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离开了杜伦斯坦,经过一夜的航行,我们终于抵达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我们将在此停留一整天。为了好好地了解、欣赏一下这座美丽的城市,我们特意参加了两个自费项目,上午深度游览维也纳市区经典景点(€60),下午前往美泉宫深度游(€60)。</h3> <h3></h3><h3> 我们今天请到了一位美女导游,大学毕业后即跟随家人来到维也纳,已经在此居住了二十年左右。就让我们跟随她从中国人民最熟悉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开始走起吧!</h3><h3> 金色大厅,全称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金色大厅,它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厅之一,与柏林爱乐厅、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阿姆斯特丹大会堂以及波士顿交响乐大厅并称为世界五大音乐厅。这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常驻地。</h3><h3> 要想入内参观金色大厅,可以提前网上预约购买一场演出的门票,也可以参加一个大约45分钟的入内参观团,但由于金色大厅(包括其他几个厅)每年的演出、排练非常繁忙,所以这里并不像其他的著名歌剧院那样,每天都有N多场的参观。所以,我们今天还算是非常幸运,可以入内参观且还是参加维也纳深度游自费项目赠送的(单独报名金色大厅需要€35)。</h3> <h3>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典雅别致。</h3> <h3> 在大楼正门两侧的地面上,有一些这样的五星图案,上面显示有著名音乐家的名字、签名以及生卒年月。这位应该就是因《摇篮曲》而为人所熟知的舒伯特吧,他是早期浪漫注意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他是一位短命而多产的作曲家,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h3> <h3> 中国人熟知金色大厅是源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据说它是除了中国春晚之外唯一一个可以有上十亿观众(收视率)的全球节目,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节目的前世今生吧。</h3><h3> 1847年的跨年夜,在维也纳郊外的露天舞台上演了一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老约翰·施特劳斯指挥下,一首接一首的圆舞曲、波尔卡等形式的作品,使音乐会变成了一场盛大的舞会,而听众席也变成了大舞场,人人翩翩起舞,狂欢到元旦凌晨。这就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起源。</h3><h3> 从那以后,这种形式的音乐会多则时隔20多年,少则时隔几年就会举办一场。而真正意义上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从1941年1月1号开始的,由克莱门斯·克劳斯指挥,他把原本的节庆式演出发展成一年一度众所期待的仪典式音乐活动,形成维也纳乃至奥地利丰富灿烂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h3><h3> 克劳斯去世以后,经过乐团多次全体会议的讨论推举,乐团首席小提琴家威利·博斯科夫斯基成为“新年音乐会”新的指挥,1955年到1979年,博斯科夫斯基一共指挥了25次新年音乐会,他恢复了施特劳斯的演奏传统,边拉小提琴边指挥,将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从克劳斯大幅提升的艺术高度,重新回落到大众娱乐的境地。</h3><h3> 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重新改革,不仅请出了“欧洲音乐总监”赫伯特·冯·卡拉扬执棒,还作出了每年更换指挥的决定,在曲目上也作了扩展尝试,开始逐渐引入施特劳斯家族以外的作曲家的作品,这个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h3><h3> 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最为大众熟知且年年必演的曲目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和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每当《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音乐响起,我们就知道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即将接近尾声,但是这首欢快热情的曲子也正式宣告“新的一年已经来临”。