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下一章 魏晋美术)</h3> <h3>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它的的发展。</h3> <h3>1绘画</h3><div>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div><div> 秦汉绘画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其总体风格具有质朴、雄浑、鲜明、奔放的特点。当然在深沉雄大中,还嫌粗率,大多数作品的写实手法不高,人物形象多取侧面,缺乏深入精致的表达能力,表达形式还未足以与丰富的内容相匹配。汉代绘画力求抓大貌大势,在处理大场面上有独到的长处。为了弥补其造型能力不高的弱点,在描摹人物时,往往结合情节气氛,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于神情的刻画,使表现力发挥到最大限度</div> <h3>代表作《汉马王堆T形帛画》</h3><div>观念和想像中的景物融入理性的构成,在T字形帛画上尤其明显。复杂的个体形象经整体安排,既灵活舒散,又循序合理。画上段两条翼龙的向内动态,紧凑地牵领着这一华采部分;中段两条穿璧长龙呈H状,龙首部分为墓主及其随从在这个画面中心间隔出疏朗的空间,使墓主形象在以密为主的画面上突出醒目,龙尾部分将下段众多形象合拢,并促成境界的自然过渡。以4条龙为构图取势,全画上下呈“开合”节奏,左右呈均衡变化,形象相互以动静对照,达到二维平面绘画风格的高度水平。</div> <h3>帛画中数量可观的人物提供了早期绘画人物造型的特点,头部在人体比例中较大,对墓主全侧面的刻画有助于显现其形象特征,带有肖像画的性质。线条是全部画作的基本造型手段,粗细变化之中流畅致韵。着色方法主要是勾线后平涂,部分使用了渲染,少量形象直接用色彩画成。画面以朱红、土红、暖褐为基调,石青、藤黄、白粉等丰富色彩的运用服从于统一的色调,产生了诡异、华丽、热烈的效果</h3><h3>(t形帛画局部)</h3> <h3>汉画像砖</h3><div>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汉画像砖包罗汉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各各方面,是研究汉代历史的大百科</div> <h3>2秦汉雕塑</h3><div>秦汉时期雕塑水平达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潮。秦代兵马俑壮阔的气势、汉代大型仪卫性石雕雄浑质朴的风格共同缔造了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div> <h3>秦兵马俑</h3><div>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div><div>兵马俑出土时是彩色的,由于氧化变成土色。仔细观察,每个俑长得都不一样,很可能时以当时的人为模特雕塑的,说明当时的写实雕塑技巧已经相当成熟了。一队一队的威武兵俑和战车、战马,穿越千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曾经雄霸天下的大秦帝国是多么的强大。兵马俑是代替了奴隶社会时期的活人殉葬,这也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div> <h3>《东汉铜奔马》</h3><div>又名《马踏飞燕》</div><div>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div> <h3>3工艺美术</h3><div>代表,西汉《长信宫灯》,</div><div>长信宫灯高48厘米,宫女高44.5厘米,重15.85千克。通体鎏金,显得灿烂而华丽。铜器上的鎏金工艺在战国时期已出现。铜器经过鎏金处理后,表面金碧辉煌,而且经过鎏金后对于铜器的保护也起着很重要作用。这件出土的长信宫灯就是最好的见证。宫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个跪坐着的宫女双手执灯。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分铸而组装成的。宫女体中是空的,头部和右臂还可以拆卸。宫女的左手托住灯座,右手提着灯罩,右臂与灯的烟道相通,以手袖作为排烟炱的管道。宽大的袖管自然垂落,巧妙地形成了灯的顶部。灯罩由两块孤形的瓦状铜板合拢后为圆形,嵌于灯盘的槽之中,可以左右开合,这样能任意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亮度和强弱。灯盘中心和钎上插上蜡烛,点燃后,烟会顺着宫女的袖管进入体内,不会污染环境,可以保持室内清洁。宫灯的造型构造设计合理,许多构件可以拆卸。[4]灯盘有一方銎柄,内尚存朽木。座似豆形。灯罩上方部分残留有少量蜡状残留物,推测宫灯内燃烧的的物质是动物脂肪或蜡烛。宫灯表面没有过多的修饰物与复杂的花纹,在同时代的宫廷用具中显得较为朴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