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 佛罗伦萨有40多家博物馆,每座博物馆都能给你带来不俗的体验和收获。看雕塑就去巴杰罗,欣赏首饰、珍宝和部分绘画去碧提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在学院博物馆,而乌菲奇则是集文艺复兴大师绘画之大成的不二选择,从文艺复兴初始阶段到兴盛到高潮,每个阶段的大师作品都能在这里找到;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甚至来自欧洲其他国家一些名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也都在这里占了一席之地。放眼整个欧洲,没有哪个国家的绘画藏品能有如此丰富和超高水平。乌菲齐博物馆是世界上收藏展出文艺复兴时期最经典最丰富艺术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博物馆,来到佛罗伦斯不去乌菲奇,将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呀!</h1><h1> 这一篇东西较多,篇幅较长,剪掉其中任何一件作品都舍不得,那就全部保留下来,给此行做一份完整记录。</h1><h1><div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br></div></h1> <h1></h1><h1> 博物馆前身是佛罗伦萨著名的美第奇家族的办公场所,在两幢三层楼房的尽头,有一个短短的封口,把整幢建筑围成一个U型。</h1><h1> 图片来自网上</h1> <h1> 瓦萨里设计的长廊跨过阿诺河,连接了美第奇家族住所和办公地——碧提宫和乌菲奇。</h1> <h1> 佛罗伦萨老城不大,从我住的酒店门口坐公交车可以直达乌菲齐博物馆。我在北京提前预订了这一天的门票,到这儿一看,等待换票的队伍比正常购票的队伍还长------担心在现场买不到票的远不止我一人。</h1> <h1></h1><h1> 在一层回廊的壁龛中,有二十八位佛罗伦萨著名人物的雕像,伽利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乔托、多纳泰罗、薄伽丘、但丁等等皆在其中,此外还包括了著名史学家、音乐家、军事家以及美第奇家族的老科西莫和他的儿子洛伦佐等等。这些人是一个城市的骄傲,也是这个国家的骄傲。</h1><h1> 印象中这里是入口。进入大门有点蒙,我跟着一个日本导游,乘电梯直接上了三楼。正巧,乌菲奇的重要展厅主要布置在三层,我的参观便由此开始。</h1> <h1> 欣赏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前,先看一幅馆藏早期画作。平面、呆板,这是中世纪绘画的主要特征。</h1> <h1> 乔托《圣母子》木板蛋彩画</h1><h1> 乔托与但丁是同时代人,也是朋友,两人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不同领域分别作出了跨时代的贡献。</h1><h1> 有人说,乔托是从中世纪醒来的人,这绝不是夸大其辞。乔托第一次给宗教画赋予了人性,并且最早让人物立体起来。在这幅《圣母子》中,他尝试使用透视手法,画出圣母若隐若现的胸部和内衣,他对衣物皱褶的明暗处理,很好地表现了圣母突出的膝盖。这些画法,让他从同时代艺人中脱颖而出,使绘画摆脱数百上千年的千篇一律,从呆板的宗教画中跨出革命性的一大步。</h1><h1>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在艺术上有两大突出贡献,一是对古希腊古罗马精髓的继承和发扬,另一个,就是在绘画中发明了透视画法。乔托对透视画法做了一定的尝试和贡献,他是绘画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锋。</h1><h1> 要欣赏乔托的画作,去帕多瓦的斯科洛文尼礼拜堂和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都是最好的选择。