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大朝拜

长沙近郊徒步群一飞

<h3>大朝台</h3><h3> 用脚步走完五台山的五座山峰,用虔诚的心拜过五台山的五方文殊菩萨,被称为“大朝台”。</h3><h3> 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南无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在这里无论你是虔诚的佛教徒,还是资深的徒步爱好者,也或是寻找内心那片平静家园的精英。所有内心的彷徨和寻觅都将被那些三步一叩首的朝拜者顿时震撼而心生敬畏;所有内心的无助和不安都将被这片宽广而慈悲的土地折服而心生力量。</h3><h3> 只有踏上这片土地,你才会亲身感受是什么力量使它成为唯一与释迦牟尼出生、成道、传法和涅槃无关的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是什么力量召唤那些高僧大德们从全世界不远万里来此朝圣……</h3> <h3>以朝拜的名义,来一场穿越心灵徒步之旅。</h3><h3>5月11日太原下飞机,驱车238公里直奔集合地一宝光禅寺。</h3> <h3>我们小分队16人留影。</h3> <h3>宝光寺大师为我们朝拜队伍祈福平安。</h3> <h3>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h3><h3>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h3><h3>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h3><h3>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h3><h3>那一年 ,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h3><h3>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h3><h3>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h3><h3>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h3> <h3>第一次踏上五台山的土地时,这里于我无比亲切</h3><h3>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告诉我</h3><h3>我曾经属于这里</h3><h3>当下这一刻</h3><h3>我来了</h3><h3>……</h3><h3>遥望风铃宫 依稀之间飘来清脆的铃声</h3><h3>那声音仿佛僧人洪亮的佛经吟诵</h3><h3>穿过镌满《法华经》的长廊</h3><h3>轻手抚摸经文清晰的痕迹</h3><h3>如同拂过我的心房</h3><h3>我泪水瞬间流淌</h3><h3>这是我久别的</h3><h3>故乡</h3><h3>……</h3><h3>或许,你来五台山,是为了求父母身体健康</h3><h3>或许,你来五台山,是为了求子女学业有成</h3><h3>或许,你来五台山,是为求见南无文殊菩萨</h3><h3>你们,怀揣着对生活的困惑而来,带着虔诚</h3><h3>长跪在寺前的蒲团上</h3><h3>希望来这里得到解脱</h3><h3>诸行无常</h3><h3>诸漏皆苦</h3><h3>诸法无我</h3><h3>涅槃寂静</h3><h3>寂静</h3> <h3>东台顶(海拔:2795米)—— 望海寺</h3><h3>东台望海峰,东台顶上望海寺,东台顶是观日出的最佳位置,历来吸引无数游客和朝圣者。 望海寺供的是聪明文殊,还有那罗延窟,位于东台的北坡,是一处天然的花岗岩石洞,四面石壁光滑如削,地面平整如刮。石壁上方凸出一方薄石,形状极似佛龛。洞顶部有一浑圆而光滑的洞孔直通天空, 白天阳光透入洞内,使洞中显得十分明亮。</h3> <h3>第一次吃斋饭,感觉美味无比,新鲜感十足,饭后北台进军。</h3> <h3>有人说:一辈子是场修行,</h3><h3>短的是旅途,长的是人生。</h3><h3>去看没看过的风景,去走没走过的路,</h3><h3>去触碰没有触碰过的人,</h3><h3>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h3> <h3>多少人以朝拜一次五台山为终身夙愿,</h3><h3>风雪无阻,在所不惜!