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教研笔记:语文公开课及课堂教学仍需避开的八个字(李梅/文)</h3><h3><br></h3><h3><br></h3><h3> </h3><h3> 语文课不好上,好的语文课更是难得。虽然没有完美的课堂,但一节语文好课的指向是明确的。近日笔者连续观课十六节,结合平时参与的教学评比活动及我区日常教学观察,思考并记下《语文公开课及课堂教学仍需避开的八个字》,之所以说“仍”,是因为有些认识虽在课改中曾被要求,但还没有落实在基层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或者还不够深入和内化,需要重提或者耐心去说,而“避”字原写为“忌”,一是深感老师们日常工作辛苦,备课不易,二是理解课堂现状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忍用词生硬,三是以下说法愿与老师们商榷,因此为“避”字,请读者宽容。</h3><h3> 一避“假”。观课如识人,人若真诚得体,相处会舒适,课堂也是一样,要本真、本色才好,如果为了获得表面的顺畅、光鲜,执教前不以“磨课”为目的多次演练,甚至提前“剧透”,学生课上答案烂熟于心,回答完美标准,问题抛出后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只有倾倒的机械,这样的文本阅读是没有穿越文本的假阅读,这样的课堂是没有温度的假课堂。试想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如军事化般整齐划一,这好像一个人刻意逢迎、满面脂粉一样,自然无法获得高品质的交流。我们需要不完美的真实,而不需要为了好看的课堂假象。</h3><h3> 二避“碎”。一节好课要有教学设计感,有恰切的切入点,教学设计有主线,教师才能根据文本特点恰当裁剪,而不是随意地知识点零碎堆积在课堂上,文本解读支离破碎,课堂教学不能环环相扣,这好一件衣服比领子是领子,袖子是袖子,并没有缝合在一起,既无设计,也无品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能获得有效的有序的知识,好比面前摆了一堆凌乱的积木,这样的课堂不仅不能帮学生化难为易,相反会让学生更加地困惑。这就需要教师有文本解读的能力,而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又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阅读视野,有较好的阅读素养,要真正地读懂文章。只有自己真正读懂了文章,才会在解读时有自己的看法,不被各种教参教辅绑架。中考现代文阅读的文学阅读文本,一直是得分的弱项,老师们也常抱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现在我们担心的是,我们的老师有没有没有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就进行文本解读,或者只谈文章的花絮,而不进入文本的内核。</h3><h3> 三避“闹”。语文课堂的教学当然不能沉寂如死水,不仅要有朗朗的读书声,更需要动静结合的思思维状态,但这里的“动”是指思维的活跃,是学生进入文本后获得的个体的解读、生动的体验、情感的浸润,而不是以课堂形式上的掌声不断、讨论喧哗等形式来代替思维的静水深流,课堂上随处可见的是肢体的晃动,而没有思维的内在流淌。中学生的语文课堂不能肤浅地热闹,应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获得成就感,要让他们体会酿造的喜悦,而不是简单地给一颗糖。</h3><h3> 四避“偏”。我们发现,有的课堂另辟蹊径,有的课堂自我挥洒,但无论如何,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都要明白编者的意图、判断文本的价值,需要关注单元目标、文本类型和教学定位,只有确定好教什么,才不会不顾文本特点和教学价值,盲目解读,且私下里美名其曰为个性。教材是例子,而且是典例,编者反复论证,对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缜密的安排和思考,在教学时要恰当运用,高手可以化有形为隐形,而不会置之不顾。</h3><h3> 五避“花”。以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是语文教学不能忽略的,语文课堂不是音乐会,也不是班会课,语文教学归根结底要落实在文本上,落实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落实在听说读写上。语文教师不是比颜值,普通话标准好听也只是语文教学的前提,语文课堂不能成为一个好看的响声清脆的花瓶,语文教学要做语文教学该干的事。如果一个缓环节与本课的教学设计无关,就因其好看而生硬地植入教学,这样无关的音乐、图片、活动不断地课堂,看起来花花哨哨,但并没有真正进入文本的解读,学生在文本的外缘东逛西走,没有领悟文本的精髓,这样的课貌似很轻松,很舒适,听起来很热闹,感觉老师很有能力,但距离语文教学的真正发生还很远,这就是我们说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h3><h3> 六避“贪”。这里的“贪”是指贪多求全,一是因为教师一片真心,想要竭力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总是怕教学任务完不成,一是因为教师在备课时遇到喜欢的素材不愿意舍弃、觉得自己擅长的地方也想展示出来。可是面面俱到等于一点不到,老师用心良苦,学生不能自然消化。并且,因为不能合理取舍,以至于需要重点品味的地方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文章的重难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突破,常常课后才感叹“时间都去哪了”。</h3><h3> 七避“残”。一节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先确定教学的内容,需要分清主次,考虑周全。有的课在导入和整体感知上做得很足,在拓展延伸也肯花时间和力气,而文本最具解读价值的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常常以学生零星的自由赏读和浅浅的讨论代替,该浓墨重彩的地方轻描淡写,这样的课堂不仅令人感到遗憾,也令人担忧,如此洋洋洒洒的课堂,到底教会了学生一些什么?</h3><h3> 八避“冷”。语言文字是有温度的,教师进入语文课堂,也需要有一个好的状态,要情绪饱满,如果一个教师自己情绪平淡,甚至感觉文本枯燥,对学生没有启发的动力,课堂就会沉寂无味,文本的精髓也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现出真味,教师面对的四十分钟,自己也没有欢喜可言,学生对语文教学就会失去期待。这里的“冷”,也有教师感觉到的满,一个教师无论多么优秀,心里总要谦谨地问一声,这节课这样处理怎么样,而不是对语文教学的课堂结果不闻不问,一个好的老师一定应该是有自信的,但如果一个老师常年不关心课程动态,也没有专业上的学习,却固执地盲目地自信也是需要慎重的。一个教师只有始终尊重文本,尊重学生的感受,在课堂上目中有人,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进入文本,才会真正地走进文字的秘境,由此而推动的课堂才会有活气,有别样的气质。</h3><h3> 语文教学并非是学科教学中最容易的,如今的语文教学已经逐渐细化,并期许更准确地表达体验,语文考试也越来越呈现出技术性的一面,并非如过去一样,只要知道文本的大致意思,就可以在阅读中取巧获得高分。而语文教学的标准也是最难建立的,论起学科来,大家常常觉得语文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标准,而事实上,语文教学是一种专业,这和英语、数理化等没有不同,只是它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更熟悉罢了,但并不能因此就觉得语文教学是轻描淡写的事情了。</h3><h3> 以上的一些看法,为我零碎的思考和笔记,梳理下来以防遗忘,或者待来日重新思考更新看法,网络便捷,愿意分享,以期得到老师们在一线更为实际的高见。不对之处,请诸位包容或者忽略。</h3><h3> (信阳市平桥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李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