</h3> <h3></h3><h3> 跟随美女导游走进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官方”为我们指派了两位导游,官导都是用英语或者德语解说,所以除了开场词外全程都由我们的美女导游直接介绍,两位官导仅仅是一前一后跟随着我们这个团(因为我们有40多人,团友比较多),监督我们不能拍照。所以,不好意思哟,我下面的两张金色大厅内部的图片也是从网上截下来的。</h3><h3> 我们首先从观看演出的入口衣帽区开始参观,了解了一些关于享受一场音乐会的礼仪知识。</h3><h3> 接着,我们前往大楼的地下室部分,据说这里是扩建出来的,目前有4个厅,我们走进了“玻璃厅”,因为这个厅是以玻璃作为主要装修材料的。只见厅内已聚集了一些音乐人士,准备开始一场排练。其中给人留下印象的就是,由于墙面材料大部分是玻璃的,不利于吸音,所以特意设计了一种装置,排练时可以将表面的玻璃层打开,露出下面的吸音层。</h3><h3> 最后,我们返回到首层,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厅,其中的大厅就是著名的金色大厅了。</h3> <h3> 大厅内共有1654个座位和大约300个站位,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璨的音响效果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据介绍,维也纳的专家们在协会大厦建成125周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金色大厅”的屋顶为平顶镶板,两侧有楼厅和音乐女神的雕像。这些具有美学意义的装饰物使原本直接撞击到墙壁上的乐音延长并舒缓。“金色大厅”的木质地板和墙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鸣箱一样,使乐队演奏的声音在厅内振动和回旋,余音袅袅。“金色大厅”的确是独一无二,称得上是世界上音响效果最出色的音乐厅。<br></h3> <h3> 怎么样,看过维也纳金色大厅后感觉很高大上吧?每年的9月到次年6月为这座音乐圣殿固定不变的音乐季,音乐季里的主角们皆是世界一流的音乐家。剩下的三个月则是维修期,依靠出租场馆来维持其财政平衡,据说一场演出的租金大概是三万欧元吧。前些年从宋祖英开头,一些中国的音乐土豪们纷纷利用金色大厅这三个月的空档期,去做一次文化媚雅梦,唬住了大量不知底细的中国民众,也包括我本人。其实,同样是在金色大厅,不同演出的水准可是有天壤之别的哟!</h3> <h3> 结束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参观,我们继续前往城市公园,它是维也纳最受游客欢迎的公园,建于1860年。</h3> <h3> 公园围墙上的音乐会广告牌,维也纳以华尔兹闻名于世。</h3> <h3> 这是以演奏施特劳斯舞曲闻名的音乐厅。</h3> <h3> 维也纳河缓缓穿越整个公园。</h3> <h3> 公园内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有众多名人塑像,最著名的是“华尔兹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镀金塑像,俗称“小金人”。(此张照片是回程时再次路过这里,天气转晴,赶紧补照了一张。)</h3> <h3> 音乐厅前的花钟特别漂亮。</h3> <h3> 维也纳城市公园里共有十二座著名音乐家和艺术家的雕像供游人瞻仰凭吊。</h3> <h3> 接下来,我们前往玛利亚.特蕾莎广场。这是为了纪念奥地利女大公玛利亚.特蕾莎而修建的纪念碑。</h3> <h3> 玛利亚.特雷莎(1717-1780年)是奥地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执政近40年,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通情达理的政策,开创了开明统治的帝国盛世,为奥地利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因而深受民众爱戴。同时,玛利亚.特雷莎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养育了十六个子女,其中好几个女儿都先后嫁给了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出了好几位皇后,所以也有人称她是“欧洲丈母娘”。</h3><h3> 在奥地利这三天的游览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关于玛利亚.特雷莎和茜茜公主的故事,玛利亚.特雷莎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女儿,茜茜公主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儿媳妇,俩人在辈分上大概也差着好几代(据说是玛丽亚.