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郑州市小学英语学科拼读教学观摩会”感悟<br>中牟县解放路小学 姚亚南<br>2019年5月16日,再次参加郑州市小学英语学科拼读教学观摩会,满满的收获,颇多的感悟以及顿悟!这是我第三次在正式场合下听陶老师评课。又一次恍然大悟,关于教学方法上又一次得到点拨与指引。一个上午三节课,很充实的视觉听觉盛宴,因为这三位老师的课各有特色,教学方法,课堂设计流程,绘本的选取,都别有用心。我主要想记录一下自己两方面的感悟与收获:课堂的设计理念以及绘本教学的意图。<br>首先关于课堂设计理念的感悟:源自于听这三节拼读绘本课的思考<br>中原区互助路小学北校区 刘文广老师的拼读绘本<Party Shark>.<br>整体设计流程:先植入拼读教学,关于“ar”字母组合的发音,及含有“ar”例词。在拼读教学这个环节,刘老师设计很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先出示含有“ar”的单词故事“About My Friend”。并且图文紧相临,这一点符合三年级年龄段孩子的探索敏感点---视觉探索,由词初始“形”,由音频初感“音”,由图感知“义”,孩子们在少儿时期,对世界的探索大多数源于“视觉”。拼读植入在这个图文故事中,孩子会有主动探索的意识,并且所授的教学目标不会让孩子们感觉很枯燥,很难。反而在清晰的规律下得出“ar”发音。Blend环节,Try more words.意旨练习。接下来就是巩固孩子们拼读能力的绘本故事阅读时间,故事的呈现与阅读,给我最大的感悟是:刘老师,敢于放手,敢于把时间把单词的解码拼读让孩子们来做!很欣赏刘老师在处理故事过程中的步骤,<br>1.整体感知故事,read silently with questions.<br>2. language comprehension: read sentence by sentence with questions<br>这个环节的处理方式:听,出示教具图 读,整体读,(孩子们自己尝试解码读)<br>呈现问题,自己读, 思考,给出答案.<br>3.Read time:(1)listen .(2)listen and read.(follow the radio)(3)read by oneself.<br>(4).read together.<br>4.Retell the story.<br>值得我学习的是刘老师的环节设置,很有层次,有条理,每个问题的提出都有可生成性,尤其最后一个问题设计的很有价值,意图在于检测孩子们对拼读能力的掌握,孩子回答的”路线”正好是都含有字母组合”ar”的单词.并且故事听`读处理的有条理:听,听并跟读,听,听并跟读,自由读,齐读,复述.完全符合一个新语篇的认知到掌握过程.<br>经开区马尊亚老师的<Peppa’s hike>,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令我感触最大的是这个绘本是她自己创编的,课件制作很有技术含量,小细节处理的都很仔细,很佩服这样极具创造力的绘本来辅助拼读能力的学习和提升.尤其是猪妈妈准备的苹果,里面没有i-e组合单词,马老师细心地在篮子设计5个苹果,five.完美呈现i-e结构词.马老师的课,处理拼读和故事的方式与刘老师不同.马老师先直奔绘本,介绍故事名,由两个问题开始预读故事.然后抛出目标拼读字母组合,i-e,教读.在这里我想说马老师教读i-e发音时,口部动作教学借助的是网络视频资源,很不错的想法,孩子们也会学的很快.紧接着就是摘出绘本里的含有i-e的单词,进行巩固强化,也为绘本阅读提前做一些处理.然后设计检测的活动:解码新词.目标字母单词,绕口令.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确保孩子在开始绘本的时候已具备此类词的解码能力,拼读能力. 紧接着继续故事的处理,带着问题读,听并跟读,其中有一个词dive,我印象深刻,马老师在此处遮盖目标词”dive”,但是旁边有图示意,这里设计的别具匠心,先听音,试着拼听到的词,核对,借助图来呈现义.在后面”Read time”环节里有两个”Read”1.Read the words with”i-e”,(检测并巩固拼读能力)2.Read the story by oneself.最后”Retell”环节,马老师还是及具设计性的把这一长篇故事分为task1. Task2.这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孩子们在面对长篇幅的故事时,要考虑孩子们的主动性,怎样主动去面对新知,去探索,去阅读,主动性是源自内心的一种意识,我们在课堂上怎样引领至关重要,是决定孩子们思维的扩展度的.<br>金水区张潜龙老师是做第三节课,原本大家已经听了两节,难免有些疲劳,可是他COSPLAY骑士的出场,顿时眼前一亮,引起了大家继续高度集中,极度认真地听.对于这节外研社绘本<The Wron Kind of Knight.>我感觉抛开拼读单看绘本,张老师的处理流程设计值得我们来学习:1.Main scene.2.Read:with Qs who when what how 3.Reread and rephrase.4.Read (整理出对话)5.Role play(在这个环节,孩子们是读的并且效果不太好,可能拼读环节没放手的缘故,还有一点点个人感觉,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老师是否要给孩子们处理一下视觉词.)<br>在故事表演过后,Review环节,1中首先设置:复习回顾课前的拼读字母组合igh, i-e, kn, n.陶老师在点评这节课时给出见解:此环节放在故事前,也就是拼读环节最好不过,因为本次课张老师开课直接分享小故事,里面标注出本节的目标拼读字母组合,可是在整个拼读教学环节,效果不是太好,就像陶老师说的原因:一直在领读,没有给孩子自己解码拼读的自我处理时间和自我实践时间.但最为值得学习的是张老师设计的最后一个问题:Will the dragon come back?这一环节突显创造性思维,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br>陶老师点评中的顿悟以及思考绘本教学的意图.<br>在三节课后的点评环节,真正受教了!崔老师首先抛砖引玉,说出了我们拼读教学的目的:phonics for reading.陶老师从学科专业角度出发:绘本阅读是来巩固内化学生的拼读能力,还是一种检测拼读能力的工具.绘本可以激发孩子学英语的乐趣,启发孩子们学习的动机.拼读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是阅读.可是阅读,孩子们真正的读了吗?会读,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才是我们自然拼读绘本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做课堂的引领人,怎样引领?用一个个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孩子去往深处读,读到一些绘本文字以外的东西.那么我们就要极为认真地去设置问题,让问题具有生成性.要明白每节课我们要做什么?每一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陶老师诚恳地告诉大家,为了让我们少走弯路,提示我们把每一个问题都写下来.反复斟酌.最后确定问题设置是否有价值?问题的设置决定了阅读的深度.我们还要学会取舍,在一节课这有限的时间里,面面俱到是不太现实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课堂.<br>参加观摩研讨会已经成为我们教学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每次听课,聆听评课,都会感悟颇多,这次在临睡前记录下今天的收获.以后在教学中加以实践,谨记我们是课堂的引领人.如何做好这个角色?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摸索.<br>再次感谢陶老师的指引,第三次有幸聆听陶老师及具专业学术力的见解,感恩每一次学习机会.让自己在英语教学的路上继续努力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