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5月11~12日,我们5个战友姐妹商定到我们从军的起点河北易县下隘刹看看,寻找军营里的芳华年代。</h3> <h3>1977年1月我们100多人从祖国各地到这里集结,我们在这里相识,相知。这个楼就是我们的新兵连宿舍,男生住楼下,女生住楼上。新兵训练就怕晚上熄灯后听到紧急集合哨,各排的排长们会互相比拼,看那个排的新兵能在最短的时间,穿戴整齐,打好背包,站好队列,紧急出发,按照现在时髦的话就是去夜跑。只不过是要负重背着背包跑,记得经常会有战友在跑的过程中背包散架,最后不得不抱着被子跑回来还要被排长点名批评一顿😂</h3> <h3>这是当年的放映室,看电影是我们唯一的娱乐活动。</h3> <h3>这个操场是我们看电影的地方,也是我们军训的地方,新兵必修课~齐步走,正步走就是在这里训练完成的。</h3> <h3>重温新兵训练课</h3> <h3>大礼堂里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标语是那个年代的印记。</h3> <h3>当年人气兴旺的办公区已经人去楼空了</h3> <h3>办公区因为长久无人,房屋基本上都快不行了。</h3> <h3>战友小平找到了原来的办公室,站在门前留影纪念</h3> <h3>过去的家属区现在住着当地的老百姓</h3> <h3>窗户上的红牌子告诉大家这里住着共产党员户</h3> <h3>孩子们都进城打工了,留下老人家守护着老房子</h3> <h3>走在熟悉的台阶上,大家说起往事历历在目</h3> <h3>站在楼前留个影,回忆过往的青春,大家感慨万千。</h3> <h3>以营区为背景来张自拍照,下隘刹我们又来了</h3> <h3>第二天,进入石门,来到我们当年的训练队,看到“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标语还是有一种亲切感</h3> <h3>这个台阶就是当年大家每天的必经之路。</h3> <h3>大家都记得台阶旁边有个厕所,现在已经坍塌的快看不见了。</h3> <h3>还记得晚上站岗的事情,就是沿着这个台阶巡逻,每一班岗是两个人,队长会给每个人发一根长长的木头枪,我们女兵拿着这根木头枪感觉并没有给我们壮胆,反而会觉得如果遇到抢匪,我们这些没有任何擒拿格斗基础的人是给对方准备了家伙什儿,好在那时候治安环境很好,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h3> <h3>这个就是我们的教室</h3> <h3>这是教室的后面。</h3> <h3>这是我们班的教室,旁边的小门是我们的储藏室,存放着我们每人一个的旅行包,里面是我们的换洗衣服,当时的条件是一个星期洗一次澡,换洗一次衣服。</h3> <h3>进入到教室里面已经面目全非了</h3> <h3>这是我们的宿舍,记得有一天早上我们两个班一大屋子人都神一样的统一假装没有听见起床哨,赖在床上不去出操,等听到别的班的战友出操回来的声音,我们一屋子人才懒洋洋地从被窝里爬起,这时候我们的贾队长非常生气的破门而入,顿时把我们都惊呆了,要知道当时我们可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被一个男队长看到起床的样子立刻炸了窝,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把贾队长给轰出去了,不过最后大家还是挨了贾队长一顿狠狠的批评。</h3> <h3>寻找宿舍</h3> <h3>记得当年山上是光秃秃的,连草都长的少,现在老百姓将秃山变成了花果山,勤劳致富。</h3> <h3>离开石门,我们又来到狼牙山风景区</h3> <h3>这是新建的狼牙山五勇士博物馆,40多年前我们曾经徒步爬到为纪念五勇士跳崖的地方树立的纪念碑旁,尽管那时候年富力强但爬上去也会累的呼哧乱喘,现在已经可以乘缆车上下山了。因为下雨我们就不上山了,留下遗憾,下次再来。</h3> <h3>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读过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h3> <h3>现在是沿着这个台阶爬到半山腰然后再去坐缆车就能达到五勇士跳崖的地方了。</h3> <h3>从半山腰俯瞰山下高楼林立</h3> <h3>从山下仰望山上,缆车徐徐行驶</h3> <h3>京良路98号是我们当年劳动的农场,也是我们两天来重走从军路的最后一站~良乡农场。</h3> <h3>我们在门口被保安拦住了,告诉我们这里是军事禁区闲人免进。</h3> <h3>战友桂花拿出她的军官证跟战士门卫交涉,经农场领导批准我们佩戴会客证进场参观。</h3> <h3>我们找到了当年的抽水塔,这是唯一一个保留到现在的建筑物。</h3> <h3>不忘初心</h3> <h3>当年这里是满眼庄稼地,我们在这里艰苦劳动,锻炼意志,如今这里变成花团锦簇环境优美的大棚农场。</h3> <h3>道路两旁鲜花盛开,非常养眼。</h3> <h3>这是我们班在良乡农场劳动时拍照的,很珍贵的影像。</h3> <h3>这是我们这次行程居住的房子,一个在乡村里搭建的别墅</h3> <h3>感谢英娜姐的战友王大哥,刘大哥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h3> <h3>不忘部队传统,饭前一支歌</h3> <h3>这次旅行我们还在王大哥,刘大哥的引荐下参观了2000多年前的满城汉墓,王大哥生动的讲解让我们印象深刻。</h3> <h3>花重金修缮的满城汉墓景区大门</h3> <h3>出土的长信宫灯高48厘米,宫女高44.5厘米,重15.85千克。通体鎏金,显得灿烂而华丽。铜器上的鎏金工艺在战国时期已出现。铜器经过鎏金处理后,表面金碧辉煌,而且经过鎏金后对于铜器的保护也起着很重要作用。这里出土的长信宫灯就是最好的见证。</h3> <h3>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这个墓是1968年工程兵165团8连官兵,奉命在此兴建国防工程,在掘进中发现西汉古墓,揭开千古之谜,墓主刘胜的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h3> <h3>王大哥在讲解当年发现汉墓的经过</h3> <h3>这是一个长信宫灯的复制品,出土的那个现存放在河北省博物馆</h3> <h3>两天的时间转瞬即逝,我们沿着过往的脚步重走从军路,寻找那个年代军营里的芳华岁月,耐人寻味,回味无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