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吕氏字辈

阜阳吕寨

<h3>中华安徽各地吕氏家族字辈:</h3><h3>中华颖州吕氏:</h3><h3>收集人:吕成伟</h3><h3>微信――17355888897</h3><h3>河东郡――</h3><h3>堂号:余庆堂</h3><h3>楹联: </h3><h3>派衍蓝田郡,家藏博议书。 </h3><h3>蓝田绵世泽,博议振家声。 </h3><h3>蓝田分事业,颍水振家声。 </h3><h3>蓝田分事业,颍水润书田。 </h3><h3>河东分事业,蓝田振家邦。 </h3><h3>从楹联推理祖源,也是修家谱的惯用方法。从现在留存的楹联 </h3><h3>可以看出,临泉、阜南、茨河铺、颍水这几支吕氏,应系出河东, </h3><h3>派衍蓝田,又在颍州耕读传家,重振家声。垣曲宗谱,传承世系就 </h3><h3>是,从唐河东吕延之→后周汲郡吕咸休→北宋吕通,通生两子,英、 </h3><h3>蕡。蕡公举家迁蓝田,著名“蓝田四吕”,是其子也。英公因在汝为官;子孙居郏城。因通公薨后,葬于蓝田,故其子孙,称谓蓝田</h3><h3>人。英公子孙逝世后,返葬蓝田家族墓地。英公八世孙彦成公,于 </h3><h3>明洪武年迁垣曲。这个和我支楹联表达的传承世系符合。</h3><h3><br></h3><h3>1.唐朝吕氏一世祖――延之公格表:</h3><h3>2.颖州吕氏始千祖三才公表格,表示以其为始祖:</h3><h3>明朝万历年1573年连续受灾民不聊生,吕三才公兄弟两人在颖州西南乡生活:</h3><h3>颍州各支吕氏字辈对照表:</h3><h3>吕寨 支:《1》 </h3><h3>颖州吕氏世系表―延―48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昌大世乃承隆继本光国克后传家:</h3><h3>冲东 支: </h3><h3>颖州吕氏世系表―延―41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福延朋继文治光华.</h3><h3>冲西 支: </h3><h3>颖州吕氏世系表―延―44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昌大国恩嘉庆人寿年丰.</h3><h3>河南固始洪埠 支: </h3><h3>颖州吕氏世系表―延―46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昌蒙元同志应忠孝义泽平宏. </h3><h3> 阜阳吕营寨北院 支:</h3><h3> 颖州吕氏世系表―延―38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端汲桂家树国. </h3><h3>吕营 支: </h3><h3>颖州吕氏世系表―延―37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德学洪. </h3><h3>寨南院 支: </h3><h3>颖州吕氏世系表―延―35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德</h3><h3> 洪河集 支:</h3><h3> 颖州吕氏世系表―延―39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昌大士乃成.</h3><h3> 黄园 支: </h3><h3> 颖州吕氏世系表―延―39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守从玉振朝. </h3><h3>河西吕庄 支:</h3><h3>颖州吕氏世系表―延―41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昌大世登金振朝. </h3><h3>后吴营 支: </h3><h3>颖州吕氏世系表―延―39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昌才洪克褔.</h3><h3>张袁村 支: </h3><h3>颖州吕氏世系表―延―39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昌才化新先.</h3><h3>王堰吕庄 支: </h3><h3>颖州吕氏世系表―延―43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昌豪怀付贵金玉满堂.</h3><h3>吕菜园 支: </h3><h3>颖州吕氏世系表―延―41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昌大海广自建玉.