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记“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二期第九周随笔)

叶庆武

<h3><font color="#ff8a00"><b>  “生活是你人生的最大导师,或许有一天,在我离开、寂静、或休息的时候,你仍然不忘向它讨教与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默默奉献,学无止境。”每天学习一点,每天改变一点,不要让失去的一天显的碌碌无为,怅然若失!微妙间,学习已经在岁月的流逝中改变着。但是,永远不要忘记了:学无止境!</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往事浓缩于一角,我们穿越时空的画廊,回望过去,遥望未来,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时代的气息。这周我们与历史对话,和未来牵手——《全球通</font><font color="#010101">史:</font><font color="#010101">从</font><font color="#010101">史前</font><font color="#010101">史</font><font color="#010101">到</font><font color="#010101">21世纪》自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font><font color="#010101">,被译</font><font color="#010101">成</font><font color="#010101">多</font><font color="#010101">种</font><font color="#010101">语</font><font color="#010101">言</font><font color="#010101">,</font><font color="#ed2308"><b>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b></font><font color="#010101">。后经作者多次修订增补,</font><font color="#010101">更新至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作者文笔隽永、才思横溢,作者站在全球高度,高屋建瓴,整部著作以全球化为主线,入木三分,引人启迪。&nbsp;&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4月28日上午,我们数学学院4个班的学员来到云南师范大学同析楼2栋404导读教室上导读课,由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的王玉娟讲师/博士给我们上《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导读课。&nbsp; &nbsp; &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是美国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创作的历史著作,首次出版于1970年,分为上下两册。该书内容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0世纪70年代多极世界相对峙时期,上下数十万年,一气呵成。该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 作者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诸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四大文明古国,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国内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古马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后来诸多文明的发源地,对其所在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四大文明是原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属于派生文明,深受临近地区原生文明的影响。<br>&nbsp; &nbsp; &nbsp; 《全球通史》书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font><font color="#167efb"><b>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b></font><font color="#010101">。”</font></h3> <h3>&nbsp; &nbsp; &nbsp; 公元1000年之前,马铃薯尚未在南美洲以外地区种植,但1840年代的爱尔兰大饥荒,正是由马铃薯失收造成。葡萄牙贸易商在16世纪,由美洲引进玉米及木薯进入非洲,取代原有农作物,成为非洲最主要的主食农作物。亚洲亦在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引入番薯及玉米,刺激亚洲人口增长。<br></h3> <h3>&nbsp; &nbsp; &nbsp; 工业革命促使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h3> <h3><p><b><font color="#ed2308">&nbsp; &nbsp; </font><font color="#167efb">&nbsp; 你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吗?</font></b></p><p><b><font color="#ed2308">&nbsp; &nbsp; &nbsp; 萨拉热窝事件</font></b>于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font color="#ed2308"><b>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b></font>。<font color="#ed2308"><b><br></b></font></p></h3> <h3><p>&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b>“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b></font></p><p>1914年6月 斐迪南大公遇刺,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nbsp;</p>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r>1914年8月 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br>1914年11月 土耳其加入同盟国 <br>1915年5月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br>1915年10月 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nbsp;<br></h3> <h3><p><font color="#ed2308"><b>&nbsp; &nbsp;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b></font></p><p>1916年3月 葡萄牙加入协约国。 <br>1917年4月 美国参战。 <br>1917年11月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因而退出大战。<br>1918年3月 俄、德国签约停战。 <br>1918年9月 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br>1918年11月 德国签约停火,一战结束。&nbsp;<br></p></h3> <h3></h3><h3>&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b>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影响?