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当金导叫早的电话铃声响起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拉开窗帘,薄薄的晨雾如轻纱笼罩着平壤市,如诗、似画,宛如仙境,令人陶醉,太阳升起来了,不一会儿,云雾散尽,是个大晴天。洗潄完毕,下到餐厅,用过早餐,上车后朴导告诉我们今天的行程,前往开城的板门店参观军事分界线、停战谈判大厅、停战协定签字大厅及高丽博物馆。</h3><h3>我们的旅游大巴快速驶出平壤市区,进入通一大街路口,一座拱门形状的白色花岗岩建筑出现在眼前,我知道这是袓国统一三大宪章纪念碑,两个身着民族服装的朝鲜妇女双手擎起宪章图徽,它的美感和所包含的内容令人感叹。这是以上个世纪70年代的电影《金姬和银姬的命运》里的一对孪生姐妹别离的故事作为造型设计的,象征着朝鲜人民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h3><h3>去往板门店的路比到桧仓郡的路要平坦很多,路况还是不错的,只是沿途车辆很少,行人也不多。一路上时常能够看到朝鲜人义务修补路面的劳动画面,看见旅游车经过,他们都停下微笑着向车内游人招手,这种独特的问侯方式,让我们倍感亲切。</h3><h3>沿着统一大街向南走,直通韩国首尔,但是朝鲜人是绝对不能过去的。因一条军事分界线生生地把一个民族割裂成两个国家,亲人近在咫尺却不能团聚,战争造成了骨肉分离的民族悲剧大家感同身受。不过现在南、北局势比较缓和了,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唯愿南、北不再敌对,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就像冬奥会上两国选手携手入场一样,愿世界永远和平,无争你我。通往板门店的路上要经过两个关卡,停车接受人民军检查方可通过,我们看到人民军小战士,满脸稚嫩,微笑敬礼,完全没有那种战时状态的迹象了,这或许就是融化冰雪的开始。</h3><h3>旅游大巴以飞快的速度行驶,离三八线很近了,我的心绪在纷飞,隔着车窗,眺望连绵起伏的山峦,一想到当年的上甘岭战役,我们的心就很痛,到底有多少志愿军烈士的忠骨散落在朝鲜的山涧沟壑?三千里江山,长眠了数不清的好男儿,直到如今,你们的魂灵依然在守卫着朝鲜来之不易的和平。</h3><h3>很快进入开城市区,这是朝鲜最大的工业城市。街道很宽阔,汽车很少,自行车、行人挺多,绿化不及平壤。开城在历史上是高丽王朝的都城,我们看到一些古老的建筑外墙大多斑驳脱落,显示着年代的久远和沧桑。据说开城高丽参堪称一绝,闻名全球。驶出开城15公里,便进入板门店,来到这个世界最敏感、最不寻常的区域,我和望月姐姐是二次重游,心情便不再复杂和紧张了。参观前,一位人民军军官首先简单介绍板门店军事分界线的位置和走向,然后,我们排队依次进入了非军事区,各个旅游团随着人民军军官来到停战谈判大厅,大家坐在谈判桌前,听表情严肃的人民军军官讲解发生在这里的真实历史事件,感受当年双方唇枪舌剑的谈判氛围,心中不由得感慨,时光已走过一个甲子还多,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随着人流又走进停战协定签署大厅,两张桌子上分别摆放着联合国国旗和朝鲜国旗,还有当年停战协定签字的样本,桌椅也都是66年前的原物,这些当时的实物摆放在这里,展示给后辈人的是曾经不平凡的岁月。墙壁上挂满当年中朝军队共同作战、抗击侵略者的照片,朝鲜战争打了将近3年,而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仪式不过15分钟,就在签字的前一小时,美军还在往志愿军坚守的阵地上打炮,我军早有防御,一直奉陪到停战协定签字前的最后一分钟,双方才停火,1953年7月27日,历史见证了这一瞬间,战争结束了,和平的阳光开始普照朝鲜大地。我们最德高望重的团友刘老英雄此刻也坐在了朝方南日将军签过字的椅子上,感受战胜国一方的心情,看得出来老人家很激动,真希望老兵讲几句感言,但他没有说一句话,明明心潮澎湃,却极力克制不表现出来,或许老人家把此次重返朝鲜、回望青春的所有情感全部埋在了心底,这一幕让人感动得想掉泪,刘老,您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和钦佩的最可爱的人!