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好 儿时的大前门

郑好

<h3>七十多年前与大前门形影不离,那个残酷的运动身不由己去外地工作、生活。虽然年年进京,思乡之情尚不强烈,然七十多岁再度进京与青铜峡战友五十年聚会,与大前门又一次短暂重逢,却热泪盈眶。为了让后人对我儿时的大前门有所了解,凭回忆、老照片写些文字,争取图文相得溢彰,以释放我对北京的情感!</h3><h3><br></h3><h3> 作者:郑 好</h3><h1> 二0一九年五月</h1> <h3>前门大街北端的正阳门桥早已消失。桥南右侧西河沿街与左侧打磨厂对峙。西河沿街路南把角第一家是华北楼饭庄,与对面食品店成为西河沿街门神,当然也被拆除了。既然是正阳桥,下面自然是条河,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填平盖楼了,那种"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壮举,让人匪夷所思。</h3> <h3>这条古老的商业大街有着五百年历史,仔细一看当时车辆及行人走向与如今相反。</h3> <h3>大街上的当当车,与行人、黄包车相安无事,和谐共处。从前门直通永定门。这条老商业街历经一九四九年解放军进京,一九五七年四月十六日毛泽东迎接伏罗希洛夫访华(那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毛泽东),目睹了一九六六年打砸抢的疯狂。往事悠悠,无从感慨。</h3> <h3>就是这样一条与老百姓最贴心的商业街,本世纪初也被翻建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阔少爷"冰冷面孔让老北京人望而怯步,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通往永定门路障重重。试看今天大街上有几个老北京人?老北京人还是怀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前门大街。更让人离奇的是一条笔直的中轴线大街,就算中间有障碍,也应该是一条直线,如今却过了珠市口往南竟要左拐右拐几个弯道才能到永定门,真不知道这个混蛋设计是谁干的?又是那个混蛋批准实施的?</h3> <h3>这是七十多年前的前门箭楼西北角,箭楼人们随意上下。儿时外祖母常带我们从箭楼台階爬上爬下。</h3> <h3>这座1901年英国人主持建设的前门火车站,上图火车路基下依稀可见的一条河,就是正阳门桥下护城河。一百多年火车站历尽沧桑,多少名人大咖都出入过这个车站无从考证,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1958年某月某日,迎接最后一批从朝鲜回国的志愿軍将士。我所就读的中学,接到通知,到前门火车站。那天见到了彭徳怀、贺龙元帅,见到了杨勇、王平开国上将。他们都是我心中最崇拜的英雄!后来还迎接过那个金日成,见到了周恩来总理。我中学时在这个火车站见到中央高官无数次,也是北京学生独有的荣誉吧!</h3> <h3>两家民国时期建筑,盐业银行、交通银行引领着西河沿街大小十几家银行和银号。楼前高台階自然也是我们学走路的爬梯。</h3> <h3>劝业场是我妈最喜欢的商场,最贴心的服务是老百姓最爱,生活常用小物件应有尽有,一颗针、一个顶针、一个别针……都能买到。劝业场是一个集吃玩乐购物的综合性大楼,但我感兴趣的是与小伙伴乘电梯上下玩耍或从四楼的外楼梯爬上爬下。那场残烈让劝业场衰败,改革开放也没能挽留住它往日的辉煌,今天倒好在华丽的外表中关门大吉了,这结局尤其让西河沿街老顾客泪目。</h3> <h3>这个有着二百六十多年的老店,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采。那时店内一口大锅靣对大街,锅中沸腾的酱牛肉陣陣飘香,醉倒八方来宾。顾客买多少都行,伙计从锅中捞出一大块称好切片,荷叶一包回家享受去吧。</h3> <h3>这条建街五百多年,一直是非常兴旺非常耀眼的商业街,原来街名是廊房四条,后因明朝时北京各街道口都设了木栅栏,由于这条街的特殊性,人们索性称其大栅栏。1900年大柵栏连同整条商业街被义和团付之一炬,日后重建,生意依然火爆,但没有了栅栏,成了没有柵栏的大栅栏。直到2000年市政府重建栅栏,使之大栅栏街实至名归。一</h3> <h3>前门大街戏院、电影院数家,广和楼、中和戏院我印象最深,因为我家一个亲戚在剧院上班,我蹭戏看是常事。当时的京剧大师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他们无论戏装还是便装我都认识。况且裘盛戎和我家同住西河沿街相距不远,马连良、尙小云、张云溪等住的大耳胡同与我们近在咫尺,荀慧生的孙子和我是小学同桌。他们甚至还拍过我的小身板,因为他们和我舅爷是好朋友。李万春的美猴王那可是我最喜欢的武打戏。就是这个原因我一生都喜爱京剧艺术!</h3> <h3>大观楼是中国最早的电影院建立于1905年,还有门框胡同的同乐电影院,是我儿时经常去的地方。儿时和奶奶到同乐电影院看小白玉霜的"秦香莲"知道了陈世美是负心汉的代名词。当然还是爱看侯宝林的"魔术师的奇遇"。