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例研究为载体  有效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新常态课堂的研究”课例展示活动

董翠娟

<h1><font color="#333333">&nbsp; &nbsp; &nbsp; &nbsp; 为了进一步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展示北京市教育学会规划课题中期研究成果,2019年5月10日和16日,小教研数学组分别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大兴实验小学开展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新常态课堂的研究”课例展示交流活动。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研数学教研员刘娟老师、董翠娟老师及课题实验教师近30人参加了两次课例展示交流活动。</font></h1> <h1><font color="#333333">&nbsp; &nbsp; &nbsp; &nbsp; 第一次课例展示交流活动围绕“数感”“运算能力”两个数学核心素养呈现了三节现场课。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的荆莹老师执教一年级《百数表》一课,整节课体现了趣味性、知识性、思维性的完美结合,有效地落实了“数感”这一数学核心素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的李扬老师执教六年级《百分数的意义》一课,课上教师注重利用多种直观模型,引导学生从部分量、总量及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角度,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焦臣老师执教三年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课上教师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所有类型融于同一个情境之中,注重对算法的研究和对算理的理解,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运算能力。</font></h1> <h1><font color="#33333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第二次课例展示交流活动围绕“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模型思想”三个数学核心素养呈现了三节现场课。长子营学校的杨曼老师执教四年级《线段、射线、直线》一课,课上教师能够抓住三线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研究三线的特征,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大兴实验小学的郝如冰老师执教四年级《植树问题》,课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画图分析能力,数形结合理解植树问题的三种形式,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安定镇中心小学的连倩倩老师执教五年级《鸡兔同笼问题》,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地渗透了假设思想,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模型思想。</font></h1> <h1><font color="#333333">&nbsp; &nbsp; &nbsp; &nbsp; 两次课例展示活动后均分别进行了研究分享。六位授课教师结合自身研究的核心素养,讲述了自己及团队的研究过程与思考。课题组的实验教师也纷纷发言,针对几个研究的数学核心素养谈了自已的认识。刘娟、董翠娟两位老师也分别抛出一些引领性的问题,引发大家交流分享,把研究的视角聚焦到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上,进一步提升了实验教师们的认识。最后,刘老师对课题研究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部署。</font></h1> <h1><font color="#333333">&nbsp; &nbsp; &nbsp; &nbsp; 本次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展示交流活动,展示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新常态课堂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实验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落实,为今后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font></h1>

素养

课例

教师

数学

核心

展示

学生

老师

研究

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