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新建三小2019年度“怡教杯”课堂教学竞赛活动</font></h1> <h3> </h3> <h3> 为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鼓励青年教师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锻炼,在反思中成长,自本学期3月中旬开始,我校开展了全体教师参与的“怡教杯”竞赛活动;此次活动第一阶段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预赛,每位教师都参与了上课、评课,并从中选拔出1名优秀教师参加全校的决赛;在5月10日拉开了第二阶段的决赛帷幕,决赛时,聘请了区教研室的赵雨香主任、徐冬生老师、熊健萍老师担任评委,全体教师参与听课,历时4天,活动圆满结束。</h3><h3> 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各参赛老师精心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教学过程精彩纷呈,各具亮点;而几位专家评委的点评,也给大家带了眼前一亮的感觉,给人以启发,最终几位参赛老师获奖如下:一等奖:柳丽珍老师的《父亲的菜园》、何丹丹老师的《海底世界》、张翠萍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罗颖老师的《同数连加解决问题》,二等奖:熊玉芳老师的《桥》、余佳文老师的《棉花姑娘》、袁思思老师的《大象的耳朵》、郭炜琪老师的《北京的春节》、周小琴老师的《轴对称图形》、谭淑珍老师的《鸡兔同笼》、吴小江老师的《鸽巢问题》、夏琴老师的《二十四时计时法》。</h3> <h3><font color="#ed2308">有条不紊的预赛</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精彩纷呈的决赛</font></h3> <h3> 谭淑珍老师的《鸡兔同笼》以明星的密室逃生为情境,引入例题,再引导学生化繁为简,将例题的数据简化,以便于学生思考和找寻规律,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填一填表格、画一画鸡腿、列一列算式,使学生全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掌握了知识。</h3> <h3> 张翠萍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学生刚刚参加过的春游活动为情境,通过观察一张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形成技能”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不断地动脑思考、动手计算,将一节枯燥的计算课上得有滋有味。</h3> <h3> 吴小江老师的《鸽巢问题》以魔术表演导入,紧扣关键词“总有”、“至少”,引导学生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让学生深入体会抽屉问题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此类题目的解决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h3> <h3> 何丹丹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语言亲切自然,带着孩子们走进了一次奇妙的海洋之旅。</h3> <h3> 熊玉芳老师执教的《桥》,激情饱满,一个舍己为人,铁面无私的老汉形象铭记在孩子们心中。</h3> <h3> 袁思思老师执教的《大象的耳朵》声音甜美,和蔼可亲,把孩子们带进了有趣的童话世界。</h3> <h3> 罗颖老师的《同数连加解决问题》从复习计算入手,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你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反思与回顾。解答正确吗?”,注意了数与形的结合,注重了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h3> <h3> 周小琴老师的《轴对称图形》以观察实物形状的图片导入,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说一说,来逐步体会并建立轴对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并始终紧密联系生活。</h3> <h3> 夏琴老师的《二十四时计时法》以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导入,通过观察、对比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异同,来学习24时计时法,掌握二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h3> <h3> 柳丽珍老师师执教的《父亲的菜园》从结尾入手,抓住变化,感悟品质,设计新颖独特。</h3> <h3> 郭玮琪老师执教的《北京的春节》抓住详略,体会喜庆,让听课的老师感受到春节的热闹场景。</h3> <h3> 余佳文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领着孩子们读读演演,整个课堂充满童真童趣。</h3> <h3> 赵雨香主任对这六节语文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袁思思老师温柔甜美、何丹丹老师亲切自然、郭玮琪老师沉稳大方、熊玉芳老师激情饱满、柳丽珍老师设计精巧、余佳文老师的童真童趣,令听课的老师获益良多!</h3><h3> 语文课是富有情趣,情味和情怀的课,赵主仼鼓励老师们要多读书,多学习,做一个有底蕴的老师!同时希望老师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和大语文观念,把学生从书本引向课外阅读这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赵主任的精彩点评为三小语文教研活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h3> <h3> 徐冬生老师和熊健萍老师从教材分析的角度,对6节数学课进行了点评,提出了:1.在课前教学预设时,要找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联系和差距,要找准教学的生成点;并始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2.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学习,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找准教学的关键点,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旱,要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4.对学生的反馈要及时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多样性;5.要遵循各类课型的教学程序,不可用老师的思维来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会“这样”思维;6.教学过程要严谨、科学,不要总犯些小错误。“听了专家的点评,令人流汗,但收获不小”(参赛老师语)。</h3> <h1><font color="#ed2308">精彩掠影</font></h1> <h3>课后“紧追不放”</h3> <h3>精彩的交流</h3> <h3>虚心认真的听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