</b></font></h3><h3>&nbsp; &nbsp; “实际上,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全球通史》P661</h3> <h3><p>&nbsp; &nbsp; &nbsp; &nbsp;<b><font color="#ed2308">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殊不知二战的导火索是一战!</font></b></p><p>&nbsp; &nbsp; &nbsp; &nbsp;二战开始的标志是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突袭波兰,英国、法国分别向德国宣战,于是就开启了世界大战的序幕。究其原因还是在一战时留下的祸根。我们都知道二战时轴心国有三个核心成员,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战争也是由他们挑起来的。</p></h3> <h3>&nbsp; &nbsp; &nbsp;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font color="#ed2308"><b>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b></font>。由于德、意、日法西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由于英、法、美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由于世界的反法西斯力量没有实现联合,尽管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等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但是战争还是最终全面的爆发了。<br></h3> <h3>&nbsp; &nbsp;“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是作为由东欧少数民族争端挑起的欧洲各国间的冲突开始的。在最初的两年中,诸战役只在欧洲战场上进行。然后,日本于1941年袭击了珍珠港,从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成了全球性的战争,正如美国1917年的参战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样。”——《全球通史》P713<br></h3> <h3><font color="#ed2308"><b>&nbsp; &nbsp; &nbsp;“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b></font><br>1.全面爆发: 1939 年 9 月 1 日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br>2. 扩大: 1941 年 6 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br>3.进一步扩大: 1941 年 12 月 7 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 <br>4. 1941 年12 月 8 日 ,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br>5 .走向联合: 1942 年 1 月 1 日 ,华盛顿会议( 26 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br>6.转折点: 1942 年 7 月 —1943 年 2 月,斯大林格勒战役。<br>7 .开辟第二战场: 1944 年 6 月 6 日 ,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东西受击)。<br>8 .加速胜利的会议: 1945 年 2 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苏、美、英三国首脑), 1945 年 7 月波茨坦会议<br>9 .二战结束:<br>&nbsp; &nbsp; &nbsp;欧洲战场: 1943 年意大利投降;1945 年 5 月 8 日 ,德国签署投降书。<br>&nbsp; &nbsp; &nbsp;亚洲战场: 1945 年 8 月 15 日 ,日本无条件投降。 9 月 2 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h3> <h3>&nbsp; &nbsp; &nbsp; 1945年9月2日09:08,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将军代表中国政府于日本国东京湾受降仪式上签字。<br></h3> <h3>&nbsp; &nbsp; 欧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1993年11月1日欧盟成立。1998年10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开始运作。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2002年1 月1日,欧元正式流通。<br></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迅速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两国不论在经济贸易商的往来发展迅速。中美贸易关系在中国对外经济和贸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贸易数量上的庞大,更重要的是,两国之间的经贸对双边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随着近些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中美两国之间出现了一些较为尖锐的矛盾。在全球化时代,也引起了我们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思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4月29日上午,我们在教室里开展了《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的班级读书交流会,各小组在研读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完成小组学习汇报,通过交流学习,让我们对《全球通史》这一伟大的历史著作有了更深的了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 &nbsp; &nbsp; 4月29日下午,我们数学学院4个班的全体学员共聚在云师大同析楼2栋的404阶梯教室里进行《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大班际的读书交流会活动,由导读专家王玉娟博士抽取了16名学员,共同交流探讨以下五个问题:</p><p>&nbsp; &nbsp; &nbsp; 1.试比较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及特点。</p><p>&nbsp; &nbsp; &nbsp; 2.试论新航路的开辟与中国郑和下西洋的异同。</p><p>&nbsp; &nbsp; &nbsp; 3.美国在20世纪崛起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原因。&nbsp;</p><p>&nbsp; &nbsp; &nbsp; 4.为什么在20世纪会发生两次世界大战?