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br> 接到二月二活动任务时,第一个念头是推掉,假期刚满积累的工作不少,而且感冒未愈,咳疾反复,也实在不想多事。</b></h1><h1><b> 2月24日,是临时小组第一次开会分工的日子,抱着看看情况的心态随闫瑞芬主任和张丽玲同赴得胜堡接受分工。地点在堡子湾乡得胜村两委办公室,位于得胜堡南门东南面一所大院的五间排房中。我们是第一拨到的,村庄没有城市效应,初春的风还是生冷刺骨的,虽然一大早便有人生了炉子,房间里也并不暖和,幸好同行的闫姐买了热贴,敷在后背上,一直热乎乎的,否则,我的咳疾又会拖延许久,丽玲没吃早饭,泡了碗面。这档间,人员陆续赶到,一阵忙乱后,各自就位,大家来自不同部门,有很多生面孔。分别坐下后,我看到本次活动的导演—薛晋诞,一位个子不高,微胖,花白头发,戴着眼镜,总是一副笑模样,精神头十足的工作者,生活水准提高,保养得好,无法判断年龄。六位舞蹈老师是来自各个学校的文艺骨干,科班出身,又年轻、充满朝气,满满的文艺范,她们应该是担任活动的主要培训工作的,和我一样抽来辅助活动的工作人员也是六人,还有一个颇为高大上的称呼:导演助理。</b></h1> <h3><b style="font-size: 20px;"> 带队的是宣传部副部长熊向峰,国字脸、浓眉大眼、很壮实。他一边忙着安装导演带来的笔记本电脑、转换机等设备,一边联系没有到位的工作人员,安置就绪后,薛导打开电脑,插上U盘,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简单介绍这次活动的节目思路。音乐响起,大家都安静下来,只有薛导一个人的声音。开场是例行的威风锣鼓,只是声势浩大,仿佛漫山遍野都是鼓声,激扬的锣鼓声渐渐弱怯,一阵轻薄的乐声从鼓声中升起,渐渐清晰如平静的湖面,冉冉于湖心漫出一首古歌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有何哉”就在大家沉浸在舒缓悠扬的歌声中时,一声诡异神秘的尖叫迸裂湖面,接着是整齐的扑嗒嗒、扑嗒嗒的旋律,让人眼前清晰地出现了一位头戴高帽,身披鹤衣,脸上涂着各色油彩,手足并舞,环绕祭坛念念有词的萨满的形象,继而又是歌谣,隐隐战马厮鸣、风声、旗声、搏击声、奔跑声,混在一起,仿佛不远处的得胜堡内正在两军对垒,剑拔弩张……这时音乐戛然而止,大家都有些茫然,不知道这次活动的演出是什么?我们又来做什么?薛导在结束系列音乐和视频的播放后,深思片刻说:“我的思路还不太完整,今天先把音乐发给大家熟悉一下” ,说话间,熊向峰已经建好一个微信群,我看到里面有些人不在现场,心里推测,之前他们已经开始筛选参加的演职人员,我们是来辅助完成最后的合成,音乐发在群里,我看到每一段音乐都有相应的舞蹈,场面十分盛大。这可能是一次不寻常活动,忽然我想一探究竟了。</b><br></h3> <h1><b> 具体的分工是在2月26日,我和张丽玲一组,配合赵格琼、刘玉峰两位舞蹈老师、排练炭素厂、化肥厂、宏赐村三支队伍合在一起约70余人的长扇舞。按照薛导的策划,长扇舞队有200人,另一组是古店镇的队伍,我在心里忐忑着,这么多人的舞蹈分头排练,短时间内,怎么能合在一起,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尽力而为吧。两位舞蹈老师先从基本动作入手,喊着节拍进行练习,小赵老师领跳,刘老师喊“一二三四”,我和丽玲在队伍前后看哪位演员跟不上拍子,或者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集体舞的动作不是太复杂,大家很快学会了,只待精细规范、合音乐了。第一天的排练顺利结束,我们对队伍做了调整,把动作标准优秀的演员放在前面。尽管我们都没有明白,排练这个是用来做什么的。<br> 接下来开始和音乐,为长扇舞配的背景音乐是一组9分钟的交响乐、宏大、层次丰富,转换变化节奏点完全不同于平常听到的那些节奏感分明、轻快随意的广场舞的乐拍。对于那些年龄偏大,毫无音乐基础,只是日常参加健身舞的农村妇女而言,无疑是个莫大的挑战,练了一个上午,连基本的整齐都不能完成,更别说规范一致了,小赵老师有些紧张,我和丽玲也觉得没底。