</h3><h3>我们相信:</h3><h3>佛光普照,</h3><h3>五台山的一风一云,一雪一霜,</h3><h3>都是文殊菩萨化身的祝福,</h3><h3>护佑着人们前行的方向,</h3><h3>福佑着每一个人~</h3><h3>佛国美景,与佛有缘的人才能遇见。</h3> <h3>北台俗称华北屋脊,海拔3108米,随着海拔升高,风越来越大,雨里夹着雪粒子,很快变成了大片的雪花。通往北台的路泥泞不堪,路边的草地上已经存了薄薄一层积雪。</h3> <h3>五台山的北台顶,太残酷,</h3><h3>它生得残酷,美得残酷,</h3><h3>教你做人的手段也很残酷,</h3><h3>崎岖难行的道路,</h3><h3>动辄就弥漫的山雾,</h3><h3>随时会下雨结冰的天气,</h3><h3>让人走得战战兢兢,</h3><h3>不敢有丝毫的松懈。</h3> <h3>五台山万圣澡浴池寺简介</h3><h3>万圣澡浴池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中北二台之间,海拔2766米,天气多变,气候恶劣,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8℃!每年的四五月间,积雪开始融化,交通不便,是五台山条件最艰苦的寺院。</h3><h3>万圣澡浴池寺,因大智文殊菩萨曾于此沐浴显圣而得名。该寺始建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历时十载完工。后经数代扩建,梵宇渐兴,诸多灵异感应,香火不断。然诸行无常,缘生缘灭,明清以降,圣泉几近干涸。至建国初,殿宇败落,仅余残垣断壁。</h3><h3>今逢盛世,泉水复涌,释悲胜法师发心,领众重建千年仁祠,护池长久。遂感远近贤达、四海商贾及檀越善信等,慷慨布施,共襄盛举,以复昔日圣地佛国之胜境。</h3> <h3>西台叫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顶的寺院叫法雷寺,也是施工之中,这一段路徒步个人感觉最舒适,我们简单看了看。</h3> <h3>行遍世间所有的路,</h3><h3>只为今生与你邂逅!</h3> <h3>带着一颗坚实的菩提心 和坚定的信念,</h3><h3>通过徒步朝拜文殊师利菩萨清凉道场,</h3><h3>摧毁了一份自我,激起了一份精进,</h3><h3>以滚烫的汗水,融化了尘心的冰川,</h3><h3>以五体的礼拜,消除了累世的业力。</h3> <h3>有人说:</h3><h3>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h3><h3> 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h3><h3> 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h3><h3> 重义的人交得广,故不孤。</h3><h3> 浓情的人谈名利,故不独。</h3><h3> 宁静的人行深远,故不折。</h3><h3> 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h3><h3> 这是人生追求的境界,</h3><h3> 要用毕生来修炼。</h3><h3> 面对困境安之若素,</h3><h3> 面对苦难若饴之甘,</h3><h3> 虽然不能得道成仙,</h3><h3> 重在丰富精神家园。</h3><h3> 养吾之浩然之气,止于至善!</h3><h3> 生活,冷暖自知,</h3><h3> 心灵,阳光灿烂!</h3> <h3>用斋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其中的重点是止语端坐、正念受食、威仪寂静。用斋前后念诵《供养偈》与《结斋偈》表示普同供养佛法僧三宝及法界有情。吃饭时应提起正念,食存五观:</h3> <h3>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对佛都有一种特殊的信仰,人们见到佛像都会对其进行朝拜。那么在自然风景区当中也会出现佛光这一现象,佛光其实是一种经过光折射之后形成的自然奇观,非常的罕见。</h3> <h3>关于佛寺:《清凉山志》曰,按古传,五峰内外,佛刹凡三百余所,多系先古帝王兴建,今皆消沉。现存的山志记载的佛刹一共六十八所,其中大部分并不在台顶山。就粗浅的看,五台山的寺庙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密宗、黄教等兼而有之,因为行程匆忙加上我对佛教并无太深的了解,所以此行对寺庙也没有在意。