我想一个曾经的志愿军老兵和我们后辈对于战胜国荣辱的认识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愿世界永远和平、不再有战争的美好愿望是共同的。</h3><h3>走出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大厅,跟随人民军军官前往军事分界线,也就是位于朝鲜半岛北纬38度附近的三八线。我们在金日成主席生前签字手迹的石碑前停下脚步,听人民军军官讲述发生在25前的往事,1994年7月7日,金日成主席审阅完关于袓国统一文件后并亲笔题了词,然而遗憾的是在题词后的第二天就突发心脏病溘然而逝,毕生致力于民族统一大业,最终却看不到祖国实现统一的那一天,可谓世事无常,壮心难酬,令人不胜唏嘘,感慨万分。</h3><h3>离开金日成签字碑,进入板门店非军事区分界线处,在朝方板门阁前能看到对面韩国一侧的三层建筑“自由之家"。一条矮矮且宽的水泥线横穿三间蓝色和四间白色的简易木板房,这条水泥线便是让世界瞩目的军事分界线,双方军人均不得越过一步,朝方军人正在执勤,看不到韩国军人出入,中间的蓝房子还是南北双方的紧急会唔之地。以往游客们可以进入到蓝房子里面参观,可能是为了安全考虑,现在已经不安排了。从去年开始恢复共同警备以来,已经看不到双方剑把弩张的对峙局面了,这是爱好和平的人们最希望看到的。尽管南北统一之路依旧艰辛和慢长,但朝鲜人民走向统一、结束分离的愿望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一个民族如果分裂的太久,就越来越能够体会到那种入骨的切肤之痛!走上板门阁的了望台,远眺,韩国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鸟儿从头顶可以自由得飞越南北,而一个种族的人民却由此分离,老死不相往来,板门店成了民族分裂的象征。我们全体面向北面,背朝南方,和人民军军官来一张合影。有时侯的那个照片已经包涵了特殊意义,只是当时没意识到而已,过后仔细端祥才发现我们全体团友和志愿军老兵及朝鲜人民军在板门店同框,我敢说这是一张见证中朝友谊且寓意深刻的珍贵照片。回望69前发生在半岛的那场战事,过往的历史让我懂得:铭记常感恩,且行且珍惜!</h3><h3><br></h3> <h3>平壤晨曦</h3> <h3>祖国统一三大宪章纪念碑</h3> <h3>板门店</h3> <h3>板门店的位置图</h3> <h3>我们排队准备进入非军事区</h3> <h3>远距离拍停战谈判大厅时,朝鲜帅兵的背影进入镜头,并非我意,请原谅。</h3> <h3>停战谈判大厅</h3> <h3>打完再谈,谈完再打,打打停停,从1951年开始至1953年的几轮谈判,才促成了7月27日停战谈判协定的签字仪式,此碑为证。</h3> <h3>双方谈判代表使用过的谈判桌和椅子</h3> <h3>细听人民军军官作讲解</h3> <h3>跟随人民军军官前往停战协定签字大厅</h3> <h3>停战协定签字大厅</h3> <h3>停战协定签字大厅外的石碑,刻有停战日:1953年7月27日</h3> <h3>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这里举行</h3> <h3>人民军讲解员和朝鲜美女翻译</h3> <h3>92岁高龄的老志愿军坐在朝鲜南起将军签字坐过椅子上拍照留念。</h3> <h3>朴导在金日成主席手迹签字碑前</h3> <h3>听朝鲜人民军讲述签字碑背后的故事</h3> <h3>板门阁前听人民军讲军事分界线的过往</h3> <h3>军事分界线</h3> <h3>板门阁了望台上合个影,寓意深刻。</h3> <h3>有种时尚叫军人情结,无关中国、朝鲜。</h3> <h3>践行朝中友谊的志愿军老英雄和他的儿女与朝鲜人民军军官合影留念</h3> <h3>我和望月姐姐也来一张合影,红色之旅让我们姐妹情谊更浓。</h3> <h3>中朝友谊的传承者赵东民老师(团友拍摄)</h3> <h3>我们出了板门店,十几分钟就回到开城,参观高丽历史博物馆。