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在刻木山乡

欧阳羽雪(刻木山文化传媒)

<h1><b> 在我们湖南省临澧县刻木山,流传着很多有关贺龙元帅的传说,因此人们也把刻木山称做红色刻木山。</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1930年前,贺龙经常到刻木山乡(原官亭乡)来,只要他来,很多朋友就邀他打牌。看似是在游山玩水,打牌喝酒,实则,他在暗中观察这里的山水地理,结交人缘,所以,他对刻木山乡的山水地理人事很清楚。贺龙不仅长的年轻英俊,身材魁梧横实,而且十分豪爽、聪明。凡和他打过牌的人都说:“贺龙打牌,只赢不输,是个金眼鹭鸶。”在牌桌上,他是“精腿”,但他的赢,不是靠“运气”“靠手气”,而是靠聪明,靠智慧、靠判断。有人曾问他的“秘诀”,他微笑着告诉别人:“打牌如交兵,牌局要看清。”“跑符有歌诀,学会不出血。”“麻将一条线,闲仔玩一玩。”“骨牌要拉近,保你次次硬。”有人听不懂,要他再详细解释一下。他对别人笑了笑,很轻松地作了解释。打“麻将”的诀窍是:“上半场跟下手打,下半场跟上手打。面前牌局要记清,放仔打仔一条线。”打“骨牌”的诀窍是:“牌打三墩不赊本,见反见对就要打,过了五十抱三六,一有机会赌高速”。特别是码上墩子的牌,前后、左右、面前的是什么牌都记的清清楚楚,发了那些仔,还剩那些仔,心中有数,脑子十分清醒。”由于他了解牌局的“军情”,看清了牌桌的“行情”,对整个牌局的分析、判断准确,所以他能小打小赢,大打大赢,常打常赢。关键时刻,他喜欢赌“大局”,赌“大符”,赢“大钱”,每次赢了钱都会把钱分給当地穷苦老百姓。</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贺龙警惕性特别高,睡觉时眼睛都是睁着的,不管在做什么事,如突然来了他不熟悉的“生人”,不到两分钟,他会“借故”马上离开,绝不会在此久留,走路的时候特快,一般人很难跟上。如果骑马,速如弓箭,见马不见人。凡是他“过夜”住宿的地方,无论什么朋友,他很熟悉了解的人,会住上一个晚上,第二天就换地方了。凡是他刚交不久的朋友,即使“过夜”住宿,也不到半夜就走了,有时一夜换几个地方。对那些不了解、不摸底细的“生人”,他从来不在那里停留,所以,熟悉贺龙性格的人都说:“贺龙不贪玩、不贪睡、不贪吃、不贪喝。”有人说贺龙是“谈笑轻松,座立如钟,走路如风,来去无踪。”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他的这些宝贵性格,在革命战争时代,是一个军人、政治家、革命家所应该具备的首要条件。“不畏艰苦”,“人很聪明”、“雷厉风行”、“警惕性高”,是贺龙最基本的性格特征,也是他后来在革命战场上久经风霜、久战沙场而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打仗爬坡,吃苦最多”、“马蹄声响,来了军长。”“见面有笑,不俱老少。”这些口碑都是当年刻木山乡群众对贺龙的称赞。</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1934年,贺龙带领大部分红军约1</b><b>个团3个营的兵马进驻临澧现刻木山乡(原官亭乡)的岩龙村、团营村,准备开赴湖北征战之前,在官亭休整一段时间,指挥总部设在团营,大部兵力住在岩龙竹龙一带。到达岩龙团营后,五千多人的队伍首先要解决的是红军战士战马吃饭粮草军晌的供应问题。每天的军晌、马草吃饭的开支就要光洋500多块,十天五千多块,一月一万多的大洋,当地的穷苦百姓根本就拿不出来,只有当地的士绅财主何祖虞父亲何寒茶有钱,有的老百姓说:“何祖虞父亲何寒茶的光洋多的压断楼枕,这块有钱的数他第一。”怎样才能让何祖虞父亲何寒茶出钱支援红军呢?这是贺龙一直在考虑的事情。于是贺龙决定走访当地的群众,用三天时间上门到附近村庄山前山后50多户穷苦百姓家里调查了解何祖虞父亲何寒茶的情况。经过调查了解,贺龙才知道,何祖虞父亲何寒茶还是一个开明士绅,在当地并没有任何劣迹,也没有任何罪行,还捐钱修了许多“义桥”、“义庙”、“义校”。做了很多好事,和当地群众关系也很融洽。贺龙这才派了一个营长直登何祖虞的家门,打探何老对红军的态度。红军营长与何老相互约定,第二天由贺龙在官亭塔当面与何老秘密商谈一次。会面商谈的那天早上,贺龙带了两个随身警卫,来到官亭塔里见面,只见何老穿一身灰色长袍、带幅眼镜,看上去面目清瘦、举止文雅,是一个约70多岁的精明老人。贺龙刚一进塔,何老十分热情招呼,连忙上前迎接递烟。</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密谈十分简单,贺龙首先要何老先讲,何只说了两句:“只要你贺龙喊我一声干爹,我负责你红军一年的军晌,在这里的吃喝都由我出。”贺龙考虑他是地方的一个开明绅士,没有什么劣迹,也没有什么恶名,对红军态度热情,又能拿出钱来支持红军,喊声“干爹”对红军大有好处,他就当面喊了何老一声“干爹”:“请你支持红军!”何老哈哈大笑,连忙向贺龙表示:“说话算数,一定算数!”整个秘密会见不到一个钟头就完了。 </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传说何祖虞父亲何寒茶给红军送了五匹马装运的财宝,其中有光洋五万多块、元宝200多个、金条30几根,另外还送了大米500担、布匹500卷、茶油2000斤、百头猪、百只鸡、百头羊,足足保证了红军一年的军晌。这个开明绅士何老也由此美名远扬。