我在帕多瓦专门去了那座修道院,欣赏乔托那号称小西斯廷的湿壁画,还到过阿西西圣方济各大教堂,去看据说也是乔托所作的28幅连环湿壁画《圣方济各的一生》。</h1> <h1> 马萨乔和他老师合作的《圣安娜》,木板蛋彩画。其中圣安娜是老师所作,圣母和耶稣是马萨乔手笔。</h1><h1> 马萨乔是年轻而极富天份的画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先驱者,被称为”现实主义开荒者“。马萨乔是乔托的粉丝,他发扬光大了乔托在透视法中所做的尝试,他是第一位使用透视法作画的画家。在佛罗伦萨新圣母教堂中的《三位一体》画中,马萨乔把线性透视画法发挥到极致。马萨乔在新圣母教堂中的布兰卡奇礼拜堂所绘制的壁画也被冠以小西斯廷之称,曾吸引了一代代的大师前来朝拜、临摹,其中就包括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h1><h1> 很可惜,他只活了27岁。</h1><h1> 也是很可惜,我在佛罗伦萨没来得及去这个教堂,没能亲眼看到马萨乔的精彩画作,也失去体会那些大师们站在他的画作前那种极其崇拜心情的机会。</h1> <h1> 马萨乔《圣母子》木板蛋彩画</h1><h1> 马萨乔成功地捕捉到年轻母亲的本能手势,用圣母对耶稣的抚爱动作,将普通母亲对孩子的温情脉脉描绘在圣母身上,把圣母画成世俗化、生活化的凡人女子。</h1> <h1> 保罗.乌切罗《圣罗马诺之战》木板蛋彩画</h1><h1> 保罗.乌切罗是马萨乔的弟子,这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乌切罗努力学习老师的透视法,他在使用中对这种方法的钻研和尝试认真到了变态的地步。</h1><h1> 画中描述的是佛罗伦萨在一场冲突中击败了锡耶纳的故事。据说毕加索一度曾天天站在这幅画面前观摩和临摹。<br></h1> <h1> 基兰达约《神圣的对话》木板蛋彩画</h1><h1> 圣母子高坐祭坛之上,大天使迈克尔和拉斐尔分立两旁,跪在地上的是两位大主教。</h1> <h1> 基兰达约是15世纪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家,他曾经为佛罗伦萨的不少教堂绘制过湿壁画。我来佛罗伦萨的第一天在圣诸教堂的墙上看到过他的画,那座教堂也是基兰达约的长眠之地。</h1><h1> 基兰达约的画法简单率直却亲切近人,现存于卢浮宫的《老人与孩子》(网上能搜到这幅画)最能代表他的风格。</h1><h1> 基兰达约是米开朗基罗的老师,他的儿子乌迪内也是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历史上的著名画家。</h1><h1> 基兰达约的才华直至19世纪才被人们重新认识,后人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标榜他为15世纪佛罗伦斯画家之领导者。</h1><h1> 上面的图片是从画册翻拍的,来自于他的画《牧羊人的朝拜》局部,基兰达约把自己画进了这幅画,他的模样真帅!</h1> <h1> 菲利普.里皮《圣母子和两位天使》,木板蛋彩画,乌菲齐的镇馆宝之一。</h1><h1> 里皮对绘画的热爱据说出自于他对马萨乔作品的痴迷,他不仅汲取了马萨乔绘画中的精华,而且在实际运用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并深得美第奇家的科西莫欣赏。里皮是有名的放荡修士、花和尚,他一生迷恋和欣赏女性,因此笔下的女性也大都精致美丽、优雅迷人。在这幅画中,圣母被描绘成一个迷人的世俗女子,圣母头上的装饰被其后许多艺术家所效仿。据说达.芬奇受这幅画中山水平原的朦胧背景启示,发明了“雾状透视法”,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蒙娜丽莎》的背景中。</h1><h1> 画中看向观众的孩子是里皮50岁时与当年17岁修女私奔所生下的儿子,这个孩子长大后也成为佛罗伦萨的一名优秀画家。</h1><h1> 特别要提一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重量级画家波提切利是里皮的关门弟子。</h1> <h1> 里皮《圣母的加冕礼》,木板蛋彩画</h1><h1> 这幅画奠定了里皮在佛罗伦萨画界的地位。