有感兴趣或信仰者可以提前查看寺庙分布。</h3><h3>关于住宿:就我们走过的看,台顶上西台中台南台东台的寺庙都可以挂单(包含吃住,应该是50元/人,不过我们住的西台条件比较差,没有找到洗漱的地方),其他狮子窝和澡浴池也有挂单的地方(澡浴池的条件应该相对较好)。台怀镇比较繁华,各种档次的酒店农家乐都有,此外镇周边的村子里也有很多的民俗。</h3><h3>关于动物:去之前听说北台到西台的路上可能会遇到两只大名鼎鼎的小狐狸,一只全身黝黑,另一只毛色雪白,据说是佛菩萨的化身。此行运气极佳,都有缘相见,大概是受了五台山佛教氛围和旅游氛围的影响,动物们都很温和。另外在南台到宽滩的下山路上还碰到一只飞奔而过的小鹿。</h3><h3>关于费用:每次活动有个主题,此行五台山朝拜跟佛有缘,那就一切交给和尚大师们负责,领队收队都是宝光寺大师,三天住宿门票餐饮交通费人均435元,个人认为划算之极,感恩感谢。</h3> <h3>我知道喜欢徒步的人爱上的不一定都是风景, 有时徒步是一种感情的释放和宣泄。徒步者爱上的不是单一的徒步,而是背起背包,将压力和心事一点点丢失在路上,消散,再消散……人走的不仅是路,是一点自由,一点梦想,一点解脱,一点释放,一点激情,一点无法对别人诉说的故事……</h3> <h3>五座台,</h3><h3>75公里,30小时,</h3><h3>燃千盏灯,上一炷香,</h3><h3>低头看路,止语行走,</h3><h3>这就是我们的五台山大朝台之行。</h3><h3>从凛冽风霜走到烈日炎炎,</h3><h3>从思想动摇走到信念坚定。</h3><h3>因缘殊胜,</h3><h3>完成了多年来的心愿,</h3><h3>我们坚持下来了!</h3><h3>致敬!所有坚持梦想的友友!</h3><h3>你行就行!</h3> <h3>在大山里,我们总能找回那些生命中原初的愉悦感受。</h3> <h3>南台-佛母洞-佛母洞停车场——一路下降,里程约5公里,土石公路,临近停车场会有一段台阶路,约1600多级台阶。终于圆满成功穿越。</h3> <h3>为了把佛法的智慧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了帮助在苦海中沉沦的芸芸众生,每位出家师父都在坚定无比的前行着。</h3><h3>佛门奇女子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众生展示了真正的菩萨精神:大慈大悲!</h3><h3>感恩师父们,正是因为有您这样的佛门翘楚,佛教才会越来越好,世界才会越来越美!</h3> <h3>太原最出名的一条街就是太原柳巷食品街,这条承载着老太原人美食回忆的“舌尖上的地标”,食品街修建于1985年,前身是“帽儿巷”,从宋代起便是太原市的商业中心。</h3><h3>三天朝台结束,立马驱车太原,山中清修生活与现代都市相比,有点穿越之感。</h3> <h3>人说“不来晋祠,枉到太原”。为此我们山西行的第四站便是奔晋祠而去。</h3><h3>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为晋国宗祠。</h3><h3>晋祠,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序列完整的孤例。</h3><h3>祠内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h3> <h3><h3>人的生活,</h3><h3>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h3><h3>还应该有远方。</h3><h3>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h3><h3>身体在路上,</h3><h3>就是要奔向向往的地方,</h3></h3><h3>徒步在山脊小道上,<br></h3><h3></h3><h3>用心去感受清新的自然风,</h3><h3>穿过茂密的树林,</h3><h3>细心地聆听啾啾的鸟鸣,</h3><h3>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h3><h3>让身心在大自然里放空</h3><h3>去五台,感受“佛学无疆”的豪迈,</h3><h3>去丽江,实现诗一般的情怀,</h3><h3>去昆明,看一年四季,花开不败。</h3><h3>灵魂在路上,</h3><h3>就是要勇往直前,奔向自己的理想,</h3><h3>有理想,才会有努力的方向,</h3><h3>谢谢同行友友。</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