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写诗吧——《祖先的摇篮》 听后感 实验小学鲍祥璇

实小鲍祥璇

<h3>  </h3><h3> 在我的印象中,写诗的人应该是学高八斗,才富五车,写诗的人应该是中年文士,白发老者,写诗更应该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字字斟酌。但是昨天听了赵燕老师《祖先的摇篮》,这让我彻底颠覆了以往对写诗的理解。原来小学生也可以写诗,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写出灵动的诗篇。</h3><h3>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小诗歌,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面。赵老师的课,让上课的人觉得如沐春风,让学习的人觉得水到渠成。</h3><h3><b> </b></h3> <h3>  赵燕老师在教孩子们仿写诗歌的时候,并不是一味让孩子读课文,让孩子去凭空感悟,而是在教授的过程中,步步推进,不知不觉间让孩子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成诗。</h3><h3> <br></h3> <h3>  例如在教授生字时,没有用以前的,根据拼音读,去拼音读的方式。而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随文识字,把需要孩子掌握的字词,在诗歌的朗读与理解时就一个个解决了。例如在学习掏鸟蛋的掏字时,她不是单纯的让孩子来根据拼音,读读,记记,而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自己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掏,并让孩子感受一下掏的动作,想象除了掏鸟蛋还能掏什么?孩子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说出了很多带掏的短语。这样就积累了写诗的最初素材,一法多用,既记住了字,又理解了字义,更学会了运用。她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了文中的生字,无形中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面。</h3> <h3> 在朗读指导方面,赵老师没有通篇讲读,而是从抓住了重点的二三小节,从标点,到重点词语,再到句式,层层递进,让孩子感受到语气的变化,并且在朗读时候加上师生齐读,这样对孩子的朗读起一个示范性的引导,教之有法。让孩子更能从自身的感情出发,让孩子产生的共鸣,全身心投入,让孩子觉得,我也能写出这么好的诗。</h3><h3></h3> <h3>  在句子训练方面真正做到了随文练笔,让孩子写自己所想,发挥想象,有感而发。比如森林是祖先的摇篮,让学生们自己想像还有什么样的摇篮,孩子们可以学说校园是我们的摇篮,蓝天是白云的摇篮,大海是鱼儿的摇篮,等等。这样的随笔练习,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不再害怕去写话,更能激发孩子的写话欲望,润物细无声。</h3> <h3>  并且在本节课的最后,赵老师还设置了两个作业,第一个是把课上创作的小诗集思广益认认真真地写在纸上,第二个是在,大海是鱼儿的摇篮,校园是学生的摇篮,这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课下写一首完整的小诗。我感觉这样的布置作业很好,既照顾到了基础薄弱的学生,回顾了本堂课的知识,检查孩子们上课听讲的水平。其次分层次的布置作业,有利于有能力的孩子,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写出优美,灵动的诗篇。</h3> <h3>  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如何在课堂上进行随文练笔,如何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引导他们发现诗歌之美,朗读诗歌,培养他们的写诗歌的兴趣。</h3><h3> </h3> <h3>  初夏时节,芳草未歇,风光正好,让我们踏着这次随文练笔的清风,跟孩子们一起写诗吧。</h3>

孩子

摇篮

写诗

朗读

随文

诗歌

祖先

练笔

赵老师

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