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高棉(3)沉睡的微笑王国

鱼尾巴

<h3>题记:穿越时光之门,沉睡的王国惊现。</h3> <h3></h3><h3>西元9世纪末,耶输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开始全力建设首都耶输陀罗补罗(Yasodharapura),亦即现今的吴哥地区。他下令建造东大人工湖(East Baray),并于巴肯山上建造国寺巴肯寺(Bakheng),像征印度神话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四周建有沟渠,像征须弥山周围的咸海。此外,耶输跋摩一世也建造许多印度教寺庙与修院。</h3><h3>后续各位国王均为吴哥帝国古城的扩建做出过贡献。</h3><h3>13世纪中开始,吴哥王朝国力渐渐衰退。</h3><h3>1431年暹罗占领吴哥地区,更摧毁许多建筑和灌溉设施。王室被迫搬离吴哥,整个地区除了做为佛教圣地之用的吴哥窟外,几乎完全荒废,逐渐被遗弃,沉寂于一片原始森林中。</h3><h3></h3><h3>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艾米尔·布意孚神父,均有报告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h3><h3>1860年1月,法国学者亨利·穆奥在森林中发现吴哥遗迹,并出版此趟旅行记录,世人开始对吴哥产生兴趣。</h3><h3>1863年法国殖民地政权建立,学者慕名而来挖掘丛林中的吴哥遗址。</h3><h3>1866年,法国殖民政府开始进行系统研究,19年后编定一份吴哥王室年表。</h3><h3>二次世界大战后柬埔寨王国独立,虽然持续对吴哥进行维护。</h3><h3>20世纪后半,柬埔寨出现政治和军事动乱、越战、赤柬、内乱等等,使得吴哥庙宇群也遭到破坏和窃盗。</h3><h3>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修缮团队进驻吴哥遗址群,至今仍持续修护中。</h3><h3>2000年《花样年华》2001年《古墓丽影》都曾在此取景,再次点燃世人对它的热情。</h3> <h3>吴哥城又名大吴哥,是9世纪至15世纪高棉帝国最长久的国都。吴哥都城占地9平方公里,在这范围内包括一系列各朝建立的古都遗迹:苏利耶跋摩一世重建的空中宫殿,乌达雅地耶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建立的巴普昂寺,阇耶跋摩七世建立的巴戎寺(Bayon)、象群台和瘌王台等。</h3> <h3>大吴哥城南门是保存最完好最值得参观的一座城门。这是面向南门左手边的一排27尊善神石雕。</h3> <h3>周达观曾在《真腊风土记》中这样记载:“州城周围可二十里,五个城门都有两重门,只有东面是开着两重门的,其余只开一重门。”,国都的城门晚上关早上开,有护卫把门,也不能让狗进去。国都是方形的,四角各有一座石塔。因为犯罪被砍了脚趾的人是不允许进入塔内的。</h3> <h3>大吴哥城南门的前方是一条长 108 公尺跨越护城河的参道。《真腊风土记》记载的“城之外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桥。”指的就是护城河和参道。“桥之两傍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将军之状,甚巨而狞。”指的是参道两侧的五十四尊神像。左侧为善神,右侧为阿修罗 (又称为恶神)。</h3><h3>《真腊风土记》还记载道,“桥之阑皆石为之,凿为蛇形,蛇皆九头,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势。”这些善恶诸神像手拔蛇身的画面正好组成了一幅“乳海翻腾”的画面。</h3> <h3>这是跨护城河桥上左边的27尊天神(梵文,Devas或Deities,印度教称修罗Suras)。天神们头戴尖锥帽,慈眉善目。</h3> <h3>南门两边的搅动乳海石雕是修复过的,看上去还算整齐,其余几座门桥上的石像都所剩无几,因此人们一般都在南门拍照留念。</h3><h3>吴哥城四周有一圈护城河,五座石桥连通五个城门,其中东边有两门,其他三边各有一门。东边多出一个胜利门,城门正对着皇家广场的阅兵台,国王鼓噪完士气就出城打仗,凯旋归来时也走那个门,和北京的德胜门意思一样,图个吉利。</h3> <h3>这是右边的27尊魔(Demon,印度教称阿修罗Asuras)。