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伴着初夏的骄阳,和煦的微风,吉大附小五年七班/八班全体同学在班主任梁爽老师和赵静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建设工程学院参加了自然资源部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开放日暨“第五十个世界地球日”活动。 本次活动以“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为主题,由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刘宝昌副院长主持。 首先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极地研究中心张楠副教授做了题为“一路向南-探索纯净南极大陆的科学奥秘”报告,作为第35次南极科考吉林大学科考队成员,张楠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南极,不仅了解了南极洲地理、气候、生物概况,同时还详细为同学们介绍了吉大人在南极科考举世瞩目的成绩和南极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感慨赞叹声此起彼伏。“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张楠副教授以此来勉励大家,希望同学们都能树立自己的远大志向,长大以后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科研事业。 接下来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勘察工程系主任、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郭威教授做了题为“冰与火的故事——可燃冰的开发”的精彩报告,他为同学们介绍了高纬度寒冷地区、地球深处存在着可燃烧的冰,是重要的潜在高效清洁油气接替能源。但是在开采过程中,如果导致甲烷泄漏,会对海里的生命造成毁灭性破坏,是严重的生态破坏。所以郭威教授告诉同学们可燃冰既是天使又是魔鬼, 安全高效开采可燃冰的道路还很漫长, 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知识, 将来为我国能源与环境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第三个报告中,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勘察工程系党支部副书记赵研副教授以“科学钻探——通往气球深部的‘望远镜’”为题,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了科学钻探的奥秘。科学钻探工程是获取地球深部物质、了解地球内部信息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是地球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被誉为人类的“入地望远镜”和了解地球演化的“时间隧道”。由吉林大学研发的我国首台“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填补了我国在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领域空白,是所有吉大人的骄傲!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如“为什么要在冰芯截断出做标记?标记的数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冰芯是圆的?这个可燃冰摸着是什么感觉?为什么冰可以燃烧?”专家们妙语作答,并对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和热情给予高度评价。 专家们还带领同学们参观油页岩开采技术展厅参观和万米钻机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与教授科学家们的交流和互动,同学们纷纷表示对南极科考、地球可燃冰资源及科学钻探等科技前沿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本次活动不仅点燃了大家对地球科学探索的兴趣与欲望,同时也增强了爱护环境的意识,作为“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的使者,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地球,共建美好家园。 <p></p><p></p><h1><font color="#ed2308">学生反馈:</font></h1> <p></p><p> 吉林大学到南极的考察更是让我骄傲,他们利用新技术开采出七个人长的冰芯,还发现南极下面有另一个世界,但这一切,全和在那儿的生活不一样。雪地车坏了,他们得在零下70℃的低温下去修;阴天雪尘四射,迷得不知东南西北;人们的脸上,胡子上都硬生生地结了一层“冰胡子”-但这都不会阻止吉大人的钻研,研究!我对南极的奥秘所吸引,也为吉大人的坚持所打动。有朝一日,我也要到南极,完成他们没完成的梦想,为国报拳拳之心,为国捐一片丹心。 <font color="#39b54a">—— 郭威利</font><br> </p><p> 中国有四大壮举,上天、入地、下海、登极。上天,就是天宫2号在2016年成功飞上太空;下海,就是蛟龙号在2012年成功潜入海底;登极,就是雪龙2号是世界上第一艘可以前后破冰的破冰船;入地,就是地壳1号,它高60米,重1500吨,功率可达到4510千瓦。在这四大壮举中,最难的就是入地,因为在人们的认知中地下世界一直都是模糊的,相对而言更加神秘、充满未知,致使入地工程变得非常困难,但是我国始终没有放弃入地计划,即使现在的入地深度远远不及其他国家,但是地壳1号还是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一个大鸡蛋,那么我国入地的深度还达不到蛋壳那么厚,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这一代小学生的不懈努力和拼搏奋斗,我国入地技术一定会越来越发达,最终走到世界的前列。<font color="#39b54a">—— 白悦希</font><br> </p><p> 我为那面五星红旗而感到热血沸腾!正是叔叔们不畏风雪,坚难攀登,在极地环境中建立了一个个只属于中国人的考察站,当那面五星红旗被插在风雪中时,我已热泪盈眶。这个瞬间,给了我无限力量,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知识,磨练意志,增强体魄,有一天可以像叔叔们一样,踏上极地进行科考研究,为我们的祖国搏得世界的喝彩!<font color="#39b54a">—— 柴子权</font><br> </p><p> 《一路向南——探索纯净南极大陆的科学奥秘》它让同学们走进了向往与未知的南极世界。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但仍会有植物与动物生机勃勃地生活在这“冰雪世界”中。最高等的陆地植物就是苔藓,在裸露的南极陆地上,植物少得可怜,只有生命力顽强的苔藓在阳光下生长。而动物,相信大家最熟知的就是企鹅吧!他们像一个个绅士,挺着圆圆鼓鼓的白肚皮,一摇一摆的模样在图片上仍栩栩如生。另外还有海豹、信天翁、鲸、磷虾等生物。