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四月的芳菲过尽,五月喧嚣而来。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这个热闹季节里,我们来了一场心灵的洗涤。因为学校迎来了县教研室段爱华老师带领小学语文名师三团A组的专家一行的送教下乡活动。</h3> <h3> 走进校园,干干净净的操场,彬彬有礼的孩子,从教室传来朗朗的读书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这次送教下乡的主题是古诗,古诗字字凝练,句句隽永,是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精华。</h3> 环节一:《芙蓉楼送辛渐》 <h3> 执教的第一堂课是我乡年轻有为的骨干教师黄春娇。为了给大家展示这堂精彩的课,黄老师课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她潜心研读教本,搜集了很多关于送别的古诗;她反复修改教案,经常备课到夜深;在教学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为黄老师这种敢于挑战古诗群文教学的勇气,更为她这种认真的态度,点赞!</h3> <h3>你瞧,此刻她自信满满的站在教室,真是――机会只留给那些做了充分的准备的人啊!</h3> <h3>黄老师这堂课《芙蓉楼送辛渐》从解诗题入手,引导学生诗题之意,明白这首诗是作者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理解诗题后再出示王昌龄的简介,引导学生从简介中获取信息,激发孩子们对作者的佩服,从而喜欢上王昌龄的诗。接下来黄老师重点以读促教,引导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黄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如:在初读古诗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然后范读,指名读,师生互读等。</h3> <h3>《新课标》教学理念中指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读通读顺诗的基础上黄老师,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的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了解诗意后黄老师重点抓住送别诗的意象,悟诗情。首先通过词想象画面,了解作者的心情。如:让学生找出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引导说具体,再发挥想象,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体会当时作者的内心孤独?在想象中理解诗的大意,避免了以往以词解词的教法,既淡化了诗意,又培养的学生的想象力。然后通过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引出《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前一天晚上王昌龄和辛渐在芙蓉楼饮酒话别的情景,结合一夜的寒雨体会此时诗人那种忧愁、孤寂的心情,指导朗读,同学们的情渐渐浓了。最后穿插王昌龄的生平资料,在他坎坷的仕途中,再次体会与好友分别时的心境,再读前两行,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h3><h3> </h3> <h3>在理解后两句时,采用的换位想象,如果你是家中的某一位亲友,见到辛渐会如何询问?而诗人在与辛渐分别时只有一句嘱托,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再次抓住诗眼“冰”和“玉”了解其特点,通过三次引读深入感悟诗人那种高风亮节、矢志不渝的品格。通过多元解读,渲染意境,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深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让孩子们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h3> <h3>当老师和孩子们还悲情于王昌龄与好友辛渐离别时,这时黄老师又出示了别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让孩子们找出这些诗分别是谁送谁、在哪送、到哪去、用什么方式送、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从而引导学生找出送别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h3> 环节二:《池上》 <h3>第二堂课是胜利学校的张永华老师上的《池上》。张老师是小学语文界名师,一直从事高段的教学,而这次张老师上的却是一年级的古诗教学,对张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而对于我们听课老师来说却是一种美的享受。</h3> <h3>课始,张老师联系生活实际,问孩子们:“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夏季。“你怎么知道是夏季呀?”孩子畅所欲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拉近孩子们的距离,让孩子们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位平易近人的老师。接着张老师说:“看来你们都是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老师奖励你们去荷花池游玩。”多么有趣的称赞呀,既鼓励了学生,又直接切入了课题。在这个环节中张老师引导孩子们把话说完整,最好是用上一些词语来形容你看到荷花、莲蓬……张老师既把看图写话贯彻到课堂中,又让孩子们的口语交际得到了很好的锻炼。</h3> <h3>揭示课题,了解作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诗,如:圈出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诗,把诗读通读顺……让孩子们有目的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了学生。</h3><h3><br></h3> <h3>《新课标》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低年级的重要教学任务是识字写字,在教学生字“踪、迹、浮、 萍 ”张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看偏旁,联系生活实际记住生字,还把生字的教学融入到游戏中,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把生字宝宝送入句子中你还认识吗?”富有童趣的挑战游戏,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读、个人读、范读、齐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对诗意也有了初步的了解。</h3> <h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理解诗意的时候,张老师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引导孩子们借助插图理解“撑”的意思,再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偷采”,并追问什么这小孩要偷偷的去采?从而感受小娃的调皮、可爱、好奇……再让孩子们换位思考体会小娃偷采莲回的开心、害怕……情感导读,以读促讲,在一次次的朗读中,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的让孩子们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记住“踪迹、浮萍”,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张老师不仅教会了孩子们生字,更传授了识字的方法。这就是古人所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h3><h3><br></h3> <h3>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般在20分钟左右。《池上》课中操,既让孩子们疲惫的大脑得到休息,情绪高涨,更让孩子们有精力投入到下边的学习。同时,通过课中操,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真可谓一举两得。</h3> <h3>对比阅读,学以致用,以一篇带动另一篇《牧童》,这个环节张老师让孩子运用刚刚学到的学习方法,先范读诗、再引导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诗,最后让孩子们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我想这就是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堂把“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议论纷纷”,刻画的淋漓尽致。</h3> <h3>虚心好学的老师们,正在认真的记笔记,生怕自己漏了那个精彩的环节,两堂风格不同、学段不同的古诗课,让老师们受益匪浅,不枉此行。</h3> 环节三:议课 <h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乡去年刚上岗的两位年轻教师针对这两堂古诗教学,进行了精彩点评,虽然教龄不长但是扎实的语文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显而易见。</h3> <h3>接下来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我县小学语文的领军人物——段爱华主任针对这两堂课给两位老师既给予表扬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还手把手的教老师们如何吟诵诗歌,她说:“古诗积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古诗言不尽意,意在言外。在教学古诗时我们老师自己先要以身示范,读出诗的韵律美,才能引导孩子们体会诗的意境美。”并结合这两堂古诗教学向我们传授了应该如何进行古诗群文阅读,段主任说:“首先从选题上要有共同的议题,要有一定的策略,还要注意文章间的平等关系。古诗群文阅读我们老师要思考什么是群文阅读?把这些文章组合在一起共同特点是什么?要有思辨性,还要让有成长性,让学生得到什么。这是我们每堂课应该思考的问题。”</h3> <h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段主任的一席话,鞭策着我们的老师,引发老师们的深思。是啊!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再精彩的课堂都会有点儿缺陷。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才能跟的上时代的脚步,做新时代最好的老师。</h3> <h3>编者:孙榕萍</h3><h3>审稿:王晓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