><h3> 文/李金</h3><h3>引子: </h3><h3> 邓雍(1906-1934.2.29),四川省安岳县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安岳县城高小(旧制安岳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h3><h3>个人社会活动</h3><h3> 大革命时期,1925年考入重庆中法大学,从校长吴玉章及其他共产党人那里,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教育。1927年3月31日,为抗议英、美帝国主义军舰炮轰南京,由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四川国民党(左派)莲花池省党部,组织数万群众在重庆打枪坝召开示威游行大会。反动军阀奉蒋介石密令,派出大量军警、特务破坏大会,大肆逮捕、屠杀革命志士。他机智勇敢,奋力搏斗,掩护到会群众逃离虎口,自己也化装脱离险境。后转移回到安岳家乡,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并担任安岳龙台乡党支部书记。</h3> <h3>不幸被捕</h3><h3> 1927年任安岳龙台乡党支部书记。1932年中共龙台区委成立,任区委书记。1933年秋,经共产党员梅曙堂(时任龙台团总)的举荐,担任龙台镇镇长,以此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不久,中共四川省委决定在遂(宁)、安(岳)等地举行武装暴动,并成立了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龙台游击大队,任司令员。1934年2月6日被敌人诱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屠刀和酷刑,大义凛然,视死如归。</h3><h3> 1934年2月29日,在安岳土城门外刑场被敌人杀害,时年28岁。(引子完)</h3> <h3> (一)</h3><h3> 进入初夏,天慢慢的热了起来,天空一阵子晴朗,一阵子细雨绵绵,农人们忙着收割小麦、油菜,下田栽插秧苗,一片夏收夏播的繁忙景象。我接到“地下党——邓雍”专题片摄制组的电话通知,让我在该专题片中饰演邓雍,我愉快的答应了。从此,我就和邓雍结下了不解之缘。</h3><h3> 五月十四下午,摄制组一行人来到拍摄地第一站石羊场瑞云乡, 来到拍摄场地,映入眼帘的几间低矮的瓦房,住着一位接近六十的老人,周边有几户人家,但都出门打工去了,偌大的院落显得非常空荡,在落日的余晖下,显得异常落寞,像极了二十年代的旧中国,一切是那样冷清,那样落后。导演让我穿上戏中人物所穿的长衫,邓雍的形象与才情好像从遥远的二十年代向我走来,和我融为一体,打开房门,坐到堂屋中间的八仙桌,点燃油灯,翻开从县档案室借来的古书本,细细的阅读其中的手抄本,在此时,我自己也分不清,这到底是我,还是邓雍。</h3><h3> 导演向我述说了一些人物细节,当年邓雍从重庆回来,到石羊场瑞云乡汇合地下党员许岳,此处正是地下党员许岳的故居,许岳还联系了其他几名地下党员,一起来到许岳家的堂屋,坐在八仙桌的周围,听邓雍讲解革命道理,和一些进步的共产主义思想,邓雍讲解了国内国际形势,并给大家布置了任务,开了一场小会,把革命的星星之火,撒向了普州大地,带领大家同旧的社会制度,同万恶的蒋家王朝,作殊死的斗争。我也融入了邓雍这个角色,绘声绘色地和身边的几个“地下党员”讲解革命道理,布置任务,忘记了镁光灯的闪烁,和周边围观的群众,一切是这样自然。好像,我真的就是邓雍,一位革命斗士。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场景的拍摄。</h3> <h3> (二)</h3><h3> </h3><h3> 五月十五日清早,摄制组一行人来到龙台,开始第二天的拍摄,拍摄邓雍在其故居的活动。