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体验式培训是促进个人成长的教学方式!</h3><h3><br></h3><h3>“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体验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讲,体验是“理智的直觉”,是建立在个体“内部知觉”基础上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的。所以,从词源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亲身经历,亲自验证,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h3><h3><br></h3><h3>体验式培训,指个人或团队通过参与精心设计的模拟情境获得初步体验,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引申到现实和生活,,进而将所得感悟、思想体会和理论成果贯彻到实践的一种培训方式。通过户外训练让参加者提升生存能力,改善人格和心理素质。</h3><h3><br></h3><h3>体验式教育分为哪几个阶段?</h3><h3>1、亲历阶段。即个体亲身经历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境的阶段。</h3><h3>2、形成阶段。即个体对上述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的阶段。</h3><h3>3、检验阶段。即个体在新情境中检验所形成的概念或观念的阶段。</h3><h3>4、反思阶段。即反思已经形成的概念或观念,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不断产生循环的阶段</h3><h3><br></h3><h3>体验式教育的基本形式</h3><h3>坚持“间接体验-直接体验-反思体验-体验内化”等体验方式的结合。</h3><h3><br></h3><h3>“间接体验”又称为角色体验。以社会和生活为中心,采用模拟场景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设计的课程,去进行间接体验。</h3><h3><br></h3><h3>“直接体验”是让未成年人克服过去预想不到的困难去完成有关"使命",祛除平日的娇、骄二气。在活动亲身参与中获得感知和感悟。</h3><h3><br></h3><h3>“反思体验”就是引导体验者对体验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行为变化、活动过程及效果等进行深层次思考,强化体验效果,促进自我认识与评价。</h3><h3><br></h3><h3>“体验内化”是体验反思的深化和提升,强调要明确体验活动的外部行为与内部过程之间的关系,借助外部活动促进、深化内部体验。</h3><h3>体验可以使孩子广泛接触社会,学会面对困难、不怕挫折,培养独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宽容和感恩、增强社会责任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