</h3><h3>吕寨姬庄 支:</h3><h3>颖州吕氏世系表―延―41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昌大世仁中全保.</h3><h3>其他字辈阜阳老地区:颖州吕氏世系表―延―41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昌金怀国明学秀. </h3><h3>其他字辈阜阳老地区:</h3><h3>颖州吕氏世系表―延―37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焕文家.</h3><h3>其他字辈老阜阳地区: </h3><h3>颖州吕氏世系表―延―36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成兰.</h3><h3>老阜阳地区临泉吕庄:</h3><h3>目前五个字辈:</h3><h3>学,治,春,朝,中</h3><h3><br></h3><h3></h3><h3>亳州市华佗镇支:</h3><h3>启 凤 合 文 振 成</h3><h3><br></h3><h3>安徽阜阳太和县支:</h3><h3>万保金兴义北振朝冈</h3><h3><br></h3><h3>安徽淮南一支:</h3><h3>全世如成凤克冠文茂</h3><h3><br></h3><h3>安徽阜阳地区支:吕氏排字辈,</h3><h3>国学如(万)继(清)广(全)乾...吕建伟13928585958</h3><h3>来自明朝万历年1573年颖州西南乡吕三才公.</h3><h3>吕大围:(福门)</h3><h3>吕老庄:(禄门)</h3><h3>吕小围:(祯门)</h3><h3>吕大圆:(祥门) 颖州吕氏世系表―延―48世字辈</h3><h3>延. 渭. 俭. 宽. 贞. 珣. 休. 鹄. 通. 英. 雅. 钟. 修. 衡. 恒. 嵩. 彦. 太. 少. 鑫. 追. 安. 智. 选. 周. 邦. 三《1景.2守》《1运.2应》 口《镇京》《1福2禄3祯4祥》明阳昌大世乃承隆继本光国克后传家</h3><h3><br></h3><h3>(2)定远县“三户吕”,约三百年前从皖南含山县“三户吕”镇迁来定远城西建村群居,与含山“雍睦堂”吕氏同出一脉,其字辈: </h3><h3>三兆成天保</h3><h3>永宗延寿长</h3><h3>春发有根大</h3><h3>明德志其祥</h3><h3><br></h3><h3>定远县“龙岗吕",约三四百年前从淮南九龙岗迁来定远城西建村群居,与古寿州淮南“博议堂”吕氏同出一脉,其字辈:</h3><h3>升国纯栓(桂)彩(树)</h3><h3>大长秀延家</h3><h3>祖训传仁德</h3><h3>宗承忠厚业</h3><h3><br></h3><h3>定远县“西卅店吕”,系明朝初从古鍪州(浙江金华)迁来定远建村群居,乃与先祖吕祖谦公一脉相承,定远一世祖近六百年老祖坟尚在,历十数代有《吕氏宗旨》老谱珍贵传承,其先今字辈待有补上~</h3><h3>(《定远吕氏》修谱联系人</h3><h3>吕正刚13956295968)</h3><h3><br></h3><h3>安徽省肥西县吕楼支:</h3><h3>始迁祖福公于“明"成化年间由现安徽省岳西县河图镇附近迁到肥西县山南镇吕楼村,属“储贤堂"分支,现堂号为“青雲堂”。 三修、四修族谱共保留下来5套(完整),五修谱也于2013年修好,现有人口三千多人。</h3><h3>福伯文大宝</h3><h3>应守生自芝</h3><h3>士朝传宗谱</h3><h3>荣华锦秀长</h3><h3>忠良辅国泰</h3><h3>贤孝佐家祥</h3><h3>吕秀全18356968667</h3><h3><br></h3><h3>安徽省肥西吕家湾</h3><h3>明初永乐年间一公宗绪</h3><h3>定居至今六百余年传承二十六世字辈:</h3><h3>一元复始</h3><h3>万象更新</h3><h3>祖德培厚</h3><h3>世代隆兴</h3><h3>正秉</h3><h3>金国伦璧永</h3><h3>光前啟后长</h3><h3>敦和祟孝友</h3><h3>立裕本贤良</h3><h3><br></h3><h3>含山县三户吕迁始祖俊公于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来含任四尹,卜居清溪镇,1906年第六次续修宗谱三分议定,自15世及后辈分:</h3><h3>道宗性理,</h3><h3>才达家邦,</h3><h3><br></h3><h3></h3><h3></h3><h3></h3><h3></h3><h3>安徽六安一支:</h3><h3>吉祥端本道 树德庆凡昌 </h3><h3>先世贻谟 忠孝铭显芳 </h3><h3>多智绪典光 诗书后继永 </h3><h3>兴国定安康</h3><h3><br></h3><h3>安徽灵璧:</h3><h3>兴振允常......