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家好,我是九台区沐石河中心学校的赵越,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自传体回忆录《我坦言 我曾历尽沧桑》。《我坦言 我曾历尽沧桑》是巴勃罗·聂鲁达的代表作 。</h3> <h3> 说到聂鲁达,我只记得他是一位诗人。记得很早以前读过他的诗,“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般”,那时还把他的诗摘抄在笔记本上,读起来有淡淡的惆怅,好像一个安静的男子在低低诉说自己的爱情。而《我坦言 我曾历尽沧桑》很好的总结了诗人的一生。</h3> <h3> 题记里面写到,“我的生活丰富多彩——这是诗人的生活”,喜欢这句话,丰富多彩的诗人的生活,看看许多人那一成不变的日复一日的稳定日子,哪里配得上丰富多彩这个词呢。而诗人的生活好像必定得是丰富多彩的,或者说丰富多彩造就了诗人。我看到他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大地深深的爱,他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一草一木亦熟悉他,他写到智利的森林,那样细细的描述,让同样喜欢大自然的我为之动容。</h3> <h3> 《我坦言 我曾历尽沧桑》中许多作家和艺术家的轶闻趣事,读来引人入胜。就像诗人自己所说:“我是杂食动物,吞食感情、生物、书籍、事件和抗争。我真想把整个大地吞下;我真想把大海喝干。”从流泪到亲吻,从孤独到人民,都活在这些历久弥香的文字中。诗人所有的生活和智慧,那些欢喜和悲伤,那些执着和信念,那个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的伟大的人,从智利的大森林中,从大海的涛声中,从辽远的星空下,第一次完整而真实地朝我们走来。</h3><h3> 好多人会写,“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矫情又带着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可是之于聂鲁达,大概特别恰当。</h3> <h3> 聂鲁达访问中国时,得知自己的中文译名中的“聶”由三只耳朵组成,他说:“我有三只耳朵,第三只专门用来倾听大海的声音。”这本《我坦言 我曾历尽沧桑》正是他晚年在黑岛倾听着大海的声音写成的。他的一生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既有主动的流浪,又有被动的流亡。回忆录的结构虽然松散,各章节大体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只不过各个人生阶段有着迥异的主题。少年时代,他所追求的是诗人的身份;而之后,当他已不需要披着著名的黑斗篷来塑造自己的诗人气质时,跨越数个大洲的万千风景、无数陌生人或朋友的面貌都在他的文字中凝聚起来,迫使他寻找一种新的身份,成为别的事物的代表。诗歌、政治和爱情因而织成了紧密的网。</h3> <h3> 作为一本私人的回忆之书,《我坦言 我曾历尽沧桑》提供了超越聂鲁达个人生活经历的丰富内容,将跨越七十载和几大洲的人、事、风景用极其诗意且热情洋溢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然而,为此书作结的是智利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的死亡,为这段人生作结的是十二天后聂鲁达自己的死亡。因此这本书,在成为文学界又一珍宝的同时,保留了一道开放性的伤口的姿态,说不定这也是所有理想立场背后的真实姿态。书页结尾的空白处意味深长的沉默,也许正是本书最恰当的句点。</h3> <h3> 最后,我们在聂鲁达的《告别》中结束今天的分享。</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