冰雪覆盖的南极,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 <font color="#39b54a">——李芊睿</font><br> </p><p> 中国的科考站在南极有四个,而且从1984年中国首次组织南极科学考察至今,已经进行了35次科学考察。南极,无论在基础科学领域还是在战略意义上均可为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地球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就是冰下环境中有“另一个世界”。科技在发展,世界在进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有朝一日,定能报效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font color="#39b54a"> —— 张琢冉</font><br> </p><p> 最后,老师又为我们讲了关于科学钻探的知识。我们知道了钻探很难,但是对于人类来说,这如果成功了,那么人们就可以预防地震,开采更多资源,防止火山爆发……所以,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了解了今天的这些知识,我不由得感到十分震撼,也十分激动。因为,这让大家有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好好学习,长大后研究科技,造福祖国、造福人类、造福全世界!”<font color="#39b54a">—— 张晋赫</font><br> </p><p> 在所有的科学钻探钻机里,我最佩服的是“万米大陆”钻机——地壳一号了,“上天不易,入地更难”向地球深部进军,揭开地球深部奥秘,地壳一号钻机于2014年4月13日开始执行的任务,于2018年5月28日完钻井7018米,开创亚洲国家大陆的纪录。科学,这两个普普通通的字眼,却能从中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发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也。”通过这次的工程学院的参观,我的确又一次被科技的力量震撼到了,科技是强大的,我们要努力进取,好好学习,将来为我国能源与环境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font color="#39b54a">—— 宋以晴</font><br> </p><p> 一双双鼓掌的小手,一阵阵精彩的演讲,一次次让我们思考的话题,都是这次活动带给我最大的印象。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只有在南极和北极能看到的极光,虽然这里是十分美丽,但是也危机四伏,这里没有植物,而且如果人的长时间在这里呆下去,人的脸也会受伤。因为这里太冷了!但还好,还有一些动物为这里增光添彩,那就是十分可爱的企鹅,这里有两种企鹅,分别是帝王企鹅和阿德雷企鹅,此外还有一些贼欧,信天翁。这里还有一些鲸鱼和一些小虾,那这些小虾并不可以食用,但是可以成为珍贵的药材。让我们一起珍爱美丽地球,夺护自然资源吧! <font color="#39b54a">—— 邵常睿</font><br> </p><p> 最后,张楠教授有一句王安石的诗句去做结尾。告诉我们如果去热爱一件事,就应该去用青春和时间去做,有着远大的志向,不害怕失败,向他们热爱的南极一样,去努力拼搏,获取最终的成功。<font color="#39b54a">——李思颉</font><br></p><p></p> <p> 南极有中国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有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雪地车,有执行任务的航空飞机,……这些都太让我震撼和向往了!自1984年中国首次组织南极基地考察至今,总共进行了35次南极科学考察,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参加了7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听到这里,我为吉大而感到骄傲!此次参观实践活动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是增长了知识,又增添了我对探索科学奥秘浓厚兴趣,激发我更加爱科学,爱祖国!我们要努力学习,做科技创新的时代接班人!<font color="#39b54a"> ——王迦未</font><br> <br> 最令我难忘的就是《超深科学钻探》。近几年来,中国科技迅猛发展,从“天宫”上天,到“蛟龙”下海,一系列创举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但人类的征途不仅仅是星辰和大海,还有探索通向地球深处的隧道,更加贴近地聆听地球的“心跳”。 吉林大学完全自主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就是一架通往地球深部的“望远镜”。“地壳一号”高60米,总重量达1500多吨,占地1万多平方米,钻进能力达到1万米。光研制就花了四年,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德国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地下万米钻探技术的国家。有了这台“神器”,我国在探索地球深部奥秘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真是厉害了,我的吉大!<font color="#39b54a"> ——朱瀚宇</font><br> <br> 好奇是一粒种子,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探索让它发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探索,让我改变了对南极的看法,从最初的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到现在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天然储存库;因为探索,大家刷新了对南极的认知,从之前的人迹罕见,到现在的冰下世界;因为探索,将来的一个又一个谜题会被我们解开。“勇于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职”我们要履行好自己的职务,让探索之花在我们心中盛开! <font color="#39b54a">——朱梓慕</font><br> <br> 随着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世界各地都有了中国的身影,即使远在万里的南极也一样。这里有世界第一艘可前后双向破冰的破冰船,这里有先进的航空器、雪地车,这里有设备先进的科考站,他们有一个共同响亮的名字——中国!正如老师介绍的,在南极,别的国家有的,我们有,别的国家没有的我们也有。为你骄傲,为你自豪,我的祖国! <font color="#39b54a">——何禹成</font><br> <br> 中国不但有发掘可燃冰的能力,而且发展迅猛。让我们为强大的祖国鼓掌!郭教授说:“可燃冰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安全高效开采可燃冰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知识,将来为我国能源与环境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的一席话我记在了心里,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将来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责无旁贷!