</h3><h3><br></h3><h3>安徽宿州一支:</h3><h3>振运本希曾明......</h3><h3><br></h3><h3>庐江 万山镇 王洼、夏湾、魏洼:</h3><h3>文(音)章(音)华(音)尚(音)国(音)孝友正明嘉(音)</h3><h3><br></h3><h3>霍邱县一支:</h3><h3>从善培其本 文章功业盛 </h3><h3>承先保祖德 育才冠群伦</h3><h3><br></h3><h3>霍邱庙一支:</h3><h3>崇从可行彥 延承仁用仲 </h3><h3>若晖希哲淄 梦文天元永</h3><h3>绍隆鼎岩 忠师大红</h3><h3><br></h3><h3>宁国县一支:</h3><h3>崇从可行彥 承仁用仲若 </h3><h3>晖希振泂梦 文天德永兴 </h3><h3>尚韶暲宣忠 师大之士俊</h3><h3><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安徽明光一支:<br></h3><h3>广(焕)堂锦(志)永荣 文章公(音)益盛</h3><h3>安徽怀远一支: </h3><h3>怀春家之广 公宽信敏惠 仁义润华章</h3><h3>安徽滁州一支:</h3><h3>世守祖德 玉正家声</h3><h3>安徽滁州一支:</h3><h3>焕堂锦永荣 秉善传家正 </h3><h3>光培玉如本 文章功业化</h3><h3>滁州明光一支:</h3><h3>焕堂井永荣 炳善传家政</h3><h3>光培忠玉本 文章工业胜</h3><h3>安徽寿县一支:</h3><h3>家强关本道 树德庆凡昌 .....</h3><h3>忠信传家远......</h3><h3>寿县南一支(山东迁至):</h3><h3>吉祥端本道 树德庆凡昌 </h3><h3>先世贻谟远 绵延锡福长 </h3><h3>忠孝铭显芳 多智绪典光 </h3><h3>诗书后继永 兴国定安康</h3><h3>安徽旌德吕氏字辈:</h3><h3>“谱书既成告我宗氏领永宝藏贻雨后嗣绵绵瓜瓞竞竞无虞若有不才或售族贤能重攻其咎”。</h3><h3>安徽郎溪吕氏字辈:</h3><h3>“时美克绍徐”。</h3><h3>安徽灵璧吕氏字辈:</h3><h3>“兴振允常”。</h3><h3><br></h3> <h3>万三公支系:</h3><h3>承先啟祚 家道其昌 </h3><h3>经传祖德 克迪前光 </h3><h3>钟英毓秀 发福流芳 </h3><h3>尊亲敬长 懿明昭杨 </h3><h3>时清永泰 继谱华章</h3><h3>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镇三户吕: </h3><h3>道宗性理 才达家邦 </h3><h3>胜徳大业 万世荣</h3><h3>立.承.先.志 忠.杰.功.传</h3><h3>太湖县一支:</h3><h3>世学大贤 克效时中 </h3><h3>家敦仁厚 族尚和融 </h3><h3>宗绵秀发 德著声法 </h3><h3>承先有道 一本维同 </h3><h3>文毓秀实 武善英通 </h3><h3>诗书韬博 渭泽怡风</h3><h3><br></h3> <h3>二、我支宗长记录因河南连年饥荒,故迁至颍州西南八十里处。 </h3><h3>此处有疑问,三才始祖是从河南迁出还是从山西垣曲迁出。仔细研 </h3><h3>究发现,存两种可能。1.垣曲老谱记录的族人不应局限垣曲一地。 </h3><h3>垣曲老谱修于万历年间。从其记录的详略,万历年间修谱时,垣曲 </h3><h3>支族人应该已经散居各地。2.从其老谱数十支外迁或无嗣记载来看, </h3><h3>其族人外迁应不是一次性进行的,是陆续进行的。随着小冰河时期 </h3><h3>影响由北向南逐步加深,垣曲族人先行向一河之隔的河南迁徙,是 </h3><h3>必然的。然好景不长,河南也连年饥荒。故只得继续向南迁徙。 </h3><h3>综上所述,所以采用山西垣曲支吕氏宗支为我支吕氏祖源,是 </h3><h3>科学严谨的结论。此结论不是任何人能臆造的,而是历代宗族宗长 </h3><h3>留存的宝贵文化遗产。另有宗亲口传我支吕氏从山东枣连庄迁来, </h3><h3>因为缺少书面记载,无法考证故没采用。 </h3><h3>写于 2018 年 10 月 18 日上海黄浦</h3> <h3>三才公祖源辨析 </h3><h3>吕乃达 </h3><h3>近期吕雷雷写了《关于三才公祖源的认定》一文。最后认为山 </h3><h3>西垣曲吕氏谱记载的三才公,与我族始迁祖三才公的情况比较吻合。 </h3><h3>近日我也重点就《中华吕氏通谱》中山西垣曲支族谱进行了阅读, </h3><h3>现提出两点:一是迁徙问题,二是原籍问题。 </h3><h3>一、迁徙情况 </h3><h3>本支族人吕世霖、吕次山、吕世璞等均记录三才公是明朝万历 </h3><h3>年间自河南迁来安徽颍州西南八十里的倒流港,并且有一个弟弟同 </h3><h3>来,其弟终身未婚。这里有一点主要说明了始迁祖三才公在明代万 </h3><h3>历年以前非颍州本地人,是由外地迁入。那么山西垣曲谱中的三才 </h3><h3>公是否有外迁呢?《中华吕氏通谱》四卷中“延之公派下英公世系” </h3><h3>(山西垣曲支)实录记载了 72 世英公至 90 世共 19 代人的情况,其 </h3><h3>中三才公属于 89 世,其下实录记载无嗣。下面简单了解一下垣曲谱, </h3><h3>具体情况见下表。 </h3><h3>山西垣曲支族谱无嗣及外迁表 </h3><h3>世代 人数 无嗣 立嗣 有偶无嗣 迁豫 迁外地 备注 </h3><h3>第 79 世 彦成 1266 年始居垣曲 </h3><h3>第 80 世 3 人 1 人未详 </h3><h3>第 81 世 2 人 </h3><h3>第 82 世 5 人 1 人 </h3><h3>第 83 世 4 人 </h3><h3>第 84 世 5 人 </h3><h3>第 85 世 10 人 1 人 1 人 </h3><h3>第 86 世 25 人 3 人 选公 1516 年举人</h3><h3>第 87 世 53 人 3 人 5 人; 1 人 本代无嗣共 8 人 </h3><h3>第 88 世 90 人 27 人 10 人 1 人 1 人 本代无嗣共 37 人 </h3><h3>第 89 世 88 人 33 人 6 人 4 人 8 人 三才公 39 人无嗣 </h3><h3>第 90 世 104; 37 人 2 人 3 人 5 人 3 人 本代无嗣共 42 人 </h3><h3>由上表看出:在第 85 世 10 人中,1 人无嗣,占 10%;第 86 世 </h3><h3>25 人中,3 人无嗣,占 12%;第 87 世 53 人中,8 人无嗣,占 15.1%; </h3><h3>第 88 世 90 人中,37 人无嗣,占 41.1%;第 89 世 88 人中,39 人无 </h3><h3>嗣,占 44.3%;第 90 世 104 人中,42 人无嗣,占 40.4%。 </h3><h3>表中较突出的显现了在 88、89、90 世三代中无嗣的百分比高达 </h3><h3>40%以上;显然超出了平常人的无嗣比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 </h3><h3>果? </h3><h3>无嗣,是什么意思呢?通常是指无后人。在这个谱中尤其最后 </h3><h3>三代中无嗣记录占有五分之二以上,应当是不寻常的。无后人的情 </h3><h3>况:大概有几种情况:一是未成年人而亡,二是成年未婚而亡,三 </h3><h3>是成年已婚无子而亡;四是成年已婚有独子,而独子先过世。通常 </h3><h3>后一种情况多不算无嗣。对于第一种情况大多也不记录无嗣,而写 </h3><h3>“早夭(或早逝、早亡等)” </h3><h3>;第三种情况谱中有记载,如妣某氏, </h3><h3>无嗣,就是未有儿子。第四种情况,多数可立嗣,一部分是无嗣。 </h3><h3>这样对于成人未婚而亡及第四种情况的一部分人,确为无嗣,但所 </h3><h3>占比例不会过高,一般在 10—15%。垣曲后三代连续出现无嗣在 40% </h3><h3>以上,实属不正常。应该在此期间存在人员外迁的情况。</h3> <h3>二、原籍河南</h3><h3>本支始迁祖三才公由河南迁来颍州,这是以吕次山为代表的吕 </h3><h3>氏族人所明确记录的。他的说法是有可信性的:一是他生前在阜阳 </h3><h3>临泉本地最有名望;二是他的父亲在民国初年编写过本支《吕氏宗 </h3><h3>谱》四卷;三是次山公的曾祖吕近阳为本支在清末的首位举人,曾 </h3><h3>官居湖南永顺府知府,有条件明确祖上的原籍。 </h3><h3>山西垣曲支吕氏与河南的关系:一是垣曲支吕氏是蓝田英公的 </h3><h3>后裔,英公的父亲吕通原籍河南汲郡,史书记载是明确的。二是英 </h3><h3>公、大雅公墓志均有他们后代在河南郏城(郏县)世代生活居住的 </h3><h3>记载;英公长子大圭知沈丘县事,还有蓝田四吕的大临公任颍州团 </h3><h3>练推官的记录。三是垣曲支族谱有明确记录迁徙河南的族人。四是 </h3><h3>地理位置上山西垣曲与河南比邻,存在向河南迁徙的便利性。 </h3><h3>总之,在上述的研究中只能是大体上的认定,具体细节因年代 </h3><h3>久远,无法周全。