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届课题研讨活动青蓝工程数学研讨课教研日志(十二)刘林的课

廖慧

<h3>5月13日</h3><h3>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h3><h3>时间:第一节</h3><h3>执教:刘林</h3><h3>导师:郭英</h3> <h3>5月13日刘林上课</h3><h3>一、听课考勤</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共53人听课:罗平平、廖慧、李晓红、赵福清、胡庆、邓岚、刘勤、郭英、姚勤、刘永和、潘小妹、邹小丽、马元霞、刘英、瞿勇、陈卓、郑文灿、蔡芳、马慧见、彭佳、吴梅、曾祥娟、胡珠娟、李淑芬、朱怀砚、张霞、胡红梅、周美姣、方春红、陈金红、丁燕琼、夏珊、王君辉、王珊、曾美萍、廖丽霞、周国红、商艳华、刘红华、朱玉梅、范琴、邓玉红、余琛、杜鹃、刘婕、杨裴姣、苏燕、夏丽娜、王新姣、黄哲、刘儒全、孙琼、高长军。</h3><h3>二、评课</h3><h3>刘林老师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中例3和例4两个例题。整堂课刘老师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h3><h3><br></h3><h3>亮点一:小组合作探究,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整堂课围绕"观察猜想一一质疑问题一一动手实践一一总结规律"展开,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无论是第一次的是否能围成三角形,还是第二次的用算式验证发现规律,都是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完成的。用"较短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体现了一种优化思想。</h3><h3><br></h3><h3>亮点二:注重学生思维发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偏重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学生思维的发展。"长为3、4、5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再追问"凡是三条线段的长度是三个连续自然数,它们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 教师关注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举例反证,就是渗透学生一种举例论证的数学方法。</h3><h3><br></h3><h3>亮点三: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层次分明。最后一题"第三根小棒可以是多少厘米",是一道较开放的思维拓展题。教师从"最长是多少,最短是多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拓展了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训练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h3><h3><br></h3><h3>建议一:板书的完整性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美的数学思维,建议老师在板书a+b&gt;c时,也要完成另外两个不等式。</h3><h3><br></h3><h3>建议二:要充分相信学生,老师的引导要有度,在6cm、7cm、8cm、14cm里选取三根去围三角形,可以放手让学生们去探究。</h3> <h3><font color="#b04fbb"><b>清新的初夏 好课共欣赏!</b></font></h3> <h3>下课后的微研究,脚踏实地的日常教研。</h3>

学生

三角形

刘林

思维

围成

探究

数学

郭英

板书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