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克西!新疆!

幸茂

<h3>5月2日,我与家人一行四人,从深圳宝安机场乘飞机开始了新疆的8天游。飞机是海南航空公司的,14:40起飞,中途经停兰州,晚上20:20安全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終于来到了向往已久,遥远美丽的新疆。当晚我们安排在昌吉宁都酒店,到酒店已是晚上23点多钟了。</h3> <h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常住人口2444.67万人(2017年末)。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h3><h3>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自治区。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89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h3><h3>名称由来</h3><h3>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特指新疆地域范围从古代一直延续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h3><h3>清军入关以前,所统辖的疆域仅限于中国东北地区。入关后,迅速统一了中国大部。但在个别地区,它的统治也是经过了多年反复之后才最终确立的。清朝前期的几代皇帝,都视统一全中国为己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国的控制区域不断扩大和巩固。到了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6年)时,清政府的政令终于可以施行于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乾隆皇帝将最后由自己所确立的清政府统治的地区称为新疆。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也称为新疆。</h3><h3>新疆这个名称,有另外一层意思。继公元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复了新疆之后,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归还了伊犁地区。于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给清朝皇帝的奏折中称新疆是“他族逼处,故土新归”。于是以新疆为省名就有了一层新的意义。即新疆自古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但因为是新从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复的失地,故以新疆定为省名,有“故土新归”之意。1884年新疆建省,正式定名新疆省。从口头传统上已经成为特指西域地区名词“新疆”一词正式成为特指中国西域地区的专用名词,沿用至今。</h3><h3>中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起,西域便已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h3> <h3>我们这个团计划是17名游客,有两人因飞机延误了无法与我们同行,因此只有15人的小团,来自西安、北京、深圳等全国各地。这是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车,驾驶员孙师傅。</h3> <h3>5月3日一早就开始了前往喀纳斯的行程,途中参观一景点世界魔鬼城。</h3> <h3>沿途一片平原望不到边,车辆在高速路上行驶七八个小时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有大片建设兵团开垦的棉花地和牧场,在克拉玛依油田还可以看到许多采油机在采油,这里是西气东输的源头。</h3> <h3>克拉玛依到处可以看到采油机在不停的运行。</h3> <h3>西气东输的源头。</h3> <h3>这是大片的棉花地</h3> <h3>这是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魔鬼城,是长年风蚀岩土的自然地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所造。</h3> <h3>这是我们住在布尔津的酒店,布尔津是个小县城。</h3> <h3>这是旁边的较高档的酒店!