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福建土楼记 手机随拍

似曾相识

<h3>2019年5月11日晨江津8人行,从重庆T2航站楼乘最孬的西部航班(6点25至上午8点25)抵达厦门机场。受到厦门光线摄影学院赵岗老师的热情接待,用五辆高档轿车亲至领队自驾带我们游漳州南靖土楼群。①漳州南靖土楼第一站大坪。②参观700年火烧土楼并进午餐,③下午参观云水谣风景区。④田螺坑风景区(五座土楼,民间称之为“四菜一汤”)</h3><h3>赵老师不仅给我们免交通、伙食还给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参观及欣赏条件,百闻不如一见,深临其境,亲眼目睹和感受到了倚山偎翠,方圆错落有致的土楼群座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我们先在景区观景台居高俯瞰一会儿,赵老师看见两个观景台站满了人,决定下山到土楼民居体验一下,傍晚又登山到观景台拍夜景。那座座土楼的形状仿佛就像蘑菇般的绚丽多彩,夜间的土楼群在灯光的衬托下,烟花弥漫绚烂多彩,就像颗颗夜明珠撒落人间,场景壮观令人震撼。入住邻四菜一汤的聚源酒楼。</h3><h3>12号①晨拍紫云山晨曦,②参观500年紫云山寺庙。下午③东倒西歪,④塔下村一河坑土楼群拍黄昏,塔下村拍夜景。(仍然入住聚源酒楼)<br></h3> <h3>南靖土楼第一站大坪风景区。</h3> <h3>漳州南靖700年火烧土楼,至今还住着25代传人十四口四世同堂之简家。每天接待游客、讲解、餐饮,售土特产品。由于原生态的所以特别畅销。有需要者请与简老板联糸。添加微信:火烧土楼特产。</h3> <h3>陆李纪录700年火烧土楼。</h3> <h3>赵老师带我们走进”云水谣“摄影张老师之家喝下午茶。”云水谣“风景区凭中国风景区记者证、采访证、不分地区摄影证都免门票进景区。</h3> <h3>摄影之家。</h3> <h3>小宝贝走进摄影之家。</h3> <h3>姐弟俩。</h3> <h3>休闲。</h3> <h3>出门转转。</h3> <h3>南靖“云水谣”原名长教,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山川秀美、人文丰富。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树、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 </h3> <h3>大树底下好乘凉。</h3> <h3>树大根深,盘根错节。</h3> <h3>南靖(县长教)”云水谣”风景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怀远楼、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溪岸边,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树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宏伟壮观,其中一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榕树下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伸向远方,据考证是长汀府(龙岩市)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经之路。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那就是长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h3> <h3>小画家在“云水间”写生。</h3> <h3>小画家展示一下小成果。</h3> <h3>快乐女孩们游“云水谣”并摆P0S留倩影。</h3> <h3>为借《云水谣》之名树立品牌,将《云水谣》这部优秀作品的人文意蕴和道德情感充分展现在这条闽西南古栈道上,让游客在观赏奇楼美景,领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的同时,感受闽台交流的深远渊源,当地政府将村中这条长10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古道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将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h3> <h3>夫妻留影。</h3> <h3>水云间留影。</h3> <h3>一灯一榕树。</h3> <h3>陶醉的乡村艺人。</h3> <h3>纪录大榕树枝枝蔓。</h3> <h3>树下特色土楼。</h3> <h3>等待。</h3> <h3>风水轮流转。</h3> <h3>聚焦“云水谣”。</h3> <h3>母女。</h3> <h3> 福建土楼,又称为“客家土楼”。