画面上方是各路天使围绕在加冕圣母两边,在这幅画的下面,里皮画了委托人的一家。</h1> <h1> 在里皮的画笔下,委托人的夫人被描绘成一位优雅高贵的女子。</h1> <h1> 里皮《圣父、圣灵、施洗者约翰,对圣子耶稣的崇拜》</h1> <h1> 三层的达.芬奇展厅。</h1><h1> 达.芬奇留存于世的绘画并不多,其中有一些还是未完成作品。即便如此,他仍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号称欧洲艺术史开篇之人瓦萨里在他的《艺苑名人录》中不吝以最好的言辞来盛赞他是位不可思议的、如有神启的天才,瓦萨里认为达.芬奇的思想极为深邃,具有王者精神,不仅在他所生活的年代受到尊重,而且流芳后世。</h1><h1> 达.芬奇展厅不像其他展厅那样明亮,为了保护大师作品,在昏暗的大厅内,只有冷光源照在每幅画上。</h1> <h1> 《耶稣受洗》木板蛋彩画和油画。</h1><h1> 这幅作品是达.芬奇和他的老师韦罗奇奥共同完成的,达.芬奇在其中只画了背景和右下角两个小天使中侧身跪着的那一位。</h1><h1> 除了达.芬奇,韦罗奇奥还有一位重量级的弟子——波提切利。里皮离开佛罗伦萨后,波提切利转投韦罗奇奥,与达.芬奇是同门兄弟和好朋友。</h1> <h1> 对比韦罗琪奥画的圣约翰,达.芬奇对小天使服装皱褶的明暗光影处理得非常自然精到。传说韦罗琪奥在这幅画中看到门下弟子的水平已经远超其上,因而就此搁笔,转向雕塑领域发展去了。</h1> <h1> 达.芬奇《王公来朝》,木板炭黑油画,未完成。</h1><h1> 达芬奇在尚未完成这幅作品时,就去了米兰,他为这幅画留下了数张草稿图。如今这些草稿分别藏于乌菲齐、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温莎城堡和伦敦的皇家图书馆。</h1> <h1> 达.芬奇《天使报喜图》</h1><h1> 达.芬奇临摹过不少飞翔时的鸟类翅膀,这幅画里大天使的翅膀就来自他平时的观察。</h1> <h1> 米开朗基罗《神圣家族和幼年施洗者圣约翰》蛋彩木板画。</h1><h1> 这是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留下的唯一一幅画,从这幅画中已经看出米氏塑造人物时肌肉饱满,血肉贲张的特点。</h1><h1> 这幅画的画框据说也是米开朗基罗所做。</h1> <h1> 波提切利《春》,木板蛋彩油画,作于1482年。</h1><h1> 这幅画与下面的《维纳斯诞生》都是乌菲齐博物馆重中之重的镇馆之宝!它们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极高水平。</h1><h1> 波提切利曾做过里皮修士的弟子,他在女性的描绘中深得师傅真传,个个妩媚秀丽,与里皮不同的是,这些美丽的女性大都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h1><h1> 《春》取材于古罗马神话故事,在这幅画中,波提切利细致地画出200多种鲜花,其中多数是佛罗伦萨春天的山坡上所特有。花园中,有神态自若、拋撒鲜花的花神,有翩翩起舞的三女神,有身姿优雅的维纳斯,这些女性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尽情释放着春的韵律。左边有众神信使丘墨利驱散乌云,右边是西风追逐一位仙女,并即将把她变为花神,蒙眼的丘比特向三女神之一射出爱之箭。</h1><h1> 波提切利用画笔为我们铺展开一幅绝美的春之画卷。</h1> <h1></h1><h1> 波提切利《维纳斯诞生》,帆布蛋彩画,作于1484年。</h1><h1> 维纳斯站在一片大贝壳上正在从海上慢慢升起,西风使劲地把她吹向岸边,右边的一位女神拋撒鲜花迎接她的到来。</h1><h1> 波提切利所处的年代里,如此大胆地描绘女性的裸体并不被社会所接受,波提切利打破这一禁忌,把《春》中描绘的女性薄纱彻底揭开,呈现给大家一个干净、完美的女神。</h1> <h1> 波提切利《赞美主的圣母》。</h1><h1> 在波提切利的笔下,圣母被描绘得美得惊人。圣母头上的皇冠、发饰、卷曲的头发、透明的薄纱甚至衣服上的花边也都被细致地描画出来。从他作画时对线条得心应手的运用,能看到当年做金匠时的训练出的扎实功底。