</h3> <h3>该县城的建筑有点像俄罗斯的风格。</h3> <h3>这是一个在沙漠边缘的一个景区,白沙滩景区,可以驾驶沙地越野车尽情驰骋沙漠!</h3><h3>我只上车偷拍了个照片而已!</h3> <h3>前往喀纳斯湖山路上的雪景。</h3> <h3><br></h3><h3>喀纳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北部,喀纳斯是句蒙语,翻译成汉语就是“美丽而神秘的湖“。的确是这样,如今的喀纳斯已经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这个风景区里,有着很多优美的自然景观。</h3><h3>这里有2000多图瓦人,主要居住在喀纳斯村,禾木村,白哈巴村。图瓦人,中国史籍一般称之为“唐努乌梁海人”。提到唐努乌梁海,人们就不陌生了,这块区域在蒙元时期,就属于中国的版图之内。 乾隆年间,清军击溃准噶尔部蒙古军队后,图瓦归属满清统治,称“唐努乌梁海”。</h3><h3>这个民族的民居很有特色,都是由直径30厘米左右的原木搭成的,有大半截埋在土里,房顶一般用木板钉成人字形雨棚,显得原始古朴。房屋的周围有木栅栏围成的小院,许多人家养有马鹿。</h3><h3>由于长期封闭的生活,图瓦人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习俗。据了解,图瓦人比较大的节庆有3个,即春节、敖包节和邹鲁节。春节和敖包节,很多人都熟悉,那么邹鲁节是什么呢?邹鲁节即汉语的“点灯节”,又称入冬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十月二十五日,这也是图瓦人的特有节日,在这一天所有在外放牧的牧民都要回到村庄。主要是为了纪念活佛马盒卡拉逝世日,传说这位活佛活了125岁。</h3><h3>中国图瓦人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在当地盛传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成吉思汗西征,途径喀纳斯湖,见到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决定在这里暂住时日,休整人马。成吉思汗喝了湖水,觉得特别解渴,就问手下将领这是什么水。有一位聪明的将领答道:“这是喀纳乌斯(蒙古语是可汗之水的意思)。”众将士便齐声答道:“这是可汗之水。”成吉思汗说:“那就把这个湖叫做喀纳乌斯。”于是,在图瓦人的传说里,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成吉思汗驾崩之后,遗体就沉在喀纳斯湖中,图瓦人作为当年成吉思汗的亲兵,就留在喀纳斯湖中,世代守卫王陵。“湖怪”就是保卫成吉思汗亡灵不受侵犯的“湖圣”。</h3> <h3>这个时候游新疆要经历冬、秋、夏三季,在喀纳斯是过冬季。</h3> <h3>导游说,这个时候游喀纳斯湖不是最佳季节,湖上的冰和雪山的雪还没有融化,湖水的水位较低,露出了沙滩,山色较单调。要到7-8月份,清澈的湖水涨到栈道边上,山上的白桦林金黄一片,西伯利亚松翠绿相间,倒影在湖面上,美妙如画,这里是国家摄影协会摄影创作基地。</h3> <h3>图瓦人村落</h3><h3>喀纳斯图瓦村位于喀纳斯湖南岸2-3公里处的喀纳斯河谷地带,周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从布尔津县前往喀纳斯湖旅游的必经之路,海拔1390米。</h3><h3>图瓦人是我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近四百年来,定居喀纳斯湖畔,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现基本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奶酒飘香。古朴的小村景致,象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h3><h3>喀纳斯图瓦村居民是自称蒙古族的图瓦人,图瓦亦称“土瓦”或“德瓦”、“库门恰克”。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隋唐时称“都播”,元称“图巴”、“秃巴思”、“乌梁海种人”等。有些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的士兵,逐渐繁衍至今。而喀纳斯村中年长者说,与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个民族。</h3><h3>图瓦人保存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图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哈萨克语族相近,因此图瓦人均会讲哈萨克语,与蒙古语不同。