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少则得,多则惑”。有所舍,才会有所得。对教师而言,更为适用。5月14日,红星路小学青年教师成长课堂中,区骨干教师张宏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老师,学会断舍离》。从“断舍离”的角度,给在座青年教师们一种工作思路, 提醒大家在繁杂的工作中要试着学会做减法,轻装上阵。<br> <h3> 断,是断绝不必要的东西;舍,是舍去多余的废物;离,是脱离对外物的执著。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总是充斥着各种样各的事情,总是很忙。但到底在忙什么呢?是在瞎忙!</h3> <h3> 张老师谈到:“作为教师,应该舍弃瞎忙,学会及时抽身,忙其所得。 别忙开讲,忙备课。”</h3><h3> 教师,永远用昨天的知识,面对今天的学生。可谓——年年岁岁课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教师既像厨子也像导演。如果不能把同样的食材做出别样的风味,师生都会很腻,如果没有真正出彩的剧本,课堂也不可能叫座。老师的剧本就是备课,“胸中有竹,方能画竹。”在备课中要充分根据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来调整课堂。</h3> <h3> 接着,张老师以特级教师张祖庆讲《我盼春天的芥菜》为例告诉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借鉴,但千万不能盲目模仿,我们要寻找和自己的教学气质相契合的课。细细地听,一遍一遍地听,从模仿开始,慢慢地走向创造。</h3> <h3> 张老师还和大家分享了摩西奶奶的事例。被称为“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艺术家”的摩西奶奶至暮年才发现自己有惊人的艺术天才,75岁以后开始作画,80岁举行首次女画家个人画展。美国学者称这种现象为“摩西奶奶效应”。</h3> <h3> 一个人如果不去唤醒自己的潜在能力,它就会转化或自行泯灭,这就是所谓“短路论”。摩西奶奶效应昭示人们认识自己,选择自己,正像格拉宁说的那样:“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干什么,那么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正确地认识自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千万别让才能“短路”。张老师提醒大家: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会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你已经80岁。<br></h3> 课堂最后,张老师送给大家一段话,和大家共勉:<br>追求教育的幸福 我们应该<br>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br>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br>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br>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 <h3><font color="#010101"> 生动的课堂,真实的声音,老师们侧耳倾听,感受颇多。</font></h3> <h3> 陈月辉副校长评价张老师的分享真诚,真实。用自己的真实的课堂,丰富地阅读,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感染我们,用自己的精彩反映了课堂的精彩。</h3> <h3><font color="#010101"> 山下英子说:“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断舍离,定格简单轻松的美好;我们要在工作中学会断舍离,从繁杂重重地的工作中解放自己、简单工作;以轻松豁达、阳光自信的姿态来开启自身教育教学新篇章,描绘红小教育教学新蓝图。</font></h3> 文字编辑: 许明累<br>摄影:孙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