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早,成长正当时——文缘工作室工作纪

宋美静

<h1><font color="#39b54a"><b>活动时间:2019年5月14日<br></b><b>活动地点:莱山区烟台大学附属中学<br></b><b>活动主题:由细节处打磨突破教学重难点<br></b><b>参与人员:姜玉莉老师、刘思忆、周雪琦、宋美静</b></font></h1> <h1><b><font color="#333333">  </font><font color="#39b54a">又是一年春光好,杨柳依依、桃花灼灼。适逢春暖花开、万物萌发之时,我们来到了烟台大学附属中学,参加了工作室主持人姜玉莉老师组织的观课评课活动。</font></b></h1><h1><b><font color="#333333"> 本次的活动流程有:</font></b></h1><h1><b><font color="#333333">1、观摩山东省文言文教学优质课;<br></font></b><b><font color="#333333">2、观摩工作室教师的展示课;<br></font></b><b><font color="#333333">3、集思广益,交流收获。</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一、观摩山东省优质课:</font><br></b><b>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观摩了“山东省中学文言文研讨会”中的优秀课例——《湖心亭看雪》。这篇由张岱所写的古代名篇,虽篇幅短小,却意蕴深长;虽看似浅显,却暗藏乾坤;虽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因此对这篇古文的解读、讲授相当考验执教者的教学功力,既要解读透彻,又要打动学生,实属不易。</b></h1> <h1><b>在这堂优质课中,教师处处关注教学细节,处处体现出了自己的教学智慧。<br></b><b><font color="#1564fa">(一)用一“梦”字贯穿整课:</font><br></b><b>1、由“梦”导入本课:“在明朝,有一个人物将自己的前半生当作一场梦,写成了一本书……”<br></b><b>2、用“痴”人说梦点明张岱品格,结束本课。<br></b><b><font color="#1564fa">(二)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感:</font><br></b><b>教师在本课中设置了3个基础环节:<br></b><b>1、我能读得准;<br></b><b>2、我能辨得清;<br></b><b>3、我有一双火眼金睛。<br></b><b>教师用这三个环节唤起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且巧妙地将“朗读全文——掌握注释——疏通文意”贯穿起来。<br></b><b><font color="#1564fa">(三)启迪学生深入思考,挖掘张岱内心世界:</font><br></b><b>在本文中,体悟张岱内心、品格是重、难点。学生很难直接窥见其中真谛,所以教师的循循善诱显得极为重要。<br></b><b>教师在引导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分别提出了以下问题:<br></b><b>1、张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寻找一个最贴切的字来评价他。<br></b><b>2、张岱的“痴”体现在何处?<br></b><b>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原本不够活跃的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讲授,逐渐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各抒己见。</b></h1><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 <h1><b><font color="#39b54a">二、观摩刘思忆老师执教的《表里的生物》:</font></b></h1><h1><b> 在本次观课评课活动中,滨海中学的刘思忆老师来到烟大附中的6.1班,为师生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好课。</b></h1><h3><br></h3> <h1><b><font color="#1564fa">(一)导入时,考题重现,关涉学生生活:</font></b></h1><h1><b> 导入时,思忆老师直接出示了本次期中考试的作文题目《新发现》,激发学生的的共鸣,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和期待。</b></h1><h3><b><br></b></h3> <h1><b><font color="#1564fa">(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font><br></b></h1><h1><b>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默读文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但在阅读过后,学生概括出来的内容不够完整,比较零散。思忆老师采取多人合作、补充的方式,将文章内容归纳了出来。为让学生加深印象,思忆老师要求全班齐读文章主要内容。<br></b><b> 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思忆老师让学生逐步学会概括的方法,也锻炼了学生概括表达能力。</b></h1> <h1><b><font color="#1564fa">(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人物:</font></b></h1><h1><b> 为了让学生更加熟悉文本,有身临其境之感,思忆老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余同学画出描写人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形象。</b></h1><h1><b> 在学生品析人物形象时,教师适时进行了方法指导,让学生能有法可依。<br></b><b> </b></h1> <h1><b><font color="#39b54a">三、课后研讨,交流收获:</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1、思忆老师的授课反思:</font><br></b><b> 通过讲授《表里的生物》这节课,我了解到自己存在以下不足:<br></b><b> 一是在准备课文时,我把教学目标设置为了解写作思路和分析人物性格,均匀用力,并没有将重点突出,造成课文文本分析不到位的情况;<br></b><b> 二是在各环节的任务分配上,给学生的指令过于模糊,使学生完成任务时未达到老师的要求,影响了课堂进度;<br></b><b> 三是在内容扩展上还过于浅显,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需要再思考加强,趁热打铁,让学生在了解文章中心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提升。</b></h1> <h1><b><font color="#39b54a">2、工作室成员的听课感受:</font><br></b><b> 周雪琦老师:思忆《表里的生物》这堂课,以“我的问题”入手,巧妙地梳理发现和猜测,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分角色朗读、细读与朗读指导相结合,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我”的个性特点;最后,回想自己童年类似的经历能够借助同理心,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获得良好的生活体验。<br></b><b> 宋美静老师:思忆老师的课环节清晰,进行流畅。思忆老师注重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植根文本进行思考,使得学生的学习思考能有足够的依托和支撑。</b></h1><div><h3><br></h3></div> <h1><b>通过本次课例的观摩,我们意识到:<br></b><b>1、要从细处打磨突破教学重难点,就应深入文本,吃透教材。把教参作为出发点,衍生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应照本宣科,人云亦云。<br></b><b>2、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而不应将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教学中的每一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值得考究磨炼,教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br></b><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细节决定成败,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用心观察并努力创造出几个精彩的、个性的教学细节,就可能活化课堂,绽放精彩,提升课堂实效!</b></h1> <h1><b><font color="#39b54a">  陆游曾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的学习、听课的感悟永远是浮在教学表面的。教学细节的打磨锤炼也非一蹴而就,朝夕即成的,它源于每堂课的实践中,源于每个环节的深思熟虑中,源于煞费苦心的字斟句酌之中。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为每个学生献上一堂精彩纷呈的好课,我们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备好、上好每一堂课!</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