图瓦人学校基本上是普及蒙古语。在生活习惯上,图瓦人除欢度蒙古传统的敖包节外,还有当地的邹鲁节(入冬节),汉族人的春节与正月十五元宵节。图瓦人信仰佛教。但萨满教对他们影响也较深。图瓦人的房屋皆用原木筑砌而成,下为方体,上为尖顶结构,游牧时仍住在蒙古包。</h3><h3>喀纳斯图瓦村与喀纳斯湖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构成喀纳斯旅游区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在夕照中,图瓦村里那些带有尖顶的、颇具瑞士风格的小木屋反射出一丝丝温暖的金黄色光芒。小屋旁边的松树三三两两地散布着,全都高大笔直。村中还长有白桦树,一棵一棵散落在松树中间,因为枝干雪白,便很显眼,再加上蓬勃的树冠,似一把把大伞。在图瓦村的背后,就是中俄边境上的友谊峰,西伯利亚的风从友谊峰吹过来,随着地势降低,骤然变暖,便孕育出了这片浓密的山林。</h3> <h3>这种乐器叫绰尔,绰尔是新疆蒙古族图瓦人的一种古老的竖吹管乐器,吹奏出的单调和声音非常独特,它的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h3><h3>现在全世界只有16个人会吹奏这种乐器,这个乐手是吹奏绰尔的传承人之一。</h3> <h3>禾木的意思是熊胸前的油,很久以前,他们的祖先来到这里杀死了熊,将熊油分给每一个山民,所以这个村子取名禾木,这个传说是图瓦人关于自己历史的惟一信息。图瓦人保存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他们对外交流使用哈萨克语,对内使用图瓦语——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稀有语种。</h3> <h3>在禾木山庄我们入住的民宿酒店,窗外还有没有化的积雪。房子颇有特色,很尖的屋顶,地下还埋着半层,我们在土耳其也看到有类似地下半层的房子,不知是否有某种关联性。房子并不豪华,但是,听导游说,房租却是很贵的,旺季不预订是住不到的。</h3> <h3>五彩滩是一处很有特色的雅丹地貌,土层中含有不同的矿物元素,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彩缤纷。</h3> <h3>1949年10月,王震同志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率军挺进大西北,穿祁连,越戈壁,涉冰河,跨天山,历时3个月,行程3000多公里,胜利完成进军新疆的光荣任务,揭开了新疆历史的新篇章。他对新疆怀有深厚的感情。在他的遗嘱中他这样写道:“骨灰撒在天山上,永远为中华民族站岗,永远向往壮丽的共产主义。”</h3> <h3>这里我们入住的北屯市宾馆,苏杭酒店。王震将军领兵到新疆屯垦戍边,在荒漠戈壁建起了一座座城市,开垦出了万傾良田。历史应记住他们!</h3><h3>新疆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h3><h3>全国就快要解放了,在西柏坡王震拿出了一份他亲手起草的申请报告:“主席,我的想法全在这里,我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需要的边疆去,到新疆去!那里需要解放,那里需要开发,那里需要发展经济。”</h3><h3>  “我料到你会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你们就去不得大城市和富足的地方喽!”毛泽东接过报告说道。“我生来就喜欢吃苦!”“好啊!这才像你王震。今天晚上我请你看戏,你要赏光啊!”毛泽东欣慰地笑着说道。</h3><h3>  当天晚上,为欢迎与会代表,在西柏坡会场的小俱乐部里,上演了京剧《红娘》。王震没有应毛泽东之邀去看戏,他独自在屋里思考着,一旦中央批准他的请求,将如何率领部队完成进军新疆的使命。</h3><h3>  毛泽东发现王震没有来看戏,便连夜找上门来。“胡子,你怎么不去看戏呀?那里热闹的很咧!”“主席,我是个粗人,没有文艺细胞啊!”</h3><h3>  “你是在遵守‘勤有功,戏无益’这个信条吧!今晚台子上演的是《红娘》,这出戏你应该去看,那个‘红娘’很可爱,总是全心全意给人家做好事。‘红娘’是这出戏的主角,你到新疆就是去演红娘、唱主角,为那里的各族人民去做好事!”“好事不要做过头,做过头人家也不喜欢你,会把你赶出来”,毛泽东不忘补充一句。</h3><h3>  喜爱京剧的毛泽东,为即将进疆的王震找到了角色定位—当“红娘”,为新疆各族人民做好事。</h3><h3>有人提出质疑八千湘女上天山是与慰安妇无异,真是别有用心,危言耸听。</h3> <h3>1950年,毛泽东命令20万驻疆战士“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依靠屯垦来戍守边陲。