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游览海峡的游轮</font></h3><h3><br></h3><h3>女儿在网上租了WlFl,又不放心,特地送我们去机场办理好租机手续,然后独自回家。 </h3><h3>土耳其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一七年去埃及时就想和土耳其一起完成,不料土耳其内乱,只能单独去埃及,这次总算能成行了,心中未免有些激动。</h3> <h3>土耳其共和国,简称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h3> <h3>横跨欧洲和亚洲的欧亚大桥。</h3><h3><font color="#ed2308">土耳其人主要是欧洲人种-地中海血统,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立奥斯曼帝国。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16世纪~17世纪,尤其是苏莱曼一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统治区域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font></h3> <h3>我们乘游船游览马尔马拉海及博斯普鲁斯海峡。</h3><h3><br></h3> <h3>将伊斯坦布尔一分为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北连黑海,南面与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相通,是土耳其亚欧分界线。</h3> <h3>乘船游览可纵览两岸的名胜古迹,欣赏海一色的壮丽美景,特别是在日落时分,海峡景色尤为迷人。</h3> <h3><font color="#ed2308">游览船上</font></h3><h3>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土耳其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此得以统合。19世纪时国力开始衰落,1914年8月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并于1918年战败。丧失了大片领土,帝国从此土崩瓦解。1919年,土耳其击退外国侵略者,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h3> <h3><font color="#ed2308">参观老皇宫</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托普卡帕宫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是位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座皇宫,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普卡帕宫是昔日举行国家仪式及皇室娱乐的场所,现今则是当地主要的观光胜地。把托普卡帕宫翻译过来就是“大炮之门”。昔日碉堡内曾放置大炮,故以此命名。</font></h3> <h3>老皇宫外观</h3> <h3>老皇宫外观留影</h3> <h3><font color="#ed2308">皇宫内</font></h3><h3>征服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动工兴建托普卡帕宫。皇宫由四个庭院及其他矮小的建筑物组成,昔日有大约四千人居住,以往的皇宫覆盖著一个广大的海岸地区。在多个世纪以来,皇宫经过扩建和整修,例如1509年的地震及1665年的火灾后,皇宫都进行过维修。</h3> <h3>奥斯曼帝国灭亡后,托普卡帕宫于1924年4月3日在政府政令下变成帝国时代的博物馆。</h3> <h3>皇宫里有大量的屋宇和厅堂,但现今只有最重要的部分开放给公众,皇宫由部门的职员以及土耳其军方的武装守卫把守。托普卡帕宫是奥斯曼建筑的代表作,包含大量的盔甲、奥斯曼的缩画、伊斯兰的书法原稿、壁画以及奥斯曼的珠宝宝物。</h3> <h3>托比卡皇宫与邻近的其他历史遗产同属“伊斯坦布尔历史地区”,该区在1985年成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世界遗产,托普卡帕宫被描述为“奥斯曼帝国时期皇宫的表率。”</h3> <h3>方尖碑</h3> <h3><font color="#ed2308">索菲亚教堂外观</font></h3><h3>索菲亚大教堂的名字源自希腊语“Ἁγία Σοφία”(上帝智慧)及拉丁语“Sancta Sophia”,原是正教会牧首巴西利卡,一度成为清真寺,现时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所博物馆。