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铁路工程师夏舜参博士致邬耀墀的航空实寄封

天华(字伯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滇缅铁路工程师夏舜参博士致邬耀墀的航空实寄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赵天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这枚看似普通的信封,背后的故事却也精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寄封正面文字为:</p><p class="ql-block"> 重庆十号信箱行政院易委会 邬髯 先生 大启</p><p class="ql-block"> 云南弥渡(交通部滇缅铁路督办公署)总工室 夏(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封背贴民国普24 纽约版孙中山像邮票1角×4 +普21 香港商务版烈士像邮票1分×1=41分=国内20克以内信函邮资16分+国内航空邮资25分,符合当时资费规定。销1942年1月3日弥渡戳。封正面贴航空签条;盖1942年1月11日重庆落地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滇缅铁路就路本身来讲是世界铁路史上的大悲剧,集全国最顶级的铁路人才队伍,耗30万滇西民工数年之功,最后挥泪破路。但同时,滇缅铁路又是一条英雄的铁路,由于滇缅铁路吸引了日军进缅,在横断山脉的层层阻隔中,随着滇西大反攻拉开了日军节节败退的大幕。想到这些,我真担心会被哪个大导发现拍出大片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筹备修筑滇缅铁路的工作中,为规范的管理,完善机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1938年中国方面成立了滇缅铁路工程处,将处址设在昆明,并在祥云设分处,由国民党交通部派曾养甫督办。为了方便修筑铁路工作的管理,分为两大部分进行,分别是东西两段工程处,以澜沧江为界,以东为东段,以西为西段,同时勘测施工兴修。东段工程处长由副局长兼副总工程师王节尧兼任,西段工程处长由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张海平兼任。整个工程局下面分20个工务总段,东段12个,西段8个。1939年4月,东段工程处改名为滇缅铁路工程局,并任命曾主持过修泸宁铁路的杜镇远为局长,局址仍设在昆明。局长主管工程设计、勘测、施工业务。西段工程处长处长办公地址设在昆明的甬道街西卷洞巷,后工程处设在孟定。滇缅铁路工程局及西段工程处都设置设计、勘测施工、总务(辖人事、财务、运输、通讯)供应(仓库〉、医务等课(科)。</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1年底基层农村对滇缅铁路所需粪箕征集令:“平素营此业而抗令不编者,即行严惩”。</h3><div><br></div> 工程段,按总段和分段设置。各总段设有总段长一人,由工程师担任,并配设副工程师、帮工程师、工程人员(实习生)若干人。另有监工、总务、财会、仓库、诊疗所、电台等分支机构。分段由副工程师帮工程师和若干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分段长由副工程师担任,下设一材料员负责筑路器材收发及保管。事务、勤杂人员一至二人,负责后勤供应工作。各分段均设医务室有医生一、二人。根据各段实际情况,总人数不尽统一。<br><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来源于网络)</h3> 1941年6月间把“滇缅铁路工程局”升格为“交通部滇緬铁路督办公署”,1942年初把滇緬铁路督办公署前移到距昆明约350公里的弥渡县。工程布局随之改变,设立4个工程处,原来的几名副局长改任各工程处的处长,第一工程处,设在境外缅甸的滚弄由副总工程师张海平兼任处长,第二工程处设在云县由副总工程师龚继成兼工程处长,第三工程处设在弥渡由副总工程师吴祥骐任处长,第四工程处设在禄丰,由副总工程师王节尧任处长。原来的20个工务总段、60个分段,也由于原来的工程进度有快有慢,如今根据赶工的需要调整为16个工务总段和48个分段。 <br>该封寄件人云南弥渡(交通部滇缅铁路督办公署)总工室夏,即为夏舜参,收件人重庆十号信箱行政院易委会邬髯,即为邬耀墀。二人的交集是均为行政院对外易货委员会秘书,只不过夏舜参是兼职,主要在云南滇缅铁路一线。 夏舜参(1900-1994),江苏浦镇人。1930年赴德国攻读柏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成为获德国博士学位的第十二位中国人。1934年初回国后,曾在京赣、粤汉铁路工作。抗战时任军委会顾问处上校科长兼办事处主任, 随贺耀祖特使赴苏联考察任机要秘书。1940至1941年期间,被聘为同济大学教授,后被委派为滇缅铁路正工程师兼总工程师室工程科的建筑股主任。1940年11月起,兼行政院对外易货委员会秘书。1956年入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在结构所参加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大跨度梁和薄壳等项目的研究,以及《德汉字典》的编撰等工作。“文革”期间他被诬陷入秦城监狱7年多,1994年无疾而终,享年94岁。<br><br>《滇缅铁路祭》载,夏舜参“是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毕业,回国后一直在京赣、粤汉铁路工作,一被人介绍,就被委派为正工程师兼总工程师室工程科的建筑股主任”。<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来源于网络)</p><p>年轻时代的夏舜参,无疑是当时帅哥中的代表。<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30年哈工大欢送首批赴德留学生夏舜参等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p><p><br></p><p>赴德留学前毕业于哈工大硕士。<br></p><p><br></p><p><br></p> 邬耀墀(1902—1970),字筱丹,又字髯,湖北汉阳人。湖北公立政法学校毕业,历任黄梅县代理县长、西北剿总司令部参谋长办公室中校秘书、重庆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军事级上校秘书、行政院对外易货委员会秘书,汉阳县参议会议长,接办《大同日报》,自任社长。解放后出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湖北省文史馆馆员。<br><br>易委会即指对外易货委员会。1940年,为组织抗战物资,统一对外易货及进行交涉等事宜,于行政院内设对外易货委员会,物资中也包括滇缅铁路所需的各类设备和材料。<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外易货委员会成员履历表(含夏舜参、邬耀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