下车后,一眼便看见门前写有汉字的“高丽成均馆"门塔,心里一阵激动,虽然并不明白为什么用汉字书写,也忘问导游了,可能朝鲜古代和我们的先祖同宗的缘故吧。我们缓步进入大门,一座典型的朝式建筑风格的高丽博物馆出现在眼前,同样又是朝鲜美女作讲解,她微笑的表情实在太美了,跟随朴导和金导及讲解员,边听边走边看,这里最初是11世纪高丽国王的行宫一一大明宫,后来作为最高教育机关国子监的所在地,称作成均馆,现在又成了展示朝鲜历史的博物馆。开城是朝鲜高丽王朝时期的都城,遗存了大量历史古迹和出土文物。高丽博物馆院内环境优雅,风格古朴,幽静安然。几株年代久远的银杏古树,刚开始抽枝长叶,那粗壮的树干我们四、五位团友拉起手才能合抱过来。站在古树旁,听朝鲜美女讲解高丽王朝的起源、发展和衰亡的历史,一股年代感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慨来,这一岁一枯荣中,每一棵树的年轮都见证了朝鲜历史的变迁和世间过往,今千年古树犹在,却已不见当年皇亲国戚之荣华了,匆忙之间,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随风逝去。</h3><h3>我们跟着导游逐一进入每个展馆,凝望高丽太祖画像和皇族王陵的模型,想那曾经的琉璃瓦展,流光溢彩,早已是繁华落尽入尘埃了,唯有沉寂和苍凉。观赏高丽青瓷、铁器、青铜器、玉石,别有韵味,这太多的出土文物,见证了这座历史名城的发展史。石碑,石塔,金属活字印刷术,还有古代开城疆域图,无不向游人展示着高丽王朝鼎盛时期的成就与辉煌,置身其中,仿佛感受到了历史的呼吸和脉博跳动的声音。作为游人,我们只不过是匆匆过客,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看个局部,但古都开城历经500年的繁荣,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是值得我们前来品读和游览的。</h3><h3>参观完毕,偶遇一对朝鲜新人拍婚纱照,周遭一片宁静,古朴的建筑仿佛连着过去与未来,这样的意境,尤为动人。有人说朝鲜人衣着单调、死板,可我们看到给这对新人拍婚纱照的朝鲜摄影师穿着却很时尚,看来道听途说,不足为信。新郎英俊潇洒,新娘美丽端庄,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们还是面带微笑,祝福这对年轻人新婚幸福吧!。</h3><h3>我们的午餐是开城铜碗套餐,据说这是朝鲜古代的贵族餐,每个食客面前有9只金色小碗并铜筷铜匙铜酒杯,金光闪闪,尊贵大气,所有的菜品就在这方寸之间体现,既讲究又精致,打糕软糯劲道,海苔鲜香可口,一碗香浓的大酱汤更加一碗好吃的大米饭,可算是体验了一把皇家盛宴,绝对得与众不同,还有开城名品人参炖鸡的美味,终于打开了中国人饱受磨难的胃蕾,旅途中有了一次美妙绝伦的记忆。</h3> <h3>团友拍摄</h3> <h3>铜碗套餐</h3> <h3>从开城返回平壤的路上,经过一座桥的时侯,杨路团长告诉我们,这里是去年4.22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点,因为朝鲜规定不在线路内的旅游车是不能随便停靠的,杨团和朴导协商后决定停车不下车,大家在车上为包括刁伟铭团长在内的32名遇难同胞默哀,深切悼念和缅怀!为失去志同道合的红色团友而痛心,一声叹息,两行热泪。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遇见就是缘分,珍惜眼前人,生活毕竟还要继续。愿逝去的同胞天堂幸福!沿着你们走过的线路,我们的红色之旅正在进行时,请安心!</h3><h3>回到平壤,去往金日成主席故居万景台参观,下车后,走过一段长长的路,阴郁的心情才得以平复。来到朝鲜人民心中的圣地一一金日成故居,迎接我们的解说员是位朝鲜大姐,上红下黑的朝鲜袄裙穿在她身上,显现出高雅的气质,真得穿出了朝鲜民族服饰独有的美感。解说大姐用激昂而动情声调向我们讲述关于故居主人少年励志的故事。万景台过去曾是朝鲜达官贵人的坟场,金家四代曾住在这里,家境穷困的金日成袓父是给富人守坟看墓的,这里至今都保留着历史原貌。几间简陋的茅草房,低矮的篱笆墙,很难想象,这个不大的院落竟是金日成诞生并度过童年的地方。