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水果店就像逛奢侈品店!”同意的请举手!

牧心

<h3>  对于生活在中国的城市人来说,如今买水果就像在买奢侈品(腰缠万贯的土豪不在此列)。</h3><h3> 怀着犒劳自己或者奢侈一把的心态,进了香甜四溢的水果店,即使你努力克制自己不去买30块1斤的榴莲和50块1斤的葡萄,只是买个西瓜,挑个10斤以上的,100块就不见了。如果你抵挡不住榴莲的奇香,扛不住进口葡萄、车厘子的诱惑,那你很可能会将自己一天甚至几天的收入砸进非生活必需品的欲望陷阱。</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在县城掏几十块买水果很心疼</font></h3><h3> 名叫卜露的网友生活在北方的县城,她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次逛水果超市就有种逛奢侈品店的感觉,反正都是买不起,以前就感觉吃不起榴莲而已,现在连西瓜都吃不起了(上次看见半边西瓜59.6元),好像能吃得起的就只有苹果了……</h3><h3> 在北方小县城,上个普通的班,每天收入大概200块吧。由于还背负着买房的压力,所以卜露一年也逛不了几次水果店。</h3><h3> 有一次在水果店挑了最便宜品种的2个芒果,选了最便宜的1个凤梨,一称,“50块8毛”,说罢,收银员已经打出了单子站等收钱,卜露没想到会花这么多钱,她连忙掩饰自己错愕的表情,付钱走人,然后一路上都在觉得不值。</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在一线花2、3百买水果也很肉疼</font></h3><h3> 在一线城市收入高,买起水果来,也像买奢侈品一般。</h3><h3> 阿丽在一线城市打拼十多年,每年收入大几十万,有房有车,可买起水果来,还是肉疼。</h3><h3> 阿丽特别喜欢吃水果,尤其是榴莲。每次买了榴莲,回到家,她都要静静地坐下来,慢慢品尝这来之不易的奢侈品。</h3><h3> 不过阿丽有个原则,超过30块1斤的榴莲,她无论如何也是舍不得买的。即使当天接了大单,即使心情超爽,她也是舍不得如此奢侈的。</h3><h3> 阿丽自认为是一个很理性的消费者,除了高价的榴莲,还有一些价格太高的水果,她也是不舍得买的,比如超过20块1斤的葡萄、山竹,超过10块钱的蜜瓜、橙子和苹果。这些她觉得不值。</h3><h3> 但她很喜欢吃榴莲和西瓜,买一个榴莲就花出去200块了,买一个西瓜,6、7块钱1斤,也要100块,所以她每次去水果店,少则1、2百,多则3、4百。</h3><h3> 如果近段时间收入高,她就会多去几次,收入少了,就少去或者不去了。</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收入少了还是欲望大了?</font></h3><h3> 不论在一线城市的阿丽,还是小县城的卜露,水果对于她们都符合奢侈品的特征。奢侈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大致有三个特征:好的、贵的、非必需的。</h3><h3> 对照一下,如今的水果难道不具备上述特征吗?也许有人会说,路边摊或菜市场也有2、3块1斤的香蕉,1、2块的西瓜,4、5块的苹果呀。</h3><h3> 说得不错,但那些水果应该是品质比较差的,加上购物环境也不好,而且大多要在上市旺季或者本地生产,才有这样的低价。</h3><h3> 经济学将奢侈品定义为对其需求的增长高于收入增长的物品。对于身处小县城的卜露来说,买3个水果花50块就觉得心疼了。身处大城市的阿丽,每次2、3百买水果,也已经觉得很奢侈了。</h3><h3> 别问我,那些年收入几百万的土豪的极限在哪里?也许连阿丽们也觉得太奢侈的水果,就是给他们准备的吧。</h3><h3> 总结起来,水果真的是一种非必需品,也是一种奢侈品,当你觉得水果贵时,只有这两种可能,要不是你收入太少了,要不是你欲望太高了。</h3><h3> 对症下药,解决办法也准备好了:要么提高收入,要么降低欲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