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从中原来到这个气候土壤都很利于生存的地方,成了这里的客人。渐渐地,这群自称客人的人,变成了今天的客家人。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为“客家土楼”。</h3><h3> 在这里,有1962年最年轻的土楼“侨福楼”,也有远近闻名的“土楼王”,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土楼王”。“土楼王”的外形很奇特,它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h3><h3> “进入土楼,大家有没有感觉很凉爽?”我们感受了一下,确实是很凉快。“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冽风侵袭,所以楼内形成了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为什么要建这么厚的墙呢?这么厚的墙又是如何建的呢?查百娘说主要是为了防御所用,防野兽,也防贼防盗。建筑的工序很复杂,据说土楼还有防震的作用呢。</h3><h3> 那么,承启楼为什么能被称为“土楼王”呢?</h3><h3> “承启楼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2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要在每一个房间都住上一宿,要花上一年多时间。“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是对承启楼的生动写照。”</h3><h3> 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感谢赵岗老师给我们提供这次旅游平台。</h3> <h3>纪录土楼。</h3> <h3>土楼留影。</h3> <h3>水映土楼。</h3> <h3>赵老师带领我们走进田螺坑观光景区。门票80元/每人,凡是持有证件的摄影证、风景区釆访证、记者证一律免门票。管理灵活,很人性化。很值得有的景区关卡严格的借鉴。</h3> <h3>天宫殿</h3> <h3>穿越土楼,是土楼摄影之家老师给我们当义工留住瞬间。</h3> <h3>土楼摄影工作室。</h3> <h3>回眸一笑百媚生。</h3> <h3>一群吃货。</h3> <h3>渡船。</h3> <h3>好开心。</h3> <h3>登独。</h3> <h3>虔诚。</h3> <h3>师徒13人在“四菜一汤”观景台合影留念。</h3> <h3>“四菜一汤”我来啦!</h3> <h3>晚霞。</h3> <h3>烟花弥漫美轮美奂,完美呈现出一个自信、包容、发展、创新的文化中国形象。</h3> <h3>俯视“四菜一汤”烟雾缭绕。</h3> <h3>仰望“四菜一汤”夜色。</h3> <h3>纪录土楼夜色。</h3> <h3>12号清晨赵老师带领大家来到紫云山拍日出,由于云雾没缭绕,太阳公公头天休假应酬多,喝高了,起床晚了一点。赵老师说:难得来一次,对此地加深一下印象,多待一会儿,大家开始晨练吧!</h3> <h3>赵老师给我留下了美丽瞬间。</h3> <h3>大师们聚焦紫云山。</h3> <h3>飞得更高。</h3> <h3>记录紫云山晨曦。</h3> <h3>飞翔。</h3> <h3>75岁黄全洲老师老当益壮,不甘示弱,也拿出看家本领。</h3> <h3>执着摄影师。</h3> <h3>优秀学生们积极为老师记录精彩。</h3> <h3>对拍。</h3> <h3>舞动青春。</h3> <h3>头顶阳光水中捞。</h3> <h3>当下阳光。</h3> <h3>梯田。紫云山酒店周边环境掠影。</h3> <h3>餐厅。</h3> <h3>泳池。</h3> <h3>紫云山酒店</h3> <h3>光线。</h3> <h3>下午赵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塔下村现存最古老的裕昌楼,也称之为东歪西斜楼度娘告诉我(它的塔身向南倾斜,1972年地震后,目前它的斜度已达到8度),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号称中国式的比萨斜塔古建筑。南靖石桥村的顺裕楼是当地留存最大的一座土楼,土楼直径86米,内有368间房,气势宏伟,有“王中之王”的盛誉之称。日前楼宇显得十分破旧,居住的人也很少了,大多是老年人。参观了南靖的几处各具特色的土楼后,感受到了福建土楼群凝聚着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土楼以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且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真不愧是东方文明的一颗闪烁的明珠,不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村民居建筑,不愧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h3> <h3>500年紫云寺。