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5月16日,我们到广州学习的第四天,根据班主任王琳老师和带队的李俊贤老师的要求,各小组的成员都起得特别早。吃完早餐来到一楼大厅时,大部分组员都已在候车,因为大家心里清楚,今天我们要到顺德区罗定邦中学(原大良中学),行程时间紧迫,守时是我们每位组员应做的。<br></h3> <h3> 据了解,罗定邦中学肇建于1963年,历经三次重建。1995年在政府的支持及旅港乡贤罗定邦先生捐助下易地重建于新桂南路,将原名大良中学更名为罗定邦中学。学校坚持以“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打造和谐快乐校园”为办学理念,弘扬“勤奋和谐、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突出“注重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办学特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br></h3> <h3> 经过1小时左右的车程,9点10分我们来到了罗定邦中学的大门,在罗中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新闻中心”现代多媒体教室。</h3> <h3> 陕娟副校长发表讲话并作欢迎兄弟学校的仪式。<br></h3> <h3> 9点25分,由孙小川老师带来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免疫调节》展示交流课。孙老师授课环节紧凑、层次分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要围绕了导学案进行教学,以练为主,真正做到把课堂教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利用了“定邦”教学云平台有效使用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高效课堂。<br></h3> <h3> 课后,孙老师与我县骨干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大家都充分肯定孙老师的授课能力强,是一节优秀的生物课,同时也对本节生物中的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中产生的疑惑进行互相的交流。<br></h3> <h3> 接着,分别由信息技术科组长赖老师和教学副校长陕娟对学校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行课改作介绍。罗中全力推行“1+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导学案为依托,小组学习为形式,自主课和展示课一一对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等环节,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综合素养明显提升。<br></h3><h3> 罗定邦中学从2010年推动课改以来,一直坚持小组合作方式授课,并取得很好效果。学校课程分为白天的展示交流课和晚上的自主学习课,学生每人自备一台平板电脑(不限品牌产品,使用安卓系统平板),放到学校指定充电柜里,由学校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分发学生使用。展示交流课以小组形式开展,小组中各有一名行政小组长和学科小组长各施其职;自主学习课多为晚自习课,多由学生根据老师发下的《自主学习案》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全级由一位教师值班。</h3> <h3> 接下来的便是参观学校的设备设施了。见到了罗中令人为之震撼“定邦”教学云平台的后台“数据中心”,它可以对所有班级的“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对每次期考成绩进行分析统计,它是学校宠大数据的后台支撑,是罗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高度融合的重要保障。<br></h3> <h3> 罗定邦中学此行,感触良多!罗中上至学校校董、校长,下到每位教师是何等有勇气一直坚持去做他们认定的课改方式!或许这就是所说的把事当“项目”做。</h3> <h3> 下午3点,在教育信息技术王老师美女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各小组微课作品的点评、分享的交流和总结会。通过交流总结,使我们认清了优秀的微课作品的评价标准,为我们今后录制微课提供了重要指导,同时也让我们掌握了更多新技术、新理念,录制高质量的微课不是梦!</h3><h3> <br></h3> <h3> 希望我们都不负县教育局寄望!祝愿我县教育事业蒸蒸日上!<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