谈谈未来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nbsp; &nbsp; &nbsp;&nbsp;</p><p>&nbsp; &nbsp; &nbsp; 5、试分析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的认罪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全球通史》揭示了过去 、 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世界史丰富而重要的认识价值;提出了许多对当代人有启示的、须作思考的问题,并通过历史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赋予历史以新意,富于智慧,体现了思想的力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 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font><font color="#ed2308"><b>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4月30日上午,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二期名家讲座第17讲在昆明理工大学红土会堂举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焦建利教授以《开放世界中的学校变革》为主题,为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二期参训的1000名学员授课。讲座由云南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专职副院长沈旸主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焦建利教授从一部手机到一副漫画,从西方教育到华夏文明,从信息科技到教育变革,从学校新定义到提升校长领导力,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引领学员一同审视了《开放世界中的学校变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焦教授从“手机与互联网"开启了轻松愉快的讲座。焦教授凭借他渊博的学识修为,风趣幽默的演讲魅力,用独到的讲授方式,让在场听众深深折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焦教授他掷地有声地说到这样一段话:“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时代;今天,我们走进了开放的教育世界;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东西。</font><font color="#ed2308"><b>如果你认同我的这个观点,那么,和学校有关的所有元素:学生、教师、教室、课堂、学校都必须要做出彻底的改变。</b></font><font color="#010101">”</font></h3> <p>&nbsp; &nbsp; &nbsp; 焦教授首先推荐我们认真读读《去学校化社会》这一著作,《去学校化社会》是当代著名社会批评家、教育思想家伊万·伊利奇(Ivan Illich,1926—2002)的代表作,这<font color="#ed2308"><b>“可能是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版的著作中重要的一部”</b></font>。伊利奇因在该书中倡导的“去学校化社会”思想而被誉为世界负盛名的教育思想家之一。 在本书中,伊利奇对现代学校、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现代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对“去学校化社会”做出了倾情的构想,想以此来改变教育、改变社会、改变世界。本书为我们深入反思学校存在的问题、全面认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启迪和方法引领,并为我们建设学习化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路径。&nbsp; &nbsp; &nbsp;&nbsp;</p> &nbsp; &nbsp; &nbsp;焦教授在《去学校化社会》一书中推介说: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他的<b><font color="#ed2308">“废除学校”</font></b>的激进主张,更吸引人的是他废除学校之后的创造性主张,学习网络。在书中,伊里奇提出,应当建立一种“易为公众所用且、旨在扩大学与教之平等机会的、新型网络”,伊万.伊利奇将其称之为“学习网络”(有时也叫教育网络),这难道不正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也就是慕课)和全球开放教育正在做的事情吗?为此,<font color="#ed2308"><b>在今天这样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和思考学校的意义和价值,省思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建构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真是既及时,又紧迫啊!</b></font>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b><font color="#ed2308">学校抹杀了孩子的创造性</font></b></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焦教授让我们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并推荐我们认真观看视频片《我把学校告上法庭》。他说,我们一定要集中精力认真观看,因为是讲外语的,且语速很快,更重要的是里面的素材太丰富了,包括一个镜头的切换,一个动作,一丝表情,一个眼神……</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我把学校告上法庭〉</font></b></p> &nbsp;<font color="#ed2308"><b>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以爬树能力来评判一条鱼,它终其一生,都会认为是笨蛋。”</b></font> <h3><font color="#010101"><p>&nbsp; &nbsp; &nbsp;焦教授让我们观察这幅漫画,说说你看懂了吗?</p><p>&nbsp; &nbsp; &nbsp;这幅漫画也深深的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我们要重新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过去的学校,过去的教育——</font><font color="#167efb"><b>我们要重新定义学校</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焦教授又给我们推荐了一书《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他说,无论你是南极科考船上的科学家,还是生活在乡村的女孩,只要你感兴趣,你就可以随时向你感兴趣的人学习任何内容。由于技术越来越容易获取,甚至在世上最遥远的地方都是如此,加之越来越多的人都能贡献大量的在线资源,因此</font><font color="#167efb"><b>教育世界对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是开放的</b></font><font color="#010101">。从《世界是开放的》中,学习者、教育家、决策者、管理者、教学人员和父母都可以感受并挖掘网络技术的力量,并创造一个信息世界。</font></h3> <h3>&nbsp; &nbsp; &nbsp; &nbsp;今天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学习传递了一个核心理念:<font color="#ed2308"><b>今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能够向任何人学习任何东西!</b></font>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一名教师,是多么幸福的,但也是多么恐怖的!你试曾想过:作为一名教师,你想要教的知识学生都能在信息网络上学习得到,甚至超越,“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意义何在?&nbsp; &nbsp; &nbsp;</h3> &nbsp; &nbsp; &nbsp; &nbsp;焦教授说:<font color="#ed2308"><b>如果你认同我的这个观点,那么和学校有关的所有元素:学生、教师、教室、课堂、课程及学校都必须要做出彻底的改变。