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土司历史文化 传承民间传统技艺——遵义航天中学智慧德育研学实践活动

一声清笛

<h3></h3><h3><b> 明媚的初夏,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为深入挖掘海龙屯非遗文化,丰富本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内容,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考古与非遗文化知识,增进青少年对非遗文化认同和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019年5月18日贵州大道树人教育信息传播有限公司通过公益研学的方式,组织遵义航天中学30名同学们走进贵州省首个考古体验研学基地海龙屯。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海龙屯的屯堡文化、了解考古学,同时学习传统民族蜡染、拓印、制陶等技艺。</b></h3> <h3><b>  到达海龙屯研学基地后,同学们认真听着研学老师对海龙屯屯堡文化的简介,知道了海龙屯</b><b>土司遗址于</b><b>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都教科文组织第三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8项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遗址、建筑基石等石砌建筑物仍保留400年前的规模,为研究贵州古建筑提供佐证,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据考古专家介绍,目前已出土1万多件文物。</b></h3> <h3><b>  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到海龙屯是已发现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作为土司制度的重要实物遗存,海龙屯完整见证了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政策从唐宋时期的“羁縻之制”,到元明时期的“土司制度”,再到明代开始的“改土归流”的变迁,让土司制度研究领域有了可感知和触摸的对象,配以文献记载,可以形成对土司制度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b></h3> <h3><b>  为了同学们学习考古的方式方法,研学基地现场模拟了考古的探测和挖掘过程,体验考古发掘。同学们亲自动手,挖掘“古董”,成功发现“古董”,并进行妥善处理。</b></h3> <h3><b>  同学们还分组体验了蜡染、拓片、陶器的制作过程,他们全神贯注的听老师指导,学习传统技艺并亲自动手尝试了制作。同学们拿着挖掘的“古董”和制作的作品拍照留念,喜笑颜开。</b></h3> <h3><b>  通过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学生走出校园,同学们感受到这是一次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现有的课堂教学不同,研学旅行不再局限于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让同学按照研学课程参加实践学习活动,在实践中学会知识和获得各种能力;在实践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同时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b></h3><h3></h3> <h3><b></b><h3><b> 研学实践活动继承和发展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能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通过这次活动,将认真总结本次研学实践的经验与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研学活动打下基础。</b></h3></h3> <h3>编辑:吴朝政</h3><h3>审核:李 响</h3>

研学

海龙

同学

考古

土司

实践

文化

活动

学习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