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h3><h3>2011年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h3><h3>2011年被批准成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h3><h3>2015年1月列入中国世界遗产推荐清单[3</h3> <h3>预报雷阵雨。早晨打开窗户未见雨,象是阴天,估计能如愿成行。</h3> <h3> 天柱山一般要1.5天。第一天上天柱山,第二天大峡谷2-3小时。黄九天是安徽三名山。上山的游玩线路通常是大索道上,到振衣岗,爬山到最高峰天柱峰;然后下山到天柱山小索道下山。若徒步,则从南大门上山,游玩一圈,再从南大门下,这样玩非常累。</h3> <h3>一分钟带你游遍安庆天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h3><h3>27.4万 1'</h3><h3>安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h3><h3>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景区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被誉为“江淮第一山”,主要有天柱峰、飞来峰、天池峰,千米以上高峰有45座,主峰海拔为1488.4米,景区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h3><h3>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内分布有名崖、奇石、异洞、涧瀑、云海等自然景观,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景区宗教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佛教禅宗发源地之一。禅宗第三代祖师僧璨在此驻锡弘法、传承衣钵。三祖寺多次受到历代帝王加封,享有“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的盛誉。保留有“解缚石”、三祖舍利塔、三祖洞等珍贵文物。</h3><h3>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1][2][3][4]</h3><h3>中文名称</h3><h3>安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h3><h3>地理位置</h3><h3>潜山县西部</h3><h3>气候</h3><h3>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h3><h3>级别</h3><h3>国家级</h3><h3>区域面积</h3><h3>82.46平方公里</h3><h3>发展历史</h3><h3>天柱山在民国时期前无专门管理机构,开发建设只限于寺观亭阁,接待游客多为寺院主持。</h3><h3>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安庆行署督察专员范苑声倡建“天柱山开发委员会”,并得到安徽省府的拨款、社会募捐,共筹集资金近百万元(法币)。由于当时社会动乱等诸方面原因,只修建了岳云山馆、翠云别墅和一条简易的登山步道(良药坪至天柱峰)。</h3><h3>1958年,建立天柱山林场,便营造了大片人工林。其中北关寨八千亩竹海,铜锣尖数千亩杉林,良药坪和南关寨有大片的苍松。</h3><h3>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天柱山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年11月,天柱山园林管理处成立。</h3><h3>1986年,改为安徽省天柱山管理处,下辖旅游科、园林科、基建科、计财科等六个单位。国家先后共投资258万元,修建大小水电站7处,公路37公里,每天班车4次,景区内有39条游览步道,计133公里。建成26个宾馆、饭店,经营京、扬、川、徽菜。</h3><h3>1979年~1987年,梅城、三祖寺、茶庄、马祖、青龙涧等已建成为经济、文化、行政管理及佛教、游览活动的中心。截至20世纪末,天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先后建设虎头崖、九井河、三祖寺、龙潭河等八大景区和一个茶庄中心接待站。已经命名的景点,有46峰、17岭、7岗、18崖、14岩、7关、22洞、4冲、6源、17泉、8瀑、1川、3溪、5涧、13河、3潭、16井、6池、3湖等。[5][6]</h3><h3>2010年,《天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审批通过,该规划将风景区范围界定为102.72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界定为12.8平方公里,规划的控制范围延伸至外围保护带范围,面积为201.3平方公里。