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琼库什台

无为月

<h1>  早就听说琼库什台美的无法言表,一直没有机会去转转,今天突然听说我们要去琼库什台。呵呵,怎么幸福总是来的那么突然啊😄😄</h1><h3><br></h3> <h1> “琼库什台”,是哈萨克族人的语言发音,意思是“大平台子”。“台子”一词,大体是指山间空旷的平地,这样的平地适合游牧民族居住和放牧。</h1><h1> 琼库什台村,离特克斯县城约有九十多公里的山路,村庄就坐落于著名的喀拉峻草原的边上,天山山脉的脚下。</h1> <h3></h3><h1> 从前,从特克斯县城到琼库什台村,没有便捷的公路,人们出行主要依靠骑马。后来条件好了,牧民进山出山都骑着摩托车 现在,从县城到山村,已经修建了一条环山公路,虽说路况比不上江南地区的公路,但还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每天从特克斯县城也有发往琼库什台的班车,走一趟需要花上三个多小时。 就这样一个生活条件相对差的山村,却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旅游。人们喜欢琼库什台,主要是这里的风光,一切都是最纯粹的自然。 夏天的时候,草原山会盛开艳丽的小花,成群的牲畜懒洋洋在草地上吃草,蓝天白云之下,能听到天籁般的歌声,那是放牧的人在哼唱。 晚上,这的星星特别的亮。据说很多人晚上住在这,就是为了看漫天的星星…… </h1><h3><br></h3><h3></h3> <h1>  马在内地可是稀罕的动物🐎在这里随处可见。草地上、山涧里、河谷边、道路旁……</h1> <h1>  最美风景在途中,去琼库什台途中一定要九曲十八弯观景台观观景。</h1><h1> 那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浮云飘散,都给库尔代河染上了一层朦胧之美,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在河谷边山地,湾湾的流水流向那个叫琼库什台的古村子……<br></h1> <h1>观景台前集体留个影!</h1> <h1>  路边随便拍个照,就像美颜滤镜的,其实就是随手一拍,景就是那样美,天就是那样蓝……</h1><h3><br></h3> <h1>  在新疆有句话:看见山,跑死马🐎背后的雪山仿佛在眼前,其实很远,很远……</h1> <h1>  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颠簸簸,突然看见天空中一群老鹰🦅,非常可惜,当我们停下车来拍它们的时候,它们已经飞的很高很远,黑压压从天空扑向森林,又隐藏进另一片茂密的树林中……<br></h1> <h1>  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琼库什台。先头部队早就为我们宰好羊🐑,牧民为我们做好了手抓饭!</h1> <h1>  哈哈,就像一群几天没吃饭的人,我们只顾闷头吃饭了😄😄</h1> <h1>  吃过午饭,同行的伙伴大多数去爬雪山,我却想在村子里转转,寻找那一份只有在大山深处才能寻觅到的安详和静谧……</h1> <h1>  琼库什台村几乎所有的民房都是木建筑,有的房子是由整根原木搭的,有的房子是将原木从中间一分为二,通过掏、榫、拱等各种工艺搭起来的。在棚圈部分甚至连树皮都没有剥离。琼库什台村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用木材建房,形成了这个独具特色的村落。</h1> <h1>  走在村落里你会惊奇的发现,村民居住的小木屋,屋顶上都会长出草来。</h1><h1> 据说这是村民用来分辨山上草场的嫩草生长情况,当自家屋顶的草变成青色时,说明山上的草场已经适合放牧了,牧民便会赶着牲畜上山。而当屋顶的青草变成枯黄时,留在山下的村民,便会知道山上放牧的人们要回家了。<br></h1> <h1>  树根,树桩做的桌凳,随便散放在院子里。</h1><h3> </h3> <h1>  一段木头,一个羊头,稍加雕琢,一个木马就形成了。</h1><h1> 哈萨克孩子的玩具也是天然的👍👍</h1> <h1>  同行的李刚告诉我:不要小看这两根横木。它就像我们内地院子的大门。横木关好,就是家里没人,横木放在地上就是院子主人回来了!</h1><h1> 你们看看,这家主人在不在家啊😄😄</h1> <h1>  看见了琼库什台小学,在学校门口照张照片吧,留影纪念!