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气阴雨绵绵,似觉一身很不自在,这里胀,那里酸,唉,怕是真的老了。</p><p class="ql-block">无聊之下,读微信。读到一篇报道湘雅二医院为一位十岁女孩作心肺联合移植的新闻。读毕,勾起了我的一场久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那是十六年前,2003年9月20日。这天上午九时,也是在湘雅二医院,由著名胸心外科专家胡建国教授主刀的湖南第一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开始进行。病人叫郑长贵,一位才20岁的青年。手术前大约半个月,医院就请我到病房进行前期釆访。我先后采访了胡建国教授和他的团队,采访了病人和他的亲属,到图书馆借阅了有关器官移植方面的专业书藉,直到手术的那一天,我一早就守在手术室门外,作现场釆访。下午两点多,手术结束。我是这场载入中国胸心外科史册的大型手术唯一全程现场采访的新闻记者。</p><p class="ql-block">这场手术的经过,可以说是惊心动魄。参加这场手术的前方和后方人员多达一百多人。当时,湘雅二医院的院长是尹邦良教授,他也是一位胸心外科医生。那天,他始终在手术室调兵遣将。这场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器官捐献者,其实是距离医院几十公里外的一处刑场上的一位死刑犯。几声枪响之后,医生们第一时间在器官摘取现场切下第一刀,与此同时,信息马上传送到医院的器官移植手术室,受术病人同一时间被送上手术台,开始开胸手术。以后的每一分钟,两个现场都紧密协同进行手术步骤。运载供体器官的救护车在警车开道之下,风驰电掣地从闹市穿过,向医院飞奔。车到医院,摘取供体器官的医生跳下汽车,携着器官冷藏箱一路飞跑奔向手术室电梯,电梯旁,两名护士守在门前,迅即开启直达手术室的电梯。就在器官进入手术室的同时,主刀的胡建国教授沉着地将受术者病变的心赃和肺脏从其胸腔取出……那是怎样令人震憾的场面!我实在无法用文字向读者一一描述!</p><p class="ql-block">呵,生命!我们原本如此脆弱的生命!当生命之舟行将沉没的时侯,惟一能拯救你的,便只有医生!</p><p class="ql-block">我们应当感谢和讴歌医生!</p><p class="ql-block">在多方采访的基础上,我撰写了关于这场手术的故事,但一直等到术后一百天,病人完全康复,我才将这篇8000多字的文稿交媒体发表。术后百日的那天上午,我又去了医院。在外科大楼的病房里,一群护士手捧鲜花来到病人小郑的病床前,祝贺他平安度过术后一百天。</p><p class="ql-block">记得送花的护士长叫肖树。</p><p class="ql-block">也记得病人小郑脸上滚滚落下的泪珠。</p><p class="ql-block">后來,我的这篇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题目叫《沉没的生命之舟,恩人医生操刀为你换心肺》。时间过得真快。如今,16年过去,病人小郑巳成为亚洲心肺联合移植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幸存者。</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幸运者。</p><p class="ql-block">这位来自乡下的普通农家的孩子,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恩人医生!</p><p class="ql-block">他已完全成为一个健康人。他的手术的成功,改写了一部中国胸心外科史。</p><p class="ql-block">当年,稿子送医院审读后,医院派了一位姓徐的支部书记专程来我的办公室,送给我一个两千元的红包。这对于清贫的我好似雪中送炭。就在那个周末,我去了女儿家,用红包的钱给我的小外孙买了一堆吃的和玩的。那年,小外孙月月才两岁多。</p><p class="ql-block">今年春天,我和胡建国教授小聚。粗茶,淡饭,浊酒一杯,聊些鸡毛蒜皮,道些芝麻小事。他稍长于我,巳退休,古稀之人,鬓发依然青青,难寻几缕白发。一代名医,退而未休,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p><p class="ql-block">我曾经用深情的文字为他做过专访。我很敬重他!</p><p class="ql-block">有一种崇高叫奉献!有一种恩人叫医生!</p><p class="ql-block">呵,那一年,那件事。</p> <h3>往事如烟。惟有当年记下的一行行文字,让我寻觅到昨日留下的足痕。</h3> <h3>悠悠长梦,十六年过去。昨天的岁月,不知不觉去了远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