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chenhua

母亲的伟大,在于一身都在操劳,用自己的骨血滋养着一个个儿女长大成人,从不索取与享福,唯有奉献与付出。作为儿女,最大的亏欠就是自己的母亲。<br> 我的母亲生于1928年,算得上是一个历尽沧桑的世纪老人了。<div><h3><br></h3>依稀记得母亲的娘家在临夏市西北角,大北塬的西边,临夏县井沟乡,一个山头上叫魏家庄的小村落。模糊的儿时记忆里,姥姥也是一个善良伟大的母亲,一身育有六男二女,我的母亲排行老五,上有三个兄长,一个姐姐,下有三个弟弟。外公的模样我没有见过,对姥姥的印象是,她老人家每当下山进城,必来我们家里探望,在西房的大炕上,一头银发、性格开朗的姥姥,精神矍铄,端坐中间,母亲为姥姥沏上茶,端上油炕炕,儿孙们围坐四周,她就开始给我们讲古论今,爽朗的笑声从窗户飘出,前后院都弥漫着和谐、幸福的滋味,这些碎片式的美好记忆,已成为往事,现在,母亲这一辈弟兄姊妹八个,活在当下的只有母亲和她最小的弟弟两个了。关于姥姥家,我知之甚少,普通的农家,只为生存与温饱忙碌,没有家谱可循,因而母亲更远的族系和家史无从得知。<br></div> <h3><font color="#010101">我的母亲生在农家,继承了姥姥诚实、善良的品格和勤俭持家的本领,母亲虽没有文化,却有一个好身体,她一身养育了我们六个子女,各个长大成人,均成家立业,如今,我们自己的儿女,有的也已成家,开枝散叶,后继有人,深切感恩,假如没有这样一位母亲,给我生命,我的家庭和生活的质量将会大打折扣,母亲作为我们人生旅途上,第一个启蒙老师,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儿女们的心底播下了与人为善的种子,才使我们今天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何等的平凡而又伟大啊,唯有母亲的爱,才能够铸就这一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母亲年轻时,必定长的水灵标致,要不一个农村丫头,也不会轻易的嫁到城里来;母亲的针线和锅灶都很讲究,在我们曾经居住的那个巷道里远近闻名,我们兄弟姊妹六个,都是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裤长大,即便是亲友帮扶的旧衣物,母亲都要通过染色、改剪等手段,翻新成新衣裳模样,才叫我们体面的穿在身上,从不让我们受到半点的委屈。母亲的锅灶手艺,更是亲朋好友们引为骄傲的谈资,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月,父亲隔三差五的领着同事、亲友到我们家里,无论家里生活多么紧张,勤劳智慧的母亲都能用一双巧手,因材施艺,做出可口的饭菜来招呼客人,那时,我还小,不懂得母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只知道家里来客了,就有好吃的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和妹妹,自打我记事起,大姐和大哥已经成为工人阶级,学徒挣得的工资,虽然不多,却也能补贴家用,二姐、我和弟弟在上学,后来,又有了一个妹妹,那时,是计划经济,米、面、油等物资,都是按照户籍供应的,我们正是长生体的时候,供应的口粮往往不够吃的,母亲要供我们读书,经常为我们的早餐发愁,说是早餐,其实就是一块饼子或一个馒头,就为这,母亲用心经营,精打细算,总能够保证我们几个上学不被饿着,然而,我和弟弟还时不时的因饼子的分配不公吵闹不休,常常惹的母亲生气不止,孩子们顽皮捣蛋,惹是生非,到了母亲那里总能得到宽恕与包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大姐出阁了,给我们找了一个当时在青岛某海军部队服役的姐夫,大姐成家后,一开始和姐夫两地分居,日子过得艰难,母亲义不容辞的又承担起为大姐带孩子的重任,帮着拉扯大了我的大外甥女,如今,四十有余的大外甥女,不忘姥姥的抚育之恩,最痛爱自己的姥姥了。海军姐夫复员了,回到我们家乡工作,从此,我们家的日子,在大姐一家的鼎力帮扶下,越过越好,姐夫是南方人,待人诚实厚道,烧的一手好菜,经常组织家庭聚会,为我们改善生活,母亲常教导我们要记得姐夫的好啊。后来,大哥也结婚了,婚宴是请了当时名操一时的“李财娃”大厨,在家里办的,只记得,大哥的婚宴在巷子里引起了轰动,再后来,二姐也出阁了,我和弟妹也相继成家了,性格要强的母亲,一身操心劳力,没享过福,一心只为儿女着想,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想着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做一个体面的人。我的性格、我的行为习惯都是母亲感化的,她虽然没有文化,却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书写了,兄弟和睦、互相帮助、诚实善良的传统家教和勤俭持家,与人为善,热情好客的优良门风,使我们浸润入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之中,终身受益。</font></h3> 二十六年前,父亲去世后,母亲和弟弟生活在一起,随着年迈,也不理家务了,但她对子女儿孙们的牵挂一刻也没有停止。<div><h3><br></h3>我是母亲的老儿子了,每次下乡归来看望母亲时,她总是在我的脸上,仔细打量,嘴里不停的叨叨,又瘦了,乡下冷多穿点啊……母亲的心永远在儿女身上。<br></div> <h3><font color="#010101">母亲,今年九十二岁了,在弟弟和弟媳的精心照顾下,身体还算硬朗,生活起居基本自理,没有什么杂病,只是去年5月,母亲得了带状疱疹,疼痛难忍,子女们总动员,把母亲送往医院,轮流陪护医疗,母亲出院后,二姐和小妹常常去老家陪母亲过夜,在精心的照顾和亲情力量的感召下,母亲的身体也慢慢得以康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如今,母亲慢慢老去,儿女们各奔东西,忙于各自的工作与生活,儿行千里母担忧,思念与孤独难免侵扰着母亲的内心,母亲给我生命,她用自己的骨血把我养大,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我为母亲做的只是最长情的陪伴,自去年母亲患病那一刻起,我就推掉了周末的所有应酬,每个周末去看望母亲,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带着母亲走新城,上北塬,逛美景,散散心,母亲一路感慨,共产党好,旧社会那里有这般好的光景啊。前不久,梨花盛开时节,我带着母亲到“欣云山庄”去赏花,没想到母亲成了热情好客的游人们的焦点,老人们夸赞与羡慕母亲硬朗的身体,认识不认识的游客,纷纷送上健康长寿的祝福,那一刻,母亲赢得了“老寿星”的美誉,她显得很开心。</font></h3> 母亲在,家就在,有母亲的人,心里总是踏实的,母亲的健康长寿,是我们子女最大的福气。<div><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祝母亲健康长寿,节日快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于2019年5月12日母亲节</p></div> <h5>作者简介‖ 陈 华,1963年生,男,中师美术高级讲师,甘肃省骨干教师,曾在临夏师范从事美术教学22年,2006年中师停止招生后,被调到临夏州教育局督导室,主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督导工作,先后担任临夏州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会长、临夏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现为州政府兼职督学、中国锐普PPT认证设计师。</h5><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