</h1> <h1> 波提切利,同样题材和形式的作品</h1> <h1> 波提切利《三博士来朝》</h1><h1> 当时的画坛中有一种风气,画师们常以现实生活中的人来替代画中人物。在这幅画中,三位博士由故的几代美第奇出演,委托人混在众人中间,而最右边那位穿黄色衣服的人就是画家本人。</h1> <h1> 把图片放大了看(有点模糊)。</h1> <h1></h1><h1> 波提切利《卡米拉和肯陶洛斯》,画布蛋彩画,跟《春》是同一年的作品。</h1><h1> 卡米拉是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薄伽丘在一部书中盛赞她贞洁和端庄的品行,肯陶洛斯是希腊神话中一种半人半马的生物,通常被当作欲望的象征。在这幅画中,波提切利非常传神地描绘出肯陶洛斯拿好弓箭准备打猎而被女神抓住头发阻止的一瞬间,因此,这幅画被人们理解为贞洁战胜欲望。</h1> <h1> 波提切利《拿奖牌的男子》。</h1><h1> 这幅画曾被美第奇家族视为珍宝,奖牌上的头像是美第奇家族的第一位皇帝。</h1> <h1> 波提切利的两幅《圣母领报》,这一幅作于1481年,下面那幅作于1490年。两相比较,可以看出画家的成长。</h1> <h1> 波提切利《受胎领报》</h1><h1> 在圣母身上展示他对女性婀娜身段描绘。</h1> <h1> 波提切利《诽谤》木板蛋彩画</h1><h1> 一个青年被人格化的诽谤、陷害、欺骗和仇恨拖拉着,走到长着毛驴耳朵的国王面前,真理女神也只能无奈地孤零零地面对上帝。</h1> <h1> 下面这几张也都是波提切利的作品。</h1> <h3> <br></h3> <h1> 波提切利的女性大都美得相像,据说原型是一位他暗恋一生的已婚女子,女子早逝,葬在圣诸教堂。波提切利一生未娶,去世时与那位妇人葬在了同一教堂。如果这个说法属实,那么波提切利画中人物的一抹忧伤也许就来自于此。波提切利和这位妇人所下葬的那座教堂在阿诺河边,前一天我曾经偶然进入。</h1> <h1> 乌菲齐博物馆收藏了几十件波提切利的作品,他的展品共占了5个展厅,作品数量和所占展厅都是最多的。</h1> <h1> 雨果.凡.德尔.高斯《波尔提纳里三联图》</h1><h1> 高斯是尼德兰画派的著名画家,这幅三联图是他的代表作。这幅画长6米多,非常壮观,</h1> <h1> 汉斯.梅姆林 ,佛兰芒绘画大师,杨.凡.艾克同时代人。木板油画 双联画之一,《贝内德托.波尔蒂纳里像》,梅欧林用弗兰芒式的逼真手法,仔细记录了书本的页面。</h1> <h1> 雅各布.贝里尼《圣母子》</h1><h1> 雅各布.贝里尼是威尼斯画派奠基人,他一生留下的作品很少。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时没注意到他的作品,却在这里与他相遇。雅各布.贝里尼的两个儿子——乔万尼.贝里尼、简蒂莱.贝里尼和女媳曼泰尼亚也都是著名画家。</h1> <h1> 乔万尼.贝里尼 《神圣寓意图》木板油画</h1> <h1></h1><h1> 安德烈.曼泰尼亚三联画,《耶稣升天》、《割礼节》、《东方三博士来朝》木板蛋彩画。</h1><h1> 曼泰尼亚是雅各布的女婿、乔万尼.贝里尼的姐夫。那个年代,一家人在一个工作室学习、创作、一个家庭里出好几位画家并不少见。</h1> <h1> 乔尔乔内《摩西受火刑》木板油画</h1><h1> 乔尔乔内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他与提香同在乔万尼.贝里尼门下学习,也是提香极为崇拜的兄长。提香的两幅名画《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和《人间的爱和天上的爱》都深受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和《田园交响曲》影响,在构图和构思上有很多相近之处。</h1><h1> 乔尔乔内天份极高,当年的水平在提香之上,可惜他英年早逝,否则,威尼斯的领军人物可能就不是提香了。</h1> <h1> 乔尔乔内《所罗门的判决》木板油画</h1> <h1> 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h1><h1> 威尼斯画派超越佛罗伦萨画派原因之一是他们较早地接受了尼德兰画派的油画画法,因此在绘画中对色彩的运用更加明亮绚丽。