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 color="#b04fbb"> 第二期的家长三宽教育又开始啦,5月14日下午4时,二年级五班和三年级一班的家长们准时到达会议室签到。</font></b><br></h3> <h3><font color="#b04fbb"><b> 本期主题为:“本色”家长教育模式对孩子人格的影响,由著名的萧斌臣老师主讲,不同的教育模式对孩子有着不同的影响。主要从“本色”家长的教育模式对孩子人格的影响、家长毁掉自家孩子的七大“绝招”、错误的家庭教育会给社会带来什么、从“本色”到“角色”的必由之路,这4方面逐一探讨。</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一、“本色”家长教育模式对孩子人格的影响</b></font></h3><h3></h3><h3><font color="#b04fbb"><b> 家长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深刻地影响。通常,我们可以将家长分为支配型、干涉型、娇宠型、拒绝型、放任型、专横型、民主型七大类,如果这七类家长以“本色”出演的方式教育孩子,就会培养出如下类型的孩子:</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支配型家长:控制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按自己规划的路线走</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孩子:消极、缺乏自主性、依赖、顺从</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干涉型家长:替孩子做决定,凡是孩子的事都要插手</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孩子:癔病、神经质、被动、幼稚</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娇宠型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围着孩子转</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孩子:任性、放肆、幼稚、神经质、温和</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拒绝型家长:拒绝孩子的要求,甚至合理要求也会拒绝</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孩子:自我显示、冷淡、乱暴</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放任型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留守儿童家庭和离婚家庭居多</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孩子:攻击、情绪不安定、冷酷、自私</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专横型家长:在家里说一不二,不讲道理</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孩子:反抗、情绪不安定、依赖、服从</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民主型家长:尊重孩子,留给孩子合理的空间</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孩子:合作、独立、坦率、社交活跃等</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二、家长毁掉孩子的七大“绝招”</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 如果把父母比作武林高手,那么这位武林高手就有七大“绝招”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所谓的七大“绝招”,就是父母们在教育子女时有可能犯的错误,我们把这七点一一列出,使用过这些“绝招”的家长可以据此改变自己的行为,没有使用过这些“绝招”的家长也可引以为戒。</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你真笨,这也做不好(给孩子贴标签)。</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2、经常拿比他“行”的孩子来刺激他:你看人家小李,样样比你强。</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3、把自己塑造成孩子的受害者: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4、和孩子说话时挖苦、讽刺:呦,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出息了啊。</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5、决定孩子的一切,不给他一点自由:把肉吃了、去学钢琴、穿那双白鞋……</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6、经常拿孩子出气:瞧你这没出息的样,是不是皮又痒了!</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7、让孩子当众出丑:你和同学们站一块,你看看谁像你这样?</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三、错误的家庭教育会给社会带来什么?</b></font></h3><h3><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首先,有些家长,倒是没有掌握毁掉孩子的七大绝招,对孩子也是百般娇宠溺爱,不成想事与愿违,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教出来的孩子成了不劳而获的啃老族。啃老族在家里是家庭的负担,进入社会就是社会的负担;</b></h3><h3><font color="#b04fbb"><b> 其次,由于错误的家庭教育,家长过于强势,导致孩子心理承受力差,由此出现孩子相约自杀的情况屡见报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积月累的压抑情绪终有崩盘的一天;</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 第三,接受错误的家庭教育的孩子,成人之后会将错误的教育方法带到下一代的教育中,使痛苦和不幸在下一代身上延续;</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 第四,错误的教育还会在社会的土壤里埋下犯罪的定时炸弹。</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四、从“本色”到“角色”的必由之路。</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 爱有很多种,有“真爱”,就会有与之对应的“假爱”、“溺爱”、“伤爱”与“罪爱”。“真爱”是无条件的,如果家长和孩子讲条件,考100分就是爸妈的宝贝,考95分爸妈脸上就没面子,这就不是“真爱”。家长完成从“本色”到“角色”的转变,首先要抛弃“假爱”、“溺爱”、“伤爱”、“罪爱”,这样才能对孩子报以“真爱”。</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 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从“本色”到“角色”是必由之路。如何顺畅地完成这一过渡,告别“本色”出演,就需要家长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最终从父母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家长。</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 家长们专心的听老师讲课,认真做笔记,你们都是最棒的、爱学习的家长!</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 课后家长笔记,学习心得展示。</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 本课程从“角色”与“本色”两个概念入手,明确提出“家长”和“父母”的本质差别:父母是一个生理学概念,家长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一个需要后天努力才能习得的社会“角色”。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是很多家长没有“角色”意识,而是“本色”出演。而不同“本色”的家长的不同教育模式,对其子女的人格影响决然不同,错误的家庭教育不仅会毁掉自己的孩子,还会形成社会的负累,甚至是在社会的躯体里埋下定时炸弹。中国家长都爱孩子,但是大部分家长却不会爱孩子。要想实现从“本色”家长到“角色”家长的跨越,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的学习。</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