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国书法伴随着华夏五千年文明发展过程,是由汉字书写进而演化为一门艺术的,这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一枝奇葩。</h3><h3> 5月14日上午,2019年河南省书法教材研讨培训会在新乡明德小学举行。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河南省基础教研室乔建修主任,新乡市教育局刘运学局长,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李逸峰教授。</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简短的开幕式过后,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助理李逸峰教授做了一场《楷书临摹教学三题》报告。这场报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李教授从书法技巧方面重点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掌握基本笔法;二、分析字法结构;三、尝试集字创作。</span></h3><h3> </h3> <h3>李教授说:“学书法应该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信心”。我们每个人学书法的出发点不同,个人因素也有差异,大多数人到最后仍是达不到书法家的高度,用教授的话说就是“写不过王羲之、颜真卿、褚遂良”,是不是我们就不写了呢?</h3> <h3> 很明显,不是的。学书法不仅仅是把毛笔字写好,更重要的是要把中国书法文化传承下去。我们书法教育者不仅是学习者,也是传承者,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精髓是积淀下来的,是需要传承的,不能被西化,更不应该否定、摒弃自己的文化。所以,要在孩子心中播下一粒书法的种子,将来是要结出中国书法文化的硕果。李教授运用观察类比的方法,将汉字基本笔画分四类展开详细讲解,即横向、纵向、斜向、转折。整个一上午,会场秩序井然,听课老师或奋笔疾书,或录音拍照,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汲取养分。</h3> <h3>集字练习</h3> <h3>临帖过程中的可见因素和不可见因素</h3> <h3>下午有幸听了新乡市卫滨区书法教研员赵文丽老师的讲座,主要给我们讲的《2019河南省书法教材培训书法教学与思考》,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问题:</h3><h3>1.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2.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任务是什么?</h3><h3>3.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h3><h3>4.现阶段书法教学开展情况</h3><h3>5.如何上好书法课?</h3><h3><br></h3> <h3>接着是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赵鹏杰老师的《书法教学》讲座。赵老师来自一线,在讲座中,他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多年了在书法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大家。从赵老师身上,我能感受到敬业奉献、向上豁达的长者风范。</h3> <h3>最后出场的是黑龙江农经学院张永昌教授。张教授特别强调民族文化自信,他讲了一个“可怕”的笑话,发人深省。说,一个老师问:“谦xùn的‘xùn’怎么写?”学生回答:“我知道,是杰克逊的逊。”从他的讲课感受到他的学者风范,谦虚,好学,乐观向上。语言中处处展示的是中国文人的气息,一种耳听八方的教学应变能力无不感染着我们。</h3><h3><br></h3> <h3>中国书法对日本,韩国,朝鲜的影响巨大,大约肇始于公元3世纪,汉人东渡,将汉字传入日本、韩国、朝鲜。后来,随着儒学和佛教在流传,日本、韩国、朝鲜的文字都借鉴了中国的汉字。图为日本书法,我们没学过日文也能看懂一些文字。</h3> <h3>图为韩国出土的墓碑,即使没学过韩文也能看懂一些内容,韩文、日文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借鉴了中国的汉字。</h3> <h3>1947年,北朝鲜发行的人民币。</h3> <h3>中国运用黄金分割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看了以上图片,民族自信,油然而生。</h3> <h3> 接着,他又从注重书法课文化内涵方面详细讲解。书写本身即文化,带大家认识了“席”“几”“案”“桌”书写方式的演变。“一拳一尺一寸”具体指的是什么。尤其是“一尺一寸”的讲解,指正了我一直以来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尺”“一寸”,要因人而异。</h3> <h3>中国文化一脉相承,拿筷子的方法,和我们拿钢笔拿毛笔的原理是相通的。</h3> <h3>成为书法家的三重身份:</h3><h3>第一层次:匠人</h3><h3>第二层次:艺人</h3><h3>第三层次:文人</h3> <h3>利用午休时间去参观中原博物馆,感受中原大地的灿烂文明。</h3> <h3>新乡学院学生设计作品</h3> <h3>牧野华章浮雕墙</h3> <h3>千佛石雕</h3> <h3>两天的培训,累并快乐着,真的不想回去了,再来两周的集中强化训练多好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