同样是描绘裸体女性,提香的这幅《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与波提切利《维纳斯诞生》相比,色彩的浓淡代替了线条的勾画,提香将年轻女子肉体的桃色、细嫩完美地呈现给人们,让《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成为一幅惊世之作。</h1><h1> 提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他是威尼斯画派的领军人物,提香能够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绝非偶然,他非凡的才能、不竭的精力和长寿使他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把技能发展成熟,并给他生存的这个世纪打下自己的烙印。</h1><h3></h3> <h1> 提香《花神伏洛拉》,对色彩用了同样非凡的掌控,描绘出青春动人的女性肉体。</h1> <h1> 提香《圣约翰和手执玫瑰的圣母子》</h1> <h1> 提香《圣玛格丽特》</h1> <h1></h1><h1> 提香《乌尔比诺公爵》肖像画</h1><h1> 提香的肖像画堪称一绝,他能看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所画肖像非常传神,当时的王公贵族都喜欢让他为自己画肖像。据说提香给人画画是一分钱一分货,乌尔比诺公爵出了大价钱,画中细节一丝不苟,身上铠甲的反光都被细致地描绘出。</h1> <h1></h1><h1> 提香的肖像画</h1><h1> 这幅画像就简单多了,衣服帽子都用大笔简单刷过。姑且妄猜一下,是不是钱给的不多哟?</h1> <h1> 提香的肖像画</h1> <h1> 彭托尔莫《老科西莫.美第奇像》木板油画</h1> <h1></h1><h1> 安德列.芒特纳《卡尔洛.美第奇肖像》木板蛋彩画</h1><h1> 卡尔洛是老科西莫的私生子,曾被任命为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牧师。画家抓住了这位美第奇家人目光深沉、表情严峻和自然流露的忧郁,用写实手法描绘了布满额头的大小皱纹。芒特纳擅长描绘岩石景色和留在人脸上的沧桑印迹。</h1> <h1> 乔尔乔.瓦萨里铜版油画《圣母无原罪始胎寓言》</h1><h1> 乔尔乔.瓦萨里不仅是一个画家,也是一位艺术史作家。他曾写过一本非常著名的书——《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书中记载了14-16世纪意大利260多位艺术家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对后人研究文艺复兴有相当大的作用。他的这部作品被称为西方艺术史的开山之作。</h1> <h1> 《乌尔比诺夫妇像》,画幅不大,却是乌菲齐的一幅著名双联画。画家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以左侧面画像掩盖了公爵右眼失明的缺陷,背景中公爵广袤的领地衬托了主人的威严与自信。公爵的夫人早逝,这幅双联画曾被公爵仔细收藏在私人书房中。</h1> <h1> 朱里奥.罗马诺《圣母子》。朱里奥.罗马诺是拉斐尔最好的学生,曾接替拉斐尔完成过不少未完成作品。</h1> <h1> 安东尼奥.波拉约洛《赫拉克勒斯和九头蛇》、《赫拉克勒斯和安泰俄斯》木板画</h1><h1> 安东尼奥.波拉约洛是佛罗伦萨画派写实主义画家和铸铜雕塑家。他是当时画坛最早熟知解剖知识、精确描绘人体的画家,据说为此他曾亲自解剖过尸体。他有一座铜雕《赫拉克勒斯和安泰俄斯》也非常有名。</h1> <h1> 安东尼奥.德尔.波拉依奥洛《女子肖像》</h1> <h1> 安东尼奥.波拉依奥洛《男子肖像》</h1> <h1> 安东尼奥.戴尔.帕里奥罗的作品</h1> <h1> 布隆奇诺《哀悼耶稣》</h1> <h1> 布隆奇诺《托莱多的埃莱奥诺拉和她的王子乔万尼》木板油画</h1> <h1> 布隆奇诺《卢克莱齐亚.潘恰提奇》木板油画</h1> <h1></h1><h1> 安尼贝尔.卡拉奇《维纳斯,小天使和色狼?》