<font color="#39b54a">——孙赫然</font><br> <br> 高大宏伟、富有高科技色彩的大楼,长长的走廊一望无尽,展示厅内一系列做工精细的材料:仿生钻车、模拟立式抽烟、模拟供电设施……看得我眼花缭乱。 <font color="#39b54a">——杨贺茗</font><br> <br> 在南极,获取到冰下岩石的只有这几个国家:1、前苏联2、美国3、俄罗斯4、中国。我们中国虽然不是第一名,但是也值得我们骄傲,在南极,想要考察到结果,必须要有“硬件”。中国的“雪龙号”,是根据1983年改造的,长161米,宽22.6米,排水量21000吨,可以装120—160人,算的上是十足的“硬件”!<font color="#39b54a">——张艺珊</font><br> <br> 多少年以来,人们被南极的神秘深深地吸引着,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冒险家们前赴后继的踏入这片白色的大陆,进行生物、环境、海洋等多方面科学考察。更值得骄傲的是:如今,我国已经奔赴南极进行了三十多次的科学考察,这其中还包括我们吉大的队员。科考队员克服严寒和冰冻、大风等诸多困难,硕果累累。南极地大物博,他们还有更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让我们一起为科学而努力吧!好好学习,接过科学家手中科考的旗帜,为保护人类的幸福家园奉献自己的力量。<font color="#39b54a"> ——秦梓涵</font><br> </p><p> 怎么开采可燃冰呢?接下来第三位科学家来为我们介绍一下钻井能手“松井一号”。松井一号是由吉林大学自主设计的机器,它高90米,钻头呈折叠状,如果展开可钻几千米深!钻台离地12米,在这12米中全是排浆器,可以把钻出来的泥巴引入泥浆池中,这样既安全,又环保,还整洁,中国科技真是强大呀!但最厉害的是仿生钻头,这个钻头耐高温、抗高压,坚硬无比,我抬了一下,没抬动,看起来有几百斤重。这样的高科技大钻配上仿生钻头,简直是无坚不摧!<font color="#39b54a"> ——张熙炎<br></font> <br> 我总以为在南极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在南极,科考队员们面对的是茫茫无际的冰雪世界,天连着雪,雪连着天,那里虽然有可爱的企鹅和海豹,更有恶劣的环境和孤寂。他们将吉林大学自主研发的“极地深冰下无钻杆取芯钻探装备”,带到南极进行开采,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克服了寒冷、缺氧、战胜了暴风雪、冰裂隙等重重危险和障碍,最终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术成功钻取了迄今为止国际南极冰架研究中结构最完整、质量最好的一支冰架冰芯。听到这里,我心潮澎湃,作为吉大附小人,我骄傲,我自豪!我长大后也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font color="#39b54a">—— 郭安洋</font><br> <br> 在如此天寒地冻、人呼出一口气都会冻成冰的情下,“南极考察队”还是没有放弃,不是为了他们自己,不是为了长春市,也不是为了吉林省,而是为了整个中国啊!为了让我们国家更加地繁荣富强,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去钻取冰芯,在零下45°C——50°C的情况下还在修雪车……这难道不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品质吗?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是啊!我们现在就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发奋图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font color="#39b54a">——张博舒</font><br> <br> 南极还有许多中国元素,如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但最让我大饱眼福的是南极的交通工具,最牛的是中国雪龙号。中国雪龙号总长167M,里面还有实验室,能够让科学家们乘坐它进行实地考察。但,精彩还有后面,最让我感到哇塞的是雪地车,它是由拖拉机改造而成的,驾驶着它行驶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感觉威风凛凛的。它是科技的产物,我想,有了它的帮助,人们征服南极变得更加容易。<font color="#39b54a"> ——孙铭朗</font><br> <br> 郭教授、赵教授也讲了:《可燃冰》和《科学钻探》,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CH4,很神奇。赵教授讲到地壳一号,600米高,1500吨重,钩子700吨载荷,撞到地下一万米,揭开了地球内部的秘密,真是“地下望远镜”啊!人类实现“上天、入地、下海”!也许未来科学等着我们发明、发现,我们要好好学习,让祖国未来的科技快速发展。 <font color="#39b54a">—— 王彬然</font><br> <br> 但我们同时也了解到,因为人类对环境的大肆污染,南极已经达到了30度的高温。一旦南极融化,我们的华东地区将不复存在,海平面将上升至少60米。我们的城市也将不复存在,动物们将无家可归,可爱的生灵们将奄奄一息。这一切危害不正是因为工厂排放的污水,人们乱丢的垃圾,汽车排放的尾气,才导致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家园如此脏乱吗?到那时候,这些风景和动物们恐怕只能停留在我们的回忆里了。 <font color="#39b54a">——孙彰含</font><br><br></p><p><br></p> <h3></h3><h1><font color="#ed2308">家长感言</font></h1><br><font color="#39b54a">郭威利家长:</font><br> 5月13日正值第五十个世界地球日,我很荣幸的作为组织者和家长,跟孩子们一起参加了自然资源部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举办的开放日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同学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小树立起爱护环境的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通过教授们通俗易懂的报告讲解,希望同学们能增强对我国复杂条件钻采技术的了解,了解地质资源勘察过程;通过对专业仪器设备和科研成果的参观,能让同学们对科技前沿技术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兴趣,树立科学探索精神。我们会更多的组织这样的活动,利用我们国家及实验室的优势,为孩子们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台,分享吉林大学更优越的资源。<br><br><font color="#39b54a">张博舒妈妈:</font><br> 有幸陪伴孩子们一起参观了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听取了科研人员们有关“南极科考”、“可燃冰的开发”以及“科学钻探”的报告,近距离感受到了南极科考队员的艰辛、奉献与乐观,科研人员们的博学、努力与风趣。