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延安是热血青年追寻的方向,是万众瞩目的地方。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几十年来,这些充满对延安的礼赞,深深嵌入人们的心壁。5月14日---5月15日,曹务初中初一的部分师生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采用了现场教学,实践体验,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走进革命圣地,继承延安精神”研学旅行活动。</h3> <h3>出征仪式</h3><h3> 出征仪式上赵校长讲到此次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不辜负家长的期盼和老师的嘱托,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展现新时代青年阳光自信的风采。随后蔺主任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在研学途中一定要讲安全,讲文明,做研学旅行的小明星,希望同学们旅途愉快,满载而归。</h3> <h3> </h3><h3> 第一站 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杨家岭是毛主席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 从1938年日军轰炸延安后,当时的中共中央就搬到了这里,一直到1943年10月才离开。期间,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和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span></h3> <h3> 第二站参观【枣园革命旧址】</h3><h3> 山上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的旧居。 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红军挺进延安后,为社会部驻地,改名“延园”。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h3> <h3> 第三站 感受【安塞腰鼓表演】</h3><h3> 每人发放一个腰鼓,由当地著名艺人亲自指导,教学生打腰鼓,感受陕北民风。</h3> <h3> 第四站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h3><h3> 该馆始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的馆名。</h3> <h3>在此小桌上,毛主席写下了壮丽诗篇《沁园春·雪》</h3> <h3> 第五站游览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宝塔山】</h3><h3> 它是革命圣地的象征,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而一的著名风景名胜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h3><h3> ——贺敬之《回延安》</h3> <h3> 第六站——瞻仰【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为烈士敬献花圈</h3><h3> 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同机回延安的还有刚被党组织营救出狱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出席在巴黎举行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回国的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及著名爱国教育家黄齐生先生等9人,因飞机失事,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四、八”烈士陵园是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座高规格的烈士陵寝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烈士纪念地,每年清明节和烈士忌日都有各界人士前来吊唁。</h3> <h3>活动实施方案以及安全预案</h3> <h3> 此次研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学会感恩生活的美好,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发扬和传承红色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h3><h3> 整个研学过程同学们遵守纪律,互帮互助,不掉队,不喧哗,不乱扔垃圾,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相信此次研学旅行一定会帮助同学们更快的成长,使他们了解友情的可贵。相信它将是孩子们最珍贵的记忆, 最价值连城的宝藏。真正印证了那句老话-----最好的课堂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