从敞开的柴门走进院内,草屋里有许多生活用品及各种农具落满岁月风尘,院子里摆放的泡菜坛子,有一个严重变形,解说大姐告诉我们,当时买这样的残次品很便宜,足见这个家庭生活有多艰辛。生活在困境下的金日成,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强的性格,从小立有强国志向。13岁从茅草屋走出到中国求学,后来踏上了一条为争取民族解放和自由的道路,最终成为朝鲜人民敬仰的一代伟人,和敬业的朝鲜大姐挥手告别,感谢激情四溢的讲解。</h3><h3>故居不远处有一口金日成主席用过的水井,大家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拍照,史领队帮大家打上一木桶井水,我们争先恐后,喝一口革命的圣水,沾一沾朝鲜领袖金日成主席的喜气,希望这一年一顺百顺,事事如意。离开故居,路边有一幅表现少年金日成与父母离开万景台的大型墙画,当年刚满13岁的金日成与躲避日本殖民统治者迫害的父母离开朝鲜到中国东北吉林定居,以至以后跟随父母从事反日宣传活动,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金日成弟弟等多位亲人都牺牲在中国。那时的金日成将军曾得到中国张蔚华一家的资助。他和后来成为新中国烈士的张蔚华同在一个学校上学,都是反满抗日的热血青年,直到张蔚华为救金日成而牺牲。朝中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兄弟般情谊从那时起传承了近90年,说来让人感动涕泪。"九一八"事变后,金日成开始组建朝鲜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的密营深处,与中国抗联队伍并肩作战,打击共同的敌人一一日本侵略者,后和中国抗联一起退至苏联境内休整,任周保中将军所辖远东抗联教导旅第一营营长,直到打败日本侵略者凯旋归来。</h3> <h3>从万景台返回平壤,朴导安排我们参观世界上最深的地铁一一平壤地铁。跟随导游来到电梯入口处,乘坐扶梯快速向下滑去,105米左右的深度,深不可测,看不到尽头。平壤地铁修建之初,一定是考虑了战时防空的需要。扩音喇叭里循环播放着朝鲜歌曲,感到特别亲切。记得小时候看朝鲜影片,除了故事情节还非常喜欢那些电影插曲,这好像是昨天的事儿,怎么一晃人生都走了一半了,暮然回首,世界的一切事情都让人心动。大概几分钟的时间便下到地铁站台,与我们国家地铁最大的区别是它张扬的俄罗斯建筑风格,穹顶上垂挂着无数复古的水晶吊灯,装饰奢华,高大的罗马柱,富丽堂皇,真像一个精美绝伦的地下宫殿,一眼望去,两旁和出口都镶嵌着许多丰富多彩的壁画以及关于领袖和人民在一起或描绘朝鲜人民革命故事的大型墙画,带给我们不一样视觉的享受。穿统一制服的女乘务员,美丽温柔,服务周到,亲和力十足。地铁站台没有像我们国内随处可见的广告牌,却有许多书报栏,平壤市民在等地铁的同时,可以免费阅读,一切都显示着这个集权国家的与众不同,也许不是上下班高峰期,等车的人不是很多,朴导讲平壤市民上班主要以步行、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和乘地铁,折合人民币0.30元的地铁票价,让我们羡慕不已,搭乘千里马线荣光站至复兴站的地铁,和平壤市民一同走进车厢,近距离感受朝鲜人民的出行,感受平壤速度,碰撞了平壤市民平静的生活,关心这个国家人民的处境和尊严,必定是出于自己内在的尊严体验。走出地铁通道,已是黄昏时分,正是平壤下班时间,市民们自觉得排队上下车,他们大多保持沉默,决不大声喧哗,总是礼貌的点头或微笑,清纯干净,绝对没有中国人眼里的贪婪、焦虑和浮躁不安,平和的心态让人无法面对,唯有羞愧。!</h3> <h3>我们乘扶梯滑向地铁站台</h3> <h3>金碧辉煌的地铁站台</h3> <h3>地铁站台大型壁画</h3> <h3>志愿军老战士一家人在地铁站台合影留念</h3> <h3>团友在地铁站台留影</h3> <h3>我们在行进中的地铁车厢里感受平壤速度</h3> <h3>我们团友与朝鲜小朋友交流</h3> <h3>从复兴站走出来,不知不觉中已是夕阳西下,旅游大巴载着我们来到今天最后一个景点金日成广场。</h3><h3>金日成广场是朝鲜最大的中心广场,坐落在平壤市的大同江畔,是朝鲜劳动党政治文化活动中心、也是庆祝集会、大型表演及阅兵的场所,这里是全世界最瞩目的地方。