</h3> <h3>由明朝严嵩书写"六必居"大匾额,一直以来是这个酱菜园的招牌。前门附近还有"天福号"、"王致和南酱园",都有数百年历史。不知道怎么如今"六必居"搞多种经营,点心面包方便靣全面开花,不再是老北京人心中纯酱菜园了,而且黄酱没有了咸中带甜的味道,简直把人咸死。如今师傅肯定没得到真传。</h3> <h3>成立于1773年的稻香村糕点驰名海内外。前门大街小巷大约有二、三十家,仔细一看大多是代销店,难免有真假之分。大柵栏东口路南,这家才是正宗销售商家,请看牌匾右上角三个连体"禾禾禾"标志,这可是注册商标专利,胡厥文老先生题写的匾额,代销店是不能用的。</h3><h3>这家稻香村位置是一家两层楼的文化用品商店,大街改造后不见了踪影,文化用品的退出,折射了全民文化素质的衰败。 </h3> <h3>这座具有二百八十年的老店,曾烦劳乾隆爷赐匾额,真是亘古奇事。应该是越来越好,然而前两天战友在此饭馆聚会,所做的招牌菜溜肥肠简直就是一盤烂糊糊,其它菜也极为一般般,令人大失所望,要是乾隆爷地下有知,非得审请护照钻出来,砸碎他所赐的匾额不可!,</h3> <h3>显然是大街改造跻身进来的饭店。记得多年前在王府井附近的正宗馄饨侯吃小笼包子和馄饨,味道一般。一对南方夫妇也在店里吃饭,女同志吃完后非常诧异,显然觉得量不足,于是把小笼屜翻过来察看,是否还有小笼包子在屜底下粘着,让人苦笑!</h3> <h3>几百年的老绸缎庄,经久不衰自然有他惊人服务理念。儿时常跟着妈妈去布店买布料。伙计笑脸相迎,请客人坐下并端上茶水和小点心,当然不要钱。由客人说想买什么样的布料,由伙计把布料㧱来让客人挑选,选好了,扯下所需尺码,卷好包好。客人把钱交给伙计到柜台结账,一切无需客人在店内走动。最后把客人送出店门。最值得记忆的是,客人不管买没买布料,服务态度丝毫不变。</h3> <h3>张一元茶庄不仅是是百年以上的老店,而且在福建有自己的茶叶基地,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是茶叶中的佼佼者。然而,让我们总感觉不到昔日老店员的风采,那时的店员,包装茶叶的基本功炉火纯青。不论顾客买多少茶叶,包装是绝不含糊的。只见把称好的茶叶往两张纸上一倒,把包装纸左折右叠一个恭恭正正的梯形方块完成,上面铺一张彩色宣传纸,从上方滚动的纸绳园球中抽出绳头,将茶叶包上下左右翻几个筋斗,綑得结结实实,顾客提着留出的绳扣满意离去。</h3> <h3>大栅栏闹市区这个新华书店能立足七十余年实属不易。我在这书店出入无数次,从这里获得的知识是无价之宝。前门大街街上原有四、五家书店都被挤出去了,只能说明如今逛街的人没有买书的欲望,还有的书店靠经营其它物品维持生计,物质生活上去了,但文化素养却下降了,着实悲摧。</h3> <h3>名声大振一百六十多年的全聚徳烤鸭店,自文革被摘牌打砸抢后,生意也越来越不行。其实北京人很少有人去店里吃烤鸭,既便陪客人偶尔吃一顿,也深感味道不如从前了。尤其是前门大街的改造,更是霜上加霜,生意大不如前,现在只靠赚外地人钱了,他们也吃不出什么名堂,进京只是图个痛快,基于这些因素,全聚德靠老本混生意,商业利益是传统食品的杀手锏令人惊叹。</h3> <h3>这是前门大街改造前的西河沿街东口,虽然显得杂乱,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但是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景象!</h3> <h3>这是我儿时的居所,我与二妹在旧居前的照片,门脸虽破旧,尚且干净整洁。</h3> <h3>再看2017年街道改造后的门脸面目全非,是改造是破坏?让我在老战友面前无地自容。</h3> <h3>这条有着五百年历史的老街,东起前门大街,西至和平门南新华街,全长1150米,宽6米。小小街面曾是金融、书市、饭店、旅馆为一体的繁华所在。居住于此的名人有京剧艺术大师裘盛戎先生等。街内有各的戏园子是正乙祠戏楼,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等许许多多老艺术家都曾献艺于此。</h3> <h3>西河沿街大门上门联非常精彩,它也是一道风景。然文革也被列为四旧之列,打砸抢团伙,甚至强将大门卸掉用斧头砍个稀巴烂。一时间住家户惊慌失措,连夜将门上的凹凸字用泥巴糊上,侥幸躲过一劫。但西河沿街2017年改造中还是被强拆了,换上统一形式大门,究竟是在改造还是在破坏,让人不得其解。</h3> <h3>这可是西河沿街唯一的清真小馆,已经七、八十年了。我们儿时特调皮捣蛋,几个六、七岁孩子凑到一起,叫一个小孩掀开小馆的门帘,小脑袋往里一探,问"有猪蹄吗?"翻身就跑,后面老板一阵笑骂,周围的叔叔大爷们也跟大笑一陣。</h3> <h3>儿时记忆颇有凄美之感,当然也只是挂一漏万,还有琉璃厂、厂甸、观音寺街、亨得利钟表店、盛锡福帽店、天桥、先农壇体育场等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回忆,有机会再奉献大家。</h3><h3><br></h3><h3> 谢谢大家阅读!</h3><h3><br></h3><h3> 作者</h3><h3> 2019.5</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