要求不能与当地人争土地争水源,要去开发无人居住的荒漠戈壁。那会儿刚刚解放的新疆百废待兴,可又地处偏远,交通不发达。条件异常艰苦,每到一处新地方开垦建设,一开始大家都住地窝子,就是在地底下挖一个很大的洞,四周用土坯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防雨,顶上放一些椽子,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里面放上一些干草,住得虽简陋,但难不倒广大的驻疆将士。任何困难在驻疆战士面前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开荒需要爬犁,第四十九团十几天就造出1400多架;耕地需要灌溉,驻疆部队1年之内在天山南北修了32条水渠,总长1235公里……</h3><h3>可最让人头疼的,是官兵们的婚姻问题。驻疆部队里还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抗日战争打硬仗,南下北返饿肚肠,烂(南)泥湾里去开荒,胜利以后去新疆,成了光棍,丢了爹娘。”<br></h3><h3>当时部队下达了新指令,“家里有老婆的、订了婚的,可以送来;家里既没有结婚又没有订婚的,父母亲戚能给你订一个的也可以送来;路费等一切由公家负担。”以上条件都不符合的,只能靠组织帮助解决了。</h3><h3>解放新疆后,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部队明确规定:“汉族军人不允许与少数民族妇女结婚。”可当时新疆的汉族人口一共才30万。</h3><h3>50年代初,彭德怀视察新疆时,曾对官兵们说,“我们的屯垦事业要后继有人,你们都打光棍了,谁来继承我们的事业?我跟王胡子(王震)讲了,叫他到内地招一批女兵来!”王震还真的去向毛泽东请示,组织内地女青年来新疆工作。毛和王都是湖南人,自然先想到动员湘妹子,因此就有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故事。<br></h3><h3>但进驻新疆的女兵,不止是湘妹子。1951-1952年,大约8000多湘女进疆;后王震又从华东招了2000多部队女护士、从山东征了3000名女兵;1954年,又从山东征了7000名女兵。到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时候,部队中女性的比例增长到40%。征女兵入新疆,大大稀释了男女比例,客观上也能适当解决士兵们的婚姻问题。<br></h3> <h3>乌鲁木齐,古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战国时,属古车师人活动范围,当时乌鲁木齐南郊就居住着较多的人群。西汉时期,乌鲁木齐及其周围地区已居住着十几个部落的游牧民,史称“十三国之地”。到了东汉,乌鲁木齐成为车师六国的一部分。贞观22年(公元648年),唐政府在距今乌鲁木齐以南10公里处设置轮台城,是当时丝绸之路新北道上唯一的收税城、管理城和供给城,也是乌鲁木齐第一城。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在此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著名诗句。十八世纪中叶,城市雏形开始形成。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皇帝将扩展后的城池命名为“迪化”。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设置行省,以迪化为省会,遂取代伊犁成为臂控天山南北的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后,迪化成为自治区首府,并于1954年2月1日恢复乌鲁木齐市名。</h3><h3><br></h3> <h3>前往土鲁番经历夏季。</h3> <h3>来到葡萄队长阿地里家,热情的拿出水果和特产招待我们。</h3> <h3>新疆姑娘跳起了新疆舞以欢迎远方的客人。</h3> <h3>阿地里是一名优秀的推销员,诙谐有趣的介绍吐鲁番的葡萄干和特产,每个人都大买特买!</h3> <h3>中餐在吐鲁番吃的香妃宴,有大盘鸡、烤全羊……</h3> <h3>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h3><h3>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h3><h3>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h3> <h3>戍边将士种下的树已成林。