之后我们反复听音乐,两位老师也尝试了许多方法,虽然正赶上倒春寒降温,但是老师和演员都毫无怨言、不辞辛苦,按部就班的进行排练,丝毫不懈怠,在她们身上我感到一种凝聚的力量,因为这次活动,大家都是义务的。短短两天的集训,队伍稍有模样。</b></h1><h3></h3> <h1><b> 2月28日,进行初次整合,我们齐聚得胜堡前。正式演出的舞台还在规划搭建中,郭尚元部长风尘仆仆,在薛导的介绍下和负责舞台设计的智点传媒老总李中日商谈细节。临时练习的舞台在正式舞台背面,一所新建的房舍和一带长廊中间的土地上,背景是一幅硕大的图板,上面红底白字“逛长城庙会,过得胜大年”,平整过的土地上面临时铺了绿色的纱网。得胜堡在做旅游开发,新建的房舍和长廊都是青灰色的脊顶,本着仿古的基调,延伸着历史的沧桑。<br></b></h1><h3></h3> <h1><b> 在得胜堡排练的是农耕和旗舞,由于杨素芳另有事情,整个农耕和旗舞的排练由团委小高书记和李娟、王红宇两位老师负责。演员来自得胜、高家窑、磨复其湾、李三窑四个村,平均年龄50出头,没有一点演出功底。好在他们的演出完全是按素日里务农的场景来编排。两队妇女,每队各20人,一手持盆一手模拟播种、施肥的动作,只要做到手势、步态一致即可,男子一队40人,持锄头,随音乐做锄地状,亦是只要和上即可,不甚求标准统一,要的就是这份本色的拟态。旗队有百余人,列成三角形,分坚旗、横旗、摆旗三组动作,和长扇舞一样,动作不复杂,但和拍不易,尤其是既和拍又整齐更是不易,虽然我还是不能完全明白这场演出的主旨,但是我由衷地佩服薛导,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胆地让一群土生土长的农民转换角色,若非真有两把刷子,断不会冒险。</b></h1><h3></h3> <h1><b> 这将是一场盛大的演出,我们各自负责其中的一个片段,今天,连缀起的也只是一部分,但我还是看到了一个雏形。农耕一节是这次演出的核心,薛导每日坐阵指导,兼有助理精心排练,大样子已经很完整。长扇舞却是惨不忍睹,两支队伍(炭素厂和古店镇队)由不同的人排练,本就不甚熟练,初次合演,人数众多,加上动作又做了调整,节拍有增减,在场上参次不齐,混乱无序,薛导显然很失望,一度有砍掉节目的念头,助理和老师也感到力不从心,下午的练习中,演员们精神萎靡。晚间,群里通知,碳素厂队继续排练,古店镇退出演出,由区址锣鼓队队员接替长扇舞的排练,这支队伍舞蹈基础好,排练方便,这样安排对演出成功会有把握一些。我们的任务没有终结,而是要坚持到底了。<br> 经过初次合成,长扇舞的动作确定,我们的排练很顺利,虽然有个别演员因为担心体力不支而退出,整体队伍还是非常有序。接下来的两天,群里热闹异常,不断有新消息传出:薛导去职中选了40名学生参加演出,另选了3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助演,薛导将各章节音乐做了增删,内容更加丰满。。节日临近,老师和演员们都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投入排练。</b></h1><h3></h3> <h1><b> 按计划3月4日是开始总合成的日子,天气回暖,阳光明媚,所有的队伍集结到得胜堡。舞台虽未竣工,但是主台已经布置完毕,可以使用,那是一个三层的舞台,主舞台长45米,宽30米,二层副台长60米,宽10米,三层副台是夏季建好的水泥平台,这样的舞台可以分层次立体全面展示演出效果,之前我还在揣测演员队伍不断增加,场所是否够用,此刻却释然了,目测这个舞台足以容纳500人表演,我在心里估算了一下,长扇舞是151人,加入18条龙队表演,演员是295人,加上道具所需空间也足够了。<br> 那天是我第一次看到龙队,他们是二月二的主角,之前为参加市里正月十六的比赛,已经排练成熟,尤其是两条紫蓝色的龙,舞得活灵活现,仿佛在穿云腾雾、推波助澜、气势逼人。舞龙穿插在每个篇章中,彰显“长城龙”五谷丰登的庙会主题,助理和老师重新调整分工,负责演员上下场的进出,节目由薛导和他的团队去揉合打磨。我们几个重又聚在一起,各自描述着排练的情景,也看到彼此排练的节目片段在舞台上的展示。第一次合成不是尽善尽美,但是比预期效果要好,和演员乘大巴车返回时已是8点多了。满脑子被即将到来的大汇演占据,似乎也不觉得太累。