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携着一缕诗意的芬芳,夏天来了。</h3><h3> </h3><h3> 五月的海南岛,艳阳高照,蔚蓝天空下,凤凰花开的如火如荼。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玉沙初中语文组,开展了组内听评课教研活动。本次带来展示课的是陈彬彬和张小萌两位年轻漂亮的老师,两人用“同课异构”的形式,给我们带来了两堂精彩的展示课。</h3> <h3> 两位老师“同课异构”的课题是《大道之行也》。</h3><h3><br></h3><h3> 《大道之行也》位于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全文节奏分明、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h3><h3><br></h3> <h3> 彬彬老师的教学设计是由司马迁点评孔子传教而入,在注重学生梳理字词文意的基础上,围绕着“道”与“行”两点来探讨文章深刻的政治内涵。</h3><h3><br></h3><h3> 小萌老师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则在于字句翻译的落实和对“大道”的理解。以电影《天下无贼》的概念引入课文,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何为“大道”,何为“大同”。</h3> <h3> 专注听课</h3> <h3> 八年级级长小惠老师也被精彩的课堂吸引,不请自来,专注倾听并做记录。</h3><h3> (我们的张坚校长在巡视校园过程中也被精彩的课堂所吸引,驻足倾听。)</h3> <h3> 课后,我们移步教师书吧,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评议,并借此对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进行了研讨。在组长黄建芬老师的引领下,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的点,对这两堂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日常文言文课堂教学进行交流。</h3> <h3> 在教师书吧评课、研讨</h3> <h3> 总的来说,彬彬老师的课,引用了《史记》当中对于孔子的一句评价作为导入,很有深度,并与结尾互相呼应。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亲和力强。注重对文言文字词句的翻译和理解。最值得赞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重点字词进行总结和归纳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略有不足是对于课堂教学的掌控还需加强,尤其是对时间的把握和教学节奏的调整。</h3> <h3> 学生对本课重点文言字词的总结和归纳</h3> <h3> 小萌老师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对课堂的强大的掌控能力和教师个人的强大教学魅力,从干净利落又简单形象的导入,到“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齐读”的朗读环节中对读音和朗读节奏的指导,再到翻译疏通文本环节中扎实且非常到位的学习,一环接一环,衔接紧凑而又自然,节奏松紧适度,课堂氛围融洽,教师以她的教学魅力,紧紧吸引着学生,使学生一直处于认真学习的状态中。然而,最终还是时间不足以从容完成所有教学目标,最后的文本探究略显仓促,略有拖堂。<br></h3><h3><br></h3> <h3> 两位年轻老师在这两节课堂教学中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全组同仁的肯定。科组长健芬老师首先表扬了两位年轻老师在短短的教学生涯中的快速成长,认为两人在教学文本的解读和教学课堂的掌控方面,都展现出了成熟的魅力。两位老师都做足了功课,教学设计完整且内容丰实,精心的导入设计、注重文言吟读与字词句积累的过程、深入的解读“大道”“大同”,颇有深度的拓展延伸等等,环环相扣,课堂呈现为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从好的教学设计到完美的课堂呈现,这一段路很奇妙,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践行。</h3><h3> </h3><h3> 以这两堂课为契机,我们针对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展开了深入的研讨,最后提出了两点疑问:1.像《大道之行也》这种篇幅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文言文,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内进行完整又有效的教学?既要落实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翻译理解,又要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思考、挖掘、理解、探究,在一堂课的时间内,这二者如何完美统一?2.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是否因为过于注意了对文言文字词句的翻译,而造成了对文本的阅读不够?</h3><h3><br></h3><h3> 我们将带着疑问,一路学习,一路探讨,不断进步。</h3> <h3>满满的收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