</h3> <h3>有将帅的庇佑</h3> <h3>来到了火烟山</h3> <h3><br></h3><h3>火焰山古称赤石山是吐鲁番最出名的景点,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火焰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h3> <h3>当时的温度是42℃</h3> <h3>我们住的酒店就可以观赏汗血宝马</h3> <h3>5月8日我们这个团有8个人是先一天开始旅游行程的,今天已结束了8天的新疆游,剩下的行程就只有我们7个人了。因此换了一辆中巴车,司机与爱人一道在车上与我们同行,他们是地道的本地少数民族朋友,对我们十分友好热情,司机的爱人普通话非常棒,一聊才知道原来是北京民族学院艺术高才生,且是艺术世家出身!但现在不做本行了,担任社区主任,今天刚好休息,陪爱人出来休闲。我们大家都 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h3><h3>友好的与我们合影留念!</h3> <h3>在哈萨克民俗文化村参观。</h3><h3>我们团7人与救“火”导游留影。所谓救“火”,是因为原来带我们这个团的男导游缺乏沟通,情商低下,中途撂挑子,就派救火队员来了。左边第一个是在办公室上班临时调来救急顶上的导游,她对我们很是贴心亲切。</h3> <h3>在这里过秋天的季节。</h3> <h3>加工羊毛毡必须集体劳作。</h3> <h3>哈萨克人带婴幼儿的摇篮,还有分男女的导尿用具,摇篮下面有导尿孔,方便实用。</h3> <h3>穿上民族服装美一把!</h3> <h3>在新疆天山天池景区参观哈撒克民俗文化园时,看到地上大片像艾草一样的植物,我以为是艾草伸手去摸了一下,我的手就好像触电的感觉,原来这不是艾草,极像艾草但它的茎上有密密麻麻的小刺。一问导游才知道这种草叫荨麻。</h3><h3>回家一查:荨麻,俗称藿麻。古称毛藐或荨草。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荨麻,荨音寻"。又曰:"荨麻又称毛薮。荨字本作薮。杜子美有除薮草诗,是也"。陕南山民有称"蜇人草"的,草原牧民则叫它"咬人草"。</h3><h3>研究表明,荨麻科植物之所以能蜇人,是植物体上的一种表皮毛在作怪,这种毛端部尖锐如刺,上半部分中间是空腔,基部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腺体。平时基部腺体分泌的蚁酸等对人和动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这种腺体充满了毛端上部的空腔。人和动物一旦触及,刺毛尖端便断裂,放出蚁酸,刺激皮肤产生痛痒的感觉。可以说荨麻的这种行为是正当防卫,让食草动物望而生畏。</h3><h3>当你在林下沟边或者住宅旁阴湿采集标本或割草时,有时你可能会感到突然的刺痛,好像被蝎子蛰了一样,并且还出现红肿的小斑点,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消退。此时,你不要太紧张,你很可能就是被一种叫蝎子草的植物蛰毛所伤,可以马上用肥皂水冲洗就可缓解。</h3><h3>告知大家,看到这种草千万不要去摸了,我痛了一天,第二天才好。</h3> <h3>天山脚下有大片的榆树,原来这里是没有榆树的,当地游览车解说员说,这是左宗棠时期栽种的,现在绿树成荫,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h3> <h3>在天池就感觉有点冷风嗖嗖的了,远处仍然可以看到雪山。</h3> <h3>参观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h3> <h3>即兴起舞</h3> <h3>二道桥清真寺</h3> <h3>最后一晚入住在乌鲁木齐天山区西域轻工酒店。</h3> <h3>这里聚居着大量的俄罗斯商人。</h3> <h3>我们今天晚上8点多的飞机,没有安排游览行程,打算自行游览乌鲁木齐几个景点,这是自治区博物馆,馆藏许多的文物珍宝,且都是真品原件,使人大开眼界。</h3> <h3>举世闻名的楼兰美女复原图,让世人可以一睹古代罗布泊女子的美丽容貌。英俊的且末男尸的蜡像更是栩栩如生,让人们对古代且末地区的生活以及服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大唐将军张雄的蜡像,复原了将军生前驰骋与战场的潇洒英姿和他的戎马岁月。</h3><h3>在这个陈列中有许多精品的文物,例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它是在1995年,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尼雅遗址中发现的一件锦护臂,被定为国宝级文物。此锦纹样和题材新颖别致,宝蓝、绛红、草绿、明黄和白色等五组色经根据花纹纹样分别显花,织出星纹、云气纹以及孔雀、仙鹤、辟邪、老虎等瑞兽纹,上下每两组循环花纹之间贯穿小篆体“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堪称是我国汉代织锦中的精华。