其实邓雍的故居早被拆除,已无踪迹可寻,摄制组只好借用龙台场口附近的一栋民房,暂作邓雍的故居进行拍摄,我依然穿上那一袭长衫,扮作邓雍在故居的小院里跺着碎步,走来走去,时而拿着书在阅读,时而仰头望着天空,时而俯首看在地上,仿佛若有所思,可能是邓雍在思索革命该如何进行,革命斗争该如何开展,地下党员该如何发展,一切的一切,也可能只有二十年代的邓雍本人清楚,拍摄进展非常顺利。</h3><h3> 就在此时,导演喊拍摄一场邓雍和地下党在小院中开会的场景,我整理了一下身穿的长衫,掸了掸身上的尘土,坐在了院子中间小八仙桌的上首,四周坐满来开会的“地下党员”,我又一次向他们宣讲革命的道理,讲解共产主义,讲解共产党,讲解井冈山武装斗争的毛委员…… 并向他们通报了当前的革命形势,由于蒋介石发动的白色恐怖,地下革命者的活动也是举步维艰,革命斗争虽然残酷,我们依然在这里策划了“通贤暴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我的眼睛划过那一张张稚嫩的脸,他们的脸上都露出坚定不移的神色,为了革命,展现出不惜牺牲一切的信念。</h3> <h3> (三)</h3><h3> 接近中午,摄制组转场至龙台琼江码头,拍摄邓雍从重庆回到安岳,在龙台琼江码头蹬岸的镜头。这个时候,晴空万里无云,太阳火辣辣的照在地上,让人感觉非常燥热。太阳光从琼江河边的竹林透射到地上,在阴暗的地面上露出太阳光斑驳的痕迹,地面上到处都是枯枝落叶,人走在上面,软绵绵的嗤嗤作响,除了对岸远处一幢幢耸立的高楼,此情此景,与邓雍生活的二十年代,所差无几,琼江还是像往常一样,静静的流淌,时而荡起阵阵涟漪。</h3><h3> 导演让工作人员叫来了艄公和摆渡的小船,我穿上了双排扣的对襟黑色上衣,带上了蓝色的包袱,踏上了渡船,两位摄像师傅也乘渡船来到了河的对岸,支开架子,开始拍摄。准备工作做好后,艄公也拉开了架势,只见他赤膊着上身,穿着蓝色的平角短裤,双手用力地将竹竿插入河底,撑开竹竿,船像离弦的箭,缓缓的向上游驶去,游走的船儿像一把巨大的剪刀,把河面一剪为二,河面上水花四溅,水面荡起阵阵涟漪,邓雍站在船头上,头盯着烈日,迎着河风,回到了阔别多日的家乡,开展他新的革命生涯。他神色凝重,不知道迎接他的是何种艰难险阻?以及一切的未知命运,船一靠岸,他步履匆匆,踏上了滚滚革命征程。</h3> <h3> (四)</h3><h3> 吃过午饭,大家稍着休息,摄制组就转场至龙台区工所,开始下午的拍摄。龙台区工所,是邓雍生前办公的地方,区工所是一座两层小木楼组合而成的三合院,木板木柱头,上盖小纤瓦,全部是木头榫卯结构,显得古色古香,由于年代久远,好多木头已经腐朽,现在龙台镇政府正在组织人员进行培修,修缮好了以后,将建成红色革命基地,对外进行展览。</h3><h3> 导演安排参演人员,准备拍摄邓雍在龙台区工所办公的场景,我又穿上了长衫,坐在挂有党旗的办公室,办公室非常简陋,一张桌子,几根板凳,只有墙上的党旗非常鲜艳,红得像火,上面绣着铁锤、镰刀,显得非常庄严古朴。这时候屋子里面陆陆续续进来了几名地下党员,我招呼他们坐下,跟他们讲解革命道理,讲解革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带领他们,在鲜红的党旗面前,高高举起右手,对党旗宣誓,为了广大穷苦百姓翻身作主人,努力奉献,不怕牺牲,永不判党。此情此景,我仿佛看到当年的邓雍就站在这里,带领他那一群革命先烈,在党旗下面盟誓,大家群情激昂,发誓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我深受震撼,多好的革命同志啊!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把你们的革命精神,世代传承。</h3> <h3> (五)</h3><h3> 傍晚时分,剧组转场至协和镇,准备拍摄夜场。协和镇,旧名陈家场。隶属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安岳县下辖镇。位于安岳县境南部略偏东,安岳县城区东南方向,距安岳县城区45公里。