[7]</h3><h3>2016年4月,景区开始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品质提升工程、资源保护工程“三大工程”。[8]</h3><h3>天柱山</h3><h3>地理环境</h3><h3>位置境域</h3><h3>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庆市潜山市西部,中国中央造山系大别造山带东段,中心位置约为北纬30°44′12.99″ 东经116°27′18.84″,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9]</h3><h3>地形地貌</h3><h3>天柱山是古生代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汇聚、俯冲、拼接,中生代陆陆碰撞造山的关键部位及其与郯庐断裂带复合部位,地质遗迹保存较为系统完整,主要有剥露最深、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丰富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经典地段。[10]</h3> <h3>气候特征</h3><h3>天柱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沿江湿润气流受大别山所阻,与山区上空冷空气相遇,直接影响天柱山气候变化,它平均年降雨量在1900毫米以上,全年云雾为180天,无霜期为235天,年平均气温9.5℃,7月份平均气温20℃,1月份平均气温-2℃。[16]</h3> <h3>天柱峰 </h3><h3>天柱峰,又名笋子尖,海拔1488.4米,为江淮地区最高山峰。安徽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市境内,其主峰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首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h3> <h3>一线天 </h3><h3>天柱峰下,有一峰与主峰裂有一缝,俗称小天门,又称“一线天”。峰高不过10米,如一初开的花朵,因而峰名“花峰”。天柱峰的石壁上,有楷体横书“顶天立地”四字。为民国廿九年,国民党将领刘义纯题写。[20]</h3><h3>一</h3> <h3>渡仙桥 </h3><h3>天池峰,为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它稍高于飞来峰,海拔1426米。天池峰,一裂为三,由两段石条连接在一起,称为“渡仙桥”,登上天池峰顶,可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景观。跨过渡仙桥,即达方圆不足10平方米的一平台,台中大小两个石坑,称“天池”。天池平台外沿是悬崖绝壁,称试心崖。试心崖可观赏“天柱山佛光”景观。</h3> <h3>神秘谷 </h3><h3>神秘谷,在天池峰南,又称司元(玄)洞。神秘谷石由龙宫、迷宫、逍遥宫等组成,自龙吟虎啸崖入口,穿过五指峰,紧傍飞来峰,环绕衔珠峰,直达渡仙桥,全长400多米,落差100多米。谷内洞上有洞,洞里有洞,有的相连,有的间隔,道家视此地为洞天福地,道书称之为第十四洞天。旧志称此洞“空邃可容万余武,下有水晶岩,直通沧海。后呼为总官洞。”</h3> <h3>蓬莱岛 </h3><h3>蓬莱岛位于花峰左侧,蓬莱峰海拔1350米,南眺天池峰,北依天柱峰。蓬莱峰是一单体石壁,西、南、北三面岸陡壁削,向西延伸一百多米处是万丈深渊。峰顶狭长绝险,纵长百余米,宽仅二、三米。今已修建石级和护栏。明代李庚有诗:“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莱”,故称蓬莱峰。登山峰顶可远眺湖北英山、安徽霍山、金寨。[21]</h3> <h3>九井河 </h3><h3>九井河源于天柱山后宫殿,曲折绵延十余公里,由溪泉汇集而成“九井西风”为潜阳十景之一。九井西风在一年四季,无论阴、晴、雨、雪都有股西北风吹进古口、野寨一带。因此谷口、野寨也是避暑胜地。</h3> <h3>炼丹湖 </h3><h3>炼丹湖,水面面积近3万平方米,蓄水量8万立方米,海拔高1100米,在“炼丹湖”平静的水面之下,原来未修湖以前,称“良药坪”,又叫“上炼丹”。汉未明道左慈曾在此采药炼丹,由此得名“炼丹湖”。左为“炼丹房”与“炼丹台”。在“炼丹台”,狮峰耸于左,青龙背横于右,登仙打鼓诸峰在其东,麟角、覆盆、迎真诸峰峙其南。</h3> <h3>天柱晴雪 </h3><h3>天柱晴雪,俗称“六月雪”。“天柱晴雪”位于天柱山青龙涧北面的山岗上。明代诗人李匡有诗赞道:“五月六月寒常住,千年万年雪不消。”天柱晴雪的成因与此处的地质、地貌形态有关。“雪山”由长石为主石英含量相对不高的混合花岗岩组成,岩石经常潮湿,日晒夜冷,岩石层面渐渐风化剥落,逐渐松散成砂,日积月累,堆积成岗。[22]</h3> <h3>飞来峰 </h3><h3>飞来峰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飞来峰的西部的石壁上,由于泉水的长期侵蚀,形成一块石鳞斑斑酷似“龙鳞”</h3> <h3>宝月峰 </h3><h3>在飞来峰南面的是“宝月峰”。