</b></h1><h3></h3> <h1><b> 3月5日,离正式上装演出的时间只有两天了,大家都各忙各的,见面也顾不上说话。薛导的情绪有些激动,不断地指正每队的演出,本就健谈,这一来话更多了。连日的编排选人,加工节目细节,薛导有点撑不住,午间餐时,几乎没吃,只靠喝水维持体力,看起来确实疲惫得很,中午在群里留言,要休息一下午,他的留言很幽默“我太累了,排练的时间过于长了,让体力消耗太大,有些透支。原本今天下午还要排练的,我怕自己坚持不了,就给自己放了半天假,刚才关机睡觉了。今天我要休整一下,让自己有精力去做好后面更为艰苦的工作。今天下午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新荣区政府花了钱让我住宾馆,就要替政府把床费挣回来,要不,使用率太低,就赔了。”熊部长说,在新荣策划节目的这段日子,薛导每天2点睡觉,4点起床,几乎通宵不眠,白天还要满场跑,不断修整节目的细节,从音乐到舞蹈都是一人所为,务求至精、至美。</b></h1><h3></h3> <h1><b> 老师们也是默默付出,虽然节目几经变化,面对年龄都足以做她们的爷爷奶奶的演员们,她们依然耐心有加。节日渐近时,整天在会场,会场没有硬化,只是在平整过的耕地上铺了一层绿色的纱网,一两个人走还好,若是十几个人同时走过,细细的黄土便从孔中溢出,随着人的脚步飞扬,也就是半个小时左右,大家的衣服已经覆满黄土。正值开春,河开之季,旷野之中,一过午间便会起风,漫天黄土纷扬,于眉间发际沾粘,苦不堪言,这就是真实的农耕生活,不是我臆想中的田园,起初是倍感辛苦,几日下来,渐渐习惯。每日在阳光和土地间忙碌,心里是莫名的踏实和放松。孟子说:“汝非鱼,焉知鱼之乐”,每一种生活都各有困扰也各有意趣。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若说辛苦,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很辛苦;若说快乐,乐知天命,安守内心的人都会快乐;若说理想,能管理好自己的人,都会实现理想。</b></h1><h3></h3> <h1><b> 2月6日的强化排演很顺利,我看到台上的演员专注的投入演出,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年龄,他们淳朴的表演感动着我。2月7日,舞台布置妥当,主背景是一段缩小的长城,二层、三层副台上东西各留了小门,方便演员上下场,舞台两侧各置一个烽火台模型,中空,既是舞台装饰,也是演出的一个道具。所有演员的服装、道具全部到位。彩排效果非常好,对第二天的演出,我们充满期待。3月8日早晨6:30分,我们到达会场进行准备,舞台两侧铺了红色的地毡,各种烘托节日气氛的物品渐次装点完毕,负责其它活动的工作人员准时到位,不断有游客到来,临时设立的停车场被各种车辆填的满满的,堡里堡外都是到访的客人,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得胜堡在春风中苏醒活跃起来。</b></h1><h3></h3> <h1><b> 这是一幕以隆庆议和为主线,用民间传统“二月二、龙抬头”的舞龙祈雨风俗銜接,演绎百姓生活的大型历史情景剧,展现得胜堡久远的历史和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开场前,200面大鼓安置在舞台上,嘉宾就座后,主持人登台,简短的前奏,完成了两项签约,点到了这次活动的主旨,身着大红绣花服装,包着绣花红头巾的鼓手已经准备就绪。致辞完毕,演出开始,这次演出没有专业演员,都是来自新荣本土的民间艺人和群众演员。200位鼓手随乐声挥舞鼓槌,起落翻转,缓急顿挫,展现着独特的鼓舞,舞至昂扬激越时,三队学生手执数米长的红、黄、蓝三色彩绸插在中间,接着,龙队躬身上台,两对四条金龙静卧于彩绸下,鼓声渐弱,龙头蜿蜒升起,清脆娇嫩的童声伴着金龙盘旋响起“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囤流”。