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五月的北京,春红落尽,夏木成荫。经过认真筹划和准备,5月11日下午,京字701部队(北京军区北线支队)1969年春季参军入伍(俗称老69)的战友们,按照群里通知要求,陆续集合于老部队营区附近的北京大兴区楠海酒店,开始我们的纪念参军入伍五十周年聚会。68年入伍的战友杜云华以家属身份参加了聚会 。老战友王炳银、董凤树夫妇等亦曾前来探班。</b></h1><h1><b> 受大家的委托,我用美篇的形式把这次活动记录下来,谨供战友们浏览、留存之。本人因事请假,未能参加第二天部队营区和老林校的探访,加之眼花手拙,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还请诸位战友指正。😜🤗</b></h1><h3><b><br></b></h3> <h1><b>杜云华和战友们</b></h1> <h1><b>曾江秋的夫人、曾经也是军人的王荣华和大家合影</b></h1> <h1><b>臧喜斌</b></h1><h1>战友情情深似海,</h1><h1>战友情亲如兄弟, </h1><h1>战友情情比山高,</h1><h1>战友情终生荣光。</h1>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曹维新</span></p><p><b style="font-size: 22px;">战友情</b></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战友情谊似老酒,</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笑谈总是话从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青春虽去情依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却喜人生晚照留。</span></p> <h1><b>刘荣臣:</b></h1><h1>初识至今五十年,往事历历在眼前,</h1><h1>今日重逢在楠海,诉说经历苦与甜,</h1><h1>半个世纪重聚首,六十多岁只为缘,</h1><h1>天涯何处不芳草,战友真情留心间。</h1> <h1><b>曹维新</b></h1><h1> 《釵头凤 》· 同欢乐</h1><p> --- 为入伍五十周年战友聚会而作</p><p> ( 2019、5、18)</p><h1>手握手,敬美酒,</h1><h1>满座春色皆战友。 </h1><h1>兄弟情,同欢乐。</h1><h1>杯杯助兴,</h1><h1>往事求索。</h1><h1>说,说,说!</h1><p><br></p><h1>忆往昔,论家国,</h1><h1>戎装芳华已成昨。 </h1><h1>看今朝,人成各。</h1><h1>歌声响起,</h1><h1>舞歩轻挪。</h1><h1>乐,乐,乐!</h1><p><br></p> <h1><b>曾江秋:</b></h1><h1><b></b> 离开701部队49年,一直没有和战友取得联系,那段经历逐渐淡忘。直到前段时间看电视,“解密”,说的是701破解敌特密码,让我又回忆起在701的那段日子,更巧的是建忠老弟突然出现,让我和失去联系50年的战友重逢,心情无比激动,祝老战友们身体健康,期盼再次相聚。</h1> <h1><b>周建忠:</b></h1><h1><b></b> 庆祝入伍五十周年的黄村聚会圆满结束!谢谢刘荣臣的儿子刘威,田广德的儿子田丰。为了父母的战友情,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和父母一起来参加我们的战友聚会。我们同批兵仅五十人,其中十二人已经去世。现在大多数战友年龄都已过七十周岁,如果没有子女帮助我们,这次聚会的参加人员会更少。田丰,刘威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为自己的父母奉献的爱心!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h1><h1> 谢谢曾江秋夫人王荣华为我们拍照留念,为我们这次聚会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h1><h1> 感谢聚会倡议人臧喜斌,他帮助我们联系了聚会场地,引导我们参观了新区,找到老战友邸贵胜给我们做原林校部分校区的导游。<br></h1> <h1><b> 50个春秋复盛,50个冬夏轮回,战友们当年光彩照人的脸庞,如今写满了岁月沧桑。半个世纪已经过去,每个人离开部队的时间有早有晚,阅历各有不同,目前也大多到了70古稀的“杖围”之年,但军旅情怀依旧,总也忘不了一起参军入伍的战友,忘不了那热血沸腾的1969,忘不了一生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b></h1><h1><b> 感谢周建忠、臧喜斌两位战友的辛勤付出,使得 这次聚会,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服务周到,获得</b><b>圆满成功。</b></h1><h1><b> 当年一同入伍的50人中,有12名战友已经去世。一想起他们,就令人唏嘘不已,就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幸福生活。</b></h1><h1><b> 相聚匆匆,分别依依。亲爱的战友,让我们在人生的下半场,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加强联系,互道珍重,来日方长,相约再见!</b></h1> <h1><b>刘荣臣.:</b></h1><h1> 战友入伍五十年聚会纪念心得:</h1><h3></h3><h1> 1、发起、组织者热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让我们能重相逢。</h1><h1> 2、我们入伍后尽管在一起时间短暂,但那段时光是印象最深刻的,而且延续终身。</h1><h1> 3、唤起了我们对过去生活、工作环境的记忆。</h1><h1> 4、新兵连结束后我们各自奔赴不同岗位,在漫长的岁月里为党和国家作出不同贡献。</h1><h1> 5、尽管我们每个人境遇不同,但都努力工作实现了自己的价值。</h1><h1> 6、进一步加深了战友们的感情,形成共识今后多联系,使我们的余生更精彩。</h1><h1> 此外特别感谢建忠、喜斌、维新为聚会作出的努力。</h1><h1> 祝战友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美满!</h1> <h1><h1><b>杨蕊卿</b></h1><h1> 很好!难得你们组织了这次纪念活动!五十年不易!有机会聚聚挺好的!抱歉!那天本想晚上去酒店看望你们的,因白天参加一活动回来太晚了,就没去成。以后有机会再见。祝喜乐安康!多保重!</h1></h1> <h1><b>贾玲:</b></h1><h1> 不知道你和周建中、任恋亭是战友,我们是一个科的。你们聚会时我不在京,否则我会去探班的。我们女兵连第一次聚会也是在楠海。祝贺你们的战友聚会圆满成功!</h1> <h1></h1><h1> 看着这些老照片,每一个熟悉的面容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一起当过兵,有过一样的青春芳华。</h1><h1> </h1> <h1>前排左起:赵富、王祖林;后排:阚银海、王仁、周德发。</h1> <h1></h1><h1> 后排左起:侯昭广、赵富、陈继才;中排左起:荆玉昆、于和江、徐雪青;前排左起:王仁、照那斯图、黄景祥。</h1><h3> </h3> <h1>后排左:荆玉昆、王祖林、黄景祥;前排左起:邢有祥、王仁。</h1><h3><br></h3> <h1><b>附:</b></h1><h1><b>京字701部队(北京军区北线支队)1969年春季在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征兵共50人。</b></h1><h1><b>名单如下:</b></h1><h1><b> 石家庄地区30人:曾江秋、谷民春、冯爱青、周建忠、曹维新、刘华北、康其业、陆印虎、左建中、李京华、陈新年、高树海、王胜利、刘树刚、李振海、张勤、杨栓柱、(张新中、张根来、高志建)、任恋亭、刘全喜、王援柱、王文栓,李二元,李老瓢(现名李志强),张小波、(付二喜、班晓伟、王彦廷)。</b></h1><h1><b> 内蒙古地区20人:王祖林、王仁、周德发、徐振生、(阚银海、于合江、邢有祥、靳玉昆、候昭广、刘宝仁、)刘荣臣、臧喜斌、田广德、严春福、黄景祥、董占邦、李景海、刘中福、赵富、宁成联 。</b></h1><h1><b> 50人中年龄最大是王胜利,23岁。年龄最小的是刘荣臣,15岁。</b></h1><h1><b> 注:括号中战友已去世,共12人,非战斗减员为百分之二十三。</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