恶魔形象也非常生动,头戴啾啾帽,怒目圆睁,面目狰狞。</h3> <h3>两边的神和魔都在用力拉拽那条七头蛇精(Naga)身体变成的绳子,搅动乳海以期炼取长生不老药。</h3> <p>每个城门都是塔楼结构,门中有一门洞,门洞上方有三座石塔,中间稍高的塔上有正反两座佛像,各朝门的进出两个方向,旁边两座矮些的塔上各有一座面朝其他两个方向的佛像。因阇耶跋摩七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笃信观音菩萨,所以有学者认为佛像是观音菩萨,也有人认为是印度教主神之一四面大梵天(Brahmā)或是毁灭之神湿婆(Shiva),更有学者大胆地认为它是阇耶跋摩七世和佛的合二为一。</p> <h3>桥头两边七头蛇精的脑袋已损毁严重,看不出几个头了。这是左边桥头的七头蛇精。</h3> <h3>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城门之上有大石佛头五(据考证,应为四),面向西(据考证,应为四)方。 中置其一,饰之以金。门之两傍,凿石为象形。 五座城门塔楼上的四面佛像与巴扬寺不同的是它有三尊石像,而不是一尊。 城门两边各有一个三个头的石象,它是天神之王因陀罗神(Indra)的坐骑(Airavate)。陀罗神的地位仅次于三大主神大梵天(Brahmā)、湿婆(Siva或Shiva)和毗湿奴(Vishnu),也是战争之神和雷雨之神。 大象的鼻子卷着莲花,同时它的鼻子也作为支撑的柱子。西边的象鼻子只剩两个了, 东边的也少了一个。书中说北门3个头的象保存较好。</h3> <h3>南门桥头右边的七头蛇精</h3> <h3>掩埋于丛林中的南门护城河石桥,充满了童话色彩。</h3> <h3>南门的27尊善神看起来比恶神的头像似乎保存得多一些</h3> <h3>曾经的恢闳,今世的新宠。耗时400年修建,在丛林深处沉睡了400年的大吴哥城就要从这里缓缓揭开其神秘面纱。</h3> <h3>乘坐尺寸正好可入城门的景区空调车,穿过一片原始森林,首先到达巴戎寺。</h3> <h3>来到巴戎寺前的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耸起的49座四面佛塔。</h3> <h3>这些自带笑容的佛面,就是蜚声世界的“高棉微笑”。</h3> <h3>巴戎寺坐落于吴哥通王城之中心点,其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顶。<br></h3><h3>巴戎寺建造年代为12世纪末;设计者不详;始建者苏利耶跋摩一世;重建者阇耶跋摩七世;结构及主要材料为石结构。</h3> <h3>形态各异的四面佛塔</h3> <h3>巴戎寺坐落于森林之中</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h3> <h3>但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后人凭吊。</h3> <h3>从外观上看,巴戎寺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最高处是一座涂金的圆形宝塔,它建在两层空心的台基之上。按照宗教意识,这表示天上的佛与地上的人得以息息相通。</h3> <h3>中心1座宝塔周围建起了48座大小不一的宝塔(即四面佛塔),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中心宝塔。每一座宝塔上四面佛的原型就是阇耶跋摩七世本人,所有来这里朝拜景点内景的臣民都惊奇地发现,原来菩萨就是自己的国王,而这样的国王当然是必须效忠和敬仰的。</h3> <h3>这就是49座四面佛塔中最漂亮的“高棉微笑石佛”。他神情自若,若有所思,安然祥和,唇宽耳硕鼻丰....慈悲之态令我想起乐山大佛、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以及莫高窟中神态各异的佛像。</h3> <h3>巴戎寺残垣断柱</h3> <h3>巴戎寺49座四面佛塔之一</h3> <h3>巴戎寺共分三层,下两层为正方形,外侧廊壁雕刻故事性浮雕;顶层为圆形,树立佛塔。</h3> <h3>底层浮雕从东门开始顺时针行进,看到的分别是:出征占婆-林迦崇拜-水战--水上生活-赢得胜利-斗鸡和下棋-军队-内战-大鱼吞羊-胜利游行-马戏团-占婆人洗劫吴哥。</h3> <h3>巴戎寺</h3> <h3>巴戎寺的外观与吴哥窟(即小吴哥)很相似,是佛教寺院。它的整体构成是以传说中佛教最高境界的须弥山为样本的(印度教也有须弥山,其细节与佛教的虽然不同,但基本上可以相互对应)。