特雷莎的丈夫弗朗茨一世是茜茜公主的丈夫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爷爷的爷爷,也就是高祖父),但在维也纳的很多宫殿建筑中都同时留下了这两个女人的痕迹,挺有意思的。</h3> <h3> 在广场上,面朝玛利亚.特蕾莎雕像,左右两侧是对称的两座宫殿,现在都是博物馆,其中左侧是艺术史博物馆、右侧是自然史博物馆,有很多成群结队的学生前往参观。</h3> <h3> 玛利亚.特蕾莎广场的对面就是霍夫堡皇宫大门,白色大理石建筑,非常气派。</h3> <h3> 下面这张照片中走在当中、穿蓝色外套的就是我们美女导游了,非常喜欢听她的讲解,于是拍了一张,也算一面之缘,留个念想!</h3> <h3> 霍夫堡皇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从13世纪开始,直至1918年君主帝国灭亡,霍夫堡皇宫一直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的重要居所。在这所由2500个房间构成的庞大宫殿群内,一共有二十多个世界级的收藏馆,其皇家文化的珍藏,堪称欧洲之最。银器展馆中主要展出了帝国当年奢华的餐饮文化,比如昂贵的餐具、精致的瓷器以及各种宴席装饰品。茜茜公主博物馆的六个展厅内陈列着大量来自皇后寝宫的真品和一些服饰的复制品,可以通过这些探寻茜茜公主生活的印迹。皇家寓所则按照历史记录装饰布置着奥地利最著名的皇室夫妇,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和皇后茜茜的19间工作室、起居室及客厅。</h3><h3> 可惜,因为时间关系,跟团游哪怕是深度游也只能是参观一下外观,有些遗憾,有机会自由行的话一定在维也纳待上3-4天,再好好去领略一下这些世界级的收藏馆吧。</h3> <h3></h3><h3> 这是霍夫堡宫建筑群围绕着的英雄广场,因有两位奥地利英雄的雕像而得名,他们是分别打败了土耳其军队和拿破仑军队的欧根亲王和卡尔大公。在此广场上也曾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是1938年希特勒在此宣告德奥合并。</h3> <h3> 雕像的马匹只有两脚着地,仅以此支撑整个雕像的重量,是难度很高的技巧。据说雕像的作者裴科恩无法再使用相同的技巧来创作雕塑,后来便疯了。</h3> <h3> 这是弗朗茨二世广场,广场中央建有弗朗茨二世皇帝雕像。</h3> <h3> 弗朗茨二世皇帝就是为了破灭拿破仑想要当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梦想,在1806年主动解散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并且重新成立新的国家——奥地利帝国的那位,因此他也被后人称为奥地利帝国的弗朗茨一世皇帝。</h3> <h3> 这是瑞士人大门,名字的由来源于——在中世纪时,很多皇宫都喜欢让彪悍而诚实的瑞士人来把守城门,哈布斯堡王朝也不例外。</h3> <h3> 霍夫堡皇宫中有一个皇家西班牙骑术学校,是世界上唯一一所自文艺复兴以来始终不变地以传统形式联系并演绎古典马术的机构,因最开始时选用的都是西班牙种马而得名。自由行有机会的话,不妨买张票看场晨练什么的,估计也挺有趣的。</h3> <h3> 经过西班牙骑术学校,就来到了圣.米歇尔广场。</h3> <h3> 米歇尔大门的门口有4座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雕像,从雕像中可以看出哈布斯堡王朝一贯对武力的崇尚。</h3> <h3> 距离圣.米歇尔广场不远处有个约瑟夫二世广场。</h3> <h3> 广场中心矗立着1806年建造的约瑟夫二世皇帝的铜像,他是玛利亚.特蕾莎女皇的儿子,是一位开明君主和改良家。</h3> <h3> 约瑟夫二世广场上最辉煌的建筑就是与霍夫堡皇宫连在一起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它是哈布斯堡王朝皇家图书馆的继承者,而皇家图书馆则始于十四世纪的宫廷图书馆,可见其年代的久远。这是一座巴洛克式的建筑杰作,楼顶上塑有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群雕。</h3><h3> 奥地利 国家图书馆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一间豪华大厅,这间豪华大厅堪称巴洛克风格的一部杰作,大理石的柱子和五彩缤纷的天顶装饰令人孜孜称叹,大厅内最宝贵的藏书是从欧根亲王图书馆搬迁过来的一万六千件烫金封面的精装古书。可惜......没时间亲眼得见!</h3> <h3> 最后,美女导游带我们来到了格拉本大街,它是维也纳最漂亮的街道之一,也是维也纳最具代表性的步行街,四周均是历史悠久的建筑,还有各种名品大牌专卖店和百货商店。我们认清集合地点,并在附近一家新四川餐厅吃好午饭,就开始自由活动约2个小时,喜欢购物的抓紧时间买买买,不喜欢购物的则可以在附近继续游览维也纳历史名迹,啥也不想干的可以在街边的露天咖啡馆里来杯咖啡,度过一段慵懒的午后时光。我呢,没得说,自然是带上老妈,按着事先拍好的穷游行程助手+谷歌地图,马不停蹄地打卡了下述必游或热门景点。