</h1> <h1>  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树根随处可见!</h1> <h1>  库尔代河横穿村庄,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天山上融化的雪水清澈的奔腾着,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br></h1> <h1>  在琼库什台村,哈萨克族人能歌善舞,同时还是非常了不起的“厨师”。</h1><h1> 只要你向牧民买只羊,他们会帮你加工烤全羊、烤羊肉串,做羊汤,而且味道非常鲜美!</h1><h1> 一些原本对羊肉有抵触情绪的人,来到这里也会大口大口吃起羊肉来。为什么呢?</h1><h1> 还是跟你介绍一下这里羊的奢侈生活吧:喝的矿泉水(天山融化的雪水),吃的中草药🌿(海拔两千米以上的牧草),尿的太太口服液😄拉的六味地黄丸😄</h1><h1> 哈哈😄羊肉能不鲜美吗?</h1> <h1>  这黄黄的,咋一看,以为是我们内地的麦芽糖。其实它是牧民家家都有的酥油。</h1><h1> 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酥油滋润肠胃,和脾温中,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颇高。在食品结构较简单的牧区,能补充人体多方面的需要。<br></h1> <h1>自然风干的牛羊马肉👍</h1> <h1>墙壁上挂着的是狐狸皮👍</h1> <h1>帅小伙在给我们烤肉!</h1> <h1>  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旁,木屋绿地上,吃着喷香的烤羊肉,喝着醇正的乌苏啤酒,怎一个“惬”字了得!</h1> <h1>  第一次自己烤羊肉,架势摆的还是不错的😊</h1> <h1>  哈萨克族进餐时,主人先把羊头献到客人面前,以示尊敬;客人把盘中的羊头取起后,割下一片羊头右颊面上的肉放在盘中,以示接受;再割一只羊耳给座中最幼小的,然后再把羊头送还给主人,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认为是失礼。<br></h1><h1> 好好学学吧……</h1> <h1>  晚上一起挤在一个炕上,一人一条被子。长这么大都没有过的经历,怎能不让我刻骨铭心……</h1> <h1>  清晨看见牧民家一头牛悠闲的吃着草,不禁疑惑,怎么就一头牛啊?</h1><h1>后来得知,哈萨克族人主要从事游动放牧,用他们的术语来说叫“转场”。夏季时,高山草场的嫩草多,牧民会赶着牲畜上山放牧;而冬季时,山上被大雪覆盖,牧民会将牲畜赶下山,来到平地上给牲畜喂草料。这样年复一年的转场放牧,使得每户牧民都有两个“家”,分别在山上和山下的平地上。<br></h1><h1> 现在他们家的牛羊都已转到山里的牧场去了,到冬天才转场回来!留下的牛🐂马🐎是挤奶和驮物的!</h1> <h1>  石头上的青苔都和内里截然不同,不是青色,却是黄色。</h1> <h1>  山村里的居民较为分散,在村子的中心,已经通了电,但在村子的周边,依旧没有电力供应。</h1><h1> &nbsp;牧民们这几年,大多用自备的柴油发电机发电或者利用太阳能发电。</h1><h1> </h1> <h1>  临走前才发现乌孙古道的源头,太美了!</h1><h1> 下次来一定顺着古道走两小时……</h1> <h1>  呵呵,都说石头跟人有缘,一眼就看中了河边的一块石头!</h1><h1> 是不是很美……</h1> <h1>"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br></h1> <h1>  &nbsp;张书记的一句:我们由历史文化名村回历史文化名城了。哈哈,我们的行程也就要结束了!</h1><h1> 还真有点舍不得……</h1> <h1>  这次出游让我最大的感受是:到琼库什台,让我的心变大了,能让人忘却烦恼,回归大自然。静下心来,聆听溪流的声音,聆听山鹰掠翅飞翔的声音。当然还有要看那青色养眼的草原……</h1> <h3></h3><h1> 好想再一次躺在那飘着木香的屋子里,枕着库尔代河的水声入眠,做一场从容随缘的梦。</h1><h1> </h1><h3></h3> <h1>  你来,我在,你走,我依然存世日日等你。这就是琼库什台对你最真挚的期待……<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