</h3> <h3>巴戎寺</h3> <h3>与吴哥窟(即小吴哥)类似,巴戎寺也建在三层基台上,底层基台尺寸为140MXL60M(南北×东西),二层基台尺寸为72MX80M(南北×东西),三层基台为十字形平面,中心为圆形平面的雕刻塔。</h3> <h3>巴戎寺</h3> <h3>各层基台的周围有围廊,基台中部和围廊上共有塔49座,形成林立的塔群。巴戎寺最著名的是刻在塔身的巨大的四面观音像,象征着当时高棉王国的强盛。</h3> <h3>巴戎寺 (Bayon) 的建筑材料全是沙岩,据说原先是两层建筑物,用来拜祭湿婆,可是在建筑期间,改为大乘佛寺。所以第三层的建筑,似是加在两层之上。</h3> <h3></h3><h3>在巴戎寺第二层内墙上的浮雕,仍是有关印度教的神话。从每一个角度观看巴戎寺 (Bayon) 的浮雕,都属宏伟的杰作,而在宏伟之中显现均衡与和谐,就更为难得。</h3> <h3>巴戎寺 (Bayon) 建筑形式之复杂与象征意义之强烈,在吴哥经历印度教的多神信仰和佛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神秘与迷人的宗教圣地之一。身为国庙的巴戎寺 (Bayon) 经历多次建筑改变,造成丛林塔的形式。</h3> <h3>位居巴戎寺的四面佛塔群有 49 座,加上 5 座亦是四面佛塔式城门,代表当时鼎盛吴哥王朝所统辖的 54 个省份。<br></h3> <h3>巴戎寺 (Bayon) 位于吴哥城 (Angkor Thom) 的心脏地带,距离四座城门皆为 1500 公尺。正面面向的代表胜利繁荣的东方,外部被长宽各为 156 及 141 公尺的回廊包围,回廊墙面有浮雕装饰,以东侧南段及南侧东段较为精致。</h3> <h3>巴戎寺 (Bayon) 以佛面塔、回廊壁画而著名,因为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笃奉佛教,整个寺庙采用佛教教义的须弥山(世界的中心)为概念而起造。中央拔尖、磊磊环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须弥山;四面城墙象征喜马拉雅山;城墙与第二层建筑之间的环沟空地,代表大海。</h3> <h3>当时的高棉民众也信奉印度教,巴戎寺 (Bayon) 的宗教图像以佛教为主,融合印度教,是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藉由宽大的宗教政策,让民心回流国王权力中心的缜密考虑。</h3> <h3>值得一提的是寺庙之墙壁上仍保存着丰富且生动之雕刻。古代战争记述、寻常百姓之生活百态、洞里萨湖之湖畔风光等皆充分透露着当时之情景,绝对是不可不看的珍贵史迹。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壁画彷佛诉说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br></h3> <h3>巴戎庙回廊浮雕墙</h3> <h3>巴戎寺回廊壁画,1200米长的浮雕长廊令人惊叹的刻画了11000个人物。内层回廊主要为神话和宗教故事,而外层回廊则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从战场厮杀到生产劳动、集市贸易的生活图景应有尽有,这样世俗化的雕塑题材在吴哥建筑群中是非常少见的。</h3> <h3>巴戎寺门廊浮雕</h3> <h3>巴戎寺的回廊壁画内容十分丰富,从王宫征战到市民生活应有尽有。庙宇的建筑结构相当复杂,经多次重修、改建和增建的建筑事实上是由两座不同时代和造型的寺庙叠加而成的,有人曾把它比作“人用手塑造和雕刻出的一座山峰”。</h3> <h3>巴戎寺浮雕</h3> <h3>巴戎寺浮雕长廊</h3> <h3>巴戎寺 (Bayon) 的浮雕包括两个画廊,内画廊所雕的是印度神话,外画廊所雕的则有日常生活,诸如街市情景、打鱼、节日庆祝,有斗鸡、玩魔术等,寺中所残存的浮雕,与其它吴哥古迹有很大的不同。</h3> <h3>巴戎寺外画廊描述当时人的日常生活还有送礼、生产、杂耍、建筑、拜神、煮饭(也有中国人)等种种生活故事的描述。也有历史性场面,描述各场战役的经过。</h3> <h3>巴戎寺 (Bayon) 的浮雕以历史为主题,尤其着重刻画高棉对抗占婆的战争场面,而高棉的艺匠雕刻有几个特点,其中包括了在一个画面之中,常常有好几条相关的故事线在同时进行,所以常会看错故事线。</h3> <h3>巴戎寺浮雕</h3> <h3>吴哥王朝留下的文字纪录相当稀少,也难以辨识、了解,巴戎寺 (Bayon) 的壁画,为后代研究吴哥王朝的学者,提供一个相当可贵的历史线索,巴戎寺回廊有关描写当时的市场、打猎景况的浮雕,是得以了解庶民的生活的宝贵资料。