</h3><h3> 这是矗立在格拉本大街中央的黑死病纪念柱。1679年维也纳遭瘟疫肆虐,几乎三分之二的人口被夺去生命,为了纪念受难者,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下令建造了黑死病纪念柱,祈祷瘟疫永不再来。该纪念柱由奥地利雕塑家保罗.斯特鲁德尔牵头设计,德国雕塑家托百斯.克拉夫特协助,于1693年完成,它也称为欧洲最大的巴洛克式纪念柱。</h3> <h3> 格拉本大街上的名牌店门脸多气派!</h3> <h3> 这个喷水壶造型好特别!</h3> <h3>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于1869年建成开幕首场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从此揭开了辉煌的序幕。</h3> <h3> 国家歌剧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罗马式建筑,全部采用意大利生产的浅黄色大理石修成,建筑结构富丽堂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整栋建筑于1945年3月12日被火烧毁,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重建的作品。</h3> <h3> 正面高大的门楼有五个拱形大门,楼上有五个拱形窗户,窗口上伫立着五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歌剧中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h3> <h3> 这是斯蒂芬大教堂,就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的格拉本大街上。教堂塔高136.7米,高度仅次于科隆教堂和乌尔姆教堂,居世界第三。</h3> <h3><h3> 斯蒂芬大教堂被称为是“维也纳的心脏”,不仅仅是因为它处于维也纳城市的中心地带,还因为它安放了72位哈布斯堡王朝皇族成员的内脏(在地下墓穴),更重要的是它也是维也纳的象征,是维也纳人灵魂的所在。</h3><h3> 和欧洲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有教堂一样,斯蒂芬大教堂也经历了屡遭劫难和几经改建的命运。教堂始建于公元十二世纪,最早的建筑部分是现在的大门和左右两侧的门墙,为罗马建筑风格。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后,又对教堂进行了重新扩建,修建了南北两座高塔。南塔先造,有136.7米之高,具有哥特建筑风格。北塔后建,又具有文艺复兴的味道。十八世纪时,大教堂又进行了一次扩建,同时对外面的墙壁以巴洛克建筑风格为基调进行了整修。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天,一场大火将大教堂严重烧毁,直到1948年大教堂才重新修好开放。</h3></h3><h3> 据攻略介绍——如果您的体力不错,可以登上三百四十三级台阶的南塔,不仅可以把维也纳内城的景观尽收眼底,而且还可以把斯蒂芬大教堂由二十三万片彩瓦组成的顶部观察得一清二楚。年迈体弱或乐于消遣的游客则可以乘坐电梯登上北塔,去观赏斯蒂芬大教堂的铜钟。</h3> <h3> 教堂的正立面</h3> <h3> 走进教堂,立刻会为其建筑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两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放眼望去,从圣坛背後的玻璃窗画射进了一缕缕五彩缤纷的光线,为巴洛克的圣坛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氛。</h3> <h3> 匆匆看过斯蒂芬大教堂,让我们抓紧时间再来看看不远处的另一座教堂吧!</h3> <p> 这是维也纳圣彼得教堂,修建于1700年到1733年,是一座古老的罗马天主教堂。朴实无华的穹顶加上白色花纹的墙面,外观非常不起眼,入内却别有洞天。</p> <h3> 教堂长50米、宽20米,大致呈椭圆状,建筑风格为巴洛克式,据说是以罗马的圣彼得教堂为原型设计建造的。</h3> <h3> 看这内装饰,还真是不同一般呢!</h3> <h3> 最后 补充一句,这座教堂还提供了一份A4纸正反两面印的《维也纳圣彼得教堂教堂简介》,是中文的哟,让我们很好地了解了教堂内的主要看点。当然了,教堂是免费参观的,但也希望访客们乐善好施,为筹集教堂维护费用而乐捐一下哟。😍</h3> <h3> 在维也纳老城内游玩儿的半天里两次路过这做分离派展览馆,月桂冠树叶造型的金色圆顶十分醒目。它是维也纳分离派的活动场所,初建于1897年,主要展示了分离派画家的作品。在展览馆入口上方,还标有分离派运动的格言“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艺术,艺术有它的自由”。维也纳分离派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名作《贝多芬横饰带》也收藏于此。