与孩子们一起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求知若渴的小脸儿以及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心中不仅涌起自豪与希望——愿我们的孩子们能不断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br><br><font color="#39b54a">都思彤妈妈:</font><br>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来到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共同探索自然资源的奥密。了解南极,可燃冰与‘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机的知识。在老师们的讲解下,孩子们听的是聚精会神 。这次课外活动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科学,了解到科学探索的艰辛。同时也开阔了孩子们的学习视野,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只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让我们为祖国发展做出奉献的科技人员致敬!<br><br><font color="#39b54a">仲诗琦妈妈:</font><br> 很荣幸,今天孩子们到我所在学院的实验室进行参观,陪伴着孩子们一起聆听了同事们的报告。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在认真听讲,时不时发出惊叹声,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心情。通过聆听报告,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到了南极的神秘、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地球钻探的艰巨,更是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的强盛。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对地球的环境、资源及探测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拓展了知识面、丰富了校园生活,更是点燃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求知欲。感谢学校、家长、老师共同为孩子们搭建了这样的学习机会。如果有可能,希望更多的家长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资源,比如医学领域、生物领域、电子科技领域等等,让孩子们多参观、多接触,给孩子们埋下一颗颗科学探索的种子。<br><br><font color="#39b54a">张书毓妈妈: </font><br> 今天有幸和孩子们参观了吉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吉林大学教授为孩子们讲解了《冰与火的故事》,《一路向南,探索纯净南极大陆的科学奥秘》,《科学钻探—通往地球深部的望远镜》在教授们简而易懂的讲解下,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问题,教授们也一一做了回答。通过这次学习,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树立了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世界的奥秘正一点点的被人类所揭开,神秘的宇宙,无限的未来正等着同学们去征服。孩子们,希望你们不负青春,不负年少。此去是星辰大海,归来仍是翩翩少年。<br><br><br><h1><font color="#ed2308">知识链接</font></h1><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font></h1><br> “上天不易,入地更难”,向地球深部进军,揭开地球深部奥秘,将为人类提供资源、能源和生存环境的保障。深部科学钻探工程是获取地球深部物质、了解地球内部信息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是地球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被誉为人类的“入地望远镜”。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把地质科技创新提升到了关系国家科技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 <br> 为满足我国地球深部探测工程对高端专用装备的重大需求,在原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吉林大学孙友宏教授团队联合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成功研发了我国首台“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突破了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深部科学钻探装备和配套装置,填补了我国在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领域空白,提升了我国超深井科学钻探装备的技术水平,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万米大陆科学钻探能力的国家。<br> “地壳一号”钻机于2014年4月13日开始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任务,至2018年5月28日完钻井深7018m,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探井深纪录。“地壳一号”钻机的关键技术还推广应用于常规5000-9000米深部石油钻机及配套装备系列、低温石油钻机5000-9000米系列、海洋钻机钻井包等,研发的钻机装备先后出口美国、俄罗斯等十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br> “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标志性成果,为国家地壳探测工程的全面实施、探求地球深部奥秘提供了高技术手段,对我国地球深部探测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加快了我国进入国际深部探测大国行列步伐,也必将带动我国深部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勘探开发行业的科学技术进步。<br> “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于2016年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并入选了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