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h3><h3>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常哼这首歌给我听。家里的大厅最中央墙壁位置,总张贴着一个面带微笑的人的头像。妈妈说,他是主席。我问:主席是什么?妈妈说:主席就是毛泽东。爸爸接过来解释说:主席是人民的最高领袖,也是一种尊称。我正处懵懂少年,虽不解其意,但记住了一个名字:毛泽东。领袖也好,尊称也罢,那一刻起就有一个心心念:我一定要去看看毛主席!</h3><h3> </h3> <h3> 终于,在工作二十二个年头的今天,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和我的同事们参加学校党支部举办的红色信仰学习,从广州南站出发来到了这里:毛主席的故乡——韶山。</h3> <h3> 看到“韶山”二字,自然而然想到毛主席诗词《回韶山》:</h3><h3></h3><h3>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h3><h3>……字里行间,饱含着主席多少家国情怀!</h3> <h3>眼前一幅幅田园风光,勾起了多少游子情思?别井他乡,梦里故乡……</h3> <h3>公者千秋与天下为公,多少又有点雷同。都有心怀苍生的大爱!</h3> <h3>身着红军服,脚穿运动鞋,多少有点尴尬。今天的我们,虽与当年的红军相差甚远,但不变的依然有一颗赤城之心!他们奔赴战场,我们脚踏讲坛。同样是解放、自由、为人民服务!</h3> <h3>湛蓝的天空,韶山村上一面高高飘扬的红旗显得格外夺目!</h3> <h3>纪念馆门口这棵正吐新绿的银杏树,仿佛在笑迎八方来客。</h3> <h3>不经意间,抬头看到毛主席纪念园上空的一小月牙儿。再看看前方,太阳正烈。我乐了,这就是日月同辉么?</h3> <h3>那小片月牙儿,您看到了吗?</h3> <h3>来到主席铜像,四周都是苍松翠柏和人们敬送的鲜花,显得庄严肃穆。唯有主席像上的笑容可掬,让我得以少许放松。</h3> <h3> 我们全体肃立,整好装束,向主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h3><h3> 我们举起右手,在主席像前,庄严宣誓……</h3> <h3>不忘初衷,与主席像合了个影,圆了儿时的念想。</h3> <h3>进去参观主席故居前,大家专心聆听导游讲述毛主席和他身边的人的故事,娓娓道来……</h3> <h3>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革命的沃土…</h3> <h3>沿着田园风光,我们挤身在迂回漫长的队列中,准备参观主席故居。于是,在等待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规则动作:森哥牌兔子手,涂式say hello,霞姐的GDP嘴型,异样的叶子…最感人的是茶茶的学习强国。</h3> <h3>在长长的队伍中,镜头拉近,将主席故居先来一个侧面。</h3> <h3>终于……可以在故居前来个匆匆的留影。请看怀着敬仰之心前来主席故居参观的红军战士们。</h3> <h3>故居内的布局</h3> <h3>故居侧边的小池塘</h3> <h3>小池塘边上坡的地方是通往晒谷场</h3> <h3>晒谷场上胜利大会师。</h3> <h3>晒谷场上的女战士</h3> <h3>故居正前方</h3> <h3>故居远景</h3> <h3>烈日下汗流浃背又英姿飒爽坚守岗位的警卫</h3> <h3>故居侧边的良田。</h3> <h3>站在田埂上看故居。</h3> <h3>故居前面旖旎风光。人们说,这就是龙脉。</h3> <h3>风景如画。</h3> <h3>龙脉前的雷式沉思</h3> <h3>沾沾龙脉之水。</h3> <h3>江山如此多娇。</h3> <h3>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h3> <h3>主席故居,用田园风光迎我们而来,送我们而去。如此,甚好!</h3> <h3>夜幕降临,抬头看见,一颗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h3> <h3>晚上,我们观看了大型实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从灯光、音响、舞台布景、演员的倾情演出,仿若置身于当年战火纷飞的现场,对革命先烈们油然而增无上的敬意!更对当下,珍惜无比。</h3> <h3>其中,第二幕《那一天》叙述了毛主席与夫人杨开慧的共同理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最后杨开慧烈士的牺牲与墙壁内留给主席终生没有阅读到的信件内容,催人泪下!</h3> <h3>回到住处躺在床上,天花板上还有战士们在英勇作战呢。革命,永远在路上。今夜,无眠!</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