锣鼓迅速撤下,彩带随后,偌大的舞台上,两对金龙嬉戏,游弋、翻腾、欢跃,旋即,古歌谣悠然唱起,农夫挥锄在前,农妇持萝在后,有先生装扮的长者领着三个孩童穿梭其间,清亮的唢呐声呈现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的诗景,分明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歌谣毕,祭祀开始,三层台上的巫师们双手上举,在神秘的乐声中夸张地摇摆舞动围成一个圆圈,仰天俯地,喃喃祝祷,望神祈雨,雷电声起,喜雨破云倾注,人们奔走相告,举额欢庆。祭拜者完成使命,退入角门。碧蓝的天空下,舞台就是土地,牛耕于野,鸡鸣犬吠,继续平静祥和的生活。回首转身之际,风云突变,急促的马蹄声横冲直撞而来,百余名旗手奔跑登台,密匝匝在台上站定,龙旗迎风飘荡,耕夫、农妇挽臂踉跄而行,战鼓擂动、硝烟弥漫。惊魂未定的母亲穿过方阵,焦灼又茫然地四下张望,已披上铠甲的儿子远远跑来,不及近前,跪地而行至母亲身旁,紧紧相拥,母亲爱抚不舍,尖利的号角声激起阵阵黄沙,儿子决然离去,一队手持盾牌的甲兵隔断了母亲追赶的脚步,女儿遥遥拜别,挥泪无语。边陲重地,战争的爆发只在旦夕之间,冗长而沉重的呜咽声令天地失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和谈成功,拨云见日,轻快的唢呐吹走漫天云翳,喜庆的人群中,母亲一步一停,迟疑忧心间,儿子从千军万马中飞奔而来,女儿也回来了,劫后余生的一家人重又团圆,扶犁耕作,安享太平。舞台上,欢庆的秧歌跳的酣畅淋漓。</b></h1><h3></h3> <h1><b> 执诏和圣旨的人在音乐渐缓后陆续退到两边的舞台角门后,主舞台上的人群依旧在欢腾、柔和欢快的乐声弥漫在阳光明媚的晴空中,一阵激烈的鼓弦声击破了这份慵懒的闲适,贾江着一身大红蟒袍,从罝于三层高台中央的耕犁后面缓缓走出,一声高亢的“龙抬头”让人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晋剧唱腔是娓娓而拖拽的,有着浓浓的拉家常的味道,只是在新荣这片土地上,掺和了一半内蒙元素,唱出来有了肃杀悲壮之气,这曲龙抬头,用的是京剧名角于魁智的原词,在这儿唱出来,大气磅礴、九曲回肠、应情就景。“龙抬头,惊动了崇山峻岭,霹雳擂天鼓,闪电照红樱,长城今日风云会,风起云涌好起程,养育了五千年东方神圣,夹带着九万里中华豪情,龙抬头,圆了长城和平梦,龙抬头 黄河追日步匆匆,龙抬头,人间留下多少爱,龙抬头,华夏今日腾飞巨龙,龙抬头,向苍穹”。贾江虽是民间艺人,却是世代传承的唱腔,自幼学习、功底好,一直是新荣晋剧团的顶梁柱,舞台形象也压场,在这场以形体表演为主的剧作中,他的演唱成为活背景。</b></h1><h3></h3> <h1><b> 舞台上的演员在戏曲声中散尽,又一群演员手执祥云登台,刹那间祥云回旋环绕在贾江身边,缓缓飘走,长扇队登场了,彩衣花扇,上下翻飞如群蝶弄花,左右摇排似长河起浪,满场的春意盎然,缤纷灿烂,接着18条彩龙呼啸而来,穿插在长扇队中,此起彼伏,只觉目眩、浑然忘却置身于何处了,最后一节音乐结束,长扇队顺利有序地撤下舞台,龙队尽兴乘风而去,只余下高台上四条紫蓝色的继续舞动,主台上志愿者们在紧张地布置凳子,预备千人理发队登台。<br> </b></h1><h3></h3> <h1><b> 晚间细雨伴梦,凌晨方止,看来这舞龙祈雨并非空穴来风,传统习俗冥冥中合着天时。3月9日,是活动的最后一日,一切井然有序,按习俗,有一个舞龙巡游,是父母官在春耕开始前与百姓同乐,并督促耕作的集体活动。春雨初歇,草色微萌,天空是晶莹的蓝色,红日初升,空气里清新的水汽十分舒服,一行人说笑归来,祥和的氛围感染得身边雄伟的得胜堡也在一片霞光中变得柔和多情。有媒体对演出进行全程摄像,我们的任务圆满完成,悬了多日的心,落在肚子里。感谢上苍看顾,这几日晴暖,虽有风却没有扬沙,我的咳疾渐好,而且结识了数位有才艺的小老师们,亲自体验到了薛导创作完善的过程,为一场盛大的演出添了一臂之力,幸甚。</b></h1><h1><b> 由于编排时间长,参与此次活动的人员甚多,居住在得胜村的演员们还肩负着配合乡干部兼任后勤工作,看护道具,准备热水,等等不能尽述。我所记录的只是其中的一个点而已。<br> </b></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