</h3> <h3> 结束了上半日的维也纳深度游,下午我们按照预约的参观时间前往维也纳美泉宫。</h3><h3> 美泉宫坐落于维也纳市西部,始建于17世纪末,原为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座巴洛克风格皇家猎宫,相传当年的皇帝马蒂亚斯在此地发现清泉,高呼“啊!多么美丽的泉水!”,宫殿由此得名。</h3><h3> 1743年,奥地利著名的女大公玛利亚·特雷西亚命宫廷建筑师将其按洛可可风格改建为奢华的皇家夏宫,宫殿设计大多由皇室成员亲力亲为。特雷西亚的丈夫,出身于洛林王朝(现法国南锡地区)的弗朗茨一世则醉心于皇室花园的扩建。最终落成的宫殿有将近1500间内部装饰精美的房间,花园的园林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h3><h3> 6岁的神童莫扎特就是在此第一次为女皇演奏钢琴,并深受女皇宠爱。</h3><h3> 1830年,茜茜公主的丈夫,奥匈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出生在美泉宫。弗朗茨与皇后茜茜公主在美泉宫居住了很长时间,他于1916年在美泉宫与世长辞,也是哈布斯堡王朝中执政最长的一位君主。如今,美泉宫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观,素有小凡尔赛宫美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的人类文化遗产。</h3> <h3> 大门口的行为艺术表演者。</h3> <h3> 美泉宫拥有将近1500个房间,但对游人开放的仅有45间,又被分为普通游览(27间)和深度游览(45间)两种。团队游客需要提前预约参观,参观时有中文导览器,按照房间上的号码按下导览器上的相应数字,就可以听到关于此房间的讲解了。</h3><h3> 美泉宫内严禁拍照,所以无法在此美篇中展现美泉宫内的场景。开放的这些房间主要与茜茜公主和玛利亚.特蕾莎有关,其中印象里前半部分主要是茜茜公主及其丈夫奥匈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用房,相对来说更简朴、更生活化一些;而后半部分主要是玛利亚.特蕾莎的用房,非常奢华。宫殿长廊墙壁上是哈布斯堡皇族历代皇帝的肖像画以及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16个儿女的肖像。后来随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同上断头台的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奈特少女时代的画像也在其中。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应该是非常喜欢东方风格,所以宫中专门有东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镶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房间和用泥金和涂漆装饰的日本式房间。房间内部的装饰品也以东方风格统一协调,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陶瓷器。在琳琅满目的陶瓷器摆设中,有中国青瓷、明朝万历彩瓷大盘和措花花瓶等。</h3> <h3> 美泉宫背面的皇家花园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园林。</h3> <h3> 硕大的花坛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墙内是44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h3> <h3> 园林的尽头是一座海神泉,最远处、也是美泉宫的最高点是凯旋门。</h3> <h3> 海神泉的西侧是动物园和热带植物温室。</h3> <h3> 结束了全天在维也纳的游览返回游船上,天气完全转晴,利用晚饭前后的时光欣赏一下多瑙河风光吧。</h3> <h3> 夜幕降临,美好的一天即将过去,让我们听着《蓝色多瑙河》入眠吧!</h3> <h3>奥地利小结:</h3><h3>1.奥地利在本次多瑙河东欧五国中是最重头儿的一个国家,我们大概玩儿了三整天,但奥地利实在是太好玩儿了,既有优美的大自然风景,又有历史厚重的人文古迹,自由行的话玩上十天也不为过。同团的朋友就有第三次到哈尔施塔特的,但仍然很兴奋,按他们的说法“不同季节感受都不相同,值得多次来!”</h3><h3>2.奥地利在几个国家中也是最发达的、国民素质最高的国家,毕竟人家的祖上曾经是一统欧洲的强大的奥匈帝国嘛。在奥地利遇到一位大巴车司机,在我们此次行程中应该是最年轻的一位,小伙不仅人长得帅,而且着装也最讲究,一件衬衫雪白,包括领口、袖口,外面套一件深色的轻薄羽绒服,上车开始工作前就会脱下羽绒服,规规矩矩地挂在司机驾驶座位旁的挂钩上,每次开车都是如此。给我留下深刻印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