</b></font><br><br> <h3>&nbsp; &nbsp; &nbsp; 焦教授向我们举例了我们身边的故事:</h3><h3>&nbsp; &nbsp; &nbsp;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的小学生王洵(11岁),通过网络信息对台,接触到了<font color="#167efb"><b>慕课</b></font>,并且在中国大学<b><font color="#167efb">MOOC</font></b>平台为他选择了一门课程“古文字学”,从此,他就与慕课结下了不解之缘。快要毕业的六年级小学生,获得了中国大学MOOC认证的《古文字学》优秀证书。</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邹昊格(一年级小学生),当许多</font><font color="#010101">同龄人还</font><font color="#010101">在学拼音的时候,邹昊格</font><font color="#010101">不仅</font><font color="#010101">读完了</font><font color="#010101">《三国演</font><font color="#010101">义</font><font color="#010101">》</font><font color="#010101">,</font><font color="#010101">而</font><font color="#010101">且</font><font color="#010101">还用</font><font color="#167efb"><b>荔枝FM录制了42回评书</b></font><font color="#010101">;当许许多多一线教师还不知道如何设计制作微课的时候,邹昊格已经用手机和小影制作发布了将近</font><b style=""><font color="#167efb">1000节微课作品</font></b><font color="#010101">。</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焦教授为我们分享的两个小故事,深深的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学校,课程,课堂,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我们必须要重新定义学校和学校有关的所有元素。</font></h3> <h3>&nbsp; &nbsp; &nbsp; &nbsp;焦教授他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私塾学校和现代教室的图片,发现:虽然时间过去了几百年,但至今都是在固定的空间里进行固定人员的教学活动。随后进行中西方教学空间的对比。焦教授指出:<font color="#ed2308"><b>学习空间制约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学习空间的不同布局会影响和制约其中的学习活动。</b></font></h3> <h3>我们的课堂</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西方的课堂</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焦教授指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改变我们的认知与思维,指出:<font color="#ed2308"><b>什么样的课堂是好的课堂?</b></font>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好课堂必须具备五个方面:1、有趣的;2、有效的;3、高效的;4、生成性的;5、互动与参与。</font></h3> <p><font color="#ed2308"><b>&nbsp; &nbsp; &nbsp;学习力就是校长的领导力</b></font></p><p><font color="#ed2308"><b>&nbsp; &nbsp; &nbsp;</b></font>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校长的优秀程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p> <h3>&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b>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必须具备领导力!</b></font></h3><h3>&nbsp; &nbsp; &nbsp; &nbsp; 校长领导力</h3><h3>✓制定学校愿景,构建校园文化<br></h3><h3>✓引领教学发展,引领学生发展 ✓团队建设和教师发展 ✓个⼈卓越领导⼒的培养:学习<br></h3>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b>“当我们展望下一个世纪的时候,领导者将会是那些赋予他人力量的人。”</b></font>——比尔盖茨 &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b>&nbsp; ”衰老,不是岁月的更替在我们头上生了白发,在我们脸上刻下皱纹,衰老,是从停止学习开始的。“</b></font>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具备网络求知与自主问题解决及运用的能力。</font></h3> <p><b style=""><font color="#ed2308">&nbsp; &nbsp; 你知道信息时代</font><font color="#167efb">教师的第一知</font><font color="#ed2308">是什么吗?</font></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 &nbsp;</b></p> <p>&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一个”<font color="#ed2308"><b>天下名师皆我师</b></font>“的时代,作为未来学校的接班人,更应牢记使命,不断提升学习力,向同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在网上实践社群中学习。生而有涯,学无止境,在这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天下名师皆我师”的时代,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将来会去从事现在尚不存在的职业,去使用那些尚未发明出来的科技,去解决我们无法想象的问题。因此,校长更要学会制定学校的愿景,建构学校的文化,引领团队发展,借助网络走在世界的最前沿,培养借助网络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信息技术”这条神奇的红线,把触角伸向整个世界,让所有爱学习的人隔着万水千山结缘,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p>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最后,焦教授对现场学员“网络问卷”所提出的近百个问题进行了精彩解答,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强烈共鸣。</font></h3> <font color="#ed2308"><b>&nbsp; &nbsp; &nbsp; “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再者的不同。”</b></font> <h3><font color="#ff8a00"><b>  “生活是你人生的最大导师,或许有一天,在我离开、寂静、或休息的时候,你仍然不忘向它讨教与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默默奉献,学无止境。”每天学习一点,每天改变一点,不要让失去的一天显的碌碌无为,怅然若失!微妙间,学习已经在岁月的流逝中改变着。但是,永远不要忘记了:学无止境!</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