</h3> <h3>纪录重建的紫云寺。</h3> <h3>民以食为天。</h3> <h3>旅游不仅观赏各地风光、结交各地朋友、记录各地生活、还要品尝各地美食。</h3> <h3>感谢厦门光线摄影学院赵岗老师一路为我们团队买单。</h3> <h3>纪录东倒西斜土楼。</h3> <h3>东倒西歪土楼夜色。</h3> <h3>一叶一菩提,一茶一世界。赵老师还是一位茶艺师,亲至为我们冲泡养身乌龙茶。清凉爽口,消除疲惫。</h3> <h3>喝茶聊天,家长里短。感受厦门茶文化渊源流长,历史优久。</h3> <h3>胸怀若谷,安之若素。</h3> <h3>土楼留影。</h3> <h3>土楼主人,也成为土家客人。</h3> <h3>黄老师也成为土楼土家客人了。</h3> <h3>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习惯、居住习惯逐渐相同,从而带来了居住功能、居住空间组织的趋同。由于建筑形式的精神意义植根于文化传统,从方圆的一直以来对东方建筑的追求出发,在中国建筑的根源、中国古民居的精髓中寻求突破是非常必要的,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师借鉴学习研讨古人的创造与智慧。</h3> <h3>东倒西斜。</h3> <h3>土楼晒果。</h3> <h3>水映土楼。是第一个有山、有水、有桥“独一无二”的土楼。</h3> <h3>古老的名片。</h3> <h3>纳凉。乡村与城市。</h3> <h3>蛤蟆过桥。</h3> <h3>桥下一只鸭。</h3> <h3>天窗</h3> <h3>自信与羞涩。</h3> <h3>小桥流水</h3> <h3>百年丰碑。</h3> <h3>改造后的土楼。</h3> <h3>土楼建筑的内院,既围合封闭又是露天的,但是从来不会发生内涝。原因是露天部分的地坪下沉,通过周边的明沟收集雨水,再利用埋在地下的暗沟排到水渠、河道,也有排到田间地头作为灌溉用途的。这样既避免了水患,又可以收集雨水以作利用,是一种良好的雨水回收体系好办法,即可收集雨水用来浇花,可以降低后期园林维护成本;另外在合院别墅项目中使用,还可以减少业主对下雨时内涝的担忧。现代高科技建造时代,古人的聪明智慧古今中用,值得借鉴。</h3> <h3>保利叁仟,价值连城。</h3> <h3>12号下午回厦门。12.13号入住保利叁仟栋。13号坐城市快速便捷通道交通车,随后坐海轮来到了素有"万国建筑博览"、"钢琴之岛"之称的鼓浪屿。俗称“情侣岛”。</h3><h3>赵老师带领我们在鼓浪屿老街一边转悠,一边拍摄,一边品尝美食。刚登上鼓浪屿就被眼道依山而建,阡陌交通,游人如织,深巷里花影绰约,墙头上藤蔓攀延,窗台上盆景争奇斗艳,处处鸟语花香,整个鼓浪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厦门湖畔。</h3><h3>沿着蜿蜒的海边石道,伴着阵阵涛声,穿过连珠似的片片沙滩,来到了日光岩所在的龙头山脚下。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当年,郑圣王来到晃岩,发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日光岩耸峙在鼓浪屿中部,是由两块巨石一横一竖相依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h3><h3>登临峰巅,极目远眺,海天一色,大陆、厦门岛、鼓浪屿、远处的金门岛美丽风光尽收眼底。碧海蓝天、绿树红瓦,交相辉映;古屋石道、礁石金沙,相映成辉。</h3><h3>再见了漳州南靖土楼!再见了厦门鼓浪屿!<br></h3> <h3>大师走进古浪屿。</h3> <h3>海边别墅。</h3> <h3>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定终身,此身不渝。</h3> <h3>两对情侣。</h3> <h3>鼓浪屿观厦门。</h3> <h3>彩色人生。</h3> <h3>低头族双胞胎美女们。</h3> <h3>情侣。</h3> <h3>穿越。</h3> <h3>航拍鼓浪屿。</h3> <h3>我们在4千万别墅门前留影。一个画家在2006年拍成100万,如今升值出4千万。</h3> <h3>再次感谢“富裕而仁义“厦门光线摄影学院赵岗老师给我们提供霞浦行的前奏曲土楼、鼓浪屿三日游平台。我们不仅学习了摄影技术、也学习了老师的人品、还领略了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做人的宗旨。真是受益匪浅,感受颇深……</h3><h3>最后感谢给我们移徒的李总、肖总、刘总和阿丽。感谢大家的相伴,期盼下次再重逢,让我诚挚的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鞠躬!</h3><h3>谢谢大家观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