</h3><h3>1980年在罗布泊北铁板河墓葬出土的铁板河女尸——楼兰美女,是世界著名的古尸之一。距今3800年,死亡年龄大概在40-45岁,身长152厘米,生前高约155.8厘米,。面色棕褐,尖高鼻梁,眼睛深凹,长长睫毛,下巴尖俏,栗色直发披散于肩,甚至体毛、指甲、皮纹均清楚可见。皮肤呈古铜色,美貌超群,因而有楼兰美女的雅称。1992年到日本巡展,日本人对其面部进行复原,可知生前是一位美貌女子,自那时起,称为楼兰美女。血型为O型,科学测定为古代欧罗巴人种。</h3><h3>轰动一时的小河墓地出土的文物以及干尸更是让世人叹为观止,此次首次展出小河墓地的精品文物以及成年女性干尸,女尸身长 158 厘米,皮肤呈灰白色,胸乳下垂明显。头面部保存最好,窄额,宽颧骨,眼窝深凹,依稀可见眼睫毛,鼻梁尖而小巧,嘴紧闭。灰棕色头发自然中分,长至颈肩部。头发表面似用胶状物涂抹过,一缕缕粘结在一起。很难看出她生活在3800年前。</h3><h3>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营盘15号墓男尸,出土时放置在彩绘棺木中,棺上盖彩色的狮纹毛毯,墓主人为男性,面罩人面形麻质面具,额部贴饰金箔宽带,眼、眉、胡须用墨线勾勒,口部涂红,表情温和,安详,栩栩如生。头枕鸡鸣枕,枕套为对禽对兽兽纹绮,绮上加绣四方连续的蔓草纹样。墓中主人的红地对人兽树纹双面袍,堪称稀世珍宝。精美的服饰和葬具均显示墓主人的特殊身份和地位。</h3><h3>且末地区发现的男尸和女尸不仅皮肤保存完好,毛发俱全,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面部做了精美的化妆,此外,他们身穿的深咖啡色的长外套,毛质平纹,足穿长筒软皮靴,彩色毡袜,这种多色彩毡袜的发现,证明在2800年前,在新疆就存在了擀毡工艺,是畜产品加工的新品种之一。</h3><h3><br></h3> <h3>张雄生前是高昌王国宫廷侍卫军的首脑人物,任左卫大将军、侍郎、殿中将军等职,死时年近57岁。张雄干尸皮肉收缩,肚腹低陷,周身呈土黄色;其脸型瘦削,束假发(部分缠成发髻,部分散披项肩),系仿当时突厥人的习俗;干尸身长1.68米,推断生前身高有1.72~1.73米,体重68~73公斤;阴囊膨大,可见突入阴囊的肠子,说明他生前患有“腹股沟斜疝”。</h3><h3>据《唐永昌元年张雄夫人麴氏墓志铭》,张雄的妻子是高昌国的王族麴氏,张雄也算是王亲国戚了,他妻子死于永昌元年(689年),那么张雄当也死于这前后几十年间。他生前是主张归复大唐的。</h3><h3>张雄的尸体出土于1973年的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时,他的坟墓早已被盗过,他的头颅被盗贼打断在地,可能是为了盗取他口中的珍宝吧?<br></h3> <h3>红山公园,因地处红山而得名。红山山体由紫色砂砾岩构成,呈赭红色,故名“红山”。据地质研究,红山是在距今约八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时期,同天山一同崛起的。山上有珍奇的化石资源,曾发现了距今2.7亿年前的古鳕鱼化石和酷似人类鞋印的化石。</h3><h3><br></h3> <h3>好大一个水磨沟公园,仔细游玩得二三个小时,我们只能走马观花了</h3> <h3>新疆游有感</h3><h3>美丽的新疆,在遥远的远方,神秘的面纱令人向往。有很多古老的传说,也有许多当代的故事,地下有无数的宝藏,地上有迷人的风光,值得我们去参观游览。</h3><h3>这次新疆8天游见识了新疆的地大物博,每天长途驱车,早出晚归,辛苦异常。首先要感谢大巴司机孙师傅,技术精湛,服务周到,敬业有嘉。导游虽然沟通上出现了一点小插曲,但在同程公司与地接公司及时沟通协调,迅速妥善解决了大家的诉求,没有影响这次旅游的良好心情,仍然有再上天山的欲望。</h3><h3>通过这次的旅游,我们强烈的感觉,外出旅游有一个高素质的导游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新疆游,每天最少5-6个小时在车上,有时8-9个小时长时间乘车,就需要导游有非常敬业的精神,有广博的人文旅游知识,利用在车上大量的时间,介绍新疆物产,讲好新疆古今故事。因为新疆有太多太多可讲的故事,既可解乏又可增长知识。</h3><h3>在吐鲁番的葡萄队长阿地里就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口才一流,诙谐有趣,逗得大家心里乐不可支,心情好了,个个大买特买,生意也做起来了。</h3><h3>也许有人关心新疆的安全环境,我认为新疆的安保管理比内地严很多,有一大批安保人员负重前行,安定的环境是有保障的。</h3><h3>美丽的新疆,我爱你!</h3> <h3>美丽的新疆,亚克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