峰顶东西有两个触角状的巧石,中间平坦一块方桌状的石板,两块巧石像两位老者各自向后微微倾斜,东边,天蛙峰、丹砂峰、飞虎峰、佛子峰、迎真峰、石纽峰、麟角峰、覆盆峰、天狮峰等。</h3> <h3>天柱松 </h3><h3>天池峰侧畔的悬崖之间,屹立着一株高大的松树。这棵天柱松长在千米高的石壁上,石壁面向天柱峰与飞来峰,天柱松依山崖而长,松高不过5米,粗不过80公分,可据勘测它有1500多年的历史。[</h3> <h3>马祖庵</h3><h3> 马祖庵主要景点有马祖庵、佛光寺、霹雳石、八戒念经、天书峰、天蛙峰、猪头石等。香子、屏风、石龙诸峰排列在前,天门、天蛙、降丹诸峰列后。马祖庵前有马祖洞,传为马祖道人歇脚静习之处,洞右边一石如柱,其上有国民党四川军阀杨森题刻“南天一柱”四字。再右为莲花洞(又称丹房),传为汉未方士左慈练丹之地。旁有大石一尊,称“雷打石”。清人李云磷刻有“混元霞雾”四字。马祖庵南边为雪瀑崖。佛光寺曾是唐代马祖道一禅师修行习静的山洞。五代时,当地山民就地建庵,世称马祖庵。[24</h3> <h3>石刻文化 </h3><h3>天柱山从石牛古洞到马祖庵,从虎头崖到天柱之巅,从九井河畔到南天门,到处都是古圣先贤们的题刻,其中石牛古洞内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因年代之久而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约300米长的石壁上,汇集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现代共300余幅石刻,诗、词、文、图、赋形式各异,行、草、隶、楷、篆五体俱全,其中有王安石和黄庭坚的真迹。[25]</h3><h3>石刻文化</h3><h3>宗教文化 </h3><h3>天柱山有佛道两家宗教文化。道家将此列为中国名山三十六洞天之十四,并称其为五大镇山之中镇。自东汉方士左慈在此传教后,道教遂在此生根。萧梁时期,金陵高僧宝志来此布道,至此天柱山成为佛道圣地,唐宋时期,寺观不下百余座。佛教代表性建筑为三祖禅寺和佛光寺以及太平塔。三祖寺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142所重点寺庙之一,最初被梁武帝萧衍赐名“山谷寺”,后因禅宗三祖僧璨在此驻锡,故名“三祖寺”。[26]</h3><h3>佛教代表性建筑</h3><h3>史迹文化(古皖文化) </h3><h3>景区内史迹有5000度年前的“薛家岗文化遗址”。薛家岗文化遗址坐落在潜山县王河镇,共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出土文物2000余件。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玉器三大类,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这些器物以新石器时代物品为主,并有少量商代和唐宋年代遗物。[27]</h3><h3>薛家岗文化遗址</h3><h3>名人文化 </h3><h3>天柱山的名人踪迹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封岳,有汉武祭岳留存的“祭岳台”、“旌驾桥”等遗迹。有三国时期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蕃。晚唐诗人曹松,唐代诗人李白、北宋文学家王安石、黄庭坚,宋朝宰相王珪、画家李公麟,近代有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等名人先后游览天柱山。[28][29]</h3><h3>祭岳台</h3><h3>军事史记 </h3><h3>天柱山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末年,义兵长刘源结寨西关,多次挫败元军,坚持战斗18年。太平军将领陈玉成,率部在天柱山区,与清兵相持多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活跃在天柱山。[30]</h3> <h3>特色小吃</h3><h3>野葛粉:天柱山野葛粉选用景区天柱山高山丛林之中多年野生葛根为原料,按有机食品生产加工要求制作而成。</h3><h3>剑毫茶</h3><h3>封缸酒:封缸酒选用糯米、山泉水等为原料,集甜米酒和封缸酒的制作工艺再结合新的科学技术,天然发酵制作而成,具有原色原味的特点。</h3><h3>天柱香鸭:天柱香鸭是安徽省天柱山风味特产食品,主料本自山间农家水鸭,生长野外,饮的是山溪泉水,吃的是山野生物。在保持生态原汁的基础上选用天然佐料,精巧配方,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加工制成。</h3><h3>瓜蒌籽:瓜蒌,葫芦科,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中药材。</h3><h3>剑毫茶:天柱剑毫是天柱山系列名茶的代表,1985年,在全国名茶评展会上,居十一种名茶新秀之首,1988年在全国首届博览会上又获银奖。[3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