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走一回——西藏千年古盐田

<h3>  盐井古盐田 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距县城 107 公里 , 214 国道澜沧江东西两岸,海拔 2300 米 左右 。 “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盐井藏名为“擦卡洛”,“擦”即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 , 距今已有 1200 多年历史。井盐晒制技艺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br></h3><h3>  制盐是盐井人民的生存之本,是盐井人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目前有盐田 3454 块,但大多数已荒废,从事制盐劳动的纯盐民有 64 人。 盐的生产方式是世界上唯一的、 最古老和最原始的 。 人从梯子向下深入到盐井底几米至十几米的深处,将卤水背上来倒在盐田里,经过强烈的日光照射,水份逐步蒸发,完后就是盐粒,晒干运入市场 进行商品交易。每块盐田产盐约十几斤,三至五天扫一次,天气不好的时候十五天左右扫一次,桃花盛开的季节也就是农历二、三月份时的盐产量最高,质量最好,价格也比平常高。那就是有名的″桃花盐"。</h3><h3><br></h3> <h3>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生命之盐",里面详细介绍了盐井古盐田的过去及现今,这吸引了我俩千里到此,在这世界唯一的也最原始的古盐田上千年走一回。</h3> <h3>澜沧江东岸的千年古盐田己废弃好多年,如不好好保护,再过十年,影踪难觅。</h3><h3>走,跟我俩走近看看。</h3> <h3>然后汽车再开到西面纳西族人村子里,那一片盐田受国家保护着,至今还在制监。</h3> <h3>原始的手工晒盐方式——阳光与风的作品。</h3> <h3>当地盐农手工制作的桃花盐我得买一点。</h3> <h3>新"五朵金花",是不是🌹🌹🌹🌹🌹</h3> <h3>瞧我脚上拖鞋,好像我己溶入当地纳西民族人中了😄</h3> <h3>听着澜沧江的流水声,望着千年古盐田,吃着用当地盐农制作的桃花盐做的美味菜肴,仿佛穿越到千年前。</h3> <h3>晚上我俩就睡在盐田停车场内,听着澜沧江的流水声,渐渐入眠,好梦!夜晚梦见我穿棱在盐田,与盐共舞。</h3> <h3>第二天一早,我俩依依不舍告别古盐田,再次瞧一眼人类祖先智慧劳作的宝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