清康熙乾隆年间,湖广填四川,大量湖广辰州府移民迁入居住,由此带来了辰州文化及习俗,经传承融合,今协和(包括石板场)人,特别是长者,多会辰州话。协和镇名胜古迹较为丰富,有杨氏宗祠、桥亭子等。桥亭子始建于道光十六年,属县文物保护建筑。以中和寨为主各类石寨子以及摩崖造像百余尊。协和镇街上两边,古建筑非常多,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两层小木楼,非常适合拍摄街景、集会、游行等场景。</h3><h3> 夜幕降临,导演组让群众演员点燃火把,一些群众舞龙的舞龙,耍狮子的耍狮,在夜幕的掩护下,在街上浩浩荡荡的游行,邓雍带领地下党员,也参与到游行队伍当中,一些地下党员刷的刷浆糊,贴的贴革命标语,积极发动群众,把革命的浪潮推向高潮,积极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使穷苦百姓翻身作主人,让人民当家做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邓雍的形象,在黑暗中越来越高大,由于他的大力推动,安岳的革命星星之火,在普州大地上形成了燎原之势,安岳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但这一切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仇恨,邓雍以后的命运如何?请看下一篇章……</h3> <h3></h3><h3> (大结局)</h3><h3> 安岳县城北柳溪村一农家小院内,里三层外三层坐满了观看演出的群众。舞台上,有的在扮演国民党伪县长,有的扮演保长、甲长,有的扮演国民党伪法院院长,还有的扮演国民党宪兵队长与宪兵,舞台上还有一些人在扮演普通百姓。舞台的中央,站着一位衣衫褴褛,身戴脚镣手铐的青年男子,他气宇轩昂,目光炯炯,仰首看着前方,虽然满身伤痕,但他的眼神里面却露出了坚定不移的神色,他就是这部剧的主角——邓雍。</h3><h3> 一九三四年二月六日,由于叛徒的告密,年青的邓雍被国民党反动军阀诱捕,关押在安岳县城一牢房内,上面演出的情景剧就是邓雍在狱中的真实再现。国民党伪县长询问邓雍:“邓雍,在重庆打枪坝策划的游行示威,是不是你干的”?邓雍回答到:“是”。伪县长又问道:“安岳县发生的通贤暴动,是不是你干的”?邓雍回答到:“是又怎样”!伪县长紧接着问道:“谁是你背后的主使,谁又是你的同谋,赶紧说出来。”邓雍回答到:“没有,就我自己一个人”。伪保长看见双方的谈话陷入僵局,赶紧出来圆场,笑眯眯的对邓雍说道:“邓雍,你还年青,又有才华,只有你肯老实交代,与我们合作,我保你升官发财,吃香的、喝辣的”。邓雍从鼻孔里面回答了一声“哼”,就再也没有了回音。伪宪兵队长急得直叫唤,对身旁两个宪兵说到:“赶紧跟我打,跟我吊地麻雀,夹老虎凳”。可怜的邓雍被折磨得死去活来,遍体鳞伤,但他还是一声不吭。气急败坏的宪兵队长又喊到:“跟我灌辣椒水”。此时的邓雍已经晕倒在地,身边传来乡亲们声声的呼唤:“邓雍,邓雍,雍娃子,雍娃子,我可怜的雍娃子……”。此时在场的导演、摄影,还有围观的群众,眼里都含着泪花,拍摄的拍摄,观看的观看,现场一片鸦雀无声,时光也好像在此凝固,都沉寖在这部剧中。</h3><h3> 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在安岳县土城门刑场,年仅二十八岁的邓雍,被敌人秘密杀害。普州大地一片阴沉,乡亲们个个含着泪花,偷偷的来到刑场,把革命烈士邓雍的遗体,运回了邓雍龙台的老家,安葬在青山绿水旁边,供世人瞻仰,革命烈士虽然已经离去,他的丰功伟绩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民心中。</h3><h3> </h3> <h3>编剧:昌岳</h3><h3>拍摄:资阳电视台</h3><h3>协助拍摄:安岳县志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