人民大学习堂与主体思想塔隔江相望,大同江水清澈如玉,缓缓流淌,主体思想塔塔顶火炬大放光芒,永不熄灭,是金日成主席创立的“主体思想"的象征。塔前塑有工人、农民及知识分子高举铁锤、镰刀和毛笔的三人群像,有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在朝鲜,主体思想已深入人心,它是朝鲜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方向。风很大,天渐冷,回国的脚步近了,心中满是不舍和留恋。</h3><h3>晚餐品尝了正宗的朝鲜火锅,和国内的吃法不太一样,各种配菜加极少猪肉一并放在刷锅内,小火漫煮,无沾料,不油腻,吃法很原始,但绝对养生,吃一口酸辣适中的朝鲜泡菜,喝一杯醇厚甘甜的米酒,绝对是感官与味蕾的双重享受。有人说朝鲜贫穷,然而最不富有的国家却以贵宾的方式款待来自中国的客人,几天来,我们亨受他们最真诚、最盛情的款待,品尝最精美、最放心的菜品,时时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行走朝鲜,有一条延续至今的真挚友谊之路可抵达心灵。</h3><h3>明天就要离开朝鲜回国了,几天没有网络的生活,我们却过得很充实,在平壤最后一个夜晚,始终是平静、安然的。</h3><h3><br></h3><h3><br></h3> <h3>主体思想塔</h3> <h3>团友望月姐姐在主体思想塔前留影</h3> <h3>人民大学习堂</h3> <h3>为期四天的朝鲜之旅结束了,第二天一觉睡到自然醒,上午收拾好行李,旅游大巴载着我们奔向平壤火车站,和朴导、司机及摄像挥手作别,念念不忘那些让人心动的时刻,为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优良服务点个赞,道一声感谢!金导要全程陪送我们出境,哪个国家的旅行社能像朝鲜这样如此的贴心?</h3><h3>计划经济下的朝鲜,一切都显示着这个集权国家的特色和与众不同的风格,平壤市的政治性雕塑、纪念碑、永生碑、标语、宣传画,色彩多而不乱,一路冲击着游人的视觉神经,震憾人心。街头,柳树,花坛、草坪,座座规模宏大、色彩斑斓的楼群,从眼前掠过,相当气派,看不到广告牌,街道干净的一尘不染,没有私家车,贫富差距不大。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政府一律提供免费教育、住房和医疗三大福利,凭票供应生活必需品,分配工作或生老病死由国家承担一切。朝鲜人民无压力,生活质量高,有信仰,积极而向上,虽然是世界上唯一还在拒绝市场经济的国度,但是这个国家诸多惠及民生的优抚政策,足以吸引你前来体验社会主义朝鲜的幸福感和获得感。</h3><h3>走进朝鲜,固定线路上的景点,走马观花,或许是粗浅的,但却美好而难忘。那些言好或质疑的,又能说明什么呢?风口浪尖上的国度和它的人民总是以不屈的精神召示世人,这本身就足够传奇了。(完)</h3><h3><br></h3> <h3>大同江畔</h3> <h3>平壤街景</h3> <h3>平壤街景(团友拍摄)</h3> <h3>平壤电影院</h3> <h3>平壤五一体育场</h3> <h3>平壤街景一角</h3> <h3>平壤街景</h3> <h3>这座圆型建筑是国家分配给高级知识分子的住宅楼</h3> <h3>下班走路回家的市民(团友拍摄丶</h3> <h3>从地铁站口出来在平壤街头留影的团友赵东民老师(团友拍摄)</h3> <h3>离别之际,团友郭学智老师在青年宾馆门前与朝鲜司机(左)、摄像(右)合影留念。(团友拍摄)</h3> <h3>平壤火车站(团友拍摄)</h3> <h3>在平壤火车站站台与几天来和朝夕相处了四天的朝方导游合影留念(团友拍摄)</h3> <h3>志愿军老战士女儿与朝方两位导游合影留念(团友望月姐姐拍摄)</h3> <h3>各个旅游团陪送游客回国的包括金导在内的朝方导游们车厢,他们决不打扰中国人。</h3> <h3>沿途朝鲜农村一景(火车上团友拍摄)</h3><h3><br></h3> <h3>朝鲜农村(火车上团友拍摄)</h3> <h3>中朝友谊桥朝方一端(团友拍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