<br></h3><h3>索菲亚大教堂闻名于其巨大的圆顶,被誉为拜占庭式建筑的典范及“改变了建筑史”。大教堂保持着世上最大教堂的地位近千年,直到1519年被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取代。现存的教堂是受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之命而于532至537年间建造,是建造在同一地方的第三所教堂。</h3> <h3>奥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将大教堂转变为清真寺,钟铃、祭坛、圣幛、祭典用的器皿都被移去,许多马赛克被灰泥覆盖。在奥斯曼的统治下,一些伊斯兰建筑的特色如米哈拉布、敏拜尔及外面的四座叫拜楼都先后加上。1935年,清真寺被土耳其共和国改成博物馆。</h3> <h3>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座堂,并且是拜占庭帝王仪式的首要场地,如加冕典礼。大教堂为作恶者提供庇护,外国游客对此深受感动。</h3> <h3><font color="#ed2308">蓝色清真寺</font></h3><h3>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Mehmet Aga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故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h3> <h3><font color="#ed2308">大巴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卡帕勒市场(Kapali Carsi),又称大巴扎集市(Grand Bazaar)。在伊斯兰语中,巴扎(Bazaar)就是集市的意思,而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集市,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集市之一。</font></h3> <h3>集市位于旧城中心位置,建造于1461年,有近550年的历史,它采取全封闭式的设计,占地30万平方米,室内大约有65条街道,4400多家商店,每天接待的客人大约在25万人次以上。</h3> <h3>所有的导游都会一再叮嘱游客牢记出口的位置,以防身陷迷宫找不着方向。</h3><h3>主要出售首饰,陶瓷,香料,地毯等物品,非常出名。许多摊位分类集中经营,例如皮衣,黄金首饰等等。大巴扎里围巾、衣服、金饰、地毯、蓝眼镜、苹果茶、甜点、咖啡等各式各样的土耳其当地特色产品应有尽有。逛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当心各种引诱和陷阱。 这是一个锻炼自己讨价还价本领的好地方。</h3> <h3>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从世界各地运来的香料食品,到土耳其本地生产的挂毯珠宝,应有尽有,让人应接不暇,要想转完这家巨大的“百货公司”,没有个一天还真是不能尽赏其美。</h3> <h3>土耳其的三道式。</h3><h3>不适合我们的口味和饮食习惯</h3> <h3><font color="#ed2308">番红花小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番红花城(Safranbolu)是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中部的城镇,离首都安卡拉约两百公里。老城区的鄂图曼时期的房屋和建筑都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包括私人博物馆、清真寺、墓园、历史喷泉、土耳其浴、钟塔、日晷以及数以百计的房屋,整修后在199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font></h3> <h3>番红花城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海拔485米。 城镇名称源自于番红花以及希腊文polis(城邦)。番红花城在17世纪时期是番红花的贸易以及种植中心,至今番红花仍在番红花城以东22公里的村落种植。</h3> <h3>17世纪鄂图曼帝国在Gerede以及黑海沿岸间的贸易必经过番红花城,为城镇带来了商业、金钱以及重要的贸易地位。</h3> <h3>18-19世纪,城镇中富裕的居民开始修建豪宅,至今才有如此数量庞大的住宅保留下来。</h3> <h3>19世纪,约有20%的番红花城居民是土耳其的希腊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们后代大多迁移至希腊。