布面油画</h1><h1> 卡拉奇三兄弟在意大利绘画史上都很有名,他们创办了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博洛尼亚美术学院。</h1> <h1></h1><h1> 卡拉瓦乔《祭献以撒》帆布油画</h1><h1> 卡拉瓦乔是威尼斯画派中巴洛克画派的代表,在他39岁的一生中,充满了争吵、打斗、追杀、逃亡。他甚至还杀过人。但这一切并没有妨碍他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满是不安和跳跃,用光大胆,明暗强烈。《祭献以撒》取自圣经旧约故事。</h1> <h1> 卡拉瓦乔《美杜莎》</h1> <h1></h1><h1> 多梅尼科.维内齐亚诺 《圣母子与诸圣人》木板蛋彩画<br> 祭坛画中上述主体部分收藏在乌菲齐,下部祭坛台梯上的五部分被分解存于华盛顿、剑桥、柏林等博物馆。 <br> 这幅祭坛画中的清淡色彩与柔和亮度采用了佛罗伦萨当年典型的流动风格,被人们称之为”光线画“。</h1><h5></h5><h3></h3> <h1> 装饰效果极其华丽的“讲坛厅”,厅内墙上挂着提香、韦罗内塞等大家的画作,室内雕塑来自于遥远的古希腊、罗马。画面中间那座维纳斯雕像是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作品。</h1> <h1> 最令人称道的是天顶的装饰,红漆为底,并镶嵌了数千片装饰在金箔上方的珍珠贝母,华丽之至。</h1> <h1> 这是另一个小厅,是数学厅还是别的什么厅记不得了。</h1> <h1> 尼俄伯厅,因展厅内一尊《逃跑的尼俄伯》得名。</h1> <h1> 厅内摆放着古希腊古罗马雕塑,墙上是鲁本斯的巨幅画作。</h1> <h1> 《逃跑的尼俄伯》,大理石雕塑,约公元前130年。</h1> <h1> 鲁本斯帆布油画《凯旋》</h1><h1> 不少人站在这幅画前面一眼就能看出这是鲁本斯的作品,他的画中那种生机勃勃、热情洋溢、色彩明亮和动感极强的特征,让人们很容易从纷繁的画作中一下子挑出来。</h1> <h1> 这幅画没拍下说明,与上一幅画同在尼俄伯厅,从风格上看似乎也是鲁本斯作品。</h1> <h1></h1><h1> 塞巴斯蒂亚诺《阿多尼斯之死》帆布油画</h1><h1> 塞巴斯蒂亚诺是威尼斯画派的画家,老师是乔尔乔内。他与米开朗基罗曾经持续了长达20多年的友谊,这其中两人有过大量书信往来,并且合作完成过一些作品。但友谊的小船就翻就翻,原因不明。两位大师从多年好友变为路人,令人唏嘘。</h1> <h1> 洛伦佐.劳托《苏姗娜的贞洁》,源自《圣经》故事。</h1><h1> 洛伦佐.劳托是威尼斯画派的一位不随波逐流、终生怀才不遇的画家,被人称做孤独的流浪者。他的特点与其他威尼斯画派画家一样,色调明朗,宗教神话题材世俗化。他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画画家。</h1> <h1></h1><h1> 小帕米尔加诺《长颈圣母》 木板油画</h1><h1> 小帕米尔加诺作画时常通过把人体的某个部位拉长来制造让人惊奇、焦燥、甚至不快的感觉,让所描绘的人物带有一股神奇的魔力。</h1> <h1> 第二、三走廊中摆放的古代雕塑</h1>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潘神》</font></h1> <h1> 著名的䧳雄同体雕塑</h1> <h1></h1><h1> 古希腊《拉孔奥》石雕的最早复制品</h1><h1> 这座雕像刚出土时拉孔奥右臂缺失,多数人认为他的右臂应该是高举的,这件复制品按照这个猜测复原了他的右臂。米开朗基罗不认同这个看法,他从人物扭曲的表情中认为右臂应该向后折去。最终发现的残存右臂证实了米开朗基罗的猜想。《拉孔奥》真迹现存梵蒂冈,两相比较,不得不佩服,大师就是大师,一般人永远也难以超越。</h1><h1><br></h1> <h1> 乌菲奇的游览匆匆结束,这座艺术殿堂半天参观时间远远不够,我不仅遗落下不少珍品,也因为有些展厅关闭整修而失去观看机会,最遗憾是没看到拉斐尔的几幅珍品,比如《金丝雀圣母》等。</h1><h1> 这也许给了我将来再次造访这座城市的机会。</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