</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高棉的微笑”佛像</h3> <p>巴戎寺中49座佛塔均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穿行在众多佛塔间,身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发现有带笑的眼睛注视着游客的一举一动。</p> <h3>巴戎寺四面佛塔</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h3> <h3>图中的这个佛面就是其中被公认的“最美高棉微笑”。</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h3> <h3>右下方就是这个“最美高棉微笑”。与其他石像对比一下,果然是笑得最慈祥的。</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h3> <h3>拉近了再拍一张“最美高棉微笑”。巨大的石块堆起来之后雕刻而成的巨作居然如此精巧,令人叹为观止。</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h3> <h3>这座“最美高棉微笑”被雕刻在一座四面佛塔的其中一面。</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高棉的微笑”佛像</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h3> <h3>巴戎寺</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高棉的微笑”佛像</h3> <h3>巴戎寺</h3> <h3>“最美高棉微笑”石佛与其他石佛一样,在巨大的四面佛塔雕上,每座四面佛头顶巨型莲花状石雕。</h3> <h3>巴戎寺</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高棉的微笑”佛像</h3> <h3>巴戎寺的49座佛塔,在佛语里又被称做浮屠,每一座塔的四面都雕刻着佛面,因此,这些塔又被称作佛面塔,上面的佛被称为四面佛。 四面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了慈、悲、喜、舍四种无量之心,其中喜悲皆不形于色,表情安详,却又各不相同,略带微笑的面孔中还透出几分神秘,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高棉的微笑”佛像</h3> <h3>巴戎寺</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高棉的微笑”佛像</h3> <h3>巴戎寺</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高棉的微笑”佛像</h3> <h3>巴戎寺</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高棉的微笑”佛像</h3> <h3>巴戎寺</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高棉的微笑”佛像</h3> <h3>巴戎寺</h3> <h3>巴戎寺</h3> <h3>巴戎寺</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高棉的微笑”佛像</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h3> <h3>巴戎寺</h3> <h3>巴戎寺</h3> <h3>巴戎寺回廊浮雕</h3> <h3>巴戎寺49座四面佛塔</h3> <h3>巴戎寺</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h3> <h3>巴戎寺四面佛塔“高棉的微笑”佛像</h3> <h3>巴戎寺</h3> <h3>摄影:鱼尾巴、JACK</h3><h3>文配:鱼尾巴</h3><h3>摄影时间:2019年5月4日周六 多云 27~36℃</h3><h3>摄影地点:吴哥城南门及通王城中心的巴戎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