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进大山易,“走近”大山难</h3><h3>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命运安排。河北涉县王金庄,一个地处太行山腹地,一个心心念,被一起行摄多年老友无数次提及的地方,在二零一九年五一小长假终于成了七位影友行摄的目的地。幸运的是恰逢涉县影协主席魏贺荣的主题摄影展《大山记忆》在王金庄展出,这无疑是个观摩学习的好机会。同行的摄影界前辈,德高望重、亦师亦友、神一般存在的黄赛老师,提起魏会长也一口一个“老魏”,想必这魏会长必是一位“长者”。当我们冲破滚滚车流赶到王金庄时,看到来迎接我们的是个年轻人。有人说这就是魏会长。我说不可能,这一定是“老魏”的儿子“小魏”。待证实这就是黄老口中的“老魏”魏贺荣会长时,的确令我大跌眼镜。不过,当知道涉猎摄影只有九年他就有了21个T的拍摄量,你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原来这“老魏”不是随便叫叫的。走遍了涉县山山水水,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村庄,记不清拍“废”了几台相机,这就是年轻人成了“老魏”的由来。更庆幸此行结识了摄影界前辈大咖、江湖色掌门人速度老师和山西寿县影协主席康老师,并与速度老师同行拍摄,聆听教诲,受益匪浅。</h3><h3>有老魏的关照,第一次有了走进山村,走进农家“从容拍摄”的机会。不用像以往那样遭着白眼只能“偷拍”了。没想到,一次从容的拍摄胜过以前无数次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行游。我们眼里一个个风景如画的“美丽”山村,那用石头、土坯构成的,堪称艺术品的老街老屋的背面,是贫穷、艰苦的日子,是无望、无奈的坚守,甚至是无可挽回的衰败。但愿我们以及和我们有同样“爱好”的无数只瞄准这里的镜头,带给这里的不仅是“烦人”的讨扰,而是内心的“聚焦”和头脑的思考,从而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在即将全面“小康”的今天,我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反哺”这养育了共和国的“大山”,难道真要等这里人去山空、房倒屋塌、风光不在,再扼腕叹息吗?</h3><h3>摄影界有句名言:“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走的不够近”。其实我知道我还没有“走近”大山,所以此次拍摄也一定不够好。第一次来到涉县,走进这里的大山,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更爱上了这里有情有义的人。以后我还会常来,走近大山,用镜头记录大山、品出大山的“味道”。</h3> <h3>站在村边的山坡上,美景尽收眼底</h3> <h3>涉县大洼村,又一个美丽山村</h3> <h3>王金庄“悠闲”的老人</h3> <h3>王金庄老人的娱乐活动</h3> <h3>共同的记忆</h3> <h3>有人给俺照相了</h3> <h3>大与小,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看见这样的光景</h3> <h3>留守,就如同镶嵌在大山里</h3> <h3>美丽的风景里老人的身影更显孤独</h3> <h3>回家的路,从小走在这样的路上长大的人一定什么都不怕</h3> <h3>回家</h3> <h3>距离太远,看上去是远在他乡的“儿子”回来了。也许是我多情了</h3> <h3>山里人的“大奔”</h3> <h3>舔犊之情,毛驴是山里人的宝贝</h3> <h3>山村一角</h3> <h3>出工</h3> <h3>下地去</h3> <h3>下地去之二</h3> <h3>帮爷爷干活去</h3> <h3>怎样才能“勤劳致富”?</h3> <h3>家</h3> <h3>家里的全部家当,想起了当初我们的家</h3> <h3>厨房</h3> <h3>被“岁月”熏的漆黑的灶台和墙壁,老人被“岁月”压弯的脊梁,虽然光比太大,我还是把这画面记录了下来</h3> <h3>即使门框已经倾斜,人还是乐呵呵的</h3> <h3>迎客</h3> <h3>压饸饹</h3> <h3>窗</h3> <h3>静物</h3> <h3>莫非这是古老的“结绳记事”?</h3> <h3>愿望</h3> <h3>新添的小牛犊</h3> <h3>山村有了“电毛驴”</h3> <h3>驴食槽子里也有风景</h3> <h3>正在破败的山村</h3> <h3>人去屋塌何时了</h3> <h3>春耕</h3> <h3>春耕,种出希望</h3> <h3>山里人,活着活着就活成大山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