</h3> <h3>鄂图曼风格</h3><h3>两到三层木造结构的建筑,上面楼层突出于下层,并有雕刻的支架作为支撑。房屋用木材框架作为基础再填充土砖,最后涂上灰泥以及稻草的混合物。</h3> <h3>内部大约有10-12间房间,男女有不同的住所,通常有嵌入式的壁龛和橱柜作为装饰,以及精美的石灰壁炉。 较大的房子有室内水池,主要是利用流水来给房间降温。</h3> <h3>番红花制品(番红花香皂、番红花茶、番红花精油等),还有著名的无花果干。</h3> <h3>重要的一点不能遗漏,番红花小在一九九四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图兹湖</h3><h3>土耳其天然盐湖。位于乾旱的中央高原洼地。海拔925公尺(3,035呎)。湖面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580平方哩),深约900公尺(2,950呎)。正常情况下长约80公里(50哩),宽约50公里(30哩),夏季枯水期间,露出大片盐滩,可供采盐。</h3> <h3>图兹湖是土耳其天然盐湖,在安卡拉西南50公里处,面积与水深随季节变换而变化,春季水面宽广,景色最美,被称为土耳其的“天空之境”。</h3> <h3>据说,水量丰沛的春季,图兹湖有如天空之镜,十分曼妙。过去这里还有成千上万的火烈鸟栖息于此,这次也没有看到,多少有些遗憾。</h3> <h3>盐湖的色彩不同,主要取决于盐中所含的矿物质,会呈现出砖红色、绿色、青绿色或银灰色等多种颜色。</h3> <h3>格雷梅露天博物馆是土耳其的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土耳其来卡帕多西亚。</h3> <h3>如果来卡帕多西亚旅游只能去一个景点,那一定就是格雷梅露天博物馆了。这里是土耳其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在自然地貌的基础上修建的建筑群,包括石窟教堂、礼拜堂和修道院。露天博物馆位于陡峭的山谷之中,浓缩了卡帕多西亚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汇集了三十多个大大小小不同特色的石窟教堂。</h3> <h3>。这些教堂最初由躲避政治迫害而迁移到卡帕多西亚的基督教徒所修。为掩人耳目,他们将山体凿空修建教堂,内部刻画着色彩斑驳的壁画,美妙绝伦。</h3> <h3><font color="#ed2308">洞穴酒店</font></h3><h3>乌奇萨要塞实际上是在一块60米高的巨大岩石上开凿出的要塞,并以此为中心形成的小聚居地。在岩石的表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洞穴,这些都是鸽子窝,样子十分奇特。简直就是一件现代主义的艺术品。</h3> <h3><font color="#ed2308">洞穴酒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鸽子谷是一个很优美的山谷,到处都是石头,石头上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洞眼,几乎走到跟前才能看清石头上的这些洞眼竟然全部是鸽子洞。要看到群鸽起舞,需要在半晚时分,这时候鸽子回巢,场面甚是壮观。</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洞穴酒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迄今为止,在卡帕多奇亚已经发现的地下城多达36座。地下城的入口很隐蔽,走入盘旋的石梯后就进入了只可勉强供一人通过的窄道,通道时宽时窄,大部分时间只能弯着腰或蹲着前进。一个个迷宫般的房间相互连接,一直蔓延至地心深处。这里千奇百怪的地貌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属于人类的国土;于是人们又赋予它另外一个名字——精灵的世界。</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洞穴酒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代林库尤地下城始建于公元7世纪,离地面有40多米深,地下约有18-20层,目前只有8层向游客开放。地下城有1200多间房,居室、礼拜堂等设施一应俱全。可居住约1.5万人。地下每一层的入口都用一块巨大的石门堵住,以防入侵者进入,里面的住户则可以通过地道在各层之间自由出入而不被发觉。地下城的通风设施设计很出色,在地下城中心有通气孔与地面相连,即便在底层,也可呼吸到新鲜空气。</font></h3> <h3>洞穴酒店</h3><h3>两百万年前,这里火山活跃,熔岩流在地表形成了一种叫做凝灰岩的软多孔石。多年来,水和风侵蚀着石头层,“挖”出了深深的各式洞穴和被称为“精灵烟囱”的独特结构。