望有志于关注族谱的族人与我们再接再厉,共同 </h3><h3>努力,以期有更完备的族谱呈现于世。 </h3><h3>2018 年 11 月 16 日于呼和浩特</h3> <h3>漫话吕寨 </h3><h3>吕世霖 </h3><h3>吕寨解放前叫吕大寨。很早的时候叫陶小庄,不过是一个仅有 </h3><h3>十来户人口的小村子。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吕姓迁入后,开始营 </h3><h3>建房舍、筑土围子,以防匪患,改名平心圩。寨分内寨、外寨,有 </h3><h3>壕沟三道。内寨东西宽二十四间,南北有房屋七进,总计约二百余 </h3><h3>间。外寨四周约四华里,寨内外遍植秋梓及其他杂树约千株。因此, </h3><h3>吕大寨的梓树远近闻名。该寨清末举人,湖南永顺府正堂吕曜如曾 </h3><h3>有《平心圩日记》一册,记载建寨的始末甚详。惜毁于兵火,已不 </h3><h3>传。该寨人吕克昌(小四门中的二门,吕朝阳之子)的妻子吕郎氏, </h3><h3>出自名门,系有才华的女性,工诗词,着有《绣余集》一卷,其中 </h3><h3>亦有歌咏吕大寨的感事之作,惜该集今已散佚,仅存《绝命词》十 </h3><h3>首传世而矣。 </h3><h3>抗日战争以来,阜阳、临泉大军云集,中央军校驻鲁干部训练 </h3><h3>班进驻吕大寨,为通讯保密起见,曾一度将吕寨改为双口镇,外世 </h3><h3>间的人知者不多。在此期间,国民党的军政首要人物,有不少都先 </h3><h3>后到过吕大寨。如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山东省主席沈鸿烈, </h3><h3>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其他如苏鲁豫皖边区总司 </h3><h3>令汤恩伯,以及何柱国、李仙洲、侯镜如、沈克等高级将领;蒋介 </h3><h3>石的亲侄女蒋秀华、韦永成夫妇等也来过吕寨。</h3> <h3>《颍州西南乡吕氏宗谱》编写说明 </h3><h3>《颍州西南乡吕氏宗谱》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编写的,主要记 </h3><h3>录了原颍州西南乡三才公派下镇京公四子福公、禄公、祯公、祥公 </h3><h3>后裔的世系及家族文化。 </h3><h3>《颍州西南乡吕氏宗谱》在内容上分为综合篇、世系篇、族人 </h3><h3>篇、家训篇、文献篇五部分。 </h3><h3>综合篇,是宗谱综合性的内容,一是凡例、序言;二是始迁祖 </h3><h3>三才公的迁徙、祖源认定;三是吕姓始祖、本族地望介绍;四郡望 </h3><h3>堂号、世辈对照表及颍州各地字派对照表等。 </h3><h3>世系篇,以始迁祖三才公后裔世系为主线,上联山西垣曲支吕 </h3><h3>谱,由此贯通至陕西蓝田吕氏,唐后三院吕氏至唐延之公第五宗支。 </h3><h3>本次完善了三才公的上下世系, </h3><h3>族人篇,其中收录的族人是指对国家、地方有影响、有声望的 </h3><h3>人士;也收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等中国核心价值 </h3><h3>观的族众。 </h3><h3>家训篇:目前仅收录太公家训,有关本族的家风家训,也有很 </h3><h3>多,有待发掘整理。 </h3><h3>文献篇,一是地方志、书刊对族人族事的有关记载,二是族人 </h3><h3>写的有关家族的文章; </h3><h3>本次修谱是自发、自觉进行的,没有经费;编委会组成人员依据族人提供家族资料的先后及多少进行署名。</h3><h3>本支自第七世开始使用十六字谱派“明阳昌大,世廼承隆,继 </h3><h3>本光国,克厚传家”,自 1949 年后谱字中“廼承隆”,被简化写成 </h3><h3>“乃成龙”,在境外,部分族人仍然使用原谱字,值得称赞,因此 </h3><h3>本谱二者兼收。 </h3><h3>颍州西南乡,古时对人的称谓有个习俗:小孩出生后由父母、 </h3><h3>爷奶等长辈先起个小名(乳名),待长大上学的年龄再有老师或有 </h3><h3>文化的长辈亲朋起大名(即谱名或学名),在清朝及民国时期,家 </h3><h3>庭条件好的人家在起大名时,或以后起“字”,这样才构成“名字”。 </h3><h3>通常人只叫字,年纪稍长,人们尊称“字”的前一个字“某”,为 </h3><h3>老某,例如“字利用”,人称老利。 </h3><h3>我之族人迁徙地,颍州西南八十里倒流港,这个港字,在本家 </h3><h3>谱通读[ jiǎng</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