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5月11日,我们4人有幸参加“名师之路”小学学科组建设教学研讨会,聆听了全国知名教育学者的专题讲座,洗涤了心灵,让参训教师受益良多,感触颇深!</h3> <h3>我们一早来到西安市未央区南康村小学,参观了校园,这是一座村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处装扮得很精致。瞧!这是孩子们的剪纸展览!这是科学基地标本!</h3> <h3>活动开始啦!第一场讲座《教研活动的创意策划与实施》是由上海市唯一的两个学科特级教师祝庆东主讲。让我明白了,所谓创意策划是指应用策划理论和技术,改进教研活动,产生打破常规的做法和经验。祝特师围绕“创意策划的三大特征:针对性 主题明确;操作性 流程清晰;创造性 新颖高效。教研活动主题策划的流程(五步法)。教研活动实施的策划等几部分进行阐述,举了很多实例加以说明实施策略。</h3> <h3>第二场报告《着眼未来,重构教学——基于“学为中心”的教学变革与推进策略》,这是由特级教师朱德江主讲。朱专家首先提出:“在网络人工智能时代,在国际评价改革背景下,要不要‘学为中心’课堂转型?”引发了在场老师的思考。他通过实证研究案例的呈现,指出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重要性,在时代变化面前,需要重构学习,着眼未来,转型课堂。</h3><h3>接着,朱专家指出:当今的教学要“以生为本,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学导交融;知能并重,提升学习理念的引领下,立足实践,从“模式推进”到“要素推进”探索出三条实践路径,五条实施策略,初步构建了“学导课堂的多元实践”的转型思路,研制了“学导课堂”的评价标准与核心要素,让课改之花在课堂上,在教师和学生中一点点生根、发芽……</h3><h3>朱专家最后借用一题数学算式:1.01的365次方等于多少?引发老师们的深思:课堂每天变一点点,学生将一点点改变。希望全体老师能将“学为中心”变成一种课堂常态、变成意识常态。</h3> <h3>第三场讲座《理想课堂意蕴与要求》,陈大伟教授用一个长方体把课堂要素与改革目标清晰呈现出来。教师,学生和教学凭借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课堂改变中,教师要反思教学对象的优缺点,要走下讲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捕捉课堂的信息,传递对学生的关爱。陈教授入情入境的讲解的得到在座老师们的阵阵掌声。</h3><h3>陈教授又追溯到“有效教学的意蕴与实践。”我们明白了有效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人因思而变,教师角色要从教育思想的提供者向教育思想的促进者而改变。</h3> <h3>最后一场报告《“立足核心素养,坚持任务导学”——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高效研训介绍》罗才军校长以杭州市卖鱼桥小学为例,通过学校文化解读、学校发展历程、学科组建设等内容向学员们传递了他们的教研之重是打造“任务导学”的自主课堂,任务导学课堂提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设计若干个明晰的导学任务,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导学任务,进而达成教学目标。任务导学课堂的推进是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授之以欲,环环相扣,一步步推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