卡帕多西亚独特的自然风貌就是这么形成的。参观洞穴和热气球旅行是卡帕多西亚最受欢迎的活动。</h3><h3>那么,来卡帕多西亚旅行要住哪里呢,当然是洞穴旅馆了!</h3> <h3>洞穴酒店</h3><h3>卡帕多西亚的城镇里到处都是洞穴旅馆,这些千年古老的住所如今变成了度假胜地。从高端奢侈风到乡村风格,每一家酒店都提供了不同的体验和氛围。</h3> <h3>洞穴酒店</h3> <h3>洞穴酒店</h3> <h3>洞穴酒店</h3> <h3>洞穴酒店</h3> <h3>世界上最著名的热气球</h3><h3>卡帕多奇亚热气球</h3><h3>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是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名,大致位于古代小亚细亚(即土耳其)东南部。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时代,卡帕多西亚包括了从托罗斯山脉至黑海之间的广大地域。</h3> <h3>其南面以托罗斯山脉为界,东抵幼发拉底河,北面与本都接壤,西面与中央盐碱荒原相接。具体的范围之广度则很难予以确定。斯特拉波是唯一的专门记述过这一地区情况的古典作家,但是他夸大了卡帕多细亚的面积;人们现在知道,卡帕多细亚东西大约为400公里,而南北只有240公里。</h3> <h3>卡帕多西亚以其童话般的斑点岩层而闻名:奇特的岩石构造、岩洞和半隐居人群的历史遗迹令人神往。</h3> <h3>这里起初是基督教徒躲避罗马迫害的避难处,公元4世纪,一群僧侣建立了卡帕多西亚的主要部分。经过长年风化水蚀之特殊景观,耸立着形状不一之岩石丘陵,在这些岩面上开凿了上千个洞窟,不少岩洞内还保存有许多湿壁画,为拜占庭艺术中反圣像崇拜后期之独特见证。卡帕多西亚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月球表面类似,被称为“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h3> <h3>卡帕多西亚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是地球上最适合乘热气球的三个地方之一。</h3> <h3>卡帕多西亚地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沟壑与谷涧之中,是一片又一片的“石柱森林”。林林总总的石柱,冲天而立,形成独特的景观。</h3> <h3>这个地区南边的埃尔吉亚斯山和哈桑山以前是活火山,岩浆和岩灰冷却凝固后形成厚厚一层凝灰岩。年长日久,凝灰岩在阳光的暴晒和风霜雨雪的侵蚀之下,松软的部分剥蚀殆尽,在地上形成峡涧沟壑,在地下形成暗流岩洞。比较坚实的部分残留下来,则形成千姿百态的岩石。其中,有壁立千仞的悬崖,有蜿蜒数十里的褶皱,更多的则是像蘑菇、树桩、尖塔一样的石笋和石柱,构成奇石林立的露天博物馆。</h3> <h3>最大的奇石博物馆在格雷梅附近。居里美是一个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庄内外,到处是一眼望不尽的石柱,真是千石嶙峋,万岩峥嵘。有的高仅十几米,有的则高达几十米;有的像一根纤细的电线杆,有的则像一座巨大的碉堡。有的呈浅红色、赭色或棕色,有的则呈灰色、土黄色或乳白色。岩石表面甚为光洁,随着阳光和云影的变幻不断改变自己的色调。</h3> <h3>开香槟酒,庆祝热气球活动圆满结束,发毕业证书。</h3> <h3>毕业证书</h3> <h3>卡伊马克勒地下城是早在公元前的西台人(Hittie)时期就已经开始挖掘的可容纳一万人居住40米深的八层地下城市。</h3> <h3>他们也是世界上最早以物换物的人。</h3> <h3>直到公元前2世纪,第一批基督教徒为了躲避罗马军队的镇压逃难至此。他们发现了隐藏在地下的城市,由于有很多出入口,而且很难被发现,便开始进一步发掘,扩大整个地下城市的规模。</h3> <h3>走入其中可以暗道卧室、教堂、修道院、水井、厕所、会议室和葡萄酒酿造地,而通风烟囱直接开口到地面,深40米,贯穿整个城市上下。</h3> <h3>在这些城市中欧普那个,卧室可以经由隧道连接到另外的卧室,隧道狭窄只允许一个人弯腰摸着墙壁走过,古代人智慧地发明了巨型石头控制的大门,用滚轴开关,危急时刻可以将隧道完全封闭但当外面追捕的敌人,基督教在这里得到了保存和延续。</h3> <h3>卡依马克勒地下城(Kaymakli Underground City)是基督教徒对于宗教和生命崇高的追求,对密如蛛网的地下世界的改造,实在令人啧啧称奇。而地下城市终年维持着13~16度的恒温,穴居人民努力在恶劣的环境下让自己过着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h3> <h3>爱丁堡地下城,法国巴黎地下城,埃及卢克索国王谷与土耳其代林库尤地下城被称为世界四大地下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