</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百姓们也纷纷跑到官亭团营红军的驻地,争先恐后的给红军送鸡、送鸭、送鱼、送柴、送草、送门板,</b><b> 表达对贺龙红军的爱戴和拥护!</b><b>都希望贺龙能永居官亭。当</b><b>时</b><b>官亭长乐村谭度衡也派人派车送来五千光洋、二十个金元宝到团营。贺龙一分也没要,把谭度衡送来的这些光洋、元宝全部分发给当地两村的穷苦百姓了。</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贺龙到了刻木山乡(原官亭乡),大部红军驻扎团营岩龙村以后,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惧,他们把贺龙这支部队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时刻策划伺机消灭红军。1935年春天,国民党政府在常德召开了剿灭贺龙红军的军事会议,计划石门、澧县各出两个营的兵力,前后同时夹击,就在官亭一带消灭贺龙的主力。情况十分危急,交通情报一个接一个传到团营贺龙的耳里,贺龙和红军的高级参谋对这个战役十分重视,一定要打胜打赢,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进行部署。根据军事会议的安排部署,贺龙决定先打石门进犯之敌,吃中饭前打响,天黑之前结束。因为石门进犯之敌虽兵力强大,武器装备很好,但在大山不易施展,况且那里的地形有利“设伏”,敌人必须经过樟树大山夹沟进来,而且那里是进犯之敌唯一的通路,红军就在天星“设伏”,整个战役的地形地理极为有利红军作战。战斗结束后,再转掉头过来,大部人马赶到娄子、竹马“设伏”,消灭澧县进犯之敌。红军分析,石门国民党军强大,敢于进犯,但地理地形对红军有利,无论来多少敌人,都可在这里“包饺子”,可以把他们全歼在这里。而澧县赶到官亭的“国军”,则胆小怕事,由平原进山,不敢冒进,估计澧县的敌军进来较慢,动作迟缓,这里的战斗是“先虚”“后实”,诱敌深入,让他们进入山区后,再“设伏”歼敌。整个战役,绝不能同时开战,同时对付两面之敌,一定要避免“两面”作战,即使敌人同时赶来,也决定先打石门之敌,再打澧县之敌。</b></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果然到了那天,石门强悍之敌上午首先赶到官亭的樟树、青龙山下,红军已用主力在天星“设伏”,只要两千敌军走过樟树青龙大山的夹沟,让他们进入设伏的“口袋”,就把夹道退路堵死。中午吃饭时“接火”,战斗打响。红军早已派一个连的兵力在樟树青龙夹道的山口前“迎接”,边打边退,引诱敌军进入天星“伏区”。石门敌军见红军不堪一击,一打就退,马上大部进入追赶,直到进入天星“伏区”,此时红军炮火震天聋耳,枪声大作,弹如暴雨,杀声惊天动地,红军四面八方从天而降,战士个个奋勇杀敌。敌军马上向夹谷后退,退路已被红军堵死,成了“关门打狗”,一个国军的指挥官连呼“上当上当”、“完了完了”。绝大部分“国军”举手投降,不少国民党兵被红军捉到时,都是在路旁的山沟里、田里、堰里,腿脚都是湿的。整个战斗打了近三个小时,全歼石门来敌二个营近二千多人,生俘6个连长、2个营长、1个团长、高级参谋指挥军官150多个,缴获敌军枪枝、弹药无数,生擒战俘一千多人,战马20多匹,死伤敌军600多人。其它军用物资电台、马匹成堆。下午2点战斗胜利结束。</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天星山上红军一声军号,马上转战赶到娄子、竹马,红军立即在青鹤“设伏”,准备“迎接”澧县进犯之敌。红军的军情分析十分准确,澧县来敌异常小心,胆小怕死,生怕跳进红军的“陷阱”。从澧县到官亭走了整整一个上午,还距官亭约20里路的地方就停下来了,“国军”派兵前来官亭大山侦察红军的情况。下午3点,敌军侦察人员返回报告,红军大部已经前往天星迎战石门来敌,这里只有少部红军阻击他们。他们在报告这个消息的时候,天星的战斗已经结束。红军主力刚赶到娄子青鹤“设伏”时,正好和国民党兵遭遇,战斗接着打响。红军情绪高昂,在青鹤“伏区”包围了敌军,连发三次冲锋,活捉敌军200多人,打死打伤敌军500多人,夺路逃跑敌军1000多人,战斗在天黑之前胜利结束。全军大喜,“两战”两胜,红军就在娄子的山上杀猪宰羊吃晚饭,晚上又赶到长乐开庆功大会。据说现在的娄子村,就是那次红军在那里吃饭时丢在山上的炉子炖钵,漫山遍野都是,后取名炉子。现在的青合村,就是当年红军在此“设伏”,战斗打响后,树上的白鹤全部被枪炮声吓走,成了“青鹤”。现在的长乐村,就是红军开庆功大会的地点,后取名为“长乐”。</b></h1> <h1><b>  1935年11月1日,贺龙打了大胜仗,妻子蹇先任在岩龙何家湾生下一女,王震将军发来贺电,上面写的是“祝贺贺副主席生了一门迫击炮。”贺龙看了后非常高兴,大笑不止。后萧克为贺龙的这个女儿取名为贺捷生(贺捷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原军事科学院百科部部长,少将,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意为“战斗告捷时所生。”</b><b>同年11月19日,大部队便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出生不到二十天的贺捷生成了长征中最小的成员。</b></h1><h3><br></h3> <h3>本美篇是根据一些老人流传下来的口头传说整理而成,也属当地民间故事。(宜以传奇故事视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