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5月11日-12日,由中国教师报、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河南省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育中心承办的“课改中国行”公益活动在南阳市一中举行。</h3><h3> 本次活动的主题聚焦“课堂转型的力量”,关注“学习共同体”课堂建设。与会专家以专题报告、现场教学、沙龙对话等形式,共话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经验、新现象、新问题。</h3><h3> 我校徐倩倩、王军盈、孟伟丹三位老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并于5月14号在全校教师会议中进行分享。</h3> <h3> 徐倩倩老师围绕什么是“学习共同体”,为什么要学“学习共同体”,以及如何推动“学习共同体”实施做了简单介绍。期间提到了现代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希望老师们能转换观念,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变成研究学生的学,积极投身教育事业!</h3> <h3> 王军盈老师在分享中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词语,如: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学生学习的心理舒适感、高阶思维、课堂改革的“慢变量”、核心素养等。在“学习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舒适的心理学习环境,低年级多以2人的伙伴关系,高年级多以四人为小组单位进行相互学习,成员之间完全平等、彼此倾听,没有组长,强调学生更多的思考,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交流、试错和修改的时间,在学生们的思考遇到困难或者无法深入的时候,教师再去进行点拨、指导,因而教学节奏要慢下来,教学环节要尽可能简化,这样学生才会有充分的自主学习与协同合作的时间,才会实现深度学习,才会不断提高思维能力,进而拥有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h3> <h3> 孟伟丹老师围绕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是教师要提前充分备课。教师应研讨课题,把知识以更有趣更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其次,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教师可以假设自己是后进生,设计问题的难度应与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相适应。最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及时排除青春期学生的困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们面对的是花儿一般的孩子,我们引领的是早晨初升的太阳,所以我们教师应当把学科的知识性与人文性传达给学生,应该把美好与希望展示给学生。</h3> <h3>老师们在学习报告会中认真聆听并做笔记</h3> <h3>活动主持:李宗强</h3><h3>摄 像:范春雷</h3><h3>图文编辑:牛虹淋</h3><h3>审核校对:杜思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