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古凝思,覆舟之鉴——西安闹市之中的秦二世陵遗址公园

自由自在

<h3> 十三朝古都西安,历史遗存众多,哪怕你随便到处走走,甚至你偶尔遇到的一个土冢,也极有可能就是一段历史的遗存。现今在曲江池遗址公园南侧的台地上,就有着这样的一处历史遗存,它就是秦二世陵遗址公园。</h3> <h3>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秦始皇出巡途中死于沙丘。本为始皇帝少子、无权继位的胡亥(前230——前207),在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的帮助下,发动政变,承袭帝位,史称为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实行惨无人道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7年,秦二世胡亥在赵高逼迫下自杀,时年24岁。秦二世死后,被按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 )之礼,葬于杜南宜春苑。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游历宜春旧苑后,曾作《哀秦二世赋》,痛惜其国家灭亡,宗庙绝祀。清乾隆四十一年(1778),陕西巡抚毕沅经踏勘考证,于曲江池遗址南岸台地勒石立碑,镌刻“秦二世皇帝陵”。1956年,秦二世陵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八十年代未,附近村民和社会人士集资对该陵进行修葺,并逐步形成了占地约10亩的秦二世陵区,使其成为了人们研究秦历史和秦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h3> <h3>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原先位于郊区的秦二世墓早已被众多新崛起的高楼所圈围。出于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曲江新区于2010年对秦二世陵遗址进行了整饬,重新修园植绿,新建了两个展馆和一个游客中心,并在园区内建起了众多与秦历史及秦文化有关的雕塑群,使之成为了一个集遗址保护、文化展陈、园林建设为一体的秦文化遗址公园。</h3> <h3>  如今的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分为展馆区和遗址区两个区域。展馆区由游客服务中心、秦殇馆、曲江新区出土文物精品展馆三部分组成。其中秦殇馆以秦二世一生经历的主要历史事件为主线,以秦文明的兴起及衰落为背景,在充分展示秦文明的同时也客观地描述了秦二世统治下秦文明从极盛到衰落的历史过程。遗址区则是由山门、大殿与秦二世墓所组成。</h3> <h3> 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耸立于广场之端的表现秦统一全国伟大壮举的雕塑《天下一统》。</h3> <h3>  山门前的三段台阶式甬道,用刻字纪年的方式,记述了大秦帝国由盛极衰的全过程。</h3> <h3>  遗址区的山门门额正中悬挂着一块“秦二世皇帝陵”金字牌匾,门前的廊柱上所刻写的楹联道出了陵园千年来苍凉破败的原委:“空贵为帝室豪君,问天下数千年可曾有几人慿吊;未守好先皇伟业,遗池边一杯土徒留存万古伤悲”。山门内墙的上有着六幅曾影响胡亥执政时期重要人物的肖像——赵高、李斯、扶苏、蒙恬、陈胜、吴广,个个神态逼真、栩栩如生。<br></h3> <h3>  穿过山门,拾级而上,是一座秦代建筑风格的硬山式大殿。该大殿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殿内陈列有秦二世陵修缮之前的照片及修缮时出土的各类文物。<br></h3> <h3>  大殿的后面的台地上就是胡亥的陵墓。墓为土筑,圆形,高5米,直径25米。墓前立有墓碑,青砖碑楼,简陋乏陈。人们都常说“关中黄土埋皇上”,但比起西安周边的几十座秦汉唐的帝王陵来,这个秦二世皇帝陵真的还不如民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坟莹——中国历史上以平民百姓之礼埋葬一个皇帝,胡亥不说是唯一,但肯定是第一了。</h3> <h3>  胡亥墓前竖立的石碑,正面刻写着“秦二世皇帝陵”六个隶书大字,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h3> <h3>  在环绕遗址区和展馆区的曲径两侧,散布着十余组雕塑群,以写实的手法向人们讲述着秦文明的影响及秦帝国的兴盛与衰落。</h3><h3><br></h3><h3> 《二世篡诏》—— 史载,秦始皇巡游天下,途中病死。赵高怂恿李斯与胡亥密谋篡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死太子扶苏及秦国大将蒙恬,扶胡亥篡位为皇,即秦二世。</h3> <h3>  《蒙恬列传》—— 蒙恬是秦实现全国一统的功臣,但在秦末危局中被赵高设计陷害。该雕塑将《史记 · 蒙恬列传》刻石于碑,用历史的记录和块面的渐变构成的秦军阵列,形象的再现了手握三十万重兵的蒙恬在历史紧要关头选择沉默、悲壮殉国的历史情节。</h3> <h3>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 · 始皇本纪》。赵高为独揽大权,扬其威严,在朝会之上呈鹿于秦二世,并称是马,群臣中附声者得活,而指出其谬误者则皆被诛。后来人们以此典故形容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此雕塑以情景再现方式表现了这一故事。</h3> <h3>  《李斯列传》—— 司马迁《史记》中的李斯列传,不仅是对李斯个人的评传,而且是对秦末政治危局的全面、客观生动的记述。该作品将李斯的雕像与秦统一文字时由李斯开创的小篆及《史记 · 李斯列传》相结合,以综合艺术的表现形式给人们提供了历史的思索。</h3> <h3>  《秦虎符》—— 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调兵凭证。“虎符”,也称“兵符”,是我国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后调动军队的凭信物,多以青铜铸造,因其状呈虎形,故称“虎符”。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虎符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谴将时需要将符两半相合,验明无误,方能调兵。且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不准用一地兵符调动两地军队。</h3> <h3>  《秦战甲》—— 战甲是古代军队官兵防御冷兵器侵袭身体而所用的披甲,一般由规则的小块片状金属或牛皮缝制而成,是官兵必备的作战服。该雕塑取秦甲造型并竖秦戈于右,阵列直立,象征秦军阵之威仪。</h3> <h3>  《秦半两》—— 统一后的秦,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的旧钱,在原战国秦半两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通行全国,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此雕塑置半两钱为中,又置其他裤币一枚,象征秦统一后货币的历史之举。</h3> <h3>  《度量衡》—— 度为计长短之器,俗称尺;量是测定容积的器皿,俗称升;衡是测量轻重的工具,俗称权。度量衡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秦统一后,随即统一度量衡,这也是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h3> <h3>  《农耕图》—— 农耕社会的生产以人力和畜力为主,其耕地方式主要为牛或马拉犁。此雕塑即以此真实再现秦代的农耕场景。</h3> <h3>  《秦铧》—— 铧是安装在犁上用于耕地破土的一种锥形铁器,是农耕社会的一种基本生产工具。此模型以秦铧造型为元素,象征农耕文明。<br></h3> <h3>  《石磬》—— 秦国的一种常见打击乐器。“磬”,远古时期即有之,人们劳动后常跳舞娱乐且敲打石头,这种敲击的石头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打击乐器,由石或玉制成,形有大有小,并钻孔悬挂于架下,击打传声。</h3> <h3>  《铜编钟》—— 编钟是中国传统的古老打击乐器,多由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并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由侍女用丁字形的木锤或长棒分别敲打,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最早出现在商代,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明清宫廷中仍有用。古代编钟常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会、祭祀,都要演奏编钟。编钟也是古代统治者专用的乐器,反映名分,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h3> <h3>  《末路》—— 秦王朝的兴衰都与巡游伴随着始终。秦始皇一生都在巡游,秦二世亦创造了高速巡游的记录。该雕塑所表现的就是秦末政治危局中秦帝王的乘與,在残阳的余晖中也走到了尽头。</h3> <h3>  胡亥既是秦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是秦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由于他的残暴荒淫、堕落无能,使得秦始皇冀希望于皇位万世万代传下去的好梦彻底破灭。如今,人们走在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看到“覆舟之鉴”、“后事之师”的警言都会评头论足。得民心者方得天下,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再强大的帝国,只要不能执政为民就会被民众推翻。“一夫自毁二世而亡,便野史逸闻,只为千秋留笑柄;仁义不施身家焉保,漫荒烟